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

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第1张

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

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受到疫情影响,上海汽车产业一度踩下了刹车,但目前开始吹响了复工复产号角。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

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1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获得的一份“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中披露,有666家上海重点企业被纳入名单,其中298家处于停产状态,占比44.7%。在298家停产的重点企业中,213家为属于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占比高达71.4%。其中,采埃孚、电装、舍弗勒、大陆、弗吉亚等多达21家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遭到波及。

4月16日晚,上海市经信委正式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包括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强化企业员工管理、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五大方面。随着指引的发布,上海因疫情而按下暂停键的汽车产业即将重启。

此前,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上海前方工作组组长王江平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信息可靠,其源头是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发的一份红头文件。而名单报送单位则是包括上海市经信委在内的上海当地各个主管部门。

在停产的213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中,分区域来看,94家位于嘉定区,占比达到44.1%;50家位于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占比达到23.%,剩余69家位于宝山区、奉贤区、崇明区、金山区、静安区等其他地区。

嘉定是上海最老牌的汽车产业聚集区,2021年1-11月嘉定区汽车“新四化”实现总产出1117亿元。根据规划,2025年前,嘉定区仅新能源汽车产值就将达到1000亿元。根据规划,2025年前,嘉定区新能源汽车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与嘉定不同,临港新片区是近年来伴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落户,才快速崛起的一个汽车产业新城,目前已集聚特斯拉、上汽、宁德时代、地平线等约百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数据显示,临港新片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梳理,本次停产的汽车产业链企业,涉及到了“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中的21家,具体包括马瑞利、日本SL、本特勒、安波福、埃贝赫、奥托立夫、舍弗勒、考泰斯德事隆、柯锐世、英国邦迪、法雷奥、采埃孚、大陆、马勒、电装、均胜电子、住友、海拉、佛吉亚、美国李尔、延锋。

上海待复工重点企业

作为上汽集团华域汽车的下属企业,延锋位列汽车零部件全球百强第十七位,此次停产的下属公司数量最多,一共有7家,分别为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延锋彼欧(上海)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延锋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在外资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全球排名第八的佛吉亚主营汽车座椅、排放控制技术系,该公司此次停产的下属公司也有4家,分别是上海佛吉亚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上海佛吉亚红湖排气系统有限公司、赛亚森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佛吉亚排气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除了21家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还有一些汽车产业链全球级别的龙头企业,其在上海的下属公司也遭遇到了停产。例如,“白名单”显示,瑞庭时代(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英纳法汽车天窗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也处于停产状态,而这两家公司背后分别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以及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车天窗系统供应商荷兰INALFA。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零部件企业,作为“白名单”重点企业中的整车生产企业,特斯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目前也处于停产状态。名单文件中显示,特斯拉申请保障的原因是“必须复工的停产企业”。而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申请保障的原因是“经济支撑类”。

在上汽集团体系内,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从销量以及利润贡献来看,都是集团的业绩支柱,也是上海重要的利税来源。销量方面,2021年,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累计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133.1万辆,两家销量之和占上汽集团同期总销量的近二分之一。

营收和利润方面,2021年上半年,上汽大众营收、净利润分别为659.22亿元、28.85亿元,上汽通用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92.91亿元、23.47亿元。

目前上汽集团已经进入复工准备阶段。4月17日最新消息显示,从4月18日开始,上汽集团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华域汽车、安吉物流等整车、零部件和物流企业,重点瞄准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领域,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未来,上汽集团将综合考虑疫情走势、压力测试结果等情况,制定进一步的复工复产动态规划。

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2

“我们开始动员员工返厂了,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回到工厂,另外还有一部分员工将在核酸报告出来后进厂。”上海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工程师王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称,特斯拉、上汽等车企均是该公司客户,该公司近半个月处于停产状态,现在陆续有员工到岗,并且十余辆物流车也开始正常工作。

受到疫情影响,上海汽车产业一度踩下了刹车,但目前开始吹响了复工复产号角。

4月16日晚间,上海市经信委正式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下称“指引”),指引包括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强化企业员工管理、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五大方面。

据悉,工信部近日已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作为汽车产业重镇,上海相关企业与全国汽车供应链的稳定密不可分。

复工复产进行时

在指引发布后,已有多家车企的负责人、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已开始召回员工,进行复工复产的准备。

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上汽汽集团会先按照政府要求配合做好防疫,同时养护改造设备,周密做好满足防疫条件下生产的相关准备工作;具体复工复产的时间,将根据疫情受控情况和自身准备情况适时调整。

4月14日,上汽集团发布《关于下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提到在上海市全面解封前,该集团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即日起,上汽各生产企业对复工复产准备情况进行排摸,并于4月18日开始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他们的整车厂进行压力测试,同时会带动一些核心零部件工厂同时进入压力测试。

自3月下旬以来,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多家上汽集团子公司处于封闭生产之中。有接近上汽大众的人士告诉记者,安亭的三家工厂从3月份就开始实施封闭生产,一部分工人、管理人员吃住都在工厂里。

在一些不需要靠上下供应链支持的车间,比如冲压车间,曾经维持过一段时间的封闭生产;需要零部件供应支持的车间,如果无法开展生产,上汽大众借此机会做一些必要的设备维修,为接下来的复工做好准备。

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保证产品研发进度,智己团队已经把酒店会议室临时改成办公室。智己智能驾驶团队已分为4个小分队,分别在上海4个不同酒店,设备、车全部转移到酒店进行联调和测试。智己工厂也提前安排了员工留守工厂,并抢运备件,保证生产。

上汽集团多家位于上海之外的生产基地已恢复生产。以上汽大众宁波工厂为例,4月13日,这家工厂便开始进行单班生产,各部门尽最大努力协调零部件供应,该工厂2392名员工全力以赴增加产量。4月13日、14日按计划完成整车生产1200辆,已为后续提产做好准备。

“今天(4月17日),公司开会召回员工了,目前已经和所在园区沟通好了,防控区、防范区的员工上报名单后,公司会派车接人到公司进行封闭生产。”一家上汽相关零部件公司的员工肖锋告诉记者,该公司领导已经表示下周起工作会比较繁忙。

物流压力正在缓解

“宝钢从3月中旬以来就开始封闭生产了,甚至还从外地工厂调派员工到宝山基地进行生产。但问题是,生产出来的成品没法往外运。”宝钢的一位员工曾告诉记者,尽管一直处于封闭生产当中,但近期物流几近停摆,物流司机“一人难求”。

传统汽车制造通常分为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流程,其中缺失任一一道工序,汽车产品均无法完成生产,而每一道工序中又会涉及到庞大的零部件供应商支持。

上海一家零部件公司管理层人士黄建(化名)告诉记者,汽车产业链条较长,从整车厂到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甚至到四级、五级供应商环环相扣,中间少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生产停滞,而物流是连接起多级供应商的重要环节。

早前,多家处于封闭生产的整车、零部件企业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上下游物流运输不畅,是制约生产的重要原因。西部宏观报告显示,3月1日至4月9日,上海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19.27%;全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降6.51%。

4月11日晚,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做到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的统一格式、全国互认,同时要求充分发挥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作用,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协同联动。

同日,“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正式上线,将征集全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了解复工复产、物流运输方面的.问题,以及时协调解决。

4月15日,工信部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全力以赴抓好疫情精准防控、保障物流畅通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各项工作。多措并举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调动各方积极性,合力抓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政策落实。工信部上海前方工作组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一起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

“我们的物流有通行证,最近每天一直都有送货。”肖锋表示,早前物流不畅,车企和零部件公司生产较慢。目前,物流正处于恢复当中。

华中一家车企的高管告诉记者:“2020年武汉发布过复工复产白名单,白名单发布后2周左右,企业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的生产状态。”以2020年时的东风本田为例,受到疫情影响,在武汉重点布局的东风本田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丢失了三个月的时间”,但2020年东风本田依旧实现了85万辆的销售数据,同比增长达6%。

有车企高管表示:“汽车作为一个集中生产活动,等恢复之后再加班生产,能够弥补一部分产能。而且,现在一些企业采用封闭生产的办法,也释放了一部分产能。”

虽然近期上海汽车产业一度按下了暂停键,但快速复工复产,有望降低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汽、特斯拉等车企将按照指引积极筹备复产3

4 月 17 日消息,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旨在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包括 666 家企业,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上汽集团、特斯拉、台积电(中国)等。

工信部在 15 日宣布,已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优先保障半导体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此次复工名单中包含 249 家与汽车相关的企业,例如上海大众、上汽通用、特斯拉,其中特斯拉被临港片区列为“必需复工的停产企业”。

除此之外,上海重点半导体厂还包括台积电、华虹宏力、上海华力微电子、中芯国际、中芯南方、中微半导体、应用材料、阿斯麦 ASML,以及特斯拉、通用汽车等。

了解到,台积电在上海松江设有 8 英寸晶圆厂,建于 2003 年,对于现阶段全球半导体缺货的情况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在在此之前,上海企业和厂房在封控管理期间一律都是不进不出,虽然员工可以在厂内工作生活,但只能与外界隔绝。随着此次首批「名单」公布,上述企业可以允许封闭厂区以外的员工进入,但同样进入封闭区就不能再出来。

《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分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强化企业员工管理、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五部分。

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部分,要求企业成立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工作专班,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企业应当制定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将方案报市 / 区疫情防控部门审批;实施双否决,对疫情防控不完善、安全生产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不能复工复产。

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部分,要求企业按照厂区门口、生产区、生活区、卫生间及废物处理场地、公共空间等不同区域,实施分类管理;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防疫标准,实现各区域之间的物理隔离,实行公共场所、住所“两点一线”管理。

强化企业员工管理部分,要求企业实施全程封闭管理,不同班组员工之间做好无接触换班;做好全体员工的每日健康监测和登记,坚持一日两测,早上做抗原检测,晚上做核酸检测。

加强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资储备部分,要求企业对生活物资进出厂区,要设置专用路线和固定场所,并与其他区域相隔离,供应商车辆司乘人员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入厂区,企业安排固定人员进行接收、装卸、贮存、拆封、消毒等。

企业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保障部分,要求企业一旦有突发情况,必须最大限度控制扩散和外溢,加强与属地政府沟通,建立阳性人员转运联络通道;各区政府和街镇、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做好核酸检测点设置和提供检测服务,并对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提供托底服务。

目前半导体行业处境艰难,部分核心的芯片技术掌握在他国手中。国内每年付出高昂的代价从他国引进先进技术和核心部件以及产品。如今,伴随着进口方面受到限制,国产替代,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伴随着 科技 力量的全球化普及,日新月异的 科技 核心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 科技 的硬核当属半导体行业,并且半导体+芯片辐射到 科技 的各个领域!

我相信部分投资者对半导体领域的分类以及芯片的流程的了解不是很清晰,下面我们来进行分类,罗列出受制的核心领域,并逐一汇总。

半导体行业涉及的领域很多,比如存储器芯片、内存芯片、手机芯片、处理器CPU芯片、指纹识别芯片、摄像头芯片、互联网芯片、通信处理芯片、图形处理芯片、射频芯片、滤波器芯片元件、LED芯片、OLED芯片、人工智能芯片、无人驾驶芯片、北斗导航芯片等等。

在众多领域中,部分芯片技术具备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如指纹芯片的汇顶 科技 、人工智能芯片的寒武纪和超级计算机芯片的总参谋第五十六研究所、北斗导航芯片的华大半导体、LED芯片的三安光电、手机芯片的华为海思。

但是核心的领域,如 存储器芯片、通信处理芯片、图形处理芯片、射频芯片以及滤波器芯片元器件 等却寥寥无几,远远落后!以存储器为例,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除了华为海思外,最强大的当属兆易创新。但是即便是兆易创新,目前成熟的产品也只是国外已经不再用的Nor Flash代码型闪存芯片,第二代的NAND Flash数据型闪存芯片目前还不到1%的市场占有率,就更别提第三代3D NAND Flash。国外方面,目前美光、东芝、因特尔、荷兰的恩智浦以及韩国的海力士基本上瓜分了所有市场份额!

至于通信处理芯片、图形处理芯片、射频芯片以及滤波器都是 科技 的重点领域也同样处于被动的地位,相差无几。

通过对芯片进行分类,望投资者朋友们了解国内外的差距,进而寻找出落后的核心领域。也希望在政策的指引下,我们能尽快在关键领域研发出自主的半导体芯片!

众所周知,芯片的制作流程主要是三个方面:设计、制造和封装。其中,制造方面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空间。制造方面根据细分环节可以分为:切割、抛光、光刻、刻蚀、镀膜等方面。其中光刻和刻蚀是制造方面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也是时下跟国外差距之所在。

相关的上市公司在芯片分类环节已有提及,目前国内核心的公司是华为海思和兆易创新。

靶材的江丰电子、光刻机领域的上海微电子、薄膜沉积设备的北方华创、等离子刻蚀的中微半导体、单晶硅生长炉的晶盛机电以及自动清洗设备的盛美半导体等等。

封测领域国内落后不太多,主要的上市公司是长川 科技 、长电 科技 、杨杰 科技 、通富微电等。

另外,封测领域也是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重点布局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制造和设备方面落后的巨大差距,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投入的重点领域便是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现在要讲到的原材料领域。半导体行业涉及的原材料众多,主要分布在制程材料、封测材料和功率半导体等。

制程材料主要有抛光材料的鼎龙股份、靶材的江丰电子、湿电子化学品的上海新阳、电子气体的南大光电、光刻胶的强力新材等等

封测材料主要是键合丝的康强电子、陶瓷封装材料的三环集团、包装材料江苏中鹏、封装基板的深南电路等等。

功率半导体主要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捷捷微电、金属晶体管的长电 科技 、二极管的杨杰 科技 、氮化镓GaN器件的三安光电、碳化硅SiC器件的华润华晶微电子等等。

除此之外,PCB基板方面主要的对象是深南电路。

值得一提的是,代工厂方面,中芯国际目前14纳米技术已经实现量产。前期由于台积电给华为供货受到限制,华为只能在14纳米领域寻找中芯合作,再此也希望中芯国际能早日实现国产替代,增加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到这里,半导体行业的各个环节就介绍完了,由于各方面上市公司众多,文中提及的都是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个股,请各位理解!

文中所述半导体行业分类及汇总皆为本人研究和统计所得,谢绝转载等各种形式复制!另外,文中个股仅供研究和参考,不作为买卖建议!

通富微电: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 的封装测试业务,在中高端封装技术方面占有领先优势,是国内目前唯一实现高端封装测试技术MCM、MEMS量化生产的封装测试厂家。2006年产能达到35亿只,在内地本土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厂中排名第一。公司是Micronas、FreesCAle、ToshiBA等境外知名半导体企业的合格分包方,其中全球前10大跨国半导体企业已有5家是公司长期稳定的客户。同时公司注重开发国内市场。

长电科技:公司是中国半导体第一大封装生产基地,国内著名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制造商,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拥有目前体积最小可容纳引脚最多的全球顶尖封装科技,在同行业中技术优势十分突出。

华微电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专业生产企业,产品应用于家电 、绿色照明 、计算机和通讯、汽车电子四大领域,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产品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

康强电子:主要从事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和键合金丝的生产,属于科技创新 型企业,国内最大的塑封引线框架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60亿只,已成为我国专业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键合金丝的龙头企业。

华天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业务,近年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原来以中低端封装形式为主的收入结构得到改善,中端产品在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综合毛利率有所提高。公司开发生产LQFP、TSSOP、QFN、BGA、MCM等高端封装形式产品,以适应电子产品多功能、小型化、便携性的发展趋势要求,紧抓集成电路封装业面临产业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高端封装产业化项目逐步实施将提升公司发展后劲。

大恒科技:大恒图像的两个主要产品工业在线视觉检测设备和智能交通 用摄像头有望持续高成长 。中科大洋为数字电视 编播系统行业龙头。中科大洋依托中科院 ,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超过50%左右。

有研新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半导体材料 研究、开发、生产基地,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公司的8英寸、12英寸抛光片产品市场拓展仍在推进中,大直径单晶产品供应上已具备深加工能力,此外2009年公司节能灯用双磨片产品供应量快速增加,区熔产品生产供应有一定进展,这两项产品都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士兰微: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的设计、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方案,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以消费类 数字音视频应用领域为目标的集成电路产品,包括以光盘伺服为基础的芯片和系统。

上海贝岭:公司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龙头,公司投入巨资建成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还联手大股东华虹集团成立了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华虹NEC是世界一流水平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技术实力雄厚,公司参股华虹NEC后更加突出了在集成电路方面的实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华大半导体在2015年5月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并表示公司将作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的统一运营平台,加快推进产业整合,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业务的系统发展。

七星电子:公司是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长期受益政策扶持和国内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需求和政府大力扶持的有利条件下,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产业重心正在向大陆转移,为设备类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发的先进设备打破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有望逐步替代国外设备,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供应商。

三安光电:公司公告以自有货币资金在厦门火炬高新区 火炬园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危险化学品批发、电子元件 及组件、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等制造与销售;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221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