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8亿元!“东方芯港”正式落地,真被比尔盖茨说对了

4898亿元!“东方芯港”正式落地,真被比尔盖茨说对了,第1张

2021年4月7日,据国内媒体报道称,在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国内一共落实了216个关键项目,并且将为上海当地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4898亿元!此举意味着“东方芯港”正式落地,未来上海将会成为整个半导体市场的中心,国产芯片也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之前提起芯片,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因为国外技术一直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国内每年都对芯片进口存在一定的依赖。就拿2019年和2020年的情况来说,国内花费在芯片进口上的资金已经超过了石油,这无疑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对外支出。

可能很多人都在想,国内为什么不拿这些钱去研发属于自己的技术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国内对芯片的需求比较高,而技术研发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工作,无法满足一时的发展。所以说,国内必须进口芯片,不然很多公司的业务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芯片进口事业并不像之前那么顺利,而背后的原因正是来自于米国的芯片规则。为了阻挠华为公司和国产芯片的崛起,米国于去年九月份制定了新的芯片进出口规则,要求所有含有米国技术的代工厂在向华为出货时,都要申请相关许可证。

显然,米国的态度很明了,就是通过技术压制让华为乃至国内的芯片供应链失去保障。这样一来,没有了芯片的支持,华为和国产技术的发展速度自然会降下来,米国也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了。

对于我们国内而言,芯片规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个契机,只要国产芯片打破规则,就能成功踏上崛起之路。因此,在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的这段时间里,国内一直在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仅制定了全新的目标,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此次“东方芯港”的正式落地,就是国内通过不断地努力所收获到的结果。作为国内第一大城市,上海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再加上当地半导体公司的协助,将来“东方芯港”一定会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对此,很多人都表示国产芯片真被比尔盖茨说对了,虽然曾受到了米国规则的影响,但是目前却在蒸蒸日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早在米国规则生效的时候,比尔盖茨就表示,米国的行为不会获得任何好的结果,只会加速中国芯片的进步和崛起。

当时比尔盖茨的态度并没有引起米国的重视,因为米国觉得只要从技术方面压制了中国芯片事业,就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但是现在看来,技术领先只是一时的情况,并不能代表什么,国内未必不能实现反超,比尔盖茨的话一点都没有错。

诚然,所谓的芯片规则确实给华为带来了一些压力,也让国产芯片面临了一定的考验,但是压力和考验同样会变成一种动力,不断地推动国产技术的发展。所以说,米国的行为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芯片规则也会逐渐失去作用。

更有甚者,米国的做法还连累了很多美企,让它们的营收和利润都遭受了损失。由于国内每年都需要从米国企业手中进口大量的芯片,这就相当于为它们贡献了一大笔营收;而现在米国限制当地企业自由出货,国内进口芯片受阻,米国公司自然也会利益受损。

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米国制定芯片规则的行为都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只会会影响整个半导体市场的格局。目前,国内“东方芯港”项目已经正式落地,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传来好消息,到时候米国只能在一边看着国产芯片崛起。

国内研发高端电信的公司有以下几个。

展讯 坐拥TD半壁江山

作为中国领先的手机芯片供应商之一,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目前已形成2G/2.5G/3G/3.5G移动通信技术基带、射频芯片产品系列,完成TD-SCDMA、TD-LTE核心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国家重点攻关课题。2011年展讯通信芯片的销量超过2亿片,同时跻身于全球前4大手机芯片供货商行列。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TD终端芯片市场上展讯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展讯在2012年初率先发布了支持TD-LTE/TD-SCDMA/GSM等多种通信制式的多模手机单芯片,并将于2013年推出支持5种通信制式、12个通信频段的多模手机单芯片。

士兰微 IDM模式均衡发展

熟悉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人都知道,该公司的核心发展理念为“诚信、忍耐、探索、热情”。经过15年的发展,士兰微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IC芯片设计与制造于一体的企业之一,整体生产经营规模处于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前列。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硅芯片制造、LED芯片制造三大业务上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士兰微也积极探索新兴业务市场,跨入LED等行业,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在LED芯片制造业务方面,士兰微子公司士兰明芯在品牌建设、生产规模的扩充上已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

华大 突出核心强化研发

2003年成立的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IC设计企业。经过几年的资源整合,已将成立之初的18家二、三级企业整合为6家核心企业,强化了集团的主业发展能力。通过瞄准新兴市场,不断强化企业的主导产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智能卡产品、信息安全产品、通信芯片、消费类芯片、高新电子以及测试服务等6大领域为主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与主导产品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2011年华大集团各类研发投入超过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科技投入比达到了26%。

中芯国际 中国大陆代工龙头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在技术方面,其在大陆最早实现65nm/55nm技术的量产;拥有大陆最先进的45nm/40nm试生产技术;具备大陆唯一的32nm/28nm技术研发能力,同时计划于2013年第二季度末、第三季度初基本实现28nm工艺,2015年底实现22nm/20nm工艺。中芯国际一方面把工艺做好,做出特色;另一方面积极向先进工艺演进。目前中芯国际在成熟工艺和主流工艺上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客户的首选。

华润 立足模拟提升实力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开放式晶圆代工、设计、测试封装和分立器件制造完整产业链的半导体公司。自1997年进入微电子行业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新型功率器件和特色晶圆代工领域的领导者、国家重大专项的牵头实施者。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华润微电子牵头组织实施与晶圆技术相关的5项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拥有一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专用技术成果,在物联网、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等国家的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华虹NEC 特色工艺平台制胜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特色工艺技术为立足点的代工企业,通过持续不断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开发,已掌握了一大批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可以提供从1.0微米至0.13微米的半导体工艺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前沿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工艺制造能力的特色工艺技术平台。其中,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器技术、高压场效应晶体管技术、功率器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射频(RF)通信器件技术、模拟和电源管理器件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这5大特色工艺技术使华虹NEC在同行业中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宏力 制造服务高附加值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在NOR闪存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在逻辑、非易失性存储器、混合信号、射频、高压器件及静态存储器等方面可提供先进的技术工艺平台。宏力一直专注于差异化技术的开发,推广不同应用的多样化设计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制造服务技术。基于其设计方案,客户可在宏力半导体经过硅验证的技术平台上进行设计,在更加高效的同时减少风险。而丰富的、高性能的、通过硅验证的IP模块系列,对客户现有的IC设计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新潮科技 高端封装抢占先机

江苏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封装测试企业,也是首家国内封测行业上市公司。本着“技术领先、客户满意”的宗旨,长电科技不断进取,努力创新。经过十几年的奋力拼搏,不但成就了中国规模最庞大、品种最齐全、技术最先进、服务最完整的封测服务企业,而且还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封测技术,开始占据国际封测技术制高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电专利的铜凸柱封装和预包封互连系统技术已经在国际半导体行业形成主流,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在硅穿孔、RF SiP封装及测试、3D芯片及封装堆叠、MEMS多芯片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上,长电科技也取得巨大进展。

南通华达 自主创新填补空白

南通华达微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封装测试技术为着力点,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施再创新。先后自主开发了LQFP、TQFP、CSP、MCM、MEMS、无铅电镀及StripTest(条式测试技术为国内首家)等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封装测试技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层次逐年提高。多年来,南通华达集团及其控股公司南通富士通先后实施并完成了十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市科技创新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取得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25个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开发的BUMP技术应用于CPU、GPU等高端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并量产多种高可靠汽车电子产品。

华微电子 功率器件国内领先

作为国内主要功率半导体企业,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关注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华微很注重研发,通过加大新产品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产品持续创新提供保障,进一步提高竞争力。通过老产品的优化和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产品的赢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实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释放产能,增加产品销售额并提高产品的赢利空间。目前,多项产品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1、大唐电信

国内前三集成电路公司,内部产业整合基本完成:2013年公司集成电路收入仅次于华为海思、展讯和锐迪科。通过将联芯科技与大唐微电子进行整合,公司基本形成了以联芯,物联网,卡为核心的消费事业群和以安全系统类产品为核心的群,覆盖从消费电子到信息安全的全面芯片布局。

2、振华科技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振华),是由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三线”建设的083基地不断发展而来的。初期称为“贵州省第四机械工业局”和“电子工业部贵州管理局”,之后一直沿用083基地名称。

3、欧比特

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于核心宇航电子芯片/系统、微纳卫星星座及卫星大数据、人脸识别与智能图像分析、人工智能系统、微型飞行器及智能武器系统的自主研制生产,服务于航空航天。

4、同方国芯

紫光国芯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团旗下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是目前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

5、上海贝岭

上海贝岭公司创建于1988年9月,在1998年9月改制上市,是中国微电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成功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标志性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83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