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第1张

◆ 1993年11月19日,袁志敏、宋子明、李南京等在广州天河科技东街一间只有20余平方米的简陋房间里,以高性能改性塑料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基点,正式拉开了金发科技的创业序幕。

◆ 1994年5月,金发科技在黄埔区南岗镇立德粉厂租借两间小厂房和两台挤出机,开始规模生产。在公司创业者的不懈的努力下,公司产品逐步获得了客户信任,有了自己第一批稳定的客户。

◆ 1995年10月,金发科技三迁至黄洲工业区,生产场地面积扩大到1500平方米,并购买了金发人自己的第一台生产设备。

◆ 1996年初,公司进行了第一次股权分配,确定了公司股权结构,使核心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 1998年春节,金发科技召开股东扩大会议,确定了公司“创世界品牌,建百年金发”的愿景目标。

◆ 1998年4月,金发科技在高唐工业区征地48亩,兴建了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科研中心。

◆ 2001年5月3日,金发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造,广州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01年10月,金发科技在上海市青浦区投资成立了占地138亩的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002年3月,金发科技投资兴建二期工程, 10月正式投产,生产规模扩大到70多条生产线,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

◆ 2004年6月23日,金发科技A股在上海成功上市,首次发行4500万股,成为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 2004年,金发科技西部生产基地——绵阳长鑫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金发科技在国内形成东、南、西的生产制造格局。

◆ 2005年8月1日,金发科技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最终获高票通过,成为广东省首家G股公司。

◆ 2005年底,金发科技三期工程基本完成,2006年4月18日,第三期新办公楼正式启用。

◆ 2006年5月24日,由《中国证券报》和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200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序揭晓。金发科技(600143)以73.12的高分雄居排列榜第99位。由在《上海证券报》评选的2005年度上证风云榜上市公司100强中,我公司排名“绩优公司榜百强”第48位,“持续高增长公司榜百强”第33位。

◆ 2006年7月26日,科技部、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首批103家开展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金发科技成为广州市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荣登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

◆ 2006年8月9日,《福布斯》中文版推出中国顶尖企业排行榜,总共100家中国企业上榜。金发科技位居第89位,首次荣登福布斯排行榜。

◆ 2006年10月18日,金发科技第四期工程正式动工,新的生产基地位于科学城,占地531亩,设计8个车间,年生产能力40万吨.。

◆ 2007年5月15日,金发科技科学城研发与生产基地I期工程顺利投产。

◆ 2007年8月,公司成功增发人民币普通股2303万股。

◆ 2007年11月,公司董事会圆满换届并胜利召开首次会议,会议选举袁志敏先生担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夏世勇先生担任董事会副董事长;聘任李建军先生为公司总经理。同年,公司受让绵阳长鑫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35%的股权,此举标志着绵阳长鑫成为金发科技全资子公司。

◆ 2008年7月,金发科技成功发行10亿元的公司债券,有效地改善了公司的资产结构。

◆ 2008年11月24日,公司收购绵阳东方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 2009年1月,公司董事会圆满换届并胜利召开首次会议,会议选举袁志敏先生担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聘任夏世勇先生为公司总经理。

◆ 2009年3月21日,大中华首家UL认可材料长期热老化实验室落户金发科技,并在我司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 2009年7月3日,香港金发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

◆ 2009年8月8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与金发科技在北京签署了联合组建实验室协议,以此推动双方在科研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合作。

◆ 2009年8月26日,广州开发区化工行业协会正式成立,金发科技被选举成为协会会长单位,并由金发科技技术副总监叶南飚博士/高工担任协会会长。

◆ 2009年11月16日,金发科技召开第三届董事会2009年第一次临时会议,会议审议同意组建全资子公司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壹亿捌仟万元。

◆ 2009年12月,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多功能聚酯研发与生产基地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1亿元。

◆ 2010年5月28日,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改性塑料分技术委员会成立,金发科技任该分会秘书处单位。

◆ 2010年6月28日,广州萝岗金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开业。

◆ 2010年9月中下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文批准上海金发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2010年10月,“金发”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 2010年11月19日,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

◆ 2010年12月29日,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金发绿可木塑科技有限公司。

◆ 2011年6月3日,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建设项目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江苏金发进入实质性动工建设的新阶段。

◆ 2011年8月中旬,珠海万通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聚酯(PBSA)产业化合成装置投料试车成功。

◆ 2011年9月初,广州市经贸委、市科信局、市环保局联合发文,认定我司为广州市第七批清洁生产优秀企业。

◆ 2011年11月3日,绵阳公司年产10万吨环保高性能汽车用塑料技术改造项目动工建设。

◆ 2011年11月19日,金发科技天津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LED概念股一览:

1.三安光电(600703):

公司今日发布中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645亿元,完成利润总额2.56亿元,实现净利润2.0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增长了69.18%、利润总额增长了287.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257.19%。扣除非经常新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942万元,同比增长92.9%。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合计1.346亿元。

 2.银禧科技(300221):

作为国内能生产“0.25MMV0”阻燃级别高性能聚碳酸酯材料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银禧科技增收不增利。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980.8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5.33%。银禧科技表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较慢,主要就是因为下游需求低迷、市场竞争较为剧烈而公司净利润下降较多,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及制造成本上升的影响,毛利率下降但管理、销售、财务费用同比增加幅度较大。

银禧科技预计,今年前9个月净利润约为1376万元至1720万元,同比下降约为50%至60%。事实上,早在2012年,银禧科技就显露出业绩下滑的势头。2012年年报显示,银禧科技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12%但净利润仅3391万元,同比下降35%。

3.普利特(002324)

公司通过募集资金对高性能聚碳酸酯(PC)塑料合金技术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进而扩大产能。

2013年1-6月,普利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2.4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6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4百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28%,每股收益为0.33元。公司预告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0%-50%。

世纪证券认为公司未来业绩看点在于项目陆续投产。一是普利特的“液晶高分子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建项目”第一期2000吨/年熔融缩聚生产线,,于2013年6月27日正式竣工投产,是公司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发展的重要一步二是重庆普利特项目10万吨项目预计2014年6月30日前建成。

4.金发科技(600143)

国内改性塑料龙头企业金发科技成为Apple在该类材料全球唯一指定供应商,并于2010年获得了Apple散热风扇主力供应商中达电子颁发的“优秀供应商”称号。

今年上半年,金发科技营收66.85亿元,同比增长10.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4.89%基本每股收益0.16元。2013年上半年,金发科技共销售各类塑料产品(含贸易品)51.9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7.46%。各类改性塑料产品(不含贸易品)34.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22%。

5. 东材科技(601208)

东材科技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3291.69万元,同比增长2.90%实现营业利润4034.83万元,同比下降40.6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034.48万元,同比下降49.62%。

尽管业绩略低于预期,但多家机构仍看好公司的前景。兴业证券分析称,东材科技的项目进入集中投放期,股权激励计划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因此公司业绩有望重拾增长。公司年产2万吨聚酯薄膜项目、年产30000吨无卤阻燃聚酯项目、3500吨聚丙烯薄膜项目、年产20000吨光学基膜项目等多个项目于今明两年陆续投产。

6.晶盛机电(300316):

9月30日晚间,晶盛机电(300316)公告称,公司29日与朔州市平鲁区人民政府、安沃国基投资有限公司就共同设立朔州市(平鲁)光电信息产业园,并合作开发建设光伏电站、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等配套项目,达成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

据协议,将由平鲁区政府设立朔州市(平鲁)光电信息产业园区,按进度逐步提供建设光伏电站、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等配套项目用地。由安沃国基投资公司负责引进建设2GW光伏电站,分期建设。平鲁区政府指定朔州市平鲁区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与安沃国基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朔州市(平鲁)光电信息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晶盛机电与朔州市(平鲁)光电信息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合资组建项目公司,在朔州市(平鲁)光电信息产业园内参与光伏电站建设。

晶盛机电称,公司与平鲁区政府、安沃国基投资公司合作参与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为公司拓宽产业链和做优做强实现长远的发展战略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并预计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7.天龙光电(300029)

公司2013年年度业绩有所好转,其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6000 万元-7000万元,主要为公司土地转让收益及政府补贴收入。201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下游客户形势逐渐好转,公司加大力度处理库存,并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应收账款,处置部分闲置资产。

8.东晶电子(002199):

东晶电子(002199)8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拟投资1880万美元收购Rakon HK Limited持有的锐康晶体(成都)有限公司80%股权。

锐康成都投资总额1.2亿美元,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经营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制造及销售。截至2013年6月30日,锐康成都的总资产为2.58亿元,负债合计1.56亿元,所有者权益1.02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3937万元,净利润-2891万元。

东晶电子称,此次股权收购,系公司出于做大做强石英晶体业务之目的。通过收购锐康成都股权,公司将实现与Rakon HK imited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持续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并增强公司在电子元件市场的领先地位。收购也有利于公司培养高端石英晶体元器件业务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9.通富微电(002156):产品升级+国内拓展,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目前,全球整体半导体行业仍处于景气期,SEMI 的B/B(订单/出货比)指标6月份为1.19,表明市场还处于景气当中,而下半年将进入行业的传统旺季,公司的新型产品也将在下半年逐步上线,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但是,下半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预期正在逐步加强,比如国际金价继续上涨,将提升公司的金线成本,内地工资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都可能给公司的利润率水平带来压力,如何来化解这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考验公司的管理层水平.

10.联创光电(600363):

8月2日,联创光电公告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公开挂牌出让公司控股股东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全部股权,并且披露了转让条件等相关事项。其中受让条件中要求,受让股权后10年内不让渡控制权,保持电子集团核心人员稳定,管理团队5年内保持稳定,最为关键的是要求受让方在取得控制权内5年,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为电子集团筹集资金28亿元,前三年投入电子集团的LED、线缆和专用通信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5年内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此次股权转让打破了国有控股却无力扶植上市公司的尴尬局面,有望成为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破冰之旅”。对于受让方的要求中虽然只是提出要在3年发展电子集团的三项重点业务,其业务完全映射到公司的主营业务中来,政府此次转让的目的首先是要发展上市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其次,未来发展电子集团的其他业务的近18亿资金也为公司储备更为优质的产品和项目,相较于2009年11亿的销售额,其100亿的销售目标更是为公司的发展提升了巨大的战略空间。

11.士兰微(600460):

今年6台新采购设备将获得补助公司今年6月向AIXTRON新订购6台MOCVD设备,据了解,订购设备均为AIXTRON最新设备,每台设备每炉可生产55片2英寸/13片4英寸外延片。6台设备中,预计今年11月第一台设备到货,其余5台明年1季度到货,即6台设备均在资助范围之内,资助总金额应为652万美元(6台设备总价款1630万美元),约4434万元人民币。

12.方大集团(000055):

1、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节能环保、轨道交通设备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等三大产业体系,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且三大产业均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是我国节能减排行业的"领头羊",未来公司将大幅受益于国家低碳经济的建设。

2、节能环保项目继续保持优势公司开发的高科技节能环保幕墙成功应用于我国首幢绿色奥运示范性建筑-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该节能环保幕墙较普通幕墙可产生30%的节能效果。公司拥有124项幕墙产品专利,节能、环保等高端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2009年,公司节能建筑幕墙销售收入在2008年增长29.8%的基础上,实现销售收入6.47亿元,同比再增33.10%。

3、半导体照明产业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异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装饰、普通照明灯等领域。方大集团在我国率先进军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形成一条从氮化镓(GaN)基LED外延片、芯片、封装、荧光粉到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产品开发、制造直至终端市场推广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成功实现氮化镓基半导体照明外延片、芯片"中国造",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公司的大功率高亮度半导体芯片作为半导体照明的关键技术成果,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重大项目。作为LED产业龙头之一,公司受益于国家LED产业的飞速发展,核心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13.阳光照明(600261):

盈利调整及投资建议:公司所处的节能照明子行业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符合全球所倡导的低碳、节能、环保之理念,在传统照明光源的替代上具有极大潜力。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下,未来市场容量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基于公司上半年业绩的提升略超预期,我们调高收入增速及毛利率。

14.欧比特(300053):

上半年公司运营情况良好。报告期内公司运营情况良好,主营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7458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实现净利润13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实现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365 万元,对应EPS 为0.14 元。

作为宇航芯片龙头,公司SOC 芯片类产品和产品代理及其它业务的大幅增长反映了我国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8 月10日发射的遥感卫星10号是我国今年公布的第6 次宇航发射,这一数字是去年同期的2倍。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运载火箭、北斗二代导航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项目的推进,航天市场对以SOC芯片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需求愈加旺盛,这是推动公司上半年,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业务快速成长的基石。

企业财报

近日,巴斯夫、陶氏、杜邦、科思创等全球化工巨头接连公布2021年全年财务报告,多家企业均实现业绩新高,低碳可持续经济仍是化工行业的重中之重。

科思创:创造2600万欧元的协同效应

近日,科思创公布了2021财年业绩。2021年,科思创核心业务销量同比增长10%,主要得益于收购自帝斯曼的树脂和功能材料业务(RFM)带来的额外销量。尤其是在旺盛需求的支持下,销售价格的上涨推动集团销售额增长48.5%至159亿欧元(上年同期:107亿欧元),创 历史 新高。

2021财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31亿欧元(上年同期:15亿欧元),同比增长逾一倍,主要源于利润率大幅提高。净利润同比增长了两倍多至16亿欧元(上年同期:4.59亿欧元),而自由经营现金流(FOCF)为14亿欧元,同样较上一年的 5.3亿欧元有显著增长。已占用资本回报率(ROCE)增长至19.5%(上年同期:7.0%)。

作为贯彻“可持续未来”新战略的一部分,集团于2021年7月重组了集团架构,将业务更紧密地聚焦于各个市场的要求和客户的需求。此后,科思创将业务划分为“功能材料”和“解决方案和特殊化学品”两大板块进行报告。将收购帝斯曼地RFM业务整合于解决方案和特殊化学品板块进行顺利。因此,集团在2021年已创造了2600万欧元的协同效应,几乎是最初预计的两倍。科思创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产生总计约1.2亿欧元的永久性协同效应。

巴斯夫:2021年实现强劲利润增长

2021年,巴斯夫集团销售额达到768亿欧元,比2020年提升33%;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78亿欧元,比2020年增长118%,达到2020年的两倍多,相比2019年疫情前水平则提升了67%。巴斯夫积极的利润表现主要由化学品业务领域及材料业务领域推动。表面处理技术业务领域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领域也对强势复苏作出贡献。

巴斯夫的 汽车 相关业务继续受到半导体短缺的负面影响。2021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及物流成本的增加也给所有业务领域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巴斯夫的欧洲基地来说,2021年由于天然气价格进一步上涨,导致额外成本约15亿欧元,仅2021年第四季度就达到8亿欧元。

巴斯夫预计,在经历了2021年的强势复苏之后,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22年趋于平缓,实现3.8% 的增长。基于此,巴斯夫预计将在2022年实现740亿欧元至770亿欧元之间的销售额。巴斯夫集团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预计在66亿欧元至72亿欧元之间。已动用资本回报率(ROCE)预计在11.4% 至12.6% 之间。预计2022年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1,960万吨至2,060万吨之间。

陶氏:2021年全年销售额550亿美元,经营性息税前95亿美元

2021年,陶氏全年销售额550亿美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95亿美元,所有运营板块利润率均有上升,经营性现金流达到71亿美元,年度资本回报率超过22%。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净销售额为144亿美元,同比增长34%;经营性息税前利润(EBIT)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亿美元。

陶氏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实现资产脱碳计划,使公司能够继续实现30多亿美元的基础收益增长,同时提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地位。2022年,陶氏还将进一步推进关键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同时满足客户对低碳和循环经济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阿科玛:2021年销售额95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25.9%

阿科玛2021年全年销售额为95亿欧元,较2020年增长了25.9%。销售量增长7.3%,极大程度上来自于市场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驱动影响,特别是在电池、3D打印、消费品和更环保的涂料等领域。全年销售价格增长18.6%,反映了集团在抵消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暴涨方面的积极行动、产品结构的改善以及上游丙烯酸的紧缺。

在运营受影响、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达17.27亿欧元,创 历史 新高,较2020年增长46.1%,EBITDA利润率达18.1%:特种材料表现出色,每个业务部门均有强劲增长,EBITDA为15.03亿欧元(2020年为10.18亿欧元),EBITDA利润率为18.5%;受丙烯酸在亚洲的良好市场环境影响,尽管PMMA和功能性聚烯烃的剥离产生了负面效应,中间体EBITDA 仍保持增长(2021年为3.16亿欧元,2020年为2.31亿欧元)。

2022年,在全球环境持续不稳定的背景下,集团旨在:以恒定的业务范围[2]计算,实现特种材料的EBITDA与2021年的最高纪录相当。

LG化学:2021年销售额355亿美元,同比增长41.9%

LG化学发布2021年经营业绩,销售额42.6547万亿韩元(约合355亿美元),同比增长41.9%。营业利润5.255万亿韩元(约合44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年销售额及营业利润均创 历史 新高。其中,第四季度销售额10.9487万亿韩元(约合91亿美元),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23.0%。营业利润7484亿韩元(约合6亿美元),环比增长3.0%,同比增长521.2%。

受石化产品需求下降,车载半导体供需问题等影响,石油化工和尖端材料事业部第四季度收益较第三季度均有所下降。另外还包括韩国大山NCC等工厂主要产线定期维护等因素,但公司整体销售额仍保持增长趋势。

LG化学2022年目标销售额(不含LG新能源)为27万亿韩元(约合224亿美元),同比增长4%。设备投资将同比增长1万亿韩元(约合8亿美元),约为4.1万亿韩元(约合34亿美元)。同时,将加速投资以环保材料、电池材料、全球创新新药为核心的三大新增长引擎。

索尔维:2021年销售额及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

2021年,索尔维全年净销售额内生式增长+17%,达101亿欧元。其中12%的增长由销量驱动,而提价因素则做出5%的贡献。提价措施对全年产生的影响中,超过一半在第四季度显现。与2019年相比,全年净销售额内生式增长+4.4%,反映出包括 汽车 及电子等关键市场的持续动力。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22.4%,比2019年同期增长+17.1%。

提价步伐的加快很大程度上抵消了4.65亿欧元可变成本上涨的影响。2021全年实现结构性成本节约2.13亿欧元,自2019年累计成本节约达3.9亿欧元,已完成2024年结构性成本节约5亿欧元目标的80%。与2020年相比,2021全年基本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Underlying EBITDA)增长+27%,创下23.56亿欧元的全新记录。尽管民用航空市场复苏较为缓慢,与2019年相比,公司仍实现基本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8%的增长,体现了良好的营业杠杆作用。在高通胀环境下,公司基本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仍攀升至23.3%,比2020年高出160个基点。第四季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内生式增长+24%,除去2700万欧元一次性净收入,仍有+19%增幅。

2021全年基本净利润达10亿欧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68.3%。2021全年生成强劲自由现金流达8.43亿欧元,体现出利润增长和持续运营资本优化。在此基础上,全年资本投资得以增加至7.36亿欧元。资产负债表持续表现良好,净负债额下降2.49亿欧元,准备金下降4.87亿欧元。由此,杠杆率降至1.7倍,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1年已动用资本回报率达到11.4%的新高,2020年数据为6.9%,2019年为8.1%。

杜邦:电子与工业业务板块全年增长19%

杜邦2021年实现净销售额约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经营性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4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4.30美元。第四季度净销售额总计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经营性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9.73 亿美元,同比增长5%。

据悉,全年全球客户在电子和水等长期增长领域的强劲需求,以及 汽车 、建筑和工业等领域在 COVID-19 大流行下得到复苏,这是销售额得到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地价格上涨主要反映了为抵消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而采取的行动。

公司电子与工业业务板块全年实现净销售额56亿美元,报告业绩增长率为19%,主要驱动因素为销量增长。通过2021年7月1日收购莱尔德高性能材料公司,使该季度净销售额增长了10%。

汉高:2021年销售额达到201亿欧元,增长7.8%

汉高集团2021年销售额达到201亿欧元,增长7.8%;营业利润增至27亿欧元,增长4.2%;息税前利润率上年水平:13.4%。

粘合剂技术业务部门实现了13.4%的两位数销售额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显着复苏,后者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严重影响。美容护理业务部门的销售额增长了 1.4%。虽然美发沙龙业务的复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美容护理的消费业务尤其受到身体护理品类需求正常化的影响,并呈现下滑趋势。洗衣和家庭护理业务部门实现了3.9%的强劲销售额增长。

在2021财年,汉高为 汽车 行业开发并推出了可持续粘合剂支持散热的解决方案。此外,创新的粘合剂有助于开发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与2010年相比,汉高在2021财年将其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50%,并将绿色电力的份额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比例已提高到86%。目标是到2025 年实现100%。

伊士曼:销售价格上涨15%,销售收入增长24%

与2020年综合财务业绩对比,伊士曼2021年所有业务实现增长,推动销售收入增长24%;强劲的收入增长得益于销售价格上涨15%,销量/产品组合上涨8%。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特种材料业务销量/产品组合提升8%,主要得益于创新和市场开发举措以及终端市场对特种塑料的强劲需求增长。另外,销售价格上涨7%,主要是原材料、能源与分销价格上涨带动特种塑料价格实现两位数增长。

伊士曼在2021年创下了全年销售收入和调整后每股盈利纪录,证明了公司创新型增长模式的优势。预计2022年,伊士曼收入将进一步增长,调整后每股盈利将在9.50美元与10美元之间,运营现金流预计将超过16亿美元。

赢创:2021年应收1051.2亿元,同比增长23%

2021年,赢创销售额、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和自由现金流全部实现超过20%的增长。所有化学品业务均受益于持续强劲的需求,集团销售额增长23%,达150亿欧元。集团调整后EBITDA达23.8亿欧元,增长25%,成功抵消了因原材料、能源与物流成本大涨带来的影响。调整后净收益增长54%,达9.86亿欧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从1.37欧元增至2.12欧元。自由现金流增长22%,达9.5亿欧元,现金转换率达40%。首席财务官Ute Wolf表示:“我们成功保持了较高的现金转换率,预计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将连续第五年实现增长。”

赢创对2022年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取得强势开局后,集团预计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将较去年同期增长至少10%。2022年,赢创预计销售额将在155亿至165亿欧元之间。调整后EBITDA将在25亿至26亿欧元之间。现金转换率将保持在40%左右。

企业新闻

阿科玛完成收购亚什兰高性能胶粘剂业务

阿科玛于2022年2月28日完成了对亚什兰(Ashland)高性能胶粘剂业务的收购,该公司是美国高性能胶粘剂行业一流领导者。此次运营标志着阿科玛加强其胶粘剂解决方案部门的重要一步,并完全符合集团到2024年成为纯特种材料生产商的战略。

亚什兰高性能胶粘剂业务基于16.5亿美元的企业价值,即2026年EBITDA的8.7倍,考虑到未来几年的预期增长和评估为销售额的12.5%的协同效应后。作为阿科玛强大的长期增长雄心的一个关键里程碑,此次收购使公司胶粘剂解决方案部门Bostik的目标是到2024年EBITDA利润率超过17%。(环球聚氨酯网)

推动塑料再循环,盛禧奥计划兴建世界级化学回收工厂

盛禧奥与全球技术供应商 Synova 和全球工程服务公司 Worley 签订了合同,目标是在2022 年底开始,在盛禧奥位于比利时泰森德洛 (Tessenderlo) 基地兴建世界级化学回收工厂。该工厂将专门用于再生聚苯乙烯 (rPS),以满足巿场对可持续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它将每年处理 15 千吨 rPS 薄片,这些薄片将转化为高质量的回收苯乙烯,以进一步生产聚苯乙烯 (PS) 和/或苯乙烯衍生物,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和苯乙烯丙烯腈 (SAN)。

据悉,2021 年底,盛禧奥收购了 Heathland B.V.这是一家专注于消费后 (PCR) 及工业后 (PIR) 废弃塑料收集回收企业,处于欧洲领先地位。依托于这次收购,盛禧奥会致力于废弃塑料回收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先进技术将回收材料转化为高品质再生材料,并应用于高端用途,以充分体现材料的最大价值。(链塑网)

镇海炼化3#聚丙烯装置试车成功

2月28日,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一期项目3#聚丙烯装置开工试车圆满成功!该项目自2018年8月份启动。截止目前,镇海炼化拥有3套聚丙烯装置,产能设计分别为20万吨/年、30万吨/年、30万吨/年。前两套装置选用中国石化自主工艺技术ST,3#聚丙烯装置选用利安德巴赛尔Spherizone工艺技术。

2022年1月7日,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一期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至此,镇海基地一期项目完成整体开车,标志着镇海炼化2700万吨/年炼油和220万吨/年乙烯装置全面投入运行。(天天化工网)

五恒化学拟投资3.52亿元新建7万吨BDO装置

五恒化学(宁夏)有限公司生物可降解材料上游配套产业链项目二期工程,于2月11日批准备案,2月17日环评受理,项目将投资3.52亿元新建7万吨BDO装置。本次备案和环评的是项目的二期工程。

此前的一期项目中,五恒化学已于1月12日进行了环评审查审批的公示,拟投资6.5亿,新建7万吨BDO,采用电石路线的炔醛法。项目预计2022年3月1日开工,2023年6月30竣工。(化工在线)

金发 科技 拟参与控股子公司宝来新材料增资

金发 科技 2月28日晚间公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宝来新材料拟将注册资本由36.80亿元增加至65.83亿元,公司拟与腾曦晨、管理层平台、金石基金共同对公司全资子公司盘锦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由其认缴宝来新材料新增注册资本29.03亿元。增资完成后,盘锦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宝来新材料仍属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控股子公司。(证券时报网)

三井化学实现生物质聚丙烯商业化生产

3月3日,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宣布,其子公司普瑞曼(Prime Polymer Co., Ltd.)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家商业化生产生物质聚丙烯的企业。

三井化学正在推进循环利用化学塑料和将其转化为生物质的策略,以实现循环经济。三井化学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聚丙烯产业化示范试验。早在2019年,三井就在一份声明中宣布:“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生物聚丙烯的商业化,与其他主要树脂不同的是,生物聚丙烯尚未从生物质中生产出来。我们将在整个制造供应链中建立一个循环模式,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慧正咨询)

The Compound从埃克森美孚收购Exxelor树脂业务

总部位于荷兰的塑料化合物开发商和制造商The Compound公司已经从埃克森美孚旗下位于德国科隆的Esso Deutschland公司收购了Exxelor聚合物树脂的生产基地、产品系列和客户群。此次收购将使The Compound的全球产能提高到约7万吨/年,并大大扩展了该集团在新市场的影响力。

Exxelor聚合物是化学改性聚烯烃和d性体基树脂,用于提高工程热塑性塑料和其他聚合物的性能。作为冲击改良剂,它们可以提高化合物的韧性。作为相容剂、偶联剂和附着力促进剂,它们提高了非极性聚合物与聚烯烃、填料和增强剂以及金属、热固性橡胶和大多数极性基材(包括玻璃纤维)的粘合强度。(中塑在线)

投资10.61亿元!德川化学投建年产16.5万吨高端树脂项目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德川化学(安徽)有限公司拟投资106075.39万元在东至经济开发区内新征用地205亩,建设年产16.5万吨高端环保树脂、2.5万吨高端粘合剂、0.5万吨玻璃清洗剂项目,并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原料罐区、污水处理装置、焚烧装置等工程。其中,项目分两期建设实施,一期投资63645.23万元建设年产8.5万吨树脂系列产品、2.5万吨环保型粘合剂、0.5万吨玻璃清洗剂的生产装置及公用辅助设置;二期投资42430.16万元建设年产8万吨树脂系列产品的生产设施。项目建设期约24个月,预计2023年1月前建成投产。

行业新闻

美国原油价格跃升至2013年以来最高点

据CNBC网站3月2日消息 在周二的夜间交易中,美国原油价格攀升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原油价格持续飙升,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10美元。这一进展正值欧佩克及其石油生产盟友(包括俄罗斯)准备于周三会面,讨论4月份的产量。

美国原油基准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逾5%,至每桶109.23美元,为至少201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常规交易中,该合约价格上涨8.03%,至每桶103.41美元。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5.6%,至110.84美元,为2014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上周二的交易中,该合约价格上涨7.15%,至每桶104.97美元。(中国石化新闻网)

首个全球“限塑令”出炉

当地时间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通过《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这项决议将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推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并希望在2024年前结束塑料污染。据悉,在会议上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通过这项 历史 性决议,该决议涉及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生产、设计和处置。

决议决定设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该委员会将于2022年开始工作,目标是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草案。这份文书将反映处理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可重复使用和可回收产品和材料的设计,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需求,以促进获得技术、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合作。(第一 财经 、中化新网)

3月1日起,河南正式“限塑”,全省降解产能狂飙突进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报道,2022年1月5日,河南省公布了《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计划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中的第十六条规定:依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居民群众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和可降解购物袋等。 第十九条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 这意味着,从今日起,河南将正式禁用包括塑料袋在内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且饭店等餐饮服务业不得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等。

据统计,河南PBAT/PBS在建拟建产能达400多万吨,PLA现有及在建产能也超过了40万吨,BDO现有产能20多万吨,新建产能60万吨,更有中科基金打算在河南建100万吨降解制品产能,这意味着企业对河南本土降解市场有较大期望和憧憬。(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

“化学成就未来”奖学金名单出炉

近日,科慕公司与浙江大学共同公布了首届“化学成就未来”奖学金获奖名单,22名来自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化工机械研究所的优秀学生获得2021年度奖学金。

据悉,“化学成就未来”奖学金项目是科慕践行企业 社会 责任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并在全球范围内资助高潜力的化学人才。2021年,科慕与浙江大学就该奖学金项目达成合作。在此次评选中,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化工机械研究所12名本科生、8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博士研究生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中国化工报)

全球研发2500强榜单出炉,荣盛石化、万华化学等28家中国企业入

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2021年全球产业研发投入2500强,化工行业仅巴斯夫进入百强,位列第71名。2020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2500强中有123家化工企业,研发投资总额为221亿欧元,下降3.4%,平均每家企业投资为1.77亿欧元。

其中,中国化工企业进步神速,共有28家企业研发投入入选榜单,其中,荣盛石化、万华化学、中化国际三家中国化企进入前1000强。荣盛石化排名最高,位居646位;万华化学紧随其后,排名843位;中化国际也进入前1000强,位居915位。另外,卫星化学、上海华谊、恒逸石化也进入榜单。(化工在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843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