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1 、红米 K40 极度缺货,原因找到了

小米 11 、红米 K40 极度缺货,原因找到了,第1张

朋友们,你们买到原价的小米 11 了吗?

当初小米 11 刚发布的时候,老狐看发布会激动的哟,本想着买一台回来用用。

在发售初期,想着不跟黄牛抢,等过段时间供货稳定后再买来把玩把玩。

可怎知...小米商城 缺货

京东也 缺货

你别说非官方店可以买到,那些都得加钱买的。

咱们买手机自己用,为什么要便宜了那帮黄牛,当个 等等党 不香吗?

不仅小米没货,就连红米的 Redmi K30 至尊纪念版、Redmi K30S 至尊纪念版等都 严重缺货

Redmi 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也 不敢承诺 今年手机不会缺货,这就不禁让人怀疑新发布的 K40 能不能正常买到。

原本小米的“饥饿营销”模式一直受人诟病,随着小米这么多年过去了,饥饿营销这个词也渐渐淡出许多人的视线,但不知为何,在这两年里面,这个词仿佛又冒了出来,买不到手机就是饥饿营销。

在这老狐先给小米证个清白,这次的小米缺货,真 不赖饥饿营销

据第一 财经 报道,作为半导体芯片用量最大的市场,手机芯片正在处于 “全面缺货” 状态。

另外还有消息称,高通全系列物料交货期已经排期排到了 30 周以后,CRS 蓝牙芯片更是排到了 33 周以后。

如果再算上其他用高通芯片的厂商...那需求量就无法估算了。

这也印证了卢伟冰说的那句“ 今年芯片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

造成这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疫情跟美国禁令 有关。

现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一旦芯片的供应量减少,或者因为某些不可抗拒力的原因导致缺货的话,那么无论是哪个行业都会迎来一次巨大的影响。

而这次全行业性的芯片缺货,似乎在 2020 年的 9 月份就已经开始有些苗头了。

从那会开始,如果供应链想要正常给客户供货,就得得到 美国的许可 ,如果没拿到呢?

那不好意思,你不能继续生产跟出货。

再加上疫情的原因,居家办公、学习带动了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同时,医疗器械等技术的发展,如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化的医疗产品,也催生了行业对芯片的需求。

原本在初见缺货端倪的 2020 年末,许多人都寄望与在 2021 年疫情过去后,芯片产能可以有所回升。

但事与愿违,2021 年先是日本遭遇 7.3 级大地震,东芝、富士通等半导体工厂受创再是美国得州罕见暴风雪导致大面积停电, 数个半导体制造厂纷纷暂停生产

在这多重打击下,让原本产能就已经受限的芯片,更加雪上加霜。

这样的情况,映射在以季度更新的手机上,自然就会造成缺货的情况发生。

你要说你因为芯片缺货而选择不发布手机,那你的同行就能抢先一步占据消费者的心理,等到芯片有货的时候,消费者早已不再关心你发的什么手机什么配置,他们关心的只有现在能拿到的手机。

现在不仅是手机因为芯片缺货,就连 汽车 行业 ,也因为全球芯片产能问题,而出现生产停滞问题。

目前无论是大众、福特、通用、雷诺、本田等国际车企巨头,还是长安等自主车企,皆受到缺芯的困扰,甚至是大量采用自研芯片的特斯拉,其位于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也因为缺芯 一度停产

估计这场这场芯片荒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短时间内是不会缓解 了。

由于上面提到的各种原因,现在还在生产的芯片厂商,几乎都已经是 订单爆仓 的程度,强如三星都不得不向联华电子(UMC)和格芯(GlobalFoundaries)寻求 外包业务

而台积电,就更严重了。

据台湾经济日报称,台积电打算在 5 月份起,新订单 报价上调 15% ,5 月份生产的晶圆体价格也要上调。

原本在 1 、2 月份时,台积电就已经价格上调过一次,如今到 5 月份再涨一次,也就相当于同一批货 涨价两次 ,看来订单的压力已经让台积电承受不住,以加价来鼓励员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了。

尽管,半导体行业一直在努力 提高产量 ,以满足需求的急剧上升,但目前这种情况并不能马上解决。

恢复市场平衡需要时间。目前,包括台积电和 GlobalFoundries 等在内的芯片代工厂都宣布在今年扩张的计划,封装厂也会跟进。

例如台积电就在计划在今年内扩大 5 纳米芯片的产能,以满足主要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1 年上半年内,台积电的生产规模将从 2020 年第四季度的 9 万块提升至每月 10.5 万块,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将产能进一步扩大至 12 万块。

虽然现在全球都在承受着芯片难产的困境,但是!但是终于来了。

但是!在这场困境中,中国的芯片行业却有着另一方景象。

虽然在国家近几年的支持下,咱们的半导体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相比于市场来说,还是显得不足,在全球芯片消耗的总数下,我国就占据了 50%,其中国内自主自给率不到 30% ,从长远来看,国内芯片会长时间受限于国外芯片企业。

好在现在国内芯片企业正在不断完善自身,也慢慢让我们脱离国外芯片厂商的制约。

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最后的最后,老狐想说,对于国内芯片行业而言,目前的稳步前进虽好,但还希望能找到技术突破点,不然不能自主供给,就会被他人束手束脚,只有达到人无我有,才能做到不畏惧任何困难。

加油,奥利给!

中芯国际2020年实现12nm量产,2021年会在提升良率和产量上下功夫。中芯上海2020年底产能是1.5万片/月,按每片可切300-500片芯片,年产能7200万片逻辑芯片。

目前展锐t7510,平头哥的玄铁910,龙芯3a5000,兆芯kx6000,飞腾的ft2000等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逻辑芯片,基本用12/14nm工艺,这些厂商年销100万到几百万片,完全可以支撑,另外这些芯片至少有两年的热卖期。然后大家升级到7nm(非euv),再干两年,国产euv光刻机就出来了,这样5年时间,国产半导体供应链就成熟了。

其实特别建议华米ov的低端手机能用展锐的soc,展锐的工艺可混用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工艺,如红米9a采用展锐的t7510,展锐用中芯国际12nm工艺,这样一年就有几千万片的销量,达到规模应用,这样国产产业链才能更成功。

先给出结论,再说原因。大概率不会推动国内半导体发展。原因如下:

一、这个12纳米的小规模量产,是中芯国际的公司行为。也就是说,这是公司的专属技术,不是科学研究机构的成果,因此这个12纳米的生产技术不会无偿扩散。中芯国际一定会想办法将这一先进工艺利益最大化。很显然技术扩散不利于利益最大化,当然就不可能轻易技术扩散了。

二、12纳米技术所使用的关键设备材料都是外国产品,单独12纳米工艺的突破,不具有推广性。因为想要模仿中芯国际的工艺,必须在人财物方面都达到与中芯国际类似的高度。现在还没有一家国内公司可以与中芯国际在技术和人才上比较,因此是想推广也没可能推广。

三、这个12纳米制程技术,目前只是小批量的量产实验,成本极高,很可能没有商用化的前途,现在说推广还是太乐观。如果这个技术始终无法跨越成本线,就属于失败的量产了。在还没有确认量产成功之前,就说推广是很不负责的事情,也没有其他公司会跟进。

四、最后,12纳米芯片的制程中使用了太多国内不能控制的设备和材料,一旦推广,极有可能形成新的卡脖子问题。芯片投资极大,一旦钱投进去,外国供应商就可以随意控制价格和供应量,属于自己往敌人q口下撞的行为,还不如回头踏踏实实地去搞28纳米的全国产化来的实际。

综上四个理由,这次中芯国际在上海的12纳米芯片小批量量产属于孤立事件,没有什么可推广的意义。

我国低端制造业已经乏力了,必须发展高 科技 产品。2000到2010发展沿海城市,2010到2020发展省会城市,2020到2030发展 金融 科技 和医疗。所有的问题都是解决就业问题,其他全扯淡。

芯片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攻关项目。

上海 科技 企业作出了贡献全国 科技 企业都要出力。

12纳米芯片的量产是中国芯片技术全面崛起的征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04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