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了?美国连28nm也要卡,台积电大陆扩产28nm产能受阻

没完了?美国连28nm也要卡,台积电大陆扩产28nm产能受阻,第1张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美国芯片半导体行业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行动,表面上是针对某家企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芯片代工厂台积电也因此失去了很多重要客户。包括众多供应商面临无法出货的情况,导致市场份额受损。

所以芯片规则是相互的,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由于芯片规则,再加上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一时间芯片紧缺成为了主旋律。芯片行业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变局,为了早日恢复芯片市场秩序,台积电展开了一系列的扩产计划。

比如将在南京投资28亿美元,加大28nm成熟工艺芯片产能。

台积电的大陆扩产计划受到一定的质疑,认为台积电在大陆扩产28nm,会挤压大陆芯片制造厂商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在普遍缺芯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在短时间内填补。台积电的扩产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为大陆市场提供所需芯片,不过台积电大陆扩产28nm恐怕没那么顺利。

美国又盯上了28nm,台积电,联华电子等岛内芯片制造商在大陆的扩产都受到了阻力。

在过去的一年内,美国多次行动,已经给芯片行业带来较大的破坏。原本繁荣,稳定的芯片供应链在失去某些企业后,至今也没有恢复状态。不过美国并不打算就此收手。

据业内传来消息,台积电,联华电子在大陆扩产28nm的设备没有获得美国的供应许可。因为台积电等厂商想要在大陆扩产28nm需要从海外购买相应的设备,而这些设备大多数是来自美国供应商,或者用上了美国技术。因此给不给用,对方说了算。

另外,台积电若想要将岛内的设备运送至大陆生产芯片,也要获得美国的许可。

需要知道的是,28nm所属的成熟工艺制程需求比高端5nm还要大。中国大部分的消费市场都集中在成熟工艺范围,而28nm在其中又被广泛运用。所以台积电,联华电子以及中芯国际选择扩建28nm生产线,是有原因的。

这部分的市场前景和需求都非常高,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各大巨头都开始扩展相关业务。

美国连28nm也要卡,面对这类主流的成熟工艺,美国再次阻碍台积电等厂商的扩产行动。

没完了?美国接二连三的行动,什么事情几乎都想要掺一脚。对方之所以无所顾忌,实际上在于掌握了基础的核心技术。美国技术遍布芯片行业,想要避开,就需要从根源上出发,调整供应链体系,打造属于国产化的芯片产业。

美国限制台积电在大陆采购成熟工艺芯片制造设备,行动目标不只是台积电,更是要阻碍大陆28nm成熟工艺市场的发展。

因为这部分的市场中国大陆制造商可以顺利参与,等将来形成足够的市场体系,并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量变也会引起质变。

美国没完没了,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国产芯必须实现自给自足。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提升国产供应链的实力,用自主供应替代国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外的限制。

美国在28nm展开行动,只要努努力,中国打造纯国产28nm供应链并非不可能。在28nm制程领域,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14nm的量产,更别说28nm了。

还有上海微电子也传来年底交付28nm光刻机的消息,中国电子 科技 集团旗下装备集团攻克了关键技术,离子注入机实现28nm制程的全谱系产品国产化。还有晶瑞股份也在加快28nm高端光刻胶的研究。

这一系列聚焦28nm的研发攻克,都势必打破国外垄断,美国想要卡脖子,只会让中国加速崛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芯片在现代究竟有多重要呢?无论在哪个领域,芯片都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元。芯片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它往往代表了一个国家总体的 科技 水平。但是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从芯片的设计,又或是制造,美半导体行业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设计芯片的软件、制造芯片的设备可以说都受到美方的管控,但芯片制造厂房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 据2020年4季度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中,中国(含台湾)拿下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和第二大代工厂三星,这两家芯片晶圆代工商,在国内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对于这样的情况,美方自然担心了!全力封锁国内芯片产业,那造成的巨大芯片代工缺口如何弥补呢?当然美方自然不会想要这样的局面,4月12日的一次采访中, 英特尔CEO帕特 · 盖尔辛格明确表示:“台积电三星芯片制造占比太高,美国公司应该把 1/3 的芯片留在美国本土生产。”

或许美国真的开始布局芯片的制造了,因此近日有消息传来。据外媒报道,对于国内芯片的封锁再次加剧,此次封禁上升到了14nm工艺制程!

根据路透社消息表明,国会代表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和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向美商务部进言, 不但要求芯片禁令扩大至14nm,并且想要限制国内所有的芯片公司, 不再只是华为受限。简而言之,此提议通过之后,国内半导体公司想要获取14nm制程的光刻设备也要获得美方许可。

不过有人可能会说,中芯国际不是掌握了14nm光刻设备的制造吗?且不说产能过低,哪怕是产能足够,但是这项技术受限,芯片的生产中同样重要的一步也难以完成,那便是芯片的设计。

虽说目前华为的海思麒麟掌握了极强的芯片设计能力,已经能在和国际巨头高通、三星的较量中,争得一席之位。但是芯片的设计终究还是要借助强大的EDA软件, 将数十亿个晶体管排列在几纳米的空间内,复杂的设计排版等等,自然离不开这个软件。

据了解, 目前90%的EDA软件市场都被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家美国公司垄断 。而包括海思麒麟、中芯国际等国内半导体企业的芯片设计都离不开这几家企业的软件,所以美方想要限制国内半导体芯片的设计方面,可以说比限制制造更为容易。但同样,无论是制造、还是设计,对于芯片的生产都或不可缺!

显而易见,国内芯片生产的份额在国际上占有极大的份额,当禁令扩大到国内所有的半导体公司,这必然会引起整个行业的动荡,特别是对于目前芯片行业缺口严重的情况而言。 就以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中芯国际而言,购入14nm的光刻设备也需要获得许可。 就更不要说海思麒麟、紫光国际、阿里达摩院(含光800采用台积电7nm工艺)等芯片设计厂商了。

那为什么美方封禁14nm以及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目前国产的芯片产业链已经完全可以实现28nm制程工艺的芯片自主化生产了,因此封禁28nm制程工艺的芯片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当我们的技术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时,自然便不会受到管控。

美方为何要封禁国内芯片产业呢?一是说明了芯片在未来智能化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性,其次便是说明国内技术发展的飞跃 ,譬如海思麒麟,经过数年的发展,在芯片上已经可以比肩老牌的高通了。这自然使其产生了恐慌,为了巩固其绝对的话语权,让国内芯片产业链停滞,便只得采取封禁措施。

我想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的强大,发展之迅速让其忌惮 ,我们目前对此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聚集了从未有过的力量投入到芯片全套产业链的组件,这件事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迟早有一天,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实现完全的去美化!

最近的一种声音不可取,言必称台积电和三星纷纷在中国大陆布局28nm工艺制程的芯片工厂,其目的就是为了击败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帮助美国实施对于中国芯片的全面控制。 从企业战略层面,台积电和三星这两大巨头企业为何要助力美国、限制中国?其实,无论台积电还是三星,谁也不能丢掉中美两国的市场,谁也丢不起中美两国的市场,或许这才是现实。

为何高端芯片在美国建厂、中低端芯片在中国建厂?

这是目前中美博弈比较厉害的芯片半导体领域,如果时间再往前推,即便当下,有多少企业愿意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中国建设最先进的工厂?当年的家电好好,后来的 汽车 也好,即便当年的日化和饮料企业,宝洁、汉高、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头些年,也不是他们最先进的工厂。何况芯片呢?

至少外界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如果能够有替代性的选择,中国还不是一些高 科技 企业建设顶级工厂的理想选择,这就如同我们认知欧洲、东南亚、印度、巴西一样,如果你想在海外投资两家工厂,一个是高 科技 高端产品,另一个是普通的高 科技 消费品,恐怕第一个工厂你会想到欧洲,而第二个工厂你会想到东南亚、印度和巴西等地。这种固有的思维,包括欧美式的西方思维,在当下的世界仍然普遍存在,即便那些远不如中国的小国和地区的人们,仍然按照美国、欧洲、中国这样的排序来思维,这种固有的傲慢和偏见并不会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变化而消失。

如果你理解了上面的道理,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服装鞋帽消费品企业宁可得罪中国,也要宣布不购买我们的棉花?为什么印度疫情爆发,我们第一个表示援助并援助到位的情况下,莫迪率先感谢的却是美国方面的口头援助?

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自己拥有高端芯片工厂,那么,台积电、三星是不是就会来大陆建设顶级芯片工厂呢?一定是这样。因为,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说,当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只要出现竞争对手的地方,它一定会寻求在这个竞争对手面前保持住自己的领导者地位。当你是企业的高管来做战略决策时,一定是力求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并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因此,当我们自己的芯片工厂没有崛起之前,无论台积电、三星在哪里建设工厂,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都会存在。不是台积电和三星把28nm工艺制程的芯片工厂建在印度、越南,我国的芯片企业就会避开三星、台积电的竞争,完全不是这个道理。

美国的芯片制造算盘打的是英特尔,而不是三星和台积电

当今世界,世界上最大的两大芯片需求市场为中国和美国,由于特朗普时期导致的芯片半导体产业秩序混乱,这两大芯片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而三星和台积电至少到目前为止,实质上它们都不“属于”这两个市场的自主可控,大家应该明白。

因此,美国也好,中国也好,两国的芯片半导体产业战略已经非常清晰,就是要在未来5-10年当中实现芯片产品的自主可控产业链。现在从芯片“卡脖子”的角度来考虑,美国和中国都受制于芯片制造,两国未来也必然要发展芯片制造,美国有英特尔,中国有中芯国际,这已经是明牌。

如果此时,三星和台积电不能够做出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恐怕5-10年之后,它们将面临中国和美国两大自主可控的芯片半导体产业链的竞争,如果它们到那时,它们不能够融入这两大产业链体系,它们恐怕将失去市场、失去未来。

芯片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是残酷的,别看现在表面上出现芯片短缺的局面,这只是暂时的短缺,而从芯片半导体产业全球布局来看,用不上三年,芯片半导体产业将出现完全过剩的局面,抗不住成本压力的企业恐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要知道,曾经雄霸全球的日本家电,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 汽车 ,不都是在激烈的成本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吗?

摩尔定律失灵,三星和台积电能否如期换道?

目前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其各自自主可控企业攻克7nm5nm/3nm工艺制程芯片制造只是时间问题,而三星和台积电想要在此基建之上更进一步,恐将难上加难,它们的技术会进入到分数时代吗?1/2、1/3nm?这样的技术到底存不存在?

然而,很多科学家认为,7nm工艺制程的芯片制造即为摩尔定律的天花板,接下来便是进入到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甚至进入到量子芯片时代,无疑相对于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科研巨头来说,三星和台积电所拥有的科研能力还是小巫见大巫。可以预见,在芯片半导体产业创新或者跨越式发展的科研上面,未来领先的一定是中国或美国其中之一,显然不会是三星和台积电。

柯达在胶卷相机换道到数码相机时,倒下了。诺基亚在普通手机向智能手机换道时,倒下了。巨头企业,有时候强大到无人能及,有时也强大到脆弱不堪,当一个产业面临换道或超级技术变革时,巨头往往因为背着沉重的 历史 包袱而脆弱不堪,相反往往是那些看似处于绝境的企业奋力一搏,便就此赢下整个未来。

因此,我相信,三星和台积电两家芯片制造巨头企业,一定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思考其全球化布局,它们打压竞争对于也一定是从竞争的角度出发。

任何的市场竞争都要有“撒马过来”勇气,担忧害怕,狼就不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04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