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猎头顾问一般会问哪些问题?被问到以后的职业规划应该如何回答比较稳妥?

面试猎头顾问一般会问哪些问题?被问到以后的职业规划应该如何回答比较稳妥?,第1张

如下:

1、之前了解过猎头是做什么的吗?

2、有没有看我们的提供的一些关于猎头的资料?

3、身边有没有年薪30万以上的人,是否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日常是如何与他们交往的。

4、为什么考虑做猎头?

5、假设请你帮助我们招聘一位xxx职位,你会怎么做?

6、有没有特别亮眼的爱好?

回答“我的职业计划”:

1,具有竞争力的求职者必须对职业规划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大方向和短期目标都必须明确,并尽 可能给自己留出调整的空间。

2,了解应聘公司的背景、目前的情况和未来,在进行规划时,可以适当地与公司发展相结合。

3,不要说“我想几年当主管,几年做经理”,这样的回答毫无意义。职业规划更应该在专业技能

上,考虑到提升计划和步骤,而不仅仅是在晋升上。

简介:

猎头顾问是一种于欧美十分流行的人才招聘方式,意思即指“网罗高级人才”。

猎头与一般的企业招聘、人才推荐和职业介绍服务的不同是,猎头追逐的目标都盯在高学历、高职位、高价位三位一体的人身上,它搜寻的是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实践经验丰富、业绩表现出色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猎头公司是一种帮助公司企业招聘高级候选人的人才推荐机构。猎头顾问是专为客户提供中、高级职位及特殊职位人才招聘及相关咨询服务的专业服务人员,是猎头公司必须具备的高级成员。

你是说半导体行业的猎头公司,我一朋友在一家电子厂做HR,据他所说,这个行业

人才招聘比较困难,他一般是通过猎头公司,记得他们单位一直是和金猎猎头公司合作

看样子比较领他满意的

文 | 步日欣

内容精要 :网传消息,在华为禁令生效的敏感时期,为了应对友商的疯狂挖角,华为终端开始密集和员工签署竞业协议,离职时给予一定补偿,在离职一年内,不能加入竞争对手公司。随着半导体行业关注度的提升,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热情终于传导到了产业界,引起了行业对人才的重视。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毕竟,在我们 科技 行业浪费掉的那几十年里,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代表最高 科技 含量的中芯国际,平均1W元的月薪,真的对不起这个行业,更对不起北上广高高在上的房价。疯狂挖角只是个开始,人才“内循环”只能解一时之需,真正需要的,是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引导更多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

9月15日,是美国对华为禁令正式生效的日子,使用美方技术的企业未经允许不得向华为供货或提供服务。

今天是915,也是华为的918,更是华为最严峻时刻开始。

断供断货,自力更生困难重重,华为何去何从?将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如果美国的打压算得上是“外患”,那么行业内友商的挖角,就可以称得上“内忧”了。

近日网上流传的信息," 最近OPPO来海思挖人,面试都不用,直接乘以一个 年包 系数就入职……还在西安开分中心,狂挖! "

虽然华为高层也曾频频表态,不管美国如何打压,将继续保持对海思的投资和支持,海思一定会坚持下去。即便如此,还是难以稳定军心,再怎么宏伟的许诺,也扛不住友商的疯狂诱惑啊。

毕竟, 经过海思历练的团队,是一只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狼性战队,老板们都喜欢。

半导体行业猎头也异常活跃,按照客户的需求或者指示,华为员工成了重点定向目标,动辄开出“double(双倍)”的薪水。

在半导体行业里做小伏低、熬了多年的工程师们,断然是经不住这样的诱惑的,军心不稳是肯定的。

今天又有消息传出,华为终端开始密集和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离职时给予一定补偿,在离职一年内,不能加入竞争对手公司。

看来人才流失问题把华为逼到了悬崖边。

自从海思面临美国制裁初期,就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顶不住压力的海思,有可能会“开枝散叶”,如同星星之火,燎原整个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

这里面有幸灾乐祸的成分,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悲愤。

不过说实话,半导体行业,薪水普遍过低是一个行业共识。在国内龙头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平均1W元的月薪,真的对不起 科技 含量这么高的行业,更对不起北上广高高在上的房价。

因此有人戏称,都是搞沙子的,还不如去搞搞房地产的混凝土沙子。

人才是流动的,更是利益导向的,不能奢求 科技 从业者都像建国初期搞两d一星的科学家们一样,只有大我没有小我,抛却个人利益。

我大学时代的EE专业,每年有近百人的毕业生,15年之后,如今还在这个行业坚守的,一个巴掌能数的过来。

为什么会这样? 在我们 科技 行业浪费掉的那几十年里,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严。

不过还好,资本市场对半导体行业的热情终于传导到了产业界,引发了产业对产品、技术的重视,也引起了行业对人才的重视。

这一点从疯狂的人才挖角就能看得出来,获得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友商挖来有经验的团队。薪资Open,显示出了诚意满满。

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人才“内循环”只能解一时之需,真正需要的,是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引导更多人才投入到这个行业。

毕竟,这是一个涵盖50多门学科、2000-5000道工序的复杂行业,要给予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有的尊严。

作者简介:步日欣

创道咨询创始人,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导师、经管学院特聘导师、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顾问、北京芯合汇集成电路产业平台顾问、威海双创街创业导师。电子工程本科、计算机硕士学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通过CFA LII考试,先后就职于亚信咨询、中科院赛新资本、东旭集团金控集团等,拥有IT研发、咨询、投融资十五年以上经验,关注投资领域为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869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