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负性的计算方法

电负性的计算方法,第1张

1.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的电负性,在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综合考虑了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吸引电子能力,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l.c.鲍林提出的标度,根据热化学数据和分子的键能,指定氟的电负性为3.98,再计算其他元素的相对电负性,形成鲍林标度电负性表电负性(electronegativity)。2.计算方法:鲍林将元素电负性与键能联系起来考虑给出了由键能计算电负性的经验公式:d(a-b)=[d(a-a)×d(b-b)]1/2+96.5(xa-xb)2式中d是键能,d(a-b)即物质ab之间的键能,xa和xb是元素a和b的电负性,并指定氟的电负性为3.98,依次计算出其它元素的电负性。希望有所帮助,谢谢

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否则非金属性越弱,即金属性越强。化学中规定氟的电负性 为3.98,其他元素与其相比较,而具有相对的电负性。

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反之,电负性数值越小,相应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弱(稀有气体原子除外)。

扩展资料:

电负性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一般来说,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递增,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电负性递减。对副族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因此,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左下角。

电负性越大的非金属元素越活跃,电负性越小的金属元素越活泼。氟的电负性最大(4.0),是最容易参与反应的非金属;电负性最小的元素(0.79)铯是最活泼的金属。

电负性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化合物时,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其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通常认为,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两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相应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两种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相应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负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188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