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公司历史以及近些年的业绩

春兰公司历史以及近些年的业绩,第1张

发展历史:春兰的前身是连年亏损的泰州制冷机厂,该厂的空调产销量在全国同行业几十家企业中居倒数第二,年产值仅1000万元。

1985年,陶建幸出任泰州冷气机厂厂长,时工厂年产值一千万元。1987年起逐步形成空调批量生产能力。

到1989年,春兰年产空调近10万台,产销量、利税均跃居全国空调业之首。 1990年,春兰制冷设备总公司成立。

1993年,春兰空调器厂�二分厂 建成投产,主产挂壁式空调,该厂当年便收回全部投资并实现利润7200万元,春兰空调的年产量也由此上升为50万台。

到了1994年,春兰空调的年产量达到150万台,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世界空调七强之一。

1994年底,春兰在收购泰州本地一家制造摩托车的军工机械企业的基础上,投资20多亿元兴建了年产100万辆摩托车和100万辆摩托车发动机的生产线。

1997年11月,春兰集团以7.2亿元入主南京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了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进军中型卡车行业。经过长达3年的技术改造,

2001年3月,春兰豪华中型卡车开始投入批量生产,同年10月,春兰生产的中型载货汽车产销量直逼一汽、东风,跃居国内第三位。到2003年,春兰卡车首期投资已经全部收回。

2002年9月,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春兰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春兰成为国内首家具备生产系列化高能动力电池能力的企业,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专家预测,新兴的高能电池技术将催生新的电动汽车时代,美国通用、日本丰田、法国雪铁龙等世界著名公司都把开发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早在10多年前,春兰集团就将极其敏锐的目光投向高能电池领域,确立了以高能电池为首的12项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前瞻性技术,并相继投入了数亿元,旨在开创新的产业群。

目前,春兰已集制造、科研、投资、贸易于一体,主导产品包括空调、洗衣机、除湿机、卡车、电动车、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半导体、集成电路、高能动力镍氢电池等数十种,成为中国企业中产业跨度最大的多元化公司。

目前,春兰已经形成三大支柱产业,即以家电为主的第一支柱产业,以卡车为主的第二支柱产业,第三是以镍氢电池为基础的新能源产业。

业绩:

公司主营空调器及洗涤机械开发,是我国白色家电的龙头企业,02、03连续排名中国家电制造综合实力第一,还获取“2003年度中国最具革新力企业”的殊荣。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春兰”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空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第一,洗衣机等产品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另外,在汽车产业上,春兰股份还进一步提速。

凭借着核心技术和良好品牌形象,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空调器方面,公司取得“3C”认证后推出以春兰“未来风”、“静博士”为代表的几十种静音、环保系列空调。最近,春兰新冷媒房间空调器开发项目还获得国家首次颁发的国家研发资金,能获此殊誉充分表明春兰股份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相当强大。在03年海内外空调市场取得优异战绩的基础上,春兰股份加大了04年的推新力度,一举推出五大系列近百余款空调新品。其中最受关注的“健康型”空调将在年内露脸。春兰股份还敏锐地捕捉市场信号,推出新生代隐形空调,隐形空调在国外相当流行,但我国的普及率还不足8%,专家预测,今后几年我国隐形空调将呈几何技术增长,市场容量高达500多亿元。洗涤机械方面,春兰股份通过开发全自动波轮洗衣机新品,丰富洗衣机的产品系列,针对国内不少地区存在的“电荒”现象,推出自动选择用电峰谷期进行“分时洗涤”的新款洗衣机;还推出具有织物识别功能的洗衣机;推出减皱洗衣机免除消费者衣服天天洗天天熨的烦恼。公司的洗衣机销量比去年增长了3.6倍。汽车产业方面,春兰股份推出一款在电流过载或车体负荷过大时,电机能得到有效保护的电动自行车,通过应用智能型电机保护器,让整车更加经久耐用,运行电耗还比一般电动车降低了18%;从今年2月份起,国内上百家主流汽车改装厂将全面开展春兰汽车改装业务;与日本日野牵菲亚特汽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大型卡车,此举意味着春兰中型卡车战略正加速向重型卡车推进,正如春兰集团高级副总裁孙庆所说“在2~3年内,春兰卡车产销量有望达到6万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占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0%;预计在3~4年后,整个春兰集团的收入将会突破500亿元。”蓝图非常美好;另外,春兰股份在摩托车和高动力镍电池方面也保持着较高的起点,特别是镍电池的前景相当广阔。多元化经营的理念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

公司除在国内保持稳定提升的市场占有率外,其产品出口也保持着强劲增长。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各类产品纷纷走出国门,仅03年涉外大宗贸易就达上千笔,出口总量增长90%以上。空调、摩托车、洗衣机等出口量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外商纷纷感叹:春兰品牌,品质卓越。法国C.F.E国际公司法兰克甚至评论“与其说是我们买春兰的产品,不如说我们买的是高品质的春兰品牌”。至目前,春兰已形成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非洲等五大经营区域,在海外开设16家专卖店,并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1200多家海外经销商,国际竞争能力相当强大。

春兰股份业绩良好,03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104元,每股净资产高达5.81元,主营业务收入94002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1331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79%,市净率仅1.12倍,显然,该股的市场价值需要重新定位。从公开信息看,申能集团和江苏百乐电器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流通股高达600万和592万,虽然套牢惨重(01年以增发价19元买入),但一直没有减仓的大动作,其长期投资态度,亦从侧面证明该股拥有良好的基本面,给人信心。

春兰股是自1997绩优股行情之后,调整最为惨烈的个股,在底部构成了复合头肩底形态后放量上扬,目前各技术指标已修复完毕,上涨空间巨大,

关于春兰以及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陶建幸本人的各种传闻,已经在媒体上传播了整整两个月。

事情缘于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600854.SH,下简称"*ST春兰")今年1月18日发布的<暂停上市风险提示公告>。

该公告称"预计公司2007年度仍将发生重大亏损"。按相关规定,因连续3年亏损,上海证交所将从*ST春兰2007年报披露日(2008年4月26日)起,对其股票实施停牌。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春兰的转折是多元化惹的祸。2008年3月18日下午,春兰集团新闻处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书面材料,则正面回应了外界的质疑。该材料如是表述:"投资方向多极化是春兰集团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许多人士考察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后,均认为春兰集团投资多极化的战略是正确的。"

对于各媒体的采访要求,春兰集团新闻处以"上海证监局多次来人来电,要求我们在4月26日前不得违规披露信息"为由婉拒,并称给本报记者的材料,可回答媒体对春兰多元化战略的质疑。

坚持多元化

春兰集团在给记者的书面材料中撇清了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关系:春兰股份只是春兰集团的一个部分,春兰集团仅持有它21%的股权,虽然春兰股份持续亏损,但春兰集团运行良好,因此股份公司的亏损对集团的影响极其有限。

记者在泰州采访时发现,春兰的生产经营依然有条不紊。春兰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冯斌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的出口形势不错,今天南欧来了一个大客户。"

针对高盛将介入重组的传闻,*ST春兰3月18日发布了澄清公告称,经大股东回函明确表示,大股东没有与任何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关于重组事宜有过接触。但如果不重组,*ST春兰或有退市危机。

根据证监会出台最新的退市办法,公司连续3年亏损,其股票即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后第一个半年度如果公司实现盈利,可以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恢复上市。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它的摩托车、汽车、高能动力电池、电子信息、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产业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却拖累了空调主业的发展。"

但春兰对多元化显然痴情不改。其书面材料表示:"春兰股份产品单一,但春兰集团却拥有除空调外的动力机械、汽车、新能源以及贸易、投资、科研、宾馆和房地产等众多企业、产品与项目,尤其以高能动力镍氢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完成商业化生产布局后,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目标效益。"

春兰还透露了它在科研方面的一项重要进展:由集团在美国硅谷投资兴建的药物研究中心,聚集了130多位生物学、药理学、化学、基因工程学等领域的专家,正夜以继日地从事着世界前沿生物技术??人体基因修复技术的攻关,目前这项技术已累计申请了3000多项专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这个项目与春兰现在从事的所有产业无关。

战线过长?

春兰的盛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彼时,春兰不但是中国空调业的龙头老大,也是被国家有关部门多次表彰的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在从1985年至1998年的13年间,春兰集团总资产的年均递增率高达90.3%,陶建幸本人也因此当选为中共第15届和16届中央候补委员。

要将春兰建成"世界著名的多元化公司"是陶建幸多年梦想,对多元化项目他精心筛选,并进行了长期准备。

早在1996年11月29日,陶建幸就向出席泰州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的代表们透露,春兰正在研究并准备实施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其中包括汽车、0.5微米的大规模集成电路、40英寸的等离子平板显示器以及汽车和摩托车使用的高能电池。"我们已经向市委、市政府,也向省委、省政府作了报告,准备投资150亿上汽车,……如果项目最后真正动工,那就不是300亿了,而是准备向千亿冲刺。"

虽然此前春兰在股票市场有较高斩获,但上述几个紧跟国际一流水平的大项目,每一个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无一不需要巨额投入。仅依靠春兰一个企业的资金和人才,显然力不能及。

此外,一些客观因素也给春兰的多元化带来一些干扰。

2000年8月11日,中国显示器生产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由春兰和台湾剑度公司各投资30亿元的TFT-LCD(液晶显示器)项目合资意向书签字仪式在上海举行。剑度是国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它在TFT-LCD方面的多项技术处于世界前沿。据知情者回忆,为了规避台湾当局的限制,确保项目合作成功,当时剑度特意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采取迂回的方式与春兰合作。但尽管剑度小心翼翼,它与春兰的合资仍被"害怕技术外泄"的台湾当局发现并被紧急叫停,春兰进军平板显示器的宏伟计划不得不束之高阁。

难言之隐

春兰在汽车项目上更有难言之隐。1997年11月,春兰以7.2亿元收购了南京东风汽车公司,兼并了南京东风专用车厂,组建了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1999年,春兰自己生产的轿车在展会上公开亮相,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春兰涉足汽车领域的时间几乎与奇瑞、吉利同步,但它希望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准生证"的努力却一次次付诸东流。

2003年,百般无奈的春兰企图通过与国内轿车企业的合资、合作,曲线进入轿车领域。当时曾有媒体撰文:"牵手云雀,春兰欲圆汽车梦",披露了春兰可能与贵州云雀汽车公司重组的消息。然而,双方的谈判没有结出硕果,据知情者说,"两家的条件谈不拢"。

在轿车项目上遭遇重挫的春兰将全部力量投入到中卡和重卡项目。2003年底,陶建幸曾向本报记者坦承,春兰投资卡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领域竞争不激烈,投资强度不大另一方面,外国品牌基本没介入。"天赐良机,为何不干?"陶说。

但春兰卡车近两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春兰重卡的销量未进入行业前三,春兰中卡与行业前两名仍相距甚远。

事实上,春兰在卡车项目上本可以取得成功。陶建幸为春兰卡车设计的发展路径是通过合资发展重卡。2001年10月22日,出席广交会的陶建幸曾向记者透露:"重型卡车我们正跟外国公司在谈合作。"据记者了解,当时与春兰接触的外国汽车公司既有欧洲企业,也有日本企业。

经过一系列考察、接触与谈判,春兰最终与日本日野公司走到了一起,双方同意各投入50%的股份,组建一家年产6万辆重卡的合资企业,生产当前国际市场仍畅销的25吨以上重卡。资料显示,去年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中国重汽的重卡产量也不过4万辆。

"日野一直想进入中国市场,但国家不允许外商独资,因此它不得不寻找合资伙伴,与我们一拍即合。"2003年9月30日,春兰的一位干部曾告诉记者,"这个合资项目已报发改委,正等待审批。"

泰州市政府的一位干部近日也回忆说:"为这个项目我们市领导专程到日本去过,并为它预留了一块土地"。

一切似乎万事俱备:为了与这个项目配套,日野与上海一家企业共同投资的发动机项目已经动工在泰州,春兰与日野成立了合资项目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春兰驻京办的干部将合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不止一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做了汇报。

但始料不及的是,直到2005年,春兰与日野的合资项目也没有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同年,日野正式从泰州撤离。记者此次采访时获知,泰州市政府为这个项目预留的位于春兰工业园边上的近千亩土地至今仍在嗷嗷待哺。

对于不少有一定年纪的人来说,春兰空调曾经的风光无限他们是深有体会的。

时间拨回到32年前,那时的春兰集团的还叫“江苏泰州冷气设备厂”,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小厂。曾做过技术员的陶建幸临危受命,接下了厂长的重任并开始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89年,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陶建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春兰集团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公司所生产的“春兰”牌空调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乘着这股发展势头,1994年3月,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泰州春兰特种空调器厂、泰州春兰制冷设备销售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春兰股份,并于次月顺利登陆二级市场。

根据上市首年春兰股份公布的年报,199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5亿元,净利润1.96亿元。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都比如今高出数倍。

当时的春兰风光无两,在1995年8月举办的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上,大会组委会命名了一批企业为某类产品的大王。其中,春兰集团被授予“中国空调大王”的荣誉称号。

1996年,在中国轻工总会信息中心给出的产销量排行榜中,春兰以108万台的成绩位列第一,格力则以89万台排名第二,美的、海尔分列五六位;1997年,国家统计局所属的中国技术进步信息发布中心在“全国销量第一推展活动”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市场统计结果,春兰空调连续8年(1990年~1997年)全国产销量第一,累计销量超1000万台,荣获“中国空调第一品牌”称号。同年,作为领导人的陶建幸当选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稳坐“空调一哥”的位置后,陶建幸的野心一路膨胀,多元化扩张自此开始。

多元化得与失

1994年上市当年,春兰集团走上了轰轰烈烈的多元化转型之路,先是介入了家电业内的冰箱、电视、洗衣机等项目,随后又“杀入”风马牛不相及的摩托车、卡车、新能源等行业。

在春兰集团的官网上,几个简介格外醒目:春兰集团是集制造、科研、投资、贸易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国际化大型现代公司,拥有海内外数十家独立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春兰产业涵盖机械、空调、新能源、房地产、酒店业、商贸、金融与投资等,主导产品包括家用空调器、商用空调器、压缩机、高能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系统、电站系统、机械加工及动力产品、住宅与商业地产等。

我们都知道,平时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未尝不可,但篮子越多,管理篮子的精力、财力就会被分散,对现有篮子的维护也会造成影响。春兰集团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多元化之初,摩托车和卡车项目也曾让陶建幸尝到了甜头。公司推出的摩托车系列在1997年上半年就实现了6万台的销量,销售收入近10亿元;2001年,春兰卡车领域一年给集团贡献了2亿元的利润;研制了8年之久的高动能镍氢电池项目也通过了鉴定。

然而多元化扩张战略过快最终还是出现了顾此失彼的问题,新业务还没能完全成熟起来,曾经的支柱产业空调业务则不断下滑。2002年年报显示,春兰股份持股的江苏春兰摩托车有限公司、江苏春兰动力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春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春兰洗涤机械有限公司全部亏损。2005年,春兰股份不堪重负,主营业务利润5.15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81%;净利润亏损2595万元,这是春兰股份自199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2006年、2007年春兰股份未能扭转亏损局面,于2008年5月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

“春兰的衰落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在最鼎盛的时期把上市公司春兰股份拿来做房地产、摩托车、卡车、电动车等,把大量资金用在了非主营业务方面,而空调主业的开发、推广力度明显变小。”在刘步尘看来,春兰集团这种不合理的扩张导致了公司不但副业没有培育起来还拖垮了主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67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