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要退出中国了?为什么啊?

松下要退出中国了?为什么啊?,第1张

松下电器要退出中国市场?

来自日本贸易振兴会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14家日本公司中,54.8%的公司计划扩张它们在华的现有业务,而去年12月的比例则超过86%。有7.5%的公司说它们“正计划推迟或取消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而5.6%的公司说它们将“缩小(在华)生产或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

“不管外面天气变化如何,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不变。”

7月15日,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松下中国”)副董鲁ふ胖傥脑谏虾M嘎叮�上滤罩莅氲继骞こб延谇耙惶煺�娇�そㄉ琛T诖酥�埃�上略谥泄�鲇幸患野氲继骞こВ�挥谏虾!?

这已经是一个月内松下中国在上海第二次高调地表态了。上一次是在外高桥保税区松下电器(中国)机电公司的成立仪式上。

与此同时,受到中日关系的影响,日企在华投资大环境正遭遇着相当严峻的考验。

据了解,苏州工厂的投资金额将达到100亿日元(约1亿美元)。张仲文表示,按照这一投资规模,苏州工厂有望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工厂。

松下中国攻势调整

7月初,松下日本总部传来消息,松下计划在日本裁员,主要面向日本半导体部门。一个多星期之后,苏州半导体工厂开工建设。

这两年,松下在中国的调整也一直不断。去年底整合杭州的白色家电工业园区,今年,则将天津和上海两家机电公司合二为一。到目前为止,松下在中国的公司、工厂及研发部门已达61家,其中超过50%的企业为合资。

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其实正在进行调整。人们对松下的印象,一直是家电制造商。松下中国总裁木元哲却表示,电子元器件产品将成为松下中国未来利润增长点。这是松下转变的重要信息。

但是,木元哲拒绝透露电子元器件领域在松下中国销售利润中所占的比例。来自松下中国的消息说,在2006年松下中国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的目标里,50%的销售收入将来自电子元器件。苏州工厂的开工成为理所当然。

松下电器于去年发布了“跃进21计划”,为中国市场定下了2005年生产规模达到人民币700亿元,2006年销售规模达到人民币700亿元的计划。对于2004年实现人民币400亿元销售收入的松下中国而言,这个目标显然比较吃力。

以电子元器件作为增长点,是松下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家电产业的利润已走向边缘。在已公布的松下2004年度财务联合结算报告中,家电产品中仅PDP电视(等离子电视)一枝独大,销售额较去年同期猛增71%。其余产品的贡献都较为微弱。

尤其在中国,普通电视的市场份额已基本被国内厂商“包”下,难觅外资品牌。于是,松下、索尼、夏普等传统的日本家电制造商选择了“高端”,液晶、等离子电视应运而生。而与此同时,上广电、长虹、创维、康佳等国内巨头都已在两三年前宣布进入这一领域。

竞争不仅来自家电产业,通信领域也同样是阻碍重重。所有的设备生产商和手机制造商,都把“宝”押在迟迟不愿露面的3G上。比如,2002年,松下与同为日本企业的NEC、中国华为联合开发3G移动终端技术;2003年,松下与UT斯达康合作开发3G基础设备。

其间,松下曾对中国3G通信的发展作出预测,认为2004年投入商业运营,2005年开始大规模商业运营。但事实已证明,这些预测远没有变化来得快。松下在3G方面的投资也迟迟无法得到回报。

退出中国?

松下恐怕是少有的几个曾因“公众事件”而被迫在中国停止某一产品销售的日本公司了。一直以来,投资中国的日本企业一直都低调行事。但是今年,他们却被迫成为焦点。

松下中国的内部人士曾经向记者表示,4月以来,打电话询问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否发生变化的媒体不计其数,这让他们感觉非常困扰。

与此同时,也确有一些日本企业因为中日关系趋冷,而作出战略调整。如落户深圳的友利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生产电话机及其相关设备为主的企业。其相关负责人5月底表示,将选择菲律宾作为新的生产基地,生产无绳电话。

据了解,菲律宾的工厂是友利电将生产全部转移到中国前的生产基地,这意味着,友利电恢复了老厂的生产。友利电的理由是,规避中国风险及增强生产能力。

一直以来,友利电的产品在中国一直销售不佳,以出口欧美为主。出于同样的原因,索尼也于年初宣布退出中国PDP电视市场,专心发展欧美市场。

据了解,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日本制造商都先后传出要退出PDP电视市场的消息,除索尼承认将退出中国市场之外,其余两家均否认了这一传言。

不过,到目前为止,市场的风险对于日本企业而言,仍然是可以克服的。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有将近80%的企业接受调查时表示“要继续扩大对中国的投资”。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这项调查从4月上旬开始到4月中旬结束,调查对象都是日本国内主要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138家企业中有130家企业得到了反馈。

在调查的这些企业管理者中,近八成的日本企业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事业发展,而真正研究将减少在中国事业发展只占0.8%。

来自日本贸易振兴会5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14家日本公司中,54.8%的公司计划扩张它们在华的现有业务,而去年12月的比例则超过86%。有7.5%的公司说它们“正计划推迟或取消在中国的投资项目”,而5.6%的公司说它们将“缩小(在华)生产或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

松下。

Panasonic的中文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开始逐步更改为Panasonic。

经营范围:数字AV网络化事业;节能环保事业;数字通信事业;系统工程设计事业;家用电器事业;住宅设施事业;空调设备事业;工业自动化设备事业及相关事业的元器件、零部件事业;网络、软件事业等。在这些领域,松下电器从事着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

扩展资料:

发展历程:

1918年,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创办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并开始生产灯泡插座以及双灯泡用的旋转式插座。

1922年,在大阪市福岛区大关町兴建第一个总部工厂。

1923年,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d头型灯具,采用代理店制度,面向全国扩大销路。

1927年,研制推销了自行车用的方型灯具,由这一产品开始使用"National"的商标。

1929年,将公司名称改为"松下电器制作所",并制定了纲领和信条。

Pana:全,都,Sonic:音乐。Panasonic:完美音乐。

1931年,开始生产收音机和干电池。

1936年至1945年,开始为日本军主生产大量战斗机,航空炸d、通信设备、山炮。为日本二战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也是侵略的帮凶。

1952年,与中川机械株式会社(即松下冷机)进行合作,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并成立了松下电子株式会社。

1953年,开设了中央研究所,开设了纽约办事。

1955年成立九州松下电器株式会社。

1956年成立大阪电气精器株式会社(即松下精工)。

1957年全国性的开始设立销售店。

1958年成立松下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1959年成立美国松下电器公司。

1960年开始推销彩色电视机。

1961年松下幸之助就任会长;松下正治就任社长,在泰国成立了"二战后"第一家国外生产工厂。

1969年成立松下寿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松下电器技术馆正式开馆。

1971年在分布于全国的展厅上开设了消费者咨询中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76年成立松下电子部品株式会社。

成立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和松下产业机器株式会社。

1979年成立松下电池工业株式会社。

1986年谷井昭雄就任社长;山下俊彦就任会长开始在日该国内使用"Panasonic"的商标。

1988年合并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电器贸易株式会社。

1990年收购美国MCA公司。

1993年森下洋一就任社长;谷井昭雄就任会长,获得松下电子工业株式会社100%的股权。

1995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住设机器株式会社合并,转让出美国MCA公司的80%的控股股份。

1996年开始销售DVD播放器。

2001年推出"创生21计划。"

2008年11月7日,松下宣布与三洋合并。

2012年11月23日,美国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把松下电器产业公司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2017年,液晶面板业务、半导体业务都计划在2017财年(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内出售股权。松下在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的液晶面板工厂目前拥有2条产线,其中一条将停止生产,生产设备也会卖掉。

松下的半导体业务是与以色列企业合资设立的,眼下也不准备干了。数码相机、电话交换机、光盘三个业务部门将被完全解散,整合至其他业务部门,借此缩减员工人数,缩小业务规模。

住宅用太阳能系统业务则会对位于日本国内的工厂进行整编。

2018年1月,松下OLED电视新品FZ800/950亮相2018CES。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anasonic

参考资料来源:松下电器官网-发展历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291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