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亿!美企发起芯片业最大收购案,或助美国垄断全球业务?

2700亿!美企发起芯片业最大收购案,或助美国垄断全球业务?,第1张

作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设计和知识产权供应商,ARM 将其技术授权给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电子等客户,而这些公司与英伟达存在业务上的激烈竞争, 英伟达的收购案可能遭遇行业对手的强烈反对。

如果ARM变为一家美国公司,那么这会加剧ARM客户对于国际贸易风险的担忧。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项交易很可能无法通过包括在英国、中国、欧盟等多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那么,明知收购ARM可能引起"众怒",英伟达为何还要走出这一步呢?最终收购案的结局将会如何?

在英伟达宣布收购ARM后的几小时后,韩国和中国国内立马出现了质疑的声音。韩国半导体与显示技术学会会长Park Jea-gun表示, 这笔交易将加剧英伟达与三星、高通等公司在自动驾驶和其他未来芯片技术方面的竞争,并引起市场对ARM可能会提高竞争对手专利许可费的忧虑。

一位中国芯片行业高管表示,如果ARM成为美国子公司,那么与ARM合作的美企在华很可能更难销售他们的芯片。

反对的不只有中韩业内人士,还有英国。曾经的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公开反对,认为英国电子产业有数百家公司,其中许多公司都使用ARM的技术, 它们的产品也出口到全球市场,一旦收购完成,英国公司出售产品到哪都要遵循美国的规定,这将是个"灾难"。

ARM在芯片行业到底扮演什么特殊角色,为何能引起业内人士一片担忧?

芯片的架构设计一直被誉为芯片行业的"金字塔尖",开发难度巨大。 架构是芯片设计的基础,犹如一座建筑里的结构设计,只有具备稳定可靠的结构设计,才能建造各式各样的房子。 在芯片领域,架构对芯片的整体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不同架构的芯片在同样的芯片面积、频率下,性能甚至可以出现几倍的差距。 目前,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主要是ARM公司主导的ARM架构和英特尔主导的X86架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英特尔开发的X86架构以高效能的优势,逐渐在服务器、PC机流行起来。 1978年6月8日,英特尔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16位的微处理器"i8086",该处理器的出现同时开创了一个使用X86架构的新时代。 这奠定了后续英特尔在计算机处理器的霸主地位。

不过,随着人们对手机等移动设备需求显著提升,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市场孕育巨大变化。 英国ARM 公司创立于上世纪 90 年代,其创立初衷是做"结构简单、功耗低、价格便宜"的芯片 ,并最终做出了理想中的首款CPU。后来的ARM架构,指的就是设计这款CPU时采用的架构。

虽然ARM的研发方向与英特尔不同,但在英特尔的强大统治下,ARM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这个情况下 ,ARM决定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不再像英特尔一样,完成整个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而是专做IP授权,即将芯片设计方案转让给其他公司 ,剩下的由购买方自己去完成。万万没想到,这种模式开创了属于ARM的全新时代。 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这种授权模式中,与ARM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 ARM的芯片架构凭借低功耗、简单等优势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手机不像电脑需要X86架构来支撑强大的性能,巨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使ARM 在芯片领域得到极大普及 ,到 2010 年,ARM 已经成为移动设备最主流的选择。有数据显示, 如今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高通、苹果、华为等企业的芯片也无一例外都采用了ARM架构。 同时,ARM基于整个产业链的架构技术也在迅速升级。

在受主流市场欢迎的情况下,ARM架构甚至对X86架构的主导地位发生威胁。 2012年,微软开始尝试让Windows 运行在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上;今年,苹果宣布 Mac要全部切换到基于ARM 架构的自研芯片。 ARM架构对芯片设计行业的统治力可见一斑,一旦其被英伟达所控制,对很多竞争对手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作为全球最大的GPU(图形处理器)设计和制造商, 过去英伟达的业务一直面向 游戏 行业,为市场提供显示芯片,英伟达一度是PC时代的"显卡之王",占全球市场份额曾高达70% 以上,为推动 游戏 行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2015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几乎全部来自 游戏 用半导体。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型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加速扩张,英伟达的业务开始考虑转向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这种应用场景下, 英伟达领先的GPU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行业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等数据密集型业务的主要引擎,并带动了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大幅增长。

在截至7月26日的第二财季,英伟达实现收入3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其中,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首次超过 游戏 业务,达到17.5亿美元,大幅增长167%。 拉长时间来看,英伟达的数据中心用半导体营收在5年内更是猛增了24倍。

得益于新业务表现优异,今年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高涨。今年7月8日,英伟达取代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 9月16日,英伟达的总市值达到3209亿美元,排在全球半导体企业第3,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

现在大多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都是基于X86架构的CPU构建,有 AI 计算需求。 英伟达的GPU擅长并行计算,非常适合 AI 的计算需求,但仍不能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比如数据中心的很多任务还是需要CPU来完成。而 ARM拥有设计CPU的经验优势和架构技术,能帮助英伟达研发出高性能、更符合市场要求的GPU芯片处理器。如果能够收购芯片设计公司ARM, 英伟达有望巩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

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整合英伟达与ARM的实力,将创造出一家在AI 时代站稳脚步的企业。" "对于ARM的产业生态系统而言,此次结合将运用英伟达引领全球的GPU 和AI技术扩大其知识产权组合。"

事实上,英伟达有意收购ARM早有端倪。2019年3月,英伟达就表示正在和ARM共同开发人工智能专用芯片; 2019年6月,在国际超算大会上,英伟达宣布将利用其芯片与使用ARM架构的CPU协作打造超级计算机。

今年以来,英伟达更是频频发起收购行动,表露其在AI半导体领域大展拳脚的决心。今年3月11日,英伟达击败对手英特尔, 宣布收购以色列芯片厂商Mellanox Technologies,以扩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 7月12日,英伟达宣布收购Deep Instinct公司,加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除了上述收购之外,英伟达还投资了包括Datalogue、ABEJA、Fastdata等在内的八家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

虽然英伟达收购ARM主要是出于其深耕AI半导体的雄心,但这也能够为英伟达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力AI半导体可能只是个开端,英伟达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芯片领域的霸主。

在智能手机兴起时,英伟达曾涉及移动芯片Tegra的设计,但由于与高通、三星在竞争中落了下风,这成为了英伟达的一大败笔。 在新智能时代来临之际,英伟达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 汽车 等其他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也很活跃 ,目前缺少在智能手机、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芯片研发技术。 如果能成功收购ARM,英伟达还可以开发更多的新兴芯片业务,产品阵容也将更加完善,成为在芯片领域的超级公司。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将可能与其他芯片巨头在服务器、PC、移动终端、AI以及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也因此业内普遍反感英伟达的收购行为。 而且,英伟达收购成功的后果可能是全球芯片格局变成"美国人自己的 游戏 "。

不过,英伟达在书写自己的远大宏图之前,还面临一个难以跨过的挑战——国际反垄断审批。 按照国际规定,企业有涉及并购的垄断行为,需要通过全球九个市场(包括中国)的监管审批。 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推动国家监管部门否决这笔交易。 另外,在当前美国动用 科技 力量打压其他国家发展的背景下,这笔交易审批前景也难言乐观。英伟达预计光是审批过程可能就要长达18个月时间。

如果这笔收购交易没通过垄断审批,那么英伟达估计也不会"轻言放弃",有可能会发起联合入股行动 ,即相关的芯片需求巨头各自出资,联合控股ARM,这样的结果更为理想。比如,2012年,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在2012年一起入股荷兰ASML,以支持后者研发下一代的EUV光刻机。但不知道英伟达能否找到可以一起入股的竞争对手。

文 | 钟志生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程远

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并购活动大幅增加,因企业和投资公司纷纷趁人们的工作、购物、交易和医疗方式因疫情而改变采取行动。第一季度,全球达成总价值1.3万亿美元的交易,多于1980年以来任何一年同期,甚至超过世纪之交互联网繁荣时期的水平。交易活动约半数来自美国。美国并购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60%。多数行业并购案激增,尤其是 科技 业。

下面,我们从第一季度发生的大型并购中梳理了有代表性的十大企业并购案,按信息披露的时间顺序提供给大家参考。

01 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宣布,已同意将其欧洲和拉美移动通信基站业务以77亿欧元(约合94.1亿美元)的价格售予美国电信基础设施运营商美国电塔公司(American Towers)。根据交易条款,西班牙电信将出售其在西班牙、德国、巴西、秘鲁、智力和阿根廷的移动基站。西班牙电信表示,计划将此次出售所得收益用于削减其46亿欧元的净债务。

02 日本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宣布,将收购苹果公司芯片供应商、英国半导体大型企业戴乐格半导体(Dialog Semiconductor)。瑞萨电子将以约49亿欧元的现金收购Dialog,Dialog已同意该交易条款。瑞萨电子是全球最大的 汽车 用半导体供应商之一,Dialog专注于设计电源管理芯片,两家公司已经合作了十多年。

03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同意将旗下付费电视部门的部分股权出售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德太投资(TPG),并剥离这一陷入困境的业务。此举意味着AT&T退出在 娱乐 领域的豪赌。这笔交易将使DirecTV和AT&T TV在美国的服务并入一个新实体,由AT&T和德太投资共同运营。AT&T将保留该业务70%的股权。德太投资将支付18亿美元现金获得30%的股权。该交易对新公司的估值为162.5亿美元,债务约为64亿美元。AT&T将从这笔交易中获得约78亿美元现金,用于偿还债务。

04 身份管理公司Okta已同意通过一次全股票交易收购身份平台Auth0,交易价值约65亿美元。此项交易将加快Okta在规模达550亿美元的身份管理市场的增长。Okta的云产品可以帮助验证和保护某个组织员工或客户的身份,然后他们才能访问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网站。Auth0也帮助在广泛的应用程序中管理员工和客户的身份。此项交易预计将于今年二季度完成。

05 通用电气(GE)确认将其飞机租赁部门GE Capital Aviation Services与全球最大飞机租赁公司AerCap Holdings达成合并,该公司表示将在此次交易获得超过300亿美元的对价。通用电气将把GE CAS价值340亿美元的净资产转让给AerCap,其中包括引擎租赁和直升机租赁业务。此外,GE CAS的400多名员工将在交易完成后转移到AERCAP。合并后的公司将保留AerCap的名称,而GE CAS将成为AerCap的一项业务。通用电气计划在完成交易后使用交易所得和现有现金减少约300亿美元的债务。在全球旅行受新冠疫情阻碍之际,该交易将打造一个拥有2,000多架飞机的租赁巨头。

06 加拿大电信运营商罗杰斯(Rogers)已经与萧氏通讯(Shaw Communications)签订了总额为260亿加元(约208亿美元)的收购协议。罗杰斯将以160亿美元架构收购萧氏,此外罗杰斯还将承担大约48亿美元萧氏的债务。如果能完成收购,罗杰斯将成为加拿大排名第二的通讯运营商。不过,这个协议面临三个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同时也需要股东们的许可。罗杰斯和萧氏均拥有从有线到无线的网络资源。

07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已同意收购美国堪萨斯城南方铁路(Kansas City Southern),该交易价值约为250亿美元,若能成行,将缔造首个连接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的货运铁路网。此次合并是对北美经济互联互通的一种长期押注,该交易面临漫长的监管审查。

08 健康 科技 公司飞利浦(Philips)已签署协议,将其家电业务出售给投资公司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交易金额约为37亿欧元。飞利浦家电业务仍将总部设在荷兰,产品包括全自动浓缩咖啡机、空气净化器和真空吸尘器等等,2020年相关业务销售额22亿欧元。此外,飞利浦将许可家电继续使用飞利浦品牌,授权期限15年,并可视条件延长。品牌授权预估净现值约为7亿欧元,计入总交易价值后合计约44亿欧元。

09 日立制作所(Hitachi)将收购美国信息技术企业GlobalLogic。收购额总计达到96亿美元,在电子行业创出 历史 新高。GlobalLogic是以美国硅谷为根据地的2000年成立的新兴企业,涉足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使用的系统开发,在全球14个国家拥有逾2万名员工,在印度拥有丰富的开发体制。日立将在7月之前从现有股东手中取得全部股权,纳入主管美国IT业务的日立全球数字控股(Hitachi Global Digital Holdings)旗下。

10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根据重组方案,将新设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新公司将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业务领域。两家企业合并后,资产总额将超过1.4万亿元。2020年,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将各自旗下农化板块业务合并,成立了全球最大农化公司先正达集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111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