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基金发新基陈晨“一拖三”任职2只债基大幅跑输沪深300

东吴基金发新基陈晨“一拖三”任职2只债基大幅跑输沪深300,第1张

Photo by Derek Liang on Unsplash

上周市场震荡下跌,受市场情绪影响,A股ETF逾九成下跌,总成交额为1,151.7亿元。整体来看,以区间成交均价估算,上周A股ETF资金净流入约41.41亿元。而从四季度以来的情况看,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涨15.39%,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此外,部分分级基金再度迎来大跌。随着分级基金完成整改期限越来越近,尚未完成转型的分级基金产品正成为市场中的“弃子”,投资者也要避免接“最后一棒”。

与此同时,新基发行战依旧“火力全开”。12月14日,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基金”)、达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诚基金管理”)各发行了一只混合型基金,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基金”)则推出了一只定开债券型基金。

一、基金行业动态

1、外资对A股公司的调研日益频繁,科创板股票成“新宠”

近年来,外资对A股公司的调研正变得日益频繁。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外资机构参与的A股调研多达469次。尽管在疫情影响下,很多调研只能以线上形式进行,但外资调研的热情并未因此削弱。2019年同期,外资调研总次数为407次。

2、四季度以来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涨15.39%,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

上周市场出现回调,上证综指下跌2.83%,深证成指下跌3.36%,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下跌0.48%。从四季度以来的情况看,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上涨15.39%,同期上证指数上涨4.01%,深证成指上涨5.02%,沪深300指数上涨6.59%。

从成分股的表现看,上周新华社民族品牌指数多只成分股表现强势。具体来看,江淮 汽车 以16.24%的涨幅排在涨幅榜首位,张裕A上涨16.21%居次,山西汾酒上涨11.05%。此外,广誉远、片仔癀和今世缘分别上涨7.36%、4.85%和3.78%。四季度以来,多只成分股表现十分亮眼,江淮 汽车 上涨70.95%,山西汾酒、科沃斯、张裕A和赣锋锂业分别上涨47.33%、47.14%、46.87%和45.23%,广汽集团和泸州老窖也涨逾30%。

3、分级基金产品正成为市场“弃子”,投资者避免接“最后一棒”

12月11日,部分分级基金再度迎来大跌。梳理一些分级基金近期的市场表现,持续下跌成为共同特点。随着分级基金完成整改期限越来越近,尚未完成转型的分级基金产品正成为市场中的“弃子”,投资者也要避免接“最后一棒”。同时,部分分级基金的转型方案不断落地,分级基金正在完成其 历史 使命,通过转型等方式,产生新的生命力。

12月11日,传媒B单日下跌3.93%,全天成交量为1,540手,成交金额为17万元。同样,12月11日生物药B单日下跌3.62%,而此前几天,生物药B都是以跌停收盘,短短十余个交易日,生物药B的累计跌幅已经超过50%。这两只分级基金的跌跌不休并非孤例。近期,一批分级基金持续下跌。分级基金产品持续下跌的背后是这些基金产品已经走向谢幕,市场正用脚投票,远离这一场“剩宴”。

4、场内货基成资金“避风港”,近一个月净流入超250亿元

近期市场震荡加大,资金开始寻找“避风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12月以来,所有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维持在2.4%左右,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2”以上。27只场内货币基金规模近一个月增长超250亿元,规模合计达到2,758.83亿元。

从单只基金来看,两只超千亿规模的龙头产品体现了强者恒强的规模效应。截至12月10日,华宝添益ETF近一个月增长了148亿元,增幅达到10.5%,该基金总规模已高达1,558.55亿元;银华日利ETF近一个月增长了96.62亿元,增幅达到9.88%,其总规模达到1,074.71亿元。此外,易方达保证金、招商快线近一个月也获得了4.13亿元、3.86亿元资金的涌入。

5、上周ETF资金净流入约41.41亿元,宽基指数资金面表现“分化”

上周市场震荡下跌,受市场情绪影响,A股ETF逾九成下跌,总成交额为1,151.7亿元。整体来看,以区间成交均价估算,上周A股ETF资金净流入约41.41亿元。基金经理认为,看好强周期、金融、可选消费板块。

上周,主要宽基指数ETF资金面表现分化。数据显示,以区间成交均价估算,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流入25.84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净流入8.73亿元,华夏上证50ETF净流入6.55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净流入5.64亿元,华夏沪深300ETF净流入4.2亿元,嘉实中证500ETF净流入4.17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净流入1.36亿元。创业板ETF遭遇大幅卖出,华安创业板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天弘创业板ETF、广发创业板ETF分别净流出13.53亿元、11.05亿元、5.25亿元、1.93亿元。

二、基金公司动态

1、林传辉卸任广发基金总经理,原副总经理王凡接任

广发基金12月11日公告称,林传辉离任广发基金总经理,接任总经理一职的为此前担任副总经理的王凡。

广发基金在公告中表示,林传辉是广发基金创始团队负责人,在2003年8月5日至2020年12月11日担任公司总经理期间,坚持以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最佳利益为职业宗旨,以专业的战略眼光、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带领全体员工将公司建设成为一家管理规模位居前列、产品布局丰富完备、投资业绩稳健优秀、品牌特色鲜明的国内领先资产管理机构,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累计分红超过1,018亿元,为股东创造了近88倍的投资回报,切实履行了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对股东的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义务。广发基金对林传辉作出的贡献表示诚挚敬意和衷心感谢。

2、“双十五”基金经理王筱苓发新基,工银瑞信灵动价值混合12月21日发行

据悉,工银瑞信灵动价值混合将于12月21日起正式发行。该产品拟任基金经理王筱苓是业内“双十五”基金经理,即投研管理年限超15年、年化回报超15%。时隔四年,王筱苓再度出击发新基金,在合理控制的风险限度内,追求基金资产长期稳定增值,力争实现超越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

在多轮牛熊转换中,王筱苓形成了偏价值投资的风格,她偏爱通过自上而下结合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投资于内生增长稳定、估值合理的优质上市公司,重点从公司自身盈利以及分红获取投资收益,同时通过买入持有的方式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并能够通过长期投资将超额收益转化为绝对收益。

3、基金销售业务违规,富滇银行、云南红塔银行被采取监管措施

中小银行通过代销基金获取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近日,云南证监局发布两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针对富滇银行、云南红塔银行在基金销售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监管对中小银行代销基金存在的乱象再度敲响警钟。

今年9月,云南证监局对两家银行进行现场检查,经查发现,富滇银行存在5项问题、红塔银行存在11项问题。其中,富滇银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代销产品推介方面。对于云南红塔银行,云南证监局则指出了其基金销售中多个不规范的地方,包括:对于个别基金销售培训情况无留痕;未建立年度监察稽核报告制度,未在每年年度结束后对基金销售业务进行监察稽核;部分分支机构基金销售业务负责人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未针对机构客户购买基金产品制定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前台业务系统不能对投资者盘后交易不成功的情况进行提示等。

4、“冠军基”争夺战况激烈,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收益率暂夺第一

2020年还剩最后两周多,公募基金年终业绩排名战进入关键时刻。近期,沪指在创下年内新高后陷入回调。权益类基金业绩也出现较大波动,排行榜出现波动。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2.39%。目前处在前十名的基金收益率全部超过100%,第一与第十名相差23.34个百分点。

截至12月4日,由孙迪、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25.66%,处在第一位。关键时刻,重仓股的表现非常重要。目前居于领先位置基金多为新能源、光伏等行业主题基金。三季报显示,广发高端制造重仓持有隆基股份、锦浪 科技 、通威股份、阳光电源等新能源行业个股。

5、专注 科技 创新领域,华夏新兴成长1月13日起发售

近期,A股市场反复震荡,但流动性维持宽松,实体经济经历疫情冲击后的复苏势头明显,华夏基金张帆表示,市场风格有所均衡,前期涨幅大的 科技 和医药板块有较大幅度回调,调整后估值性价比更凸显;从中长期看, 科技 自立自强、自主可控、经济动力转型的大逻辑不变, 科技 还是长期的投资主线。

据悉,拟由张帆管理的华夏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将于1月13日-26日发行,该基金重点专注 科技 创新领域,聚焦云计算、新能源车、半导体、军工等 科技 成长类产业,力争把握 科技 成长板块的长期投资机遇。

三、新基金发行

1、南方基金发新混基黄春逢任基金经理,任职3只牛基跑赢同类平均

12月14日,南方基金新发一只混合型基金,为南方宝升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南方宝升混合A”),基金经理为黄春逢。

公开信息显示,南方宝升混合A以“主要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辅助投资于精选的股票,通过严谨的风险管理,力求实现基金资产持续稳定增值”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上市的股票以及存托凭证)、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允许买卖的规定范围内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下简称“港股通股票”)、债券(包括国内依法发行和上市交易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次级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政府支持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允许投资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协议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黄春逢,2015年1月加入南方基金研究部,历任金融行业高级研究员,南方避险、南方保本、南方利淘、南方利鑫、南方丰合的基金经理助理;现任南方成份、南方平衡配置、南方金融混合、南方益和混合、南方安养混合、南方顺康混合、南方高股息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此前,黄春逢曾任职于国泰君安研究所,担任银行业分析师。

自2020年12月1日,黄春逢开始管理南方宝升混合A。截至12月14日,黄春逢现共管理着8只基金,分别为7只混合型基金和1只股票型基金。具体来看,除南方宝升混合A外,混合型基金还包括南方益和混合、南方平衡配置混合、南方成份精选混合A等;股票型基金则为南方高股息股票A。值得注意的是,近1年,南方益和混合、南方平衡配置混合、南方成份精选混合A阶段涨幅同时跑赢同类平均涨幅和沪深300涨幅。其中,该三只基金近一年涨幅分别为57.3%、51.11%、39.57%,同期同类平均涨幅均为37.46%,沪深300涨幅均为24.36%。

2、达诚基金管理推出新混基王超伟担纲,首只混基任职回报率“告负”

12月14日,达诚基金管理推出一只混合型基金,为达诚策略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达诚策略先锋混合A”),王超伟担任基金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达诚策略先锋混合A以“在充分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金融市场环境、可投资的金融工具之多样性的情况下,构建一个体现策略导向的投资组合。以策略指导投资,以投资绩效评价引导策略调整,通过策略与投资的良性互动,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稳健增值”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上市的股票)、港股通股票、债券(包括国债、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次级债、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等)、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货币市场工具、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王超伟,现任达诚基金管理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在加入达诚基金管理前,王超伟曾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任投资经理;在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权益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在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助理兼投资总监、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副主席。

自2020年11月24日,王超伟开始管理达诚策略先锋混合A。截至12月14日,王超伟正管理着2只混合型基金。除达诚策略先锋混合A外,另一只混合型基金为达诚成长先锋混合A,任职回报率为-0.38%。其中,达诚成长先锋混合A为王超伟任职时间最长的基金,自2020年10月27日,其已任职48天,该基金近1月阶段涨幅为-1.37%,不敌同期同类平均涨幅0.39%和沪深300涨幅1.61%,同类排名也不佳,为3689|4224。

3、 东吴基金发新基陈晨“一拖三”,任职2只债基大幅跑输沪深300

12月14日,东吴基金发售了一只定开债券型基金,为东吴瑞盈6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东吴瑞盈63个月定开债”),由陈晨出任基金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东吴瑞盈63个月定开债以“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用持有到期策略,力争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为投资目标,投资范围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内依法发行的债券(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地方政府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的纯债部分、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公开发行的次级债)、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银行存款(包括协议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单以及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

陈晨,自2013年3月起加入东吴基金,一直从事债券投资研究工作;曾任固定收益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东吴鼎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原东吴鼎利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东吴优信稳健债券投资基金等基金经理;现任东吴鼎泰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此前,陈晨曾就职于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任固定收益研究员。

自2020年12月11日,陈晨开始管理东吴瑞盈63个月定开债。截至12月14日,陈晨正管理着3只基金,除东吴瑞盈63个月定开债外,还包括两只债券型基金,分别为东吴优益债券A,任职回报率为0.97%;东吴鼎泰纯债债券,任职回报率为6.49%。其中,东吴优益债券A、东吴鼎泰纯债债券近1年的阶段涨幅分别为4.81%、2.42%,均大幅跑输近1年沪深300涨幅24.36%。

本报记者 滕兴才 实习生 谭伟 陈兴忠

杨薇薇 21岁 遗体整容师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殡葬专业毕业

“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不幸去世了。她有一个孪生妹妹。看着一个在外面,一个在里面静静地躺着,我自己就挺难受的。整完容,我特别给她别了个小发卡。”

张祺 25岁 遗体整容师 以前在中关村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给遗体整完容,由开始的看着不舒服,到整完看着很安详,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特别的作品。有的家属说,‘我们都没想到可以恢复得这么好。’这种认可就会让我们很有动力地做下去。”

董子毅 23岁 服务中心引导班引导员 部队复员

“有一次,灵车来了之后,我也是先看死亡证明和去世人身份z,然后登记信息。后来我一看身份z,去世人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我心里咯噔一下,脑子一片空白了。我调整了情绪,就跟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临走时,那个女孩的母亲跟我说,‘走了一个女儿,还了我一个儿子’。我哭了。”

陈晨 27岁 洽谈业务室接待员 大学学财务管理专业

“我最不愿意放哀乐。每次按开始键的时候,那个心情是最难受的,股票行情软件。按一次就送走一个人,不论长幼……”

八宝山殡仪馆,这个间或在《新闻联播》里出现的地方,在遗体整容师张祺看来,“其实并不神秘”。在这里,每一个去世的人都能体面而又有尊严地告别自己的人生。

在八宝山殡仪馆,穿梭着许多年轻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分布在引导班和洽谈室、遗体整容室,以及火化车间等各个岗位上。服务中心引导班引导员董子毅,洽谈业务室接待员陈晨,遗体整容师张祺和杨薇薇,日前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要尊重遗体,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

2003年非典以前,张祺还在中关村做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非典之后才跳槽来到殡仪馆上班,干的工作是遗体整容。他笑着对记者说:“这个行业跨度是有点大。”

“其实我从小就喜欢这个,就觉得挺神奇的。这也算是一门艺术吧。给遗体整完容,由开始的看着不舒服,到整完看着很安详,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特别的作品。你尽心尽力地把每一具遗体弄得完善,就会有成就感。有的出车祸遗体被弄得不完整的,我们给他复原。家属说:‘我们都没想到可以恢复得这么好。’这种认可就会让我们很有动力地做下去。”

今年25岁的张祺已经从事遗体整容6年多了,他还是表示,自己“比较年轻,没有经验”。对他来说,殡仪馆的工作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就几个字。

一般来说,遗体整容的过程首先是清洁面部,打底色,然后描眉,画嘴,涂上腮红,再把衣服整理好。遗体的肤色有发黑的、红的、紫的,什么颜色都有,最后我们要把他化妆成正常的肤色,和活人的一样。

“这也是个手艺活儿。很多细微的差别,除了师父能看出来,没人能看出来。比如神态方面,反正师父化出来的都特别安详,肤色更自然一些。我们化出来的还是比师父差很多。还包括衣服搭配是否协调等,如果不是长时间在这一行,这些你是根本看不出来的。”

今年27岁的陈晨,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杂志社实习了半年,2006年通过竞聘来到八宝山殡仪馆,现在在服务中心的洽谈业务室上班。她的工作主要是前期向家属介绍灵车告别注意事项,还要负责告别厅的布置。

大学学财务管理的她,性格爽朗,面对记者,总是笑个不停。“我们朋友之间会问‘你在哪儿工作’,我说‘在八宝山’。朋友就会说:‘哎哟,那工作不错。’”陈晨告诉记者,“现在找工作那么难,能在这里工作觉得很踏实。”

今年刚刚21岁的杨薇薇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算是八宝山殡仪馆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她在学校前两年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大三的时候转专业学的殡葬专业的,所学的课程包括,遗体整容、遗体防腐、殡仪服务员、火化机 *** 作等。

“第一次接触遗体的时候,没有特别抵触,以后就还好了。上班会穿防护的白大褂,戴口罩和手套,也没觉得恶心。”杨薇薇第一次接触遗体,是在通州殡仪馆实训的时候,“看到没什么感觉,挺平静的。把它当作工作应该做好的,其实没那么多的想法。有时候一掀开白布,那遗体就睁着眼睛看着你,我就轻轻帮忙给它合上。什么惨状都见过,看多了就习惯了。”

说起日本电影《入殓师》,杨薇薇觉得:“电影里入殓师的工作节奏太慢了,八宝山殡仪馆的遗体数量非常大,不允许你这么慢慢地整。我们的工作和电影里的就不能搁在一起说,没有可比性。电影表现的是唯美,让人欣赏,可是在我们这里就不能这样。光顾着某一个人,那别人该急了。”杨薇薇告诉记者,八宝山殡仪馆每年大约要给1万多具遗体整容,这在全国是最多的。“我一个星期就要给30多具遗体整容,从实习到现在有500多了。”她说。

张祺告诉记者,给遗体整容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难度小的十来分钟,难度大的要半天,有的甚至还要好几天。“有的冻得严重,有的冻得不严重,脂肪厚度也不一样,遗体有口子的还得缝上……所以没有时间规定,总之一定要把他弄得好看就行。自然,安详,跟睡着一样。家属满意,这就是标准。”

“有时候在食堂吃饭,吃到一半接到任务,要跑出去给遗体整容,弄完了再回来继续吃。”实习还不到半年的杨薇薇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没办法,那不能饿着呀,饭还得吃。很多人都干不了这活儿。”

“从事这一行,心态必须要好,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强。要尊重这份工作,尊重遗体。给遗体翻身都要扶着,轻轻地翻,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就好了。对遗体不能有抵触心理,不能觉得脏,要敢碰。”杨薇薇介绍起遗体整容师必备的素质,头头是道。

很多时候,在大街上看到行人,张祺的第一反应是看他好不好整容。“如果看到别人腿粗的话,会想这不好找动脉,不方便打防腐剂。这算是职业病吧。”他说。张祺的手机里和电脑里存了很多张照片,是自己做的遗体整容中比较满意的。6年多来,他经手整过的遗体有好几千具了。

生活一切如常

和记者交谈的时候,杨薇薇一直保持着微笑。

杨薇薇每天起床闹钟时间定的是4点20分,因为住的地方离单位比较远,路上要花一个多小时乘车。她得在6点赶到殡仪馆,然后一直忙活到下午3点45下班。

她介绍说,因为一般的业务都在早晨,这也是北方的风俗习惯。“下班回去多数时间就是洗澡、睡觉,因为早上起得早啊。平时周末吃、喝、玩,跟大家一样,没什么太大区别。我们也是人呐,我们又不是怪物。”

陈晨和许多女生一样,喜欢看书,看动漫,她甚至还喜欢看鬼片。

“美国拍的恐怖片都很血腥。相比之下,我们天天看到的也就不算什么啦。”她咯咯直笑,“看那个就是纯粹让自己放松一下。”

陈晨告诉记者,单位会经常开展一些业余活动,包括拔河比赛、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年轻人当然在其中最为活跃。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单位还组织外出爬山。“都是怕我们心理压力大,通过这些活动来减减压。”她说。

据八宝山殡仪馆馆长康季坤介绍,因为北方办丧事一般在上午,所以下午的时候,年轻员工也去找同学或朋友,自己去活跃自己。“单位也在作调研,了解怎么调节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些活动来调节他们的生活。”八宝山殡仪馆有一个职工之家,里面有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空闲的时候,不少年轻职工也在里面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每隔两个月左右,殡仪馆还会请一些心理老师过来给职工上课。课上,让他们闭上眼睛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诉说自己的压抑。

杨薇薇说:“从事这个工作,对我谈恋爱也没什么影响。男朋友大学还没毕业,我们是高中同学。他挺理解,也蛮支持我的想法的,对这个职业也没什么避讳。我觉得学殡仪专业,能在八宝山工作,还挺好的。生活一切如常。”

“朋友的喜筵什么的照样去。”张祺一边笑着,一边甩开手臂,“都什么年代了。”

“我们也什么衣服都穿,早上来的时候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可以,上班的时候换工作服。刚来的时候,我就穿一大红色的上衣,还觉得不好意思,他们告诉我说没事儿,上班换过来就行。我爱穿各种颜色的,红的黑的蓝的都喜欢。”杨薇薇笑着说,“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也没什么。我高中有个特好的朋友,她从事的是婚庆,我和她还开玩笑说,我俩倒好,人生很重要的两件事都让我们给办了。”杨薇薇笑得前仰后合。

谈到工资,杨薇薇说:“其实没有外边传的那么邪乎,我现在就1000多块,扣完‘五险一金’就只有800块了,我现在也没有什么灰色收入。不过我很快乐。”

触摸了太多冰冷的遗体,目睹了无数次生离死别,这些年轻人对生命比常人有更深的理解。陈晨说,她最不愿意放哀乐。“每次按开始键的时候,那个心情是最难受的。按一次就送走一个人,不论长幼……”

“人要好好活着,活着比什么都强,而且还要快快乐乐的。”张祺的想法单纯而简单,“不用太计较一些名利之类的,有的人生前很有钱,有的很有权,有的要什么有什么。最后,还不都是一堆骨灰吗?”

使命第一,感动常在

张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参与给很多重要人物遗体整过容,其中就包括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

“任务从上到下都布置下来了,他们信任你才让你做这么重要的工作,所以自己这一环一定不能出错。”张祺说。

今年1月,给8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整容的经历,他至今印象深刻。“我们一共6个人完成的这项工作。要让他们很有尊严地和祖国人民见面,很有尊严地离开,挺重大的,而且又是全球直播,所以我们每一个细节都要小心翼翼。”

他介绍说,由于路上拖延了时间,遗体高度腐烂,都有很大的味道了,脱下他们的衣服都能扯下一层皮来。

“我们就一起给他们出棺,冲洗,不能让遗体有异味。然后消毒,穿衣,化妆,最后封棺。化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遗体已经是高度腐烂了。整完容还得把他的衣服都抹平了。入棺的时候哪怕就是一个衣角,一个领带卡不正都得给他弄好。”

“全球直播的前一天,我们从中午12点开始弄,一直到晚上9点才完成。第二天的告别仪式还得特早就过来,得补妆。那个晚上就几乎没睡,也没敢睡着,因为中间如果要有什么紧急任务,立马就要赶过来。”

第二天,看着我们整过容的遗体面对那么多的镜头,还有很多领导人的时候,张祺“很有成就感”。

陈晨也经历过不少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后事。

她介绍说,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的服务项目跟老百姓的几乎一样,只是有固定的告别仪式。“播音员罗京老师的告别会来了很多群众,我们就得控制好现场。因为群众是没有组织就过来的,如果秩序混乱的话,告别厅就会非常危险。我们引导员组织大家站队,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所有的环节都得细化。”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殡仪馆里的年轻人也有追星情结。

陈晨说,在八宝山殡仪馆工作能见到很多名人,但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比见名人更重要。“有一年某明星的母亲去世,在那个情况下我肯定不能像宾馆、机场工作人员一样叫着‘哎呀,你看那个谁来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过程中,这几位年轻人的开朗令人印象深刻,也让原本以为沉闷的采访过程笑声不断。当然,这些年轻人也如意料中一般不知不觉讲述起经历的那些生死诀别带给他们的感动。

“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不幸去世了,她有一个孪生妹妹。看着一个在外面,一个在里面静静地躺着,自己就挺难受的。整完容,我特别给她别了个小发卡。”杨薇薇向记者静静诉说,“以后看着小女孩的遗体,就会觉得挺可惜的。”

陈晨在她的岗位上也常常感动。“有一次,家属急着要拿骨灰回老家,来得比较晚,跟我说了之后,我跑去火化车间,帮忙协调。当我把骨灰盒拿出来的时候,家里老老少少一大片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就都在我面前跪下了,我赶紧一个一个去扶。家属就是特别感谢我能帮这个忙。”她郑重地说,“在别人最脆弱的时候,我能帮到他们,我就觉得这个职业很神圣。”

部队复员的董子毅,现在在服务中心引导班工作,主要是全程陪同家属在殡仪馆处理各项事宜,包括组织告别会、焚烧花圈、结账、选骨灰盒等。董子毅说:“去年,有一个普通的告别会。灵车来了之后,我也是照例先看死亡证明和逝者的身份z,然后登记信息。我一看那身份z,去世的人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我心里咯噔一下,脑子一片空白。我调整了情绪,就跟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他们服务。临走时,那个女孩的母亲跟我说,‘走了一个女儿,还了我一个儿子’。我哭了。”

实力派的年轻职工

据康馆长介绍,八宝山殡仪馆现在各个岗位上都有年轻人,年轻职工与老职工的比例1:2,一共有大约80人。面对这一群充满活力的职工,康馆长坦言,年轻职工确实干得十分出色。

陈晨认为,年轻职工与老职工之间并不会有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而是经常相互学习。“现在电脑系统,学得比较快的肯定是咱们这些青年职工,那老师傅肯定就要向他们问。但老师傅一些处人接待的经验,也特别值得我们来学习。”

谈到将来,张祺和杨薇薇都对记者表示,想一直干下去。“如果冠冕堂皇地说,这是一份很高尚的工作,而且总是需要有人来做的。往小了说,这里是事业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干吗不干呢?而且在这行,做的时间越长就越吃香,工作经验就慢慢丰富了。”

张祺认为,八宝山的年轻人都是实力“选手”。“我们这里的年轻人,要是从八宝山出来到别的殡仪馆去工作,绝对都能独挡一面。”他说。

这些实力“选手”能进入八宝山殡仪馆,也实属不易。

据康馆长介绍,八宝山殡仪馆每年招聘6到7个人左右,而应聘的人特别多,能最终到殡仪馆工作的都是要经过层层选拔的。

“现在社会应聘非常多,比如今年全部招了30多个人,有200多人报名,而且要求条件也是大专应届毕业生。”康馆长说,“条件虽然比较苛刻,但是应聘的人非常多。也是不断的面试、笔试和培训。”

她还向记者透露,明年招收的对象要发生变化,主要招一些专业性人才的。“现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康馆长说。

殡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较好

本报记者 滕兴才 实习生 谭伟 陈兴忠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管理系主任杨宝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们对殡葬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据杨宝祥介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是目前国内设有殡葬专业的四所大专院校之一。另外三所学校分别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以及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4所学校均为大专学历,这也是殡葬专业目前在国内的最高学历,还没有本科,此外还有几家中专院校。

据杨宝祥主任介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早在1999年就曾招收殡葬科学系殡葬专业的学生,2000年因部委办学调整而暂停。2008年下半年,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学院又新增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这个方向。

“2007年招了300人,分民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当时还没有殡葬专业。后来请专家讲殡葬行业的需求,动员一部分学生变更专业,选择了殡葬方向。2009年,殡葬班招了59人,还有一个学殡葬的励志班39人。”杨宝祥说,“2010年的指标是100人,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个计划,股票行情中心。应该说社会对这个专业还是比较认同的,中国银行股票行情,报考的人比较多。”

杨宝祥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习殡葬专业一般要3年时间。“大约一年时间学公共基础课,包括管理学、营销学以及一些基本的礼仪。另外一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再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要到一线去顶岗实习,中间还有一些课程的相应实习。”杨宝祥说,“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 *** 作能力,为一线培养这种高技能的人才。”

杨宝祥坦承,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一提到“殡葬”这两个字就避讳,谁都不愿意谈。“其实,作为民政的一项工作,殡葬只是其中的一项社会事务。”杨宝祥说,“美国有80家殡葬学院。它们的殡仪馆馆长,必须是殡葬学院毕业的。我们国家也在逐步实行殡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有就业准入制度。”

杨宝祥表示,从殡葬行业需求来说,我国的殡葬业是随着殡葬改革开始,逐步地才有了一些相应的从业人员从事到殡葬改革的载体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火葬,真正意义上掀开了我国殡葬改革的这一页。”

“在起步阶段,我国殡仪馆的设施设备都是比较简陋的,历史上称为“三五馆”。国家给调三五个人,给三五亩地,给三五万块钱,就可以建成一个以火化为主要功能的小殡仪馆。随着殡葬改革的推进和殡葬设施的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办理丧事的时候慢慢需要一些礼仪,于是大多数火葬场改名叫殡仪馆。”

杨宝祥认为,殡葬专业毕业的学生目前就业前景比较好。“最近几年我们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发现,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殡葬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460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