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半导体吗

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半导体吗,第1张

【太平洋汽车网】可以不用。新能源车行业是一个新的颠覆性行业,目前仍处于导入期,半导体行业不是一个新的行业,进口替代短期冲动和政策扶持大概率造成行业的过剩,等东西早出来后,那个卡脖子的手也早松开了,还要回到全球竞争。

2、新能源车行业产业链全,且偏制造业,符合中国国家竞争优势,在重要环节,比如电池和隔膜已经有绝对世界龙头出现,而半导体行业还是偏高精尖技术,不是我国的优势,我们在投入在进步,别人也没停下,且没有绝对的世界龙头出来。

3.新能源车行业随着补贴退坡,市场竞争格局好转,市场相对越来越公平,劣币驱良币的情况得到扭转,垃圾公司开始市场出清;而半导体行业目前政策全力支持,参考历史可以知道,可能大股东都赚到了,投资人未必能赚到。

4.新能源车对油车替代趋势已成,所谓的充电慢,续航短,找不到充电桩,安全问题啊等等都不是核心问题,都会慢慢改善,你对比去年和前年,是不是已经很大提升?电动车最终体验肯定优于油车,如果他很成熟了,又便宜,又不用加油,修车也简单,再加上智能化,市场会选择谁?包括氢能,目前没有看到比纯电动好在哪里。未来全球能源80%成为光伏等新能源供应,充电绝对没那么污染环境了。

5.传统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总体不看好,尽管他们可能个别还是比较优秀,但是所做的事就是自己替代自己,同时还有新势力在替代自己,因此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都要选纯新能源车赛道的公司。

6.关于空间,太大,不用仔细算,终极情况下,假设未来全球每年如果销量有1亿部汽车(不考虑共享化影响),那至少有20万亿吧,中间如果电池能占20%成本,也有4万亿吧,龙头享受30%市场份额,也有1万亿以上吧。电池龙头和光伏龙头的竞争优势很像,就是持续提质降成本的能力,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研发投入也越多,客户依赖度就越高,宁德时代这种不做整车的肯定更受车厂欢迎,谁愿意买竞争对手的电池呢?车厂自己做电池厂也不经济,产能做很大,销不出去,产生负向循环。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需要半导体芯片,汽车芯片制造的技术要求并不高,相比手机芯片达到5nm这个精度,汽车芯片比较常用的却是28nm、45nm、65nm的12英寸晶圆体以及0.18um的晶圆体。

为什么我们买不到想要的车?为什么汽车行业普遍都在缺芯片?

制程要求不高,但良品率更为严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常听到芯片的场景就是我们的数码产品,无论是购买手机时的“苹果A14”、“高通骁龙处理器”,亦或者是在购买电脑时候的英特尔、AMD等,我们似乎常常能听到这个词,甚至有不少发烧友能细数7nm、10nm制程工艺的不同之处,芯片离我们似乎并不遥远。

手机行业作为消费领域的高集成度行业,对于芯片的技术要求极高,5nm这个级别的制程全球也仅有几家晶圆厂可以制造,但汽车芯片可不同。

从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来看,晶圆厂制造不同规格的晶圆体(不同制程的8英寸、12英寸晶圆体)提供给零部件巨头们,接着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出对应控制器或者处理器(常见的有MCU、CMOS图像传感器、各类ADAS辅助类芯片、传感器等),再交付给整车厂进行组装。

不过事实上,汽车芯片制造的技术要求并不高,相比手机芯片达到5nm这个精度,汽车芯片比较常用的却是28nm、45nm、65nm的12英寸晶圆体以及0.18um的晶圆体。

但是,汽车芯片和数码产品芯片最大的两个不同便是在于超高的良品率,以及因工作环境不同而更为严苛的产品可靠性。

汽车作为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人身安全的交通工具,在电子器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汽车芯片的良品率要求极高——你试想一下,如果负责ACC自适应巡航的芯片以及传感器是残次品,在实际使用中发生故障很可能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汽车厂家对于零部件的要求不仅有着严苛的检查筛选机制,还有在制造阶段就达到百万分之一这样的良品率。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4月28日,TCL 科技 披露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35.4亿元,同比增长113.3%;实现净利润149.6亿元,同比增长19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增长129.2%。

面临当下半导体显示仍处于下行周期的困境,TCL 科技 正在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上加码投入,现已成为公司价值增长新引擎。

TCL 科技 董事长李东生在年报中表示:“受惠全球节能减碳政策,新能源光伏迎来 历史 性机遇,TCL中环新能源光伏业务将加快发展;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业务要把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机遇,预计今年TCL中环业务将持续强劲增长。”

转型全尺寸领域应对短期行情波动

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半导体显示行业供需关系改善,行业集中度提升;受市场需求波动及物流成本影响,大尺寸产品价格在下半年有较大回调。报告期内,TCL华星实现销售面积3949.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半导体显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88.4%;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339.6%。

TCL 科技 表示,短期层面,受国际政经形势动荡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疲软,半导体显示行业的经营挑战加大,目前形势仍不容乐观。

但长期来看,LCD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集中、竞争格局优化的趋势不变,头部企业在产能规模、技术研发、供应链生态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行业进入壁垒大幅提高。

TCL华星将继续优化业务组合,加快从大尺寸显示龙头向全尺寸显示领先转型升级。随着t4二期和三期产能爬坡,19和t3扩建,TCL华星产能规模将持续高增长,大、中、小业务布局更加完善:大尺寸业务持续提升高端产品占比,率先实现全球领先,中小尺寸以产品线和技术线构建业务矩阵,结合柔性OLED、LTPS以及模组厂形成多元化业务布局,进行全技术别产品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尺寸业务领域,TCL华星产品结构不断丰富优化,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在四季度跃居全球第一,t3产线加速中尺寸转型,非手机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1%,LTPS笔电出货量全球第二,LTPS平板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载实现头部国内车厂批量出货和海外重点客户突破;在小尺寸业务领域,TCL华星通过差异化技术提升产品力,t3产线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保持全球第四,同时拓展VR/AR新型显示产品,盈利能力提升。

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快速扩产

打造新引擎

在半导体显示的主营业务之外,当下TCL 科技 的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业务已成为公司价值增长新引擎。报告期内,该业务实现营业总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115.7%,净利润44.4亿元,同比增长200.6%。

在新能源光伏产业领域,TCL中环的新能源光伏材料产能提升至88GW,产品适应性持续提升,市占率攀升至28%,依托G12硅片技术及制造模式的优势,G12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高效N型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全球产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在半导体材料产业领域,公司半导体材料达成8英寸75万片/月、12英寸17万片/月的既定产能目标。8英寸产品已形成可对标国际一线厂商的产品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2英寸产品处于突破期,应用于特色工艺的产品已通过多家国内一线客户认证并稳定量产;先进制程产品加速追赶,28nm以上产品在多家客户验证顺利,进入增量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TCL 科技 如今正在加速进入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产业领域。4月20日,TCL 科技 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TCL中环与协鑫集团、保利协鑫能源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各方拟就约10万吨颗粒硅、硅基材料综合利用生产及下游应用领域研发项目、约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进行战略合作,总投资预计共120亿元。

TCL 科技 表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实现在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上游核心多晶硅材料的业务布局,助力实现公司“半导体光伏材料全球领先战略,半导体材料追赶超越战略”。

(编辑 孙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14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