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中国大陆公司:2.5倍薪水挖角台积电、发力12纳米!合计100多名工程师

传中国大陆公司:2.5倍薪水挖角台积电、发力12纳米!合计100多名工程师,第1张

EETOP

www.eetop.cn bbs.eetop.cn

blog.eetop.cn edu.eetop.cn

据日经新闻12 日报导,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大陆两家公司分别从台积电挖走50 多人,合计100多人,为打造14 和12 纳米晶圆制程做准备。14、12 纳米制程虽然落后台积电2~3 代,不过仍是中国大陆的最先进制程。

内情人士说:「这些人的待遇高达台积电总年薪和红利的2~2.5 倍。」猎头业者也说:「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只锁定在顶尖企业工作的产业人才,台积电是首要目标。」消息人士表示,尽管人才外流对台积电在业界的领导地位没有即刻影响,台积电仍相当忧虑,担心业务机密会落入新兴竞争者之手。台积电甚至要求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签署承诺,不得贩售台积电的客制化工具给中国大陆厂。

之前台湾有3,000 多名工程师跳槽中国大陆厂,半导体业高层说:「台积电损失100 名员工可能不会马上受到影响,但是对较小型的晶圆厂来说,失去数十名员工,公司就可能垮台」 。虽然中国大陆疯狂角,Gartner 半导体分析师Roger Sheng 指出,由于同时进行多项大型半导体工程,晶圆人才依然极度不足,成了半导体的发展瓶颈,而且各厂还会互相竞争、抢夺人员。

南华早报、洛杉矶时报、金融时报1 月报导,中国为 科技 战加剧预做准备,要减少仰赖外国制造的关键零件,包括芯片和控制系统。由于美方严格控制 科技 出口中国,是要避免中国崛起,挑战美国的 科技 霸权。中国计算机学会主管说:「3 年前许多人觉得可以依靠美国 科技 ,无需自行发展,现在要是有人还这么说,他可能过去3 年都在睡觉。」他说,发展可控的自制技术可以避免遭到其他人控制,要是继续这样下去,一旦供应断链,就无法生存。

资料推荐

日前,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聘请了格芯前CTO Gary Patton博士担任企业副总裁一职。在格芯之前,Gary Patton还曾担任过IBM微电子业务主管一职。近年来,为了加强新工艺的研发,英特尔在业内大肆招揽人才,先后将Jim Keller、Raja Koduri和Murthy Renduchintala等一众技术大牛收入麾下,直线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

在半导体工艺技术上,Gary Patton有着深厚造诣,在格芯担任CTO期间一直负责尖端工艺的研发工作。但2018年,格芯正式对外宣布放弃10nm以下工艺的研发,并专注于利润更高的14nm、12nm工艺和其他特色工艺。由此推论,极有可能是格芯的战略变更导致了Gary Patton的离开。

作为高技术门槛产业,半导体行业对人才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因半导体产业链极为复杂,设计、制造、封测各个环节对人才的需求也大不相同。随着集成电路应用领域的愈发宽泛,相关人才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此外,由于行业发展速度太快,对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业内已经形成共识,国内半导体行业最薄弱的环节在于基础材料研究和先进设备制造两大方面,而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最稀缺的则是人才。日经中文网曾在官方报道中指出,在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些半导体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30岁年收入便超过1千万日元(约合人民58万元)的技术人员很多,由此可以看产业生态与人才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人才需求规模约为72万人左右,现有人才存量为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为32万人。由此可见,巨大的人才缺口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掣肘之一。白皮书中还指出,在我国IC产业中,设计业人才需求数量增幅趋于稳定,但高端设计人才紧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事实上,中国每年定向培育的半导体人才不在少数,只是最终进入行业的人数不多。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专业每年毕业生约为20万人,但毕业做本行的大约只有3万,八成以上都在转行。主要原因在于半导体行业产品周期长,从短期看回报率并不高,无法与互联网、银行、金融等行业相比。

中国政府于2014年6月出台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0年14纳米制造工艺实现规模量产,而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战略规划的推动下,国家投入大笔资金扶植,迎来一波晶圆厂建设高峰。SEMI的数据显示,2017-2020年间全球投产的半导体晶圆厂共有62座,其中有26座设于中国大陆,占到全球总数的42%。在投资建设不断落地的阶段,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释放。

在编者看来,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资本与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中国半导体除了产业结构和技术上的不足,人才培养是一个更隐蔽,且影响也更深远的问题。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过程中,人才将会是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出现,海外并购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金额超过原油。不过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依靠优秀人才攻关突围。虽然国内企业也在大力从台湾、韩国或海外引入成熟人才,但唯有打造更好就业环境,以及提供合理的回报,方能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但这些都需要以产业盈利能力作为支撑,似乎又与当前现状相悖。

的确三星电子在DRAM记忆体成本领先优势大,面板这两年也超越台厂市场份额,加上也从台积电挖角高层与团队,在晶圆制造等半导体产业上,三星有意拉近与台积电的差距,让台湾科技业感受压力。

南韩电子业者把同样腹地不大的台湾同业,视为竞争对手,是很正常的商业发展。我们把时间点向前移、或是向后挪,然后把“三星、南韩”等名称拿掉,改换成日本、中国大陆知名业者,你会发现,同业彼此争夺市场,是永远不变的过程。现在三星成为头号劲敌,难保几年后,跃升为主要对手的,变成了大陆科技公司,台湾产业要警惕的,其实不只有三星电子一家公司而已。

(一)灭台计划真伪不是很重要,灭不灭得掉才该关心:

三星在半导体、面板、乃至手机产业跟台湾业者竞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特别是三星在记忆体、面板上具有成本或占有率优势,擅用自我优势来增强成长很正常的事;如果今天角色互换,台湾科技业也想把韩厂挤下来。

有人提,宏达电HTC品牌手机受到三星电子的影响很大,这是事实;同样在Android平台上研发手机,三星影响的不只是宏达电一家公司,还有索尼(SONY)、华为(Huawei)、乐金(LG)等等同业。三星目前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受影响的还有苹果(Apple)等其他品牌厂。

两年前,三星充份掌控AMOLED小尺寸面板供货,让宏达电出货一度不顺;宏达电当时立即改用了日系的Super LCD面板,不受三星掌控,处置得宜。

尔后宏达电近年市场占有率下滑,不能说是三星单一因素影响;供应链掌握度有待改善,零组件控管也一度不稳,加上行销模式、产品策略与定位还有提升的空间,宏达电的业绩成长与否,自身还是掌握了绝大部份的重要因素。

就如同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的,HTC是有创意的公司、产品表现棒。当创意与产品受到市场认同时,市场自然会给予掌声,把困境都归罪予竞争者,反而找不出改善的药方。

中小尺寸面板、处理器、手机记忆体供货选择多,目前三星电子已无法在零组件上牵制宏达电了,所以,宏达电未来的销售成绩?应该要看自己的造化。既然三星在零组件整合上有优势,并将关键零组件供应链上多把台厂、外商排除在外,宏达电在国内的供应链,与国际关键零组件的合作,应有 *** 作空间,可以有效的提升竞争力,“以彼之长,补己之短。”

(二)汇率是可以动的一步棋:

观察现阶段南韩国内物价走高、通膨问题颇为严重,韩国相对亚洲货币放手竞贬空间并不大。因此,这一轮日币急速贬值环境下,其实对于南韩的震撼效应,比对台湾更大。

南韩、日本、台湾,再加上大陆,是目前亚洲科技产业里彼此竞逐的主要国家,其中,日本、台湾处于相对通货紧缩的经济环境,币值趋贬 *** 作空间,比南韩、大陆要来得有d性。

相对日本央行放手让日币重贬,大大帮助日本企业重振出口市场,对南韩企业正在带来影响。但是,反观台湾央行,是等到日币明显贬值之后,近期才让台币顺势走跌,无法主动打击南韩出口实力。

为了东亚地缘政治与刺激经济成长,日本新政府在汇率下猛药。试想一下,日本政府为解决长期通缩、企业不愿投资、经济不成长的窘境,预料日币走贬将维持一段时间,压缩南韩出口。此时,台币贬值幅度若大于韩圜,将形成台、日双重夹击力量,南韩代表企业三星电子接下来在全球的攻势将会大打折扣。

(三)确保晶圆代工与面板业明年竞争优势,适时扳回一城:

苹果为了厉行去三星化,在处理器上,明年将以台积电、英特尔(Intel)为主要代工伙伴;只要苹果产品在全球可携式产品的销售量,还有一定不错水准,苹果的去三星化,不啻对三星是负面的影响,台积电在明年有机会维持营运与接单成长,不会被三星半导体赶过。

面板产业上,三星与南韩乐金(LG)在OLED上的投资大,以AMOLED面板为主力产品,并帮助三星在Galaxy手机获得成功。但是在大尺寸产品与高分辨率产品上,OLED技术陷瓶颈,三星在未来的大电视市场可能难保持领先地位。尤其高分辨率的4K2K面板上,友达、群创量产进度要比三星来得快,而且日本、中国大陆的一级电视品牌厂,几乎都已对友达、群创的4K2K产品下订单,台厂应该要积极稳定现有的优势。

外界预期,未来中国大陆、北美将是4K2K面板液晶电视需求量最高的国家地区;同时,中国大陆、日本、西欧也都会是4K2K渗透率最高的地区。若是汇率上,政策可以替面板4K2K出口作“护航”,台湾的多家面板厂就可在明年度扳回一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15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