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简介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简介,第1张

1956年,在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半导体科学技术被列为当时国家新技术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为了创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基地,国家于1960年9月6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开启了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

半导体所拥有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所区);两个院级实验室(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此外,还设有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学中心、高速电路与神经网络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实验室、光电系统实验室、全固态光源实验室和半导体能源研究发展中心。并成立了图书信息中心,为研究所提供科研支撑服务。

半导体研究所现有职工640余名,其中科技人员46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正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98名,“百人计划”入选者及国家“杰青”获得者3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名。其中黄昆先生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工程硕士培养点,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

半导体所高度重视国内外交流合作,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共建了1个院士工作站、3个研发(转移)中心、9个联合实验室,积极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成绩显著,科学技术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成立“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并且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投资,融合社会资本建立了10余家高技术企业,并实施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商品化规模。

半导体所秉承“以人为本、创新跨越、唯真求实、和谐发展”的办所理念,奋斗不息,勇攀高峰,取得了快速发展,研究所已逐渐发展成为集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研究及其系统集成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半导体所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是: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创新活动,为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战略高技术研究,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并为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的实验研究和测试平台,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和持续发展,成为引领我国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的火车头。

2022年关于国家优青、杰青的评选结果也在网上进行了,国内有多少科研院高校都公布了获批的消息.像湖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都在获批的名单之中,这一结果的评选对于我国高校、科研单位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国家优青、杰青项目主要是为了针对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对各项目的研究所投入的项目资金的扶持,比如在食品加工学、土木工程、环境地球化学等等等参与人员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审批来获得资金补助。对此我国国内各大高校为了能够获得这样的基金都会在其项目上进行激烈的比拼和竞争,来获取一定数额的基金扶持。光是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接收到的杰青项目的申请就高达数千项,而且所资助的经费也超过了十几万元。

这样的激烈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2022年在杰青项目上的资助数量相较于2021年就增加了数百项,另外2022年海外杰青的评选结果的公布也让这一项目告了一段段落,对此2023年的竞争过程又会激烈很多。国家杰青项目在1994年就设立了,至今已经经历了二十五年的发展时间,该基金每年计划资助的人数仅有50人,但是其所覆盖的科学项目非常广泛。因此资助者难想要脱颖而出,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及项目的研究成果都需要有很突出的表现。

因此很多50岁以下的院士能够在这一基金上获得资助,对此简历则会添上非常浓墨淡彩的一笔。在江南大学就公布了两位优青以及两位杰青,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获得资金的补助,可见他们的实力也非常的强,而他们能够获得这样的结果对于该学校的科研也会带来很大的助推效果。

被五邑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半导体绿色光源)录取,这个专业好。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为三个部分:

1、半导体光电,LED芯片制造与封装,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

2、驱动电路,电源,智能控制(单片机,DSP,ARM,PLC,总线控制),电气工程,自动控制。

3、传统光源,LED光源设计与制造,环境照明,室内照明,一次配光,二次配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半导体、电子、照明环境交叉融合的光源与照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具备电气、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方面宽口径的设计与实践能力,能在电气照明、微电子、光电子、智能控制系统以及供配电等领域从事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制造、测试、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光源与照明专业概论、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高级程序语言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半导体照明概论、半导体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工艺与新光源技术、环境照明设计、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

扩展资料:

就业方向根据新型学科培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LED及半导体照明光源、传统照明。可从事半导体照明及传统照明行业生产、设计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

2、电气类行业。可从事民用及工业低压电器类工作,包括工程及产品生产等开关电源的设计、生产工作。

3、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可从事包括半导体芯片类、光伏太阳能类以及集成电路行业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等相关工作

4、智能控制。照明及其它行业的智能控制,包括单片机、ARM、PLC以及C-Bus等总线类的智能照明及其它相关电子电气类控制工作目前,此方向的培养已经扩展到智能家居,互联网,智能楼宇及智慧城市等应用上来。

5、照明环境。包括室内照明、小区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等多种环境照明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中国工程院发布我国电子信息科技“十六大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49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