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张首晟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张首晟,第1张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我来看看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张首晟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泰斗级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张首晟:“他获得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在此之前,张首晟已经在2010年获欧洲物理奖,2012年获美国凝聚态物理最高奖奥利弗巴克利奖,2012年获得狄拉克奖,2014年获美国富兰克林奖,诺奖也被提名候选人。

过去的2017年,张首晟团队又公布出了新的研究进展,发现了正反同体的天使粒子——Majorana费米子,要知道,为了寻找这一神秘粒子,整个国际物理学界已经花费了80年的时间,天使粒子的发现或将为量子计算带来革命性影响,从基本科学发现到技术应用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所以今天的故事主角是张首晟。

1963年,张首晟出生于上海,那是记忆里的红色年代,3年后的文革大潮席卷了中国,高考中断,各类劳动锻炼侵占了课堂,黄浦江边亦未能幸免,很多知识分子的命运开始跌宕起伏,偶尔读一本外国书都可能会被认为是走资派,打倒批判。

张家在静安区的祖屋有一处阁楼,对于幼年张首晟来说那是一处奇妙之地,是没被红色浪潮拍打的自由空间。张首晟在阁楼里发现了爷爷辈儿的大学毕业文凭,伯父的大学毕业年册,类似《西方哲学史》、《西方艺术概论》等书籍也是不一而足,从康德到黑格尔,从达芬奇到罗丹,从杨振宁到李政道,从艺术到科学,不一样的启蒙教育在阁楼里点亮。

白天在教室里学习各类印着领袖语录和最高指示的课本,回到家里,则一头扎在阁楼阅读各类怪书,这是张守晟童年记忆里最幸福的事。十年光阴,上海滩上一批又一批青年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去更广阔的天地里自我改造,张首晟则在沉静缄默的阁楼里度过青葱岁月,汲取知识的营养,向往大学的生活。

转眼到了1976年,阁楼外的世界正在酝酿一场全新变革,未雨绸缪的父亲给13岁的张首晟买了一套高中自学教科书,数学物理化学等一应俱全,没想到就靠这套书他就自学成才了。

1978年的高考,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届,上海允许初中毕业生直接参加高考,每个区仅限10个名额,还要通过预赛后方能获得高考资格。张首晟不仅顺利过关,还如愿以偿拿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别人眼里的天才。

“我的初中学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读普通高中,也许结果就和今天不一样了,人生的成就总是跟你一些十字路口上的选择有关。”张首晟回忆说。

到了复旦,少年大学生张首晟几乎没有迟疑地选择了物理系。只因为“初中时,在很封闭的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为中华民族争了一口气。大学时选择理论物理专业,就是冲着他们的榜样力量。”当然,此时张首晟还不知道,他以后会与杨振宁有一场师生缘分。

天才的人生总是不同寻常,在复旦的第一学期刚结束,一日,张首晟正在宿舍里自习,班主任突然上门,告知他将被选派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张首晟成绩优异,已被学校列入留德学生的内定人选,经过德语培训之后,1980年,没有高中文凭也还没大学文凭的张首晟就这样踏上了留学德国的旅程。

80年代冷战之下的柏林墙还高高耸立着,东边的柏林大学有一些师生为了自由而翻墙来到西柏林,建立了柏林自由大学,与东柏林的老柏林大学遥相对应,张首晟就在柏林自由大学里就读。那一批出国留学的孩子都很刻苦,加上自身的天分,张首晟花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学业,要知道一般人都要花五到七年的时间才能毕业。

尽管学业有成,但理论物理就业前途较窄,留学期间,年轻的张首晟也一度陷入迷惘,未来要干什么?

1981年的一个暑假,没有方向的.他踏上了当时颇为流行的搭便车之旅,借着免费的顺风车环绕了德国一周。一天,张首晟来到哥根廷大学附近的一片墓地,很多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长眠于此,每个人的墓碑上,墓志铭都镌刻着其生前发现的一道公式。如Heisenberg的墓志铭是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的公式,马克斯玻恩是其对波函数概率的一个分析,Otto Hahn的墓碑上是一道核反应公式······

张首晟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个朴素的墓碑,一个简单而普适的公式,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这些公式与全人类同在。从此之后,我决定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物理学研究,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

从柏林自由大学毕业后,张首晟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录取,如愿以偿师从自己的偶像杨振宁。张首晟很兴奋地向杨振宁阐述自己的学术构想,出乎意料的是,导师杨振宁并没有建议他从事统一场论和基本粒子的研究,而是希望他研究凝聚态物理,此时的凝聚态物理还是尚待开发的全新领域,虽然抱有疑问,但他还是听从了老师的建议。而在今天看来,凝聚态物理在物理学领域中发展得最快,这也体现了杨振宁三十年前的长远目光,同时,杨振宁带领张首晟进入了新的科研境界。

杨振宁曾教导他说:“在最高的境界上,科学跟艺术,科学跟美,主观、客观是统一在一起的,F=ma、E=mc就是描写大自然的最美丽的诗句。”

1987年,孤身出国7年后,张首晟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并没有立刻去申请教职,而是去了IBM做高级研究员,此时他在半导体领域已经颇有建树,也受到了当时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的赏识。于是1993年他就到了斯坦福任教,1996年年仅33岁的张首晟被评为了斯坦福终身教授。

当然,让张首晟名声大噪的还是他后来提出的两项研究成果:拓扑绝缘体理论的材料实现方案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以及最新发现的天使粒子——Majorana费米子。这是些什么东东外行人并不好理解,我们只需要知道这都是量子计算领域最前沿的材料和量子规律研究。

张首晟曾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它复杂的原理。“电子在芯片上的运动,就像汽车在集市里行驶,汽车对碰撞产生热量,正如电子之间碰撞发热一样”;而“拓扑绝缘体”为电子搭建了高速公路,让他们能够在一条一条的单行道上运行,从而不会相互碰撞和产生热量。如果用这类材料制造的电子设备,性能会大幅提高,这有望真正催生和普及应用量子计算机。

由于张首晟在理论预言和实验观测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之后连续收割了一波殊荣。2010年荣获欧洲物理奖,2011年,荣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2年他先后获得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荣誉“奥利弗巴克利奖”和国际理论物理学领域最高奖“狄拉克奖”,2014年获美国富兰克林奖,当初的阁楼少年已然成为了业界举足轻重的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然而,人生不止于此,张首晟还有另一重身份是硅谷知名的风险投资家。斯坦福大学有着悠久的创业传统,张首晟也深受学校浓厚创业氛围的影响。他在斯坦福大学任创业导师,帮助多位学生创办公司,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成功的投资了VMware.VMware的创始人Mendel Rosenblum是斯坦福计算机系的副教授,和张首晟是同事兼邻居。5年后,VMWare被EMC收购,后来又在纽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超过500亿美元,这笔投资给张首晟带来了上百倍的回报。

有了成功的投资经验,张首晟发现从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创业公司,成功率比一般的创业公司高很多。他不禁想到:“何不系统地来做投资,专注于从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创业公司呢?”

于是几经思考,2013年9月,张首晟创立了丹华资本,如今拥有数亿美元的基金规模,更多专注在斯坦福和硅谷这个圈子里,投资方向涉及大数据、企业智能、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移动互联网、金融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高增长的新兴领域,享誉硅谷。“丹”意为斯坦福,而华则取自中华,表达了自己立足斯坦福创新科技研究和投资之外,还有报效祖国的心愿,搭建中美之间高新技术研究和产业联动的桥梁。

此外,用科学的眼光搞投资也成为张首晟和丹华资本的一大优势,他们走在科研领域的最前沿,看到的科学潜力是别的投资家所看不到的,这种本领却恰恰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

张首晟喜欢用第一性原理做风投:简单(simplicity),普适(universality),许多踌躇满志的ceo对他侃侃而谈自己的项目如何厉害时,调查报告显示份额可以有多大时,张首晟往往会提出怪要求——请关掉ppt,走到黑板前,不要背第三方调研的数据,而是凭借自己对项目、行业、产业的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估算出市场等关键数据的数量级,展示自己的逻辑。

“这其实有点像我们做物理研究,更习惯于在黑板前,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角度得到自己的答案。”张首晟说,如果这位经受考验的CEO可以做到,那将非常加分,跨界的视野看世界,科研和教育同样有帮助,据说,他也用类似的办法选自己的学生。

从高冷的科学精神到充满金钱与欲望的风险投资,这个事听上去还是风牛马不相及,但是对于张首晟来说,无非是要证明一个公式:成功的斯坦福创业公司=优秀团队+创新性技术或商业模式+广阔市场。他认为“大道至简”是真理的共通点,用科学的理念来带动投资也是一项历史使命,跟科学家的身份并不矛盾。

“如果将整个人类知识看成一棵大树,那它现在是在非常丰茂地成长,这是非常可喜可敬的;但是它有一个缺点,枝与枝之间距离会越来越远。所以我们想在某个领域有作建树,成为一个专家,须非常专注于该领域,这样确实对整个大树的丰茂有益处,但就不能看出枝和枝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寻根。如果你一直用寻根的办法思考问题,并在任何表面现象中进行思考和抽象,这对你做任何事都很有帮助。”

在张首晟的眼里,真正完美的世界是一个量子的世界,即量子的一个粒子可以百分之百平行去做两件事情。

“量子的世界是平行的,我想人生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那就是你在同时做时所创造的价值比做每一件事都来得高,并且可以把每件事做得更好。”

他说,未来年轻人的机会将更多出现在融合领域。

2018年12月1日,在美国旧金山的一所新式公寓中,著名华裔科学家张首晟跳楼自杀了。一时之间,言论惊动。在凝聚态物理范畴,他是世界公认的先驱。三天之前,他刚刚宣布和华为公司达成协作,这起案件到底有没有隐情?2018年下旬,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施行经济制裁。其中,华为公司更是遭到了芯片封杀。为了不让华为抢占5G的制高点,西方国度悍然违犯自在贸易准绳,悍然挥舞起了反垄断大棒。毫无疑问,这是对华为的虐待。据知情人士透露,张首晟是华为重金延聘的科学家。在他的协助下,华为获得了许多技术打破。

   

12月1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华为“公主”孟晚舟遭遇当局扣押。显然,这两件事情过于巧合。很快,张首晟家眷便拿到了美方发布的认定书,这是一同抑郁症引发的自杀事情。在轻描淡写的话语中,美国警方做出了判决。张首晟的离去到底有何影响?关于华为来说,他有着怎样的意义?

1963年2月,张首晟出生在江苏高邮。青年时期,他历经坎坷。因而,他对学问满怀神往。1978年,张首晟高分考入复旦大学,就读于物理系。在外人眼里,物理是冗杂、深邃的。教科书上,一个个公式拗口难记,一条条定理难以了解。可是,张首晟却觉得津津乐道。

   

在学校里,张首晟备受教师赞同。他勤奋自律,刻苦拼搏,仅仅花了两年时间,他就控制了全部的本科课程。1980年,在复旦教授们的引荐下,他前往了柏林大学读研。依托先进的平台,他的才气展露无遗。在微观粒子范畴,他精心研讨,巧妙构思,做出了一系列成果。除此之外,他还纯熟控制了德语,令人敬佩。

1983年,张首晟前往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修。在这里,跟随杨振宁教授,他向学术最顶峰发起了应战。众所周知,杨振宁是华人的自豪,在他身边,张首晟学到了许多东西,进一步拓宽了研讨范围。在实验室里,他汗流浃背,日夜工作。只需灯火点亮,人们便晓得张首晟就在里边。凭仗着顽强的毅力和扎实的功底,他完成了博士学业。毕业时,杨老对他交口称誉。

   

1987年,他担任了美国Santa Barbara理论物理研讨所研讨员。尔后两年,他屡发文章,成果显著。在学术界,他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1989年,IBM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的实力得到了工业界的认可。在他的协助下,IBM的芯片设计获得了打破。在一些技术层面上,他翻开了同行们的许多思绪。

1993年,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延聘张首晟为物理系教授。在这里,他展开了新型霍尔效应的研讨。花了整整十年时间,针对半导体的能耗、散热问题,张首晟团队弄清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这是电子运动的一种全新规律,在探明了电子自转方向和电流方向后,他的成果极大地推进了计算机的开展。

   

应用该定律,人类能够让电子有序运动,从而降低热量。因而,张首晟成为了举世注目的物理学家。很快,张首晟就投入到了芯片设计之中。在实验室里,他的团队研制出了新的芯片。并且发现了新奇量子资料——拓扑绝缘体。他以一己之力,创始了新的范畴,对国计民消费生了重要影响。

2013年,张首晟团队发现了130种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这是极大的打破。2015年,张首晟中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不知不觉中,他成为了学术权威。功成名就之后,张首晟回馈祖国。虽然参加了美国国籍,他照旧怀揣着赤子之心。

   

2009年开端,他被聘为了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每年他都会破费三个月时间来校指导本科生。在清华园里,他的讲座济济一堂,就连杨振宁教授也会来旁听。作为杨老的自得门生,他不遗余力地参与清华大学的建立。

在张首晟的协助下,中国科学家获得了严重打破。在《nature》、《science》上,中国研讨者发表了十几篇量子电子自旋方面的文章。在这一范畴,我国逐步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11月27日,华为公司延聘他为首席科学家。这也意味着,在芯片研讨上,华为很有可能获得更大打破。遗憾的是,三天之后,他却跳楼自杀了。毫无疑问,张首晟的离去,这是国人的宏大损失。

2017腾讯”云+未来“峰会今日在深圳举行。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首晟对其关于人工智能三大支柱的理解和展望进行了分享。张首晟认为人工智能现在正处于比较简单的仿生的阶段,还是用一个神经元简单地在模仿一个大脑。人工智能下一步大的发展,就像从看到鸟飞变成飞机。一定在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会彻底理解智能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一旦理解之后,人就能够做出一些非常神奇的新的技术。

同时他表示,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主要也是在于三个大趋势的汇集:首先是最最根本的信息社会的定律——摩尔定律,就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面每过十八个月就翻一次倍,现在人工智能能不能走到下一个台阶,关键要看摩尔定理是不是能继续往前推进;其次是互联网产生了大量数据提供给机器学习,再次是算法的推进,这三大支柱是推进了人工智能往前推进的根本原理。(锡安)

以下为张首晟现场分享的主要内容:

大家上午好,我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来跟大家分享,我作为斯坦福的教授,也是丹华资本的创始人,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了很多的投资,我想今天专门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关于人工智能三大支柱的理解和展望。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主要也是在于三个大趋势的汇集。一个是最最根本的信息社会的定律,就是摩尔定律,就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面每过十八个月就翻一次倍,现在人工智能能不能走到下一个台阶,关键要看摩尔定理是不是能继续往前推进。我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对摩尔定律的看法想在这里分享。

人工智能是由于大数据的产生,尤其是互联网的产生,中国有BAT,美国有硅谷和脸书,产生了大量数据提供给机器学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算法的推进,这三大支柱是推进了人工智能往前推进的根本原理。

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摩尔定律是不是能够继续往前推进。在过去五六十年里面,每过十八个月计算能力都会翻一次倍,这是非常惊人的发展趋势。在过去五六十年,自从集成电路发展之后,一直按照摩尔定律的方向推进。但是现在有一个危机的产生。主要是我们平时都在讲信息的高速公路,但是到了芯片的顶层没有信息高速公路。在云计算的机房里面需要很多电,这些电在顶层运算中变成了一种热能,使得热能不能继续散发出来,半导体集成度就不能往下集成,但是最基本的原理是电子在芯片层次,它的运用是杂乱无章的,电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电子和周围的杂质有相互作用,在碰撞过程中使得本来的电变成了无用的热能,这样继续下去的话,散发出来的热能也是翻一次倍。

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设想,就是使得在芯片的层次,电子能够像高速公路一样运行,使得能够各行其道,而互不干扰。这是我们一次很大的危机,但是也是一个机会,摩尔定律发现的“危”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每个城市都在想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硅谷,但是成为下一个硅谷怎么抓住一个新的特殊机会,摩尔定律所碰到的“危”是我们今天所带来的机会。

我的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量子现象,使得电子在芯片层次能够有自选轨道和达成的各分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公路运转的方法,使得电子能够在芯片层次几乎没有能耗的在运动。这样腾讯今后的云计算可能就不需要花那么大的电,也不需要那么多智能的设备。如果要把这个领域继续往前推进的话,对材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近理论上预言和推出了一个新的材料,有点像石墨烯,就是原子来取代,在单原子运转的层次下电子能够像高速公路上互不干扰,各行其道。

今天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个成就,也是一种跨界的思维。我们把数学里面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改道,叫拓扑概念运用到上面,使得我们能够真正达到电子在芯片层次的高速公路的运转。这次比较惊人的发现是因为所有的材料在过去人类几十万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每一个划时代的人类的文明的历史,都是以一种材料来命名的,比如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硅片时代,但是过去所有的材料都是在实验偶然的条件下才发现的,我们这次却是在理论上首先预言了这种材料形成的可能性,并且后来在实验室实现。

现在发现人类对材料的认知已经达到了下一个层次,这些材料最终会给云计算带来怎么样的革命呢?刚才Michael Jordan先生也谈到了,计算机做有些问题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做另外一些问题却做得非常慢,比如说你给很大的两个数把它乘起来,经典的计算机可以做得很快,但是我给你一个大数,你要把它拆成两个数的乘积,这个计算机算得非常难,它只能用穷举法来看这个数能不能被2除、被3除、被5除、被7除,这样把它穷举一遍,这个过程非常慢。

但是大自然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完美的世界,这就是所谓的量子世界,量子世界有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比如说有一个基本粒子,它要通过两个孔,在孔的背后形成一个干扰的条纹,一个经典的粒子要不从左边穿过,要不从右边穿过,但是量子的粒子同时穿过两个孔,这是非常神奇的一个量子的世界,这就说明量子世界有一种平行性,我们可以用这种量子的平行性来做一个计算,所以一旦形成了那个量子计算机的话,它等于用了量子的平行性,一下穷举了所有的可能性,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追求的,一个完美的量子的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701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