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芯片世界影响力有多大?台湾半导体到底有多复杂?

台湾芯片世界影响力有多大?台湾半导体到底有多复杂?,第1张

台湾的芯片产业之所以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就是因为台积电的存在。在全世界高端半导体中有50%在台湾地区生产,所以可以看出台湾半导体产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台积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真正发展,其实源于19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打击。当时,美国人意识到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有超越美国的趋势,开始找借口攻击东芝等日本公司,同时也协助韩国和台湾的公司进行攻击。在这方面,台湾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在 1990 年代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台湾半导体到底有多复杂?

从台湾政治环境来看,台湾社会认同分化,政治反对广泛,民粹主义猖獗,执政的民进党独裁,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经济政策目光短浅,加上各种政客名嘴吐槽,使得整个台湾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是矛盾的、浮躁的,总是有对抗和升级的可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并不稳定、不理想,甚至非常复杂。

台积电是美国人限制大陆发展的棋子。

由于美国执意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并在政治上搞所谓中美对抗,半导体产业作为战略产业自然首当其冲,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在打压发展。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围攻。其中一个环节是赢得和使用台积电。总的来说,基于许多源自美国甚至依赖美国的技术,商业台积电仍然选择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跟美国一些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针对大陆企业,在一定限度上影响大陆发展。

总而言之,台积电这样的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当然离不开上述台湾政治环境、两岸关系和国际环境。

从台湾与韩国的经济现状来看,二者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方面相似度高,但台湾与韩国的发展差距较大。经济结构方面。首先,二者都属于外向型经济体,经济成长主要依靠对外贸易。但韩国经济成长来源相对比较平衡,其出口依存度仅为56.5%,台湾却高达73.6%。其次,台湾内需市场的表现不及韩国。2012年,台湾内需对经济成长贡献较低,岛内投资呈现负增长,而韩国的民间消费及投资动能强劲,对经济成长贡献超过一半。再次,台湾的出口产品较为集中。自上世纪7、80年代,台湾的电子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拉动台湾出口的重要力量后,台湾过度依赖电子信息产业。而韩国则保持电子、通讯、光学仪器、钢铁、汽车、石化及船舶等其他重工业均衡发展。此外,单就电子产业一项来看,台湾的出口多集中在半导体及零组件部分,韩国却分散在软件、通信、半导体零组件等,发展较平均,后劲较足。

产业结构方面。农业是二者的弱势产业(台湾1.74%、韩国2.6%),也是敏感度和受保护程度最高的产业,所以双方在与其他经济体签订经济协议时,对于农业方面都较为谨慎,开放度较低,担心引起从业人员的反d。第二产业是台湾与韩国重合度最高的产业(台湾29.5%,韩国39.3%),双方都有大规模的炼化企业、整车制造、造船、炼钢及电子产业,且发展时期基本一致,但韩国的进展速度明显高于台湾。如:台湾裕隆1956年造出来第一台汽车,韩国现代1968年开始造车;台湾中钢1977年投产,韩国浦项1972年投产;二者的第一家乙烯厂都在上世纪60年代投产;都在上世纪70年代大建造船厂,且具有建造超级油轮的能力。但发展至今,现代汽车世界排名第五,全球前十大造船厂韩国有七个,乙烯产量韩国世界第四,浦项钢铁世界第五。2014年,韩国更是计划投入11.7亿元人民币,推动半导体、显示器产业的发展,其中34%用于扶持从事该产业的中小企业。而韩国的显示器产业已连续11年居全球第一。这些都将继续拉大韩国与台湾的差距。第三产业是台湾与韩国占GDP比重最大的产业,其中,台湾服务业占GDP比重68.76%,韩国的服务业只占58.1%,但服务输出金额台湾却不到韩国的二分之一。

贸易结构方面。从台湾与韩国产品的出口目的地来看,二者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都是大陆,最大的区域组织出口市场都是亚太经合组织。2013年,据台湾与韩国的各自统计,台湾出口大陆、出口亚太经合组织及与大陆的贸易顺差分别是770.07亿美元(下同)、2372.06亿、345.5亿;韩国则是1458.69亿、4079亿、628.17亿。从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二者出口商品的前五位有60%重合,最大宗都是机电产品。其中,2013年台湾出口机电产品1331.54亿,韩国1948.15亿。从对大陆出口主要商品的构成看,二者出口大陆商品的前十位重合度高达90%,机电产品仍是最大宗。2013年,台湾、韩国对大陆出口机电产品分别是305.71亿、623.7亿。综上可以看出,台湾与韩国的对外贸易在各个方面重合度极高,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半导体设备,即在芯片制造和封测流程中应用到的设备,广义上也包括生产半导体原材料所需的机器设备。在整个芯片制造和封测过程中,会经过上千道加工工序,涉及到的设备种类大体有九大类,细分又可以划出百种不同的机台,占比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有: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测试机、分选机等。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带来新动能

从全球半导体发展情况来看,受宏观经济变化及技术革新影响,半导体行业存在周期性。2017-2019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来到了下滑周期。2019年,全球固态存储及智能手机、PC需求增长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升温,导致全球半导体需求市场下滑,全年销售额为41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入2020年,有5G商用化、数据中心、物联网、智慧城市、汽车电子等一系列新技术及市场需求做驱动,将给予半导体行业新的动能。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600亿美元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呈波动态势,2019年为597.5亿美元,比2018年的645.3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下降了7.4%。2020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55.7亿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度减少13%,但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长了13%。半导体设备总市值虽仅几百亿美元,但其是半导体制造的基石,支撑着全球上万亿的电子软硬件大生态,设备对整个半导体行业有着放大和支撑作用,确立了整个半导体产业可达到的硬性尺寸标准边际值。

前道设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从半导体的制造流程来看,前道流程较多,涉及的设备种类也较多。在一个新晶圆投资建设中,设备投资一般占70-80%。而按工艺流程分类,在新晶圆的设备投资中,晶圆加工的前道设备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约80%封测设备占据约18%的比重。

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及大陆地区

近些年,在全球半导体设备消费市场中,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这三大市场一直排在前三位。其中,中国大陆最具发展潜力,从前些年的第三,到最近一年的第二,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具体来看,2019年,中国台湾是半导体设备的最大市场,销售额增长了68%,达到171.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为28.65%。中国大陆则以134.5亿美元的销售额保持其第二大设备市场的地位,占比为22.51%。排名第三的是韩国,销售额为99.7亿美元,同比下降44%,占比为16.69%。

2020年一季度,排名前三的仍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韩国,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5.82%、22.48%、21.58%。

日美荷品牌占领前位

目前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TOP10企业垄断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90%以上的份额。美国著名设备公司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泰瑞达、科天半导体合计占据整个设备市场40%以上份额,而且均处于薄膜、刻蚀、前后道检测三大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地位。技术领先和近半的市场占有率,任何半导体制造企业都很难完全脱离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体系。

未来规模预计超千亿

从整体来看,尽管受疫情的影响,半导体行业及半导体设备行业依然逆势增长。存储器支出回升、先进制程投资及中国大陆积极推动半导体投资的背景下,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3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21年预计达到700亿美元2025年将超千亿美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半导体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26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