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原来过程这么复杂

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原来过程这么复杂,第1张

别看芯片的体积小,但制造难度非常大,我们一般看到的芯片是小小的一枚,但是在显微镜下,如同街道星罗棋布,整齐有序,其中无数的细节令人惊叹不已。

沙子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物质,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石英,也就是二氧化硅(SiO2),沙子中二氧化硅含量高,因此,对于半导体产业来说,沙子是再合适不过的原料了。制作半导体材料所需要的原料是单晶硅,因此,需要先将沙子中的氧去除,从而得到单质硅。所以说原材料是足够的,但是生产过程却异常杂,简要说明一下步骤。

1、对沙子进行脱氧,提取沙子中的硅元素,这也是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基础元素。

2、硅熔炼 ,通过多脱氧,熔炼,净化得到大晶体,就是大大的一坨,学名叫作硅锭。

3、硅锭切割,把硅锭横向切割成圆形的单个硅片,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晶圆,晶圆会进行抛光打磨,打磨甚至可以拿出来当镜子用的光滑度。

4、涂胶,在旋转过程中向晶圆上均匀的涂上一层薄薄的胶。

5、光刻、通过光刻机把一个已经设计好芯片电路的芯板上所有的电路图都刻在晶圆上,此时形成了芯片的核心电路图案。

6、掺杂、在真空中向硅中添加其它的元素,以改变这些区域的导电性,这是为了下一步半导体晶体管制造奠定基础。

7、MOS管制造,MOS管是构成芯片门电路的核心,一个芯片有几十亿个这样的晶体管来组成,这一步主要的工艺就是制造MOS晶体管,形成MOS管包括元极,漏极,门极,沟区等在内的原件,然后盖上一层黄色的氧化层,再在最外层再覆盖上一层铜,以便能与晶体管进行电路的连接。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它们磨平

8、按照同样的工序制造几十亿个这样的晶体管,晶体管之间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电路相连接,形成一个大型的集成电路。

9、检测、丢弃有瑕疵的内核,这些晶体都是在纳米级别的测试过程中,发现有瑕疵的内核将被抛弃。

10、切割、这样一个晶圆上一次会产生多个芯片内核,现在把它切割成每一个单独的芯片内核,切割后的芯片内核安装在芯片的基座上,这就是一个芯片的成品了。

11、等级测试以及评定、对芯片的最高频率,功耗,发热等进行评价,按照测试结果,评定以不同的型号进行出厂销售。

现在的芯片无处不在,从手机到人工智能再到航空航天,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撑。虽然看起来这这十一个步骤很简单,但是其中包含的技术和工序等等十分复杂和精细。

在制作之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其中,provision profile 的路径为:

p12 文件在 keychain 中导出。

在 HBuilderX 中,选择制定自定义 调试基座 选项。

点击之后,进行 iOS 的相关配置:

配置完成之后,点击打包按钮,查看控制台:

此时,完成了自定义基座 。

我们从控制台输出可以看出:

连接真机设备,然后点击运行按钮,选择真机设备运行。

控制台输出如下:

按照控制台提示,在手机上打开新安装的 APP,就可以开始调试了。

1、在打包原生工程里找到 control.xml文件,在HBuilder节点里查看是否有这2个: debug="true" syncDebug="true" 配置(注意-打AppStore包的时候,这个配置需要去掉,否则会导致热更新失败!),没有的话增加上,然后保存。 2、 确保Xcode工程的Bundle identifier和自己申请开发证书的Bundle identifier一致。 3、在原生工程里找到info.plist文件并增加一项,如下图: 4、确保原生工程里Pandora文件夹下的apps文件夹下只有一个文件夹(文件夹的名称和里面js项目的manifest的id值相同) 5、确保control.xml文件里的appid的值和apps目录下的第一个文件夹的名称一致 6、确保HBuilderX里要调试的项目的manifest.json的appid和control.xml的appid值一致 7、使用Xcode的Product下的archive 打包,然后生成ipa,并把ipa名称命名为:iOS_debug.ipa 8、在js工程里主目录下新建一个名称为unpackage的文件夹(如果有不用新建),再在unpackage文件夹下新建一个名称为debug文件夹,并把生成的iOS_debug.ipa包放入debug文件夹。 9、在HBuildX里,找到之前appid相同的js工程准备调试,点击“运行” --“运行到手机或模拟器“--“使用自定义基座运行(iOS)”,等待连接成功之后就可以调试了。 在工程中导入liblibLog.a control.xml 一定要加上syncDebug="true"参考资料1 参考资料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803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