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长鑫半导体怎么样

北京市通州区长鑫半导体怎么样,第1张

北京市通州区长鑫半导体好。

1、公司工作环境好,有独立的办公室,有空调等基本设施。

2、福利待遇好,员工工资在6000元左右。

3、每个节假日都有单独的礼品,每月的饭补为200元左右。

4、同事之间融洽,领导和睦,有发展前景。

全球存储芯片的格局非常明确,以韩国三星,SK海力士和美国美光这三大巨头为主,在各大存储芯片领域中占据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的主要优势。常见的NAND,DDR5以及DRAM都掌握在海外巨头手中。

但其实国产存储芯片已经开始提速了,两大喜讯接连传来,完成了从0到1的关键突破。具体是怎样的喜讯呢?国产存储芯片产业格局如何?

存储芯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手机,电脑设备想要运行文件,存储数据,那么存储芯片将会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根据存储芯片种类的不同,赛道竞争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存储芯片巨头已经将工艺做到了使用EUV光刻机的程度,而有些企业能在某个细分存储芯片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就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国外巨头因为起步时间早,有庞大的资本开支优势,再加上产业链发展完善,取得领先也是能理解的。但后来居上,实现反超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国产存储芯片传来两大喜讯,已经在弯道超车了。具体有怎样的喜讯呢?

第一大喜讯:昕原半导体建成28/22nm ReRAM生产线

对存储芯片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DAND,DRAM等是发展了几十年的存储芯片,已经发展出完整的全球化产业链,相关的技术,配套设施和人才储备也十分完善。

可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日益发展迅速的新基建领域, 探索 新型存储芯片也成为了一种趋势。而ReRAM这种阻变存储器就是新型存储芯片,它的优势体现在读取速度快,功耗低,应用范围广阔。

昕原半导体就是发展ReRAM存储芯片的国产公司,其成立于2019年,在今年2月中旬正式传来消息,建成了中国首条28nm/22nm的ReRAM生产线。

基于这座生产线,昕原半导体可以更快将研究成果落地,补充完善国产存储芯片产业的生产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型的ReRAM阻变存储器产业中,入局的玩家还不是很多,而建成相关生产线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放眼国外,昕原半导体的这一生产线建设成果都是领先的。这也意味着,中国已经在ReRAM新型阻变存储器中把握住了先手机会,未来可期。

第二大喜讯:曝合肥长鑫今年投产17nm制程的DDR5 内存芯片

相较于昕原半导体大力发展新型阻变存储器,合肥长鑫这家存储巨头则在传统赛道上持续攻克难关。有消息爆料称,合肥长鑫会在今年投产17nm制程工艺的DDR5内存芯片,成为国内首个参与DDR5内存芯片市场的中国企业。

DDR5是计算机内存规格的芯片,相比于DDR4等前几代内存条,DDR5的性能更加出色,且功耗更低,是当下主流的高性能,高品质内存芯片。

DDR5的市场份额一直把控在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三大巨头手中,制造出的DDR5被各国客户争相下单采购,国内也一直存在DDR5内存芯片的空白。

然而喜讯传来,消息爆料合肥长鑫会在今年进行DDR5内存芯片的投产,且还是17nm的工艺制程。在这一领域内,17nm已经是非常先进高端的水准了。

若爆料消息无误,则说明国产DDR5芯片已经迎来有望参与全球市场的发展能力。除了投产DDR5芯片之外,合肥长鑫也一直在努力提升产能,得益于背后资本的支持,合肥长鑫计划在今年实现每月12万片晶圆的目标,而2年前合肥长鑫的产能水准还停留在每月4.5万片。

以上两个关于国产存储芯片的喜讯接踵而至,一个是昕原半导体在新型ReRAM阻变存储器建成生产线,为国产新型存储芯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个是合肥长鑫计划今年投产DDR5内存芯片,在17nm工艺的支持下,将有望拿下DDR5市场的一席之地,打破海外巨头单一市场垄断的局面。

不难发现,这两个喜讯都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昕原半导体的ReRAM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合肥长鑫投产DDR5也是国内首个参与者,可见国产存储芯片已经开始提速。

其实不只是这两大国产存储芯片巨头,在其余的长江存储,福建晋华等等存储公司的参与下,构建了如今存储芯片产业快速破局的格局。他们要么是兴建生产线,要么加快技术研发突破,齐聚力量之下,相信定能为国产存储芯片创造全新的未来。

海外巨头长期耕耘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国产企业要想加速进步,还得一步一个脚印。首先要树立发展目标,其次包括人才资源,紧接着努力将研究成果落地产业。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国产企业的耕耘都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对国产存储芯片的两个喜讯你有什么看法呢?

2017年5月25日,由合肥市政府支持的合肥长鑫公司宣布,预计由合肥长鑫投资72亿美元,兴建12吋晶圆厂以发展DRAM产品,未来完成后,预计最大月产将高达12.5万片规模。

单从规模来讲,若厂鑫能在2018年建成此厂,那么他们将与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以及福建晋华集团在存储领域平起平坐,而国内也将形成三足鼎立的良好竞争性格局。

这家由合肥长鑫公司所创立,名为Rui-Li积体电路公司的12吋晶圆厂,预计在2018年第1季安装生产设备,并开始与晶圆供应商商谈,以确保2018年内获得稳定的晶圆供应。在晶圆厂建设完成后,其规模与南韩存储大厂SK海力士现在的产能差不多,比福建晋华的记忆体产能更高,仅次于紫光在武汉的月产能 20万片的12吋晶圆厂。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发现问题了,合肥厂鑫是不具备DRAM能力,所以他们的技术支持主要来源于挖角。目前厂鑫由两个DRAM团队,一个团队的员工主要来自SK海力士,另一家则是前日本尔必达(ELPIDA)公司。

之前合肥长鑫也不断招募台湾华亚科的员工。由于华亚科在 2016 年被美光完全收购前,是全球继三星、美光、SK海力士之外,第 4 家有能力发展20纳米制程DRAM的企业。根据之前的媒体报导,合肥长鑫已从华亚科挖走不少员工,甚至华亚科前资深副总刘大维也成了这家公司的员工。

国家曾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由这么一份通牒:自给自足。然而近几年,我国半导体制造商似乎都在“曲解”:用两、三倍价格挖来列强的员工,填补自己的技术漏洞。也就是说,用商业手段解决学术问题。虽然这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但是对未来长期发展来说,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已经起草了相关防半导体厂商员工跳槽、挖角的草案,中国企业遭到了针对。据了解,厂鑫受到了列强的围追堵截,若厂鑫想要达到预期产能,势必会走上一条坎坷的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1893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