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老人造出国产芯片,一生最大的心愿:抹掉祖国身上的耻辱,是谁呢?

84岁老人造出国产芯片,一生最大的心愿:抹掉祖国身上的耻辱,是谁呢?,第1张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这句话是出自一位已经84岁高龄的科学家,她叫做黄令仪。

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人也是非常多的,而黄令仪把国家的一切看得比任何东西都更加重要。

即使高龄也要继续为国家奋斗,终于制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使得国家不再在这项技术上依赖其他国家,可以说她是真正的国家功臣,也是青年一代要学习的榜样。

细心研究和团队建造出第一台国产微型计算机

1936年黄令仪在广西南宁出生,可她并没有赶上一个好时候,当时的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她的成长环境也并不好

黄令仪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为了能上学她找到当地的团委书记希望可以给自己一些帮助,之后黄令仪更是用功读书顺利考了华中工学院,也正是这个决定让黄令仪有了自己充满意义的一生。

从学校毕业后的黄令仪选择了继续在清华大学进行深造,当时国家十分重视科学发展,大力培育科学人才,在这个时候黄令仪也选择了半导体专业进行研究。

这个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中国那时并没有过专门的半导体专业,也没有任何的老师有相应的半导体经验,很长的时间里实验室都只有黄令仪一个人的身影面对着细小的二极管做着实验。

为此黄令仪1960年在华中工学院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这也是中国半导体研究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

两年后的黄令仪去了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科院计算所当时建立时间也不久,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在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微型计算机甚至是微电子都没有的时候专门进行系列研究工作。

那时候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对比起先进国家中国已经落后了10年之久,于是建造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这么艰难的任务便落到了黄令仪和她的同事身上,可想而知当时的黄令仪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的。

从那以后黄令仪就一心专注于自己的半导体研究和微型计算机的制造上,整个团队是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最终在1966年黄令仪和同事们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56组件计算机”,这款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制导计算机,其体积小、重量轻。

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持续保持稳定工作,可以说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技术,也为国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

黄令仪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极大赞誉,但是她却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坚持奋战在自己热爱的事业岗位上。

66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为国家洗刷屈辱

虽然在自己的领域中已经有了一点成就,但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在什么时候黄令仪都不忘继续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1989年的一天国际芯片展会召开,当时还在美国进行外出工作的黄令仪得到这个消息便迅速赶往。

因为这次机会是很难得,不仅可以看到许多世界上出色的芯片展出,而且可以和很多同是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进行交流,但是让黄令仪想象不到的是这次去参展改变了她的思想和她的后半生。

在展会上黄令仪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芯片展出,就在黄令仪为这些优秀成果而感叹的时候她也发现了竟然没有一个芯片是来自于自己的国家的,这无疑是一种屈辱。

中国这么一大独立强大的国家应该在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芯片领域中国的成就竟然为零,这让黄令仪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黄令仪想到中国芯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说中国的计算机研制出来了,但是还并不能实现所有都是中国原创,更加让人倍感担忧的是信息化时代必然是往后的趋势发展。

正如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切一样,无论是我们用的手机、电脑还是智能家电家具都离不开核心芯片,而在那个中国还没有芯片的年代,国家在这一方面就非常的被动。

比如说日本方面给我们国家提供芯片都是高额提供,而且就和销售产品是一样的,他们是不会把技术给我们的。

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谈判去压低价格买进,长久以来都是不占有主导权这样的发展自然就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在当时国家的经费也很有限,1984年的时候曾经黄令仪也提出一定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没能实现,甚至到了后来国家也撤销了整个组。

这在黄令仪心中已然成为一个伤口,她觉得中国人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芯片,每天都用着买来的芯片却压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于是在这次展览会上黄令仪认真地研究每一个芯片,希望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帮助自己获得一些启发,于是1986年底微电子中心成立了。

1990年黄令仪回到国家后就潜心投入到芯片的研发工作中,但是在往后的几年中虽然中国芯片有了发展,但总体是比较缓慢地,而且有经验的人员实在是太少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靠着黄令仪的坚持在不断前进着。

就这样一直到了黄令仪66岁的高龄了,按理来说都过了退休年龄了,但是黄令仪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事业。

于是她不顾别人的劝阻仍旧每天都工作在岗位上,这种精神激励了不少后来的年轻人,他们更加细致地投入到芯片的研究工作中。

用尽一生终于在84岁高龄看到中国芯的诞生

2001年黄令仪受到计算所的邀请希望可以帮助他们研制计算机的CPU做物理设计,在当时黄令仪还是很担心因为经费等各项问题会影响研究进行,最后导致半途而废的结果所以一直很犹豫。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挣扎后黄令仪还是决定投入到研究中去,就这一个决定在这个岗位上黄令仪又用了超过15年的光阴。

2002年黄令仪和她的团队逐步找到了芯片研究的方法,于是龙芯1C和1B开始投入研究,在第一次研究中必然是十分艰难的,好几次芯片都出现了问题以致于人们都很担心这项研究会失败。

但是最终还是不辜负大家多年的奋斗,1C获得了成功,随之1B也宣布研究成功,就这样中国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芯片,这无疑是一种光荣和对这些科学家们最大的褒奖。

随着第一批芯片的成功人们便开始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黄令仪也坚持不懈地工作在岗位上,即使在中间有一段时间黄令仪也觉得自己的身体无法继续担负这么大的工作量。

但是最后她也被自己的热情所说服,在这些年来黄令仪参与了2D、2E、2F、2F2的研究工作,将中国芯片一次次推到更先进的位置上,她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中国芯片之母。

2019年龙芯的研究工作室也在发布着新一代产品的诞生和它所具备的更高技能,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芯片,而是整个国家的自豪和伟大,以及在背后用了自己一生去奉献的科学家们的努力。

随着“龙芯3号”的投入使用,以及84岁高龄的黄令仪作为杰出科学家黄令仪被国家授予2019年“CCF夏培肃奖”。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而是整个国家对于黄令仪的肯定和感谢,她为国家洗刷屈辱的梦想也算是终于实现了。少年强则国强,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应该踏着先辈的足迹将国家建设地更加富强。

2020年5月,美方为了遏制华为的发展,将其打死,利用其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优势,强行修改规则,强势禁止所有使用美国半导体技术的企业与华为合作,切断华为芯片制造环节,让华为陷入无芯可用的尴尬处境。

“芯片禁令”出台后,华为虽然积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仍未能寻找到芯片来源,芯片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华为不得不进行“芯片节流”,剥离荣耀业务,控制手机出货量。

芯殇,不仅是华为之痛,也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耻辱,为了洗刷耻辱,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芯运动”。

去年9月,中科院正式出手,根据卡脖子清单成立了对应的科研攻关小组;10月初,成立国内首所芯片大学,同月底,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集群“东方芯港”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2月初,工信部正式宣布,华为联合国内90余家优质的半导体企业,递交了成立“芯片联盟”的申请,旨在制定国内集成电路的标准,打破美方对我们的芯片封锁。

随着国家的重视,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努力,我国半导体行业不断传出好消息。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芯片老牌巨头紫光展锐正式官宣,已经成功研制出6nm 5G芯片!

据悉,紫光展锐自研的这款6nm芯片是全球第一款集成式的6nm 5G手机SoC处理器,研发资金仅用了12亿元,且已经入了流片阶段,命名为虎贲系列,不久即可量产。

除此之外,紫光展锐还在2月23日举办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正式向外界公布了虎贲T7510的一些信息,该芯片采用12nm制程工艺,去年销量就高达100万颗,这个数量虽然与高通相比不值得一提,但是也证明了中国芯正在快速的崛起,且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

对于紫光展锐的崛起,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我们何止有华为海思!

确实,这两年华为因为被打压的原因,吸引了国人们的大部分目光,而忽视了国内其他优秀的高新 科技 企业的存在。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的东西有料,就不怕没有客户。

虽然国内芯片制造企业不断取得突破,但是不能忽视我国的芯片制造环节还是一个软肋。

任正非曾说过,国内拥有世界顶尖的芯片设计能力和先进的芯片制程工艺,但由于光刻机被卡了脖子,在高端芯片方面还不能自力更生。

所幸的是,我国在EUV光刻机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三年之内将会研制出我们自己的EUV光刻机。

笔者坚信,在国家的支持下,企业的坚持下,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整体水平,彻底打破美方对我们的芯片封锁,企业发展再无后顾之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26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