理想终于不缺“芯”了

理想终于不缺“芯”了,第1张

投中网获悉,日前,理想 汽车 投资成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

这家半导体公司叫苏州斯科半导体,由理想 汽车 关联公司——北京车和家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与湖南三安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持股,注册资本3亿元。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许勇辉,经营范围含电力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等。

这是理想 汽车 布局SiC芯片的一个重要举动。在全球缺芯潮愈演愈烈的情形下,芯片已是新能源 汽车 的兵家必争之地,SiC芯片又在新能源车企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竞争之地,各家车企纷纷角逐。不仅是理想 汽车 ,前有特斯拉作为先行者,后有小鹏、蔚来、上汽、一汽、丰田、本田等,车企们都不愿在此处落后。

意在何处

这是理想 汽车 风险最小的选择。

此前,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司官网中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式披露,车和家与三安半导体设立合资公司,车和家持股比例70%,三安半导体持股比例30%。

三安半导体是什么来头?它主要从事SiC衬底、外延、芯片相关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背后是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安光电)100%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是中国最大的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商,已在国内主板上市。

由此推测,理想 汽车 与三安半导体此次设立合资公司是为了联手布局车用SiC芯片、模块市场。

什么是车用SiC芯片?它在新能源 汽车 中又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SiC芯片指碳化硅,明确来讲,它是新一代半导体——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的重要基础材料,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关键。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严格禁运,也制约了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这样一来,我国实现国产替代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特点是——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等性能,可以有效满足电力电子系统的高效率、小型化和轻量化等需求,在新能源 汽车 、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有明显优势。

用在新能源 汽车 身上呢?

相比传统Si材料,SiC材料可以帮助新能源 汽车 延长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新能源 汽车 比传统燃油 汽车 对半导体元器件功率的要求更高,用量也要多出几倍。

通用 汽车 公司副总裁希尔潘·阿明说:“电动 汽车 用户正追求更长的续航里程,我们把碳化硅视为电力电子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材料。”

广汽埃安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湛绍新也说过:“功率半导体是新能源 汽车 有别于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零部件,每台电动车大约需要配备90-100个,如果是四驱系统则需求量还要再增加50%,功率半导体在整车半导体中的价值量占比约60%。而碳化硅主打的性能就是高压和高频,进而衍生出耐高温和大功率的特点,对于整车来说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以及使系统体积小型化。”

还有一点,每辆新能源 汽车 使用的功率器件价值约在700美元到1000美元。使用碳化硅衬底材料,可以为新能源 汽车 节省大量成本。

三安光电作为龙头企业,理想与它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必然有更强的溢价能力,成本更低,风险更低,效率还有保证。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未来理想 汽车 上源源不断的用量。

理想 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曾说,碳化硅电驱系统是理想 汽车 高压纯电平台的四个核心技术之一。看来,李想重视SiC芯片在理想车型上的应用,大有势在必行之势。

纵观整个新能源车企市场,不仅理想在加速布局,其他车企,哪一个不在此地加速竞争?

用力角逐

全球缺芯潮不断蔓延,各种原材料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各车企玩家们为了提前应对这些难题,只有各出奇招。

归根结底,SiC器件非常适合用于电动 汽车 的电源设计,车企们又怎么不会惦记这个香饽饽?

据估算,仅SiC电机控制器功能安全产品的未来需求产值就达到一年2亿元。

严格意义上,从发展 历史 上讲,特斯拉依然是碳化硅芯片使用的先行者。自特斯拉之后,各家车企纷纷下场。

2016年4月,特斯拉打响了SiC MOSFET的第一q,至此,SiC不仅成为半导体厂商激烈涌进的热门赛道,同时也在加速进入 汽车 。

2018年,特斯拉在Model 3中首次将IGBT模块换成了碳化硅模块。使用下来,在相同功率等级下,碳化硅模块的封装尺寸明显小于硅模块,并且开关损耗降低了75%。换算下来,系统效率可以提高5%左右。

之后,特斯拉推出的Model Y的动力模块后轮驱动也采用SiC MOSFET。2021年6月11日发布的新款Model S Plaid,成为全球最快的量产车型,其逆变器继续采用碳化硅技术。

特斯拉Model 3的成功,在 汽车 与芯片行业掀起轩然大波,也催生了一系列对SiC芯片的应用和开发。

就这样,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北汽新能源、上汽、丰田、本田、现代、长城、吉利、广汽、一汽、奇瑞等纷纷在自家车型上实践SiC产品。

市场好不热闹,有自建生产线的,有运用投资方式的,还有像理想这样成立合资公司的。

在自建生产线这条路上,比亚迪走得比较早。

2020年底,比亚迪宣布自研碳化硅芯片,它在2021年5月扩建了模块生产线。2021年8月11日,比亚迪汉的第100000辆新车的电机控制器首次使用它自主研发制造的高性能碳化硅功率模块。

蔚来也采用了自研的办法。2021年10月的消息,将自研一条SiC功率模块实验线,新增若干测试设备。

除了自研的方式,车企们最常用的方式还是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小鹏等投资SiC衬底龙头天岳先进,2022年初,天岳先进已在科创板上市,成为碳化硅首家上市公司,更是此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北汽投资的北京安鹏行远新能源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也投资了SiC半导体企业上海瞻芯电子 科技 。瞻芯电子主要提供的是以SiC功率器件、SiC驱动芯片、SiC模块为核心的功率转换解决方案。

2021年11月30日,上汽集团与旗下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尚颀资本共同出资5亿元,完成对国内领先车规级芯片及SiC功率器件生产企业积塔半导体的A轮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初,尚颀资本还参与投资了上海瀚薪,布局SiC赛道。上海瀚薪 科技 是一家致力于研发与生产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功率模块的高 科技 企业。

当然,还有像理想一样成立合资公司的。

2021年5月18日,一汽集团合资企业苏州亿马半导体的碳化硅模块项目正式投产,一期投资 2 亿元。

还有吉利 汽车 ,2021年5月,吉利与芯聚能半导体、芯合 科技 等,合资成立了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以布局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芯粤能位于广州市南沙,是一家面向车规级和工控领域的SiC芯片制造和研发的芯片代工公司。

很快,SiC成为群雄逐鹿之地,布局者们覆盖了 汽车 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所有环节。

而理想此次的选择,也早有征兆,与龙头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是它在SiC这一兵家必争之地的一个重要选项。很显然,安全、合理、有保障。(文/李彤炜 来源/投中网)

2月27日,理想汽车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先上总览。

2022年四季度:

营收:理想汽车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76.5亿元。

交付量:季度交付量达到46319辆。

车辆毛利率:2022 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 20.0%, 对比之下,2021 年Q4 22.3%,2022 年Q3为 12.0%。

研发:第四季度研发投入20.7亿元。

净利润:2022 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2.653 亿元(3.85 千万美元)。

经营亏损:2022 年第四季度的经营亏损为人民币 1.336 亿元(1.94 千万美元), 2021 年第四季度的经营利润为人民币 2.41千万元。

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 32.6亿元(4.723亿美元),较 2021年第四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人民币 16.2亿元增加 101.6%。

2022年全年:

营收: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

交付量:全年交付量达到133246辆。

车辆毛利率:19.1%, 2021 年为 20.6%。

研发: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67.8亿元。

净亏损:人民币 20.3 亿元(2.947 亿美元),而 2021 年净亏损为人民币 3.215 亿元。

经营亏损:为人民币 36.5 亿元(5.299亿美元),较 2021 年经营亏损的人民币 10.2亿元增加 259.3%。

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 22.5 亿元(3.266 亿美元),较 2021 年自由现金流的人民币 43.3 亿元减少 48.0%。

01理想开启狂飙模式

2022年6月L9发布,8月开启交付;

2022年9月L8发布,11月开始交付;

2023年2月L7发布,3月初开启交付。

在L7发布会上,理想又顺势推出Air车型(L7 Air / L8 Air将在4月初开启交付),L7、L8完成在30万-40万价格区间的全面覆盖,再加上L9,理想完成30万-50万SUV的产品布局。

靠着L9、L8、L7三款爆款车型,理想今年要大杀四方。

董事长李想的原话是这样的:

「2023年将挑战拿下国内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

2022年,理想在30-50万个SUV的市场份额是9.5%,理想对于今年这块市场预测是总量在140万辆到150万辆之间,所以理想目标是占有率翻倍。

至于为什么,李想表示:「当我们做到20%市场份额的时候,我们会比较稳定的做到这个级别SUV销量的冠军。」

嗯,野心很大。

所以,理想今年的销量目标已经明朗:28万-30万。在去年基础上直接翻一番。

对比之下,蔚来和小鹏目标差不多都在20万左右。

理想预计今年一季度,车辆交付量为 52000 至 55000 辆,将再创下历史交付纪录。

1月份理想交付量为15141台,也即是说,一季度剩下两个月月均交付量要超过18000台。随着L7加入战局,理想3月交付量或将再创新高。

理想给到的惊喜还不止于此。

2月中,李想本人给到的销量预期是:没有L8 Air和L7 Air,2.5万量/月交付保底,Air开始交付后,3万量/月交付保底。

至于时间点,李想表示预计在二季度实现。「因为4月份会是L7 Pro Max第一个完整交付月,5月则是Air产品的第一个完整交付月。」

按照最低28万的年销量目标,一季度52000台的交付的表现来看,接下来三个季度平均季度交付量要超过76000台,月均交付量都在25000台以上。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毛利问题,理想透露, L 系列平台整体毛利率为 25%。现在L9、L8两种产品还都处在爬坡阶段。「考虑到市场状况,希望将我们的毛利保持在 20% 以上。」

不过李想本人也坦言,由于下半年交付计划过于激进,对整个供应链造成压力过大,此外由于从单车型切换到多车型,对于销售服务网络体系也带来一定挑战。

所以,理想从去年的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始流程升级,以确保产品研发、供应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实现高质量提升。

截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理想拥有 296 家零售中心,覆盖 123 个城市,并于 222 个城市运营 320 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

对比之下,去年同期理想拥有 220 家零售中心,覆盖 105 个城市,并于 204 个城市运营 276 家售后维修中心及理想汽车授权钣喷中心。

理想想要触达更多潜在客群,销服网络的扩张依然是今年工作的重心之一。

02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此前,理想被诟病的地方是研发投入不足。

但是现在,理想研发投入正在逐年提升,2020年11亿元、2021年32.86亿元,到了2022年来到67.8亿元(研发支出占收入总额的15.0%)。

理想预期2023年研发支出为100亿—120亿元,增幅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2022年销售费用率(45.54%)已经低于了研发费用率(54.46%),即研发支出大于销售费用的支出。李想表示2023年将继续改善销售费用率。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理想研发人员数量来到4838人,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3415。

在研发上,理想做了很多工作,具体看图吧:

目前超过22万家庭用户使用高速NOA功能,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里程接近一亿公里。

今年理想也将进一步把导航辅助驾驶的能力扩展到城市场景,计划在第四季度将在理想AD Max上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测试。

理想仍将继续并行增程电动高压充电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具体到纯电这一块,理想汽车正在积极自研800V高压纯电平台的模块,包括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电控单元、电机、传动系统。

2022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功率半导体研发及生产基地(「半导体基地」)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启动建设。该半导体基地由理想汽车及湖南三安半导体共同出资组建的苏州斯科半导体公司打造,2024 年正式投产,并将逐步形成240 万只的年产能。

李想透露:「根据我们实测,(我们800V搭载碳化硅模块的产品)和同样主流400V IGBT相同驱动形式的竞品相比,大概可以节省15%的电池电量,在成本上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理想在常州建⽴了⾃⼰的电驱⽣产制造基地,可以实现超过60 万的年产能,大概就是30万台车的装载量。

理想表示,今年还将推进高压快充网络的铺设,优化用户充电体验。

按照此前规划:到2025 年,要在全国建成超过3000 个超级快充站。

至于充电速度,可以做到10 分钟充400 公⾥。

去年8月,理想已经上线了⾃⼰的充电地图,很显然也是为后续首款高压纯电动车型的发布做准备。

今年年底,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就要来了。至于为什么这么晚,李想表示,是为了绑定最先进的技术。

目前已知的是,这款纯电车型会搭载高通8295。「我们本身(技术开发)跟高通8295整个的开发进度开发策略和整个软件释放的进度其实都是息息相关,我不能发布一款旗舰产品,但其实在用着上一代芯片,对我们其实非常难受。」

以此来参考,车企自研芯片还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此外,理想透露,电动车型也会和增程一样出一个系列,满足20万到50万区间内家庭用户的需求。

03告别经营亏损走向盈利?

综上来看,今年理想主力车型其实就是L789这三款增程车型。

那么,今年理想能不能告别经营亏损走向盈利?

这里还有一组数据很有意思。

2023年,一季度预计销量为 52000 至 55000 辆,收入总额为人民币 174.5 亿元(25.3 亿美元)至人民币 184.5 亿元(26.8 亿美元)

我们按照最低52000台销量来算。

对照之下,去年四季度销量(46319辆)不及今年一季度,但是营收176.5亿元却超过了前者。

这是因为去年Q4 单价和利润更高的L9交付占了大头,直接带动收入提升。

在今年一季度交付中,L9退居二线,L8、L7的交付量占到了大头。虽然量更大了,但是单价低了,所以营收还是比不得去年四季度。

去年Q3财报上,李想给出的预期是「理想L9每月销售额在8000到11000台左右,L8在10000到14000台。」

So,一季度可能不太能见到理想告别经营亏损,但是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随着理想销量的进一步提升,月交付升至2.5万辆甚至是3万台之后,我们或将在今年见证理想实现盈亏平衡,甚至是走向盈利。

今年将会是理想爆发的一年。

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为理想的同学们说句话:

理想汽车,该给员工发的福利还请发全,不要让跟着你、为你实现理想的兄弟姊妹们寒心。

以上。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欢迎点赞、关注、转发,这对我的创作有很⼤的帮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科技丛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不要。理想延晶半导体公司没有与外国的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因此没有需要出国出差的内容。理想晶延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3年5月,是一家以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为核心,覆盖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的高端设备供应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431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