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企业税负率

半导体企业税负率,第1张

处于审核阶段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新政策,虽然早成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但部分半导体企业却并未现出更多期待。“18号文”中有关“集成电路产业政策”的条款共12条。其中最为注目的是第41、44条、47条。41条规定了半导体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最初为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的政策,后两条则规定半导体生产企业进口设备与原材料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除税收外,创造良好的融资渠道则是半导体企业对新政策的另一迫切期待。就融资渠道而言,半导体行业与其他行业并无差异,但由于该产业资本密集且风险很高,因此,国内银行、私募基金等方面极为谨慎。

你知道做类似这种事的下场是什么吗?看看东芝就明白了。

曾经的东芝不仅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电话笔记本电脑的 科技 巨头,更是作为十几万员工,业务遍布家电计算机半导体,在日本地位相当于三星在韩国一样的商业寡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巨无霸只因为做错了一件事,被老美连根拔起,不仅导致自己的业务被拆分变卖,就连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和半导体行业都仿佛遭受了连座之罪。

回想一下,二三十年前,从手机到电视微波炉再到电梯,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日本品牌啊,可如今呢?所以东芝到底做了什么,能给自己甚至是国家带来如此一场灭顶之灾呢?这一切,我们还得从东芝是怎么做到那么强的说起。

东芝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当地响当当的发明家,但是这个品牌能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他老美在五十年代前后把自己的 科技 和订单都给了日本,可以说是又出力又撒币,但你说他图什么呢?

因为那会儿二战刚结束不久,老美急需一个情报中心来制约远东两大国。那它一看,哎,这小日在亚太地区的地理位置很合适啊,于是就积极帮助他恢复战后损伤,不仅将自己近四十亿美元的军需订单丢了过去,还积极转移各种先进电子制造技术。

那大哥这么给力,小弟也不能拖后腿,于是小日也出台了引进补助制度,比如,只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企业,进口设备就给价值一半的补助,那相当于半价。

于是在往后的二十年里,小日几乎引进了全世界半个世纪发明的先进技术,一众日企顺势崛起,日立的64K DRAM芯片,以40%的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一,NEC也称霸了256K的芯片,很长时期,那本身就是以发明制造为特长,同时还是五大军工企业之一的东芝就更不用说了,不光搞半导体,什么核能、家电、计算机,它是哪里高 科技 搞哪里。但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便老美是那个助它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兄弟,东芝为了赚money,这份情谊也随时可以放弃。

我们前面说了,故事是发生在五十年代,那会儿,除了是二战结束,还有一个大事件,就是苏美之间开启了长达44年,只通过军备和经济竞争的冷战,所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核武器必须安排,毕竟人老美前两年才展示过“胖子”和“小男孩”,如果他有你没有,那保不齐哪天就扑面而来。

可是知易行难,阿苏的核潜艇数量是挺多,但是噪音也很大,有个典型的例子是阿苏建造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在挪威海域活动的时候引起的水声震荡,可以被大西洋另一侧的老美海军水生监听站探测到,离得近了之后,还能精准识别出该潜艇的型号,你说这样的潜艇如果投入实战不是送人头吗,那怎么解决呢?

它需要进口高精密加工能力的大型机床来加工螺旋桨,但你要知道,自1949年开始,老美为了限制阿苏的发展就秘密联合西方阵营的发达国家成立了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主要就是限制成员国为阿苏提供任何经济军事化的优惠援助,并且呢列有一份出口管制名录,其中阿苏需要的数控机床就在名单之上,直接拉回到一九七九年,小日一个外贸公司的所长熊谷独结识了阿苏一个进出口公司的副经理奥西波夫,在得知了苏联需要进口四台九轴五联动数控螺旋桨铣床以及相应尺寸的工作台后,他觉得这是个好买卖,于是二人通过关系将提供数控系统的挪威康士堡公司代表和提供加工设备的东芝公司代表等人撮合进来,在这37亿日元的天价合同下,东芝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当时虽然有老美的限制禁令在身,但实际上各国偷摸出口违禁品的勾当也都没少做,就像是上学的时候,一个人做错事怕的不行,但有人一起这胆子就大了,于是这奥西波夫先与东芝签署了一份阴阳合同,表面上写的是日方向阿苏提供四台不在管制名单里的两轴联动数控机床,而实际上呢还有另外一份秘密的九轴五联动的供货合同,与此同时,阿苏向挪威签订了不受限制的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发往日本,再由东芝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调整,将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改为用于九轴五联动的数控系统,并且为了掩人耳目,还特地将数控机床分装在了几十个集装箱里,到这还没完,为了防止海关节外生枝啊,熊谷独特地从莫斯科飞往了日本东京,亲自督促发货,是又掏钱又找关系啊,四台机床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输送完成,这交易过程看起来天衣无缝吧?但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

1985年底,参与此次贸易事件的牵线人熊谷独和自己老板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被迫辞职后,为了报复,一气之下,他不装了,向老美成立的委员会摊牌了,举报了当初的这个秘密交易,我说呢这苏联的核潜艇怎么突然就探测不到了,据说这是这笔交易使得老美海军即使现在也没有把握 探索 到新型的核潜艇,总之啊在随后的搜证中,老美通过中情局在阿苏螺旋桨厂房获取了印有东芝标识的照片,坐实了他的行为,而在铁证面前,小日也无法再包庇东芝了,半个月后,逮捕了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和机床事业部部长,但话又说回来,这犯事儿的不光是东芝一家公司啊,还有什么法国的挪威的瑞典的公司等等,是不是要么一起罚,要么就算了呢?怎么就不仅干倒了东芝,还殃及了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业和半导体产业呢?

时间来到一九八六年,日系半导体公司独霸天下,可是老美的IBM却穷到可怕,如果不裁掉超过一万的员工,那破产就是代价,同样英特尔也是尴尬,连续六个季度亏损,关停了七座工厂,眼看就要沦为笑话,老美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 科技 霸主地位被撼动而无动于衷吗?就不是这样的人呢,于是不出意料的老美选择一步步借着东芝事件的舆论打压小日的半导体事业,甚至对他的半导体商发起了反倾销的诉讼,达成了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一方面,老美对小日的芯片征收百分之一百的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保证国外公司获得小日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什么意思呢?小日的产品增加了关税,这就意味着他芯片想要回本就得卖得更贵,那这样比起其他竞品来说,就失去了性价比,同时呢还要逼着小日去购买国外公司的产品。这还没完啊,次年四月,老美又以莫须有的理由进一步向小日的电脑等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并且要求富士通、三菱等日企公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的一千多项专利。

他说交就交吗?我就不交,它能怎样你看看东芝的下场,东芝事件发生后,老美以国会议员为首,带头抵制东芝产品,通过了五年内禁止东芝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法案,我们开头也提到过,东芝之所以可以扶摇直上,一方面是政策扶持,技术迭代快,另一方面则是受惠于老美的军需订单,可如今军购方面,老美军方取消了从东芝购买导d技术的协议。不仅如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也几乎都是政府采购,因此东芝也直接失去了老美国防部原定的一百五十亿日元的计算机合同,之后的投标也再没有东芝的身影,得不到最核心的市场订单,就意味着与市场需求脱轨,就好比做服装需要紧跟潮流一样,自己完全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那做出来的衣服又怎么会好卖呢,于是就发生了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两年期间,日经指数上涨了近一倍,而东芝机械仅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涨幅,这一幕,尽管期间东芝投入了一亿日元在全美各个媒体刊登自己的谢罪广告,请求原谅,但也难逃这早已安排好的宿命。

受困于老美的采购封锁和关税惩罚,小日半导体产业也逐渐远离了老美市场,台积电、三星的崛起让老美的芯片公司获得了低成本的研发和生产环境,而脱离技术发展趋势的小日半导体产业,一下子就从全球市占率49%骤降到了7%,从此这半导体产业前列中便再无日企身影了,而这之后的东芝就仿佛是衰神附体,半导体产业不好做了,想转型做核电建设,好不容易以三倍的竞拍价格收购了西屋电气77%的股份,就马上遇到了福岛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的核废料开始溢出,所有国家开始对核电站建设重新评估,东芝的核电部门不仅再没有拿到一份新的订单,就连之前的订单也都被取消了。更惨的是,这西屋电器还在一五年底斥资二点二九亿美元买下了美国核电工程服务商,但核电业务呢一蹶不振,造成了建设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间接导致了四十二亿美元的负债落在了大股东东芝头上,而这或许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同年四月,东芝承认了在过去七年中企业利润注水近一千六百亿日元,事件发酵后,股票暴跌,市值缩水近百分之四十,第二年更是创下了八十八亿美元,这个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的全年亏损,为了填补财务漏洞,他不得不要断臂求生,曾经的日本之光东芝,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业务是一一变卖,电梯事业卖给了芬兰通力,家电业务卖给了美的,医疗系统公司卖给了佳能,把自己坑惨了的西屋电器申请破产,并且用半导体部门全部的股份弥补亏损金额卖给了老美的贝恩资本。

这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靠着别人国家爬得越高,人家梯子一撤,你就摔得越惨,所以有的时候想想这老美禁止华为买芯片,没准还真是好事,就像比尔盖茨说的,芯片禁令不仅让他们自己失去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更关键的是,禁令之下只会使中国在芯片领域投入更多,只会促使中国自给自足,虽然这条路目前看起来遥遥无期,也都知道他注定布满荆棘,但说实话,我对中国芯的到来始终是深信不疑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050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