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这次又赢了

三星这次又赢了,第1张

三星2021 Q2 财报显示设备解决方案业务已经成为了营业额(160亿人民币)和利润(45亿人民币)最高的业务,而半导体业务占设备解决方案整体营收(120亿人民币)的77.2%,利润(38亿人民币)的84.2%。第二季度,三星的半导体业务实现了25%的同比增长,也因此超过intel成为Q2季度销售额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其实这并不是三星第一次在营收上超过intel,在2017年和2018年三星都力压intel成为当年营收第一的半导体厂商。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储厂商,而存储产品则是集成电路产品占比份额最大的品类(约32%),其中DRAM和NAND则是存储产品中最重要的两种产品,而这两种产品正是支撑三星半导体业务的最主要的两大产品。DRAM占存储品类约60%。

因为电子行业的几乎所有产品都会需要存储产品,出货量极大的内存芯片与原油一样属于大宗商品。内存芯片的行价可以精准地反应供需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即便是1%的供给量变化,都可以极大程度地影响整个市场。所以这也就造就了三星在半导体市场上极大的话语权。

目前存储行业势头良好,第二季度行业实现了24%的环比增长;同为内存供应商的SK海力士和美光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分别增长了21%和16%。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在未来会保持增长的趋势。因此属于存储市场的周期,在短时间还不会过去。

众所周知的是,三星在各个产业都有布局。三星电子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消费电子类、IT及手机通讯类、设备解决方案;其中设备解决方案包含半导体和显示屏幕两个业务单元组成。同时,因为华为被美国制裁让出了极大份额的手机市场,三星的手机市场也在疯狂扩张,而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可以极大地刺激内存市场的需求,这让三星形成了良好的商业循环。

三星集团旗下共有多达85家子公司,除了三星电子,三星电机,三星物产等公司都是三星半导体事业的可靠后盾。2019年三星年收入1.9万亿,这一数字超过了韩国当年的GDP1.647万亿。半导体行业是对资金要求极高的行业,9月初消息称三星将会在美国耗资170亿美元建立位于美国的第二家代工厂,三星集团的强大财力对太多半导体厂商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高度依赖闪存市场的周期,2017年和2018年三星成为市场第一,两次销售额分别增长了48.8%和19.2%。这种高度增长反映了三星半导体业务的不稳定性,这也使得三星在闪存市场不景气的2019年销售额出现了19.7%的大幅度下降。

为了巩固自己半导体产业三星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代工厂,财大气粗的三星在代工业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在代工领域,三星没有存储产品那样的绝对实力。从技术角度来看,三星的技术显然是落后于台积电的。三星曾经和台积电都在2015年为苹果代工A9处理器,由三星代工采用14nmFinFET技术的A9芯片功耗明显高于台积电用16nmFinFET技术代工的A9处理器。此后,三星为高通代工了以发热闻名的骁龙888,更是再一次暴露三星技术的短板。

可以看到,三星在代工市场营收是呈下降趋势的,赶不上台积电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来自联电,中芯国际的追赶。虽然在技术方面上还是领先于中芯国际等,但三星并不领先正在进军代工市场的intel。根据intel公布的技术路线图,intel将于2024年达到2nm制程,而早前有消息称,三星预计2024年量产的3nm产线,在开发3nm GAA技术的研究进程受阻。而且就已经实现的技术来说,同为10nm制程,intel的晶体管密度是三星的两倍。

在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如此紧张的情势下,韩国政府会倾一切力量去保护本国的半导体企业,更何况三星所掌握的是在整个集成电路里都举足轻重的产品。作为韩国最大的财团,三星可以说把握着韩国的经济命脉,三星乃至整个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也正是因为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在日美竞争中突出重围。

今年四月拜登政府在白宫就半导体供应链安全问题召集20多家半导体企业参与听证,其中三星与台积电是唯二两家非美国本土企业的半导体厂商,足以看出三星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重要性。韩国与美国的关系不言而喻,但韩国出口的芯片中有三分之一销往中国。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芯片如何选择成了关键点。

在外界纷纷猜测韩国会倾向哪一边时,韩国政府似乎选择领走一条路,不依托任何力量,成为半导体强国。今年文在寅政府发布的K半导体战略,对半导体领域的税收优惠提高到原有水平的六倍,对于研发投资,政府将免去50%的税收。三星在京畿道的半导体代工厂,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基地。

这场看似厂商之间的竞争,早已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韩国没有选择美国,更不会选择中国。这一点,不难理解。

三星乃至整个韩国半导体的崛起,都与“逆周期投资”这一个关键词息息相关。在以intel为首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与东芝为代表的日本半导体企业血雨腥风的斗争中。韩国半导体不计成本地在半导体行业投入,终于迎来了行业的回暖。

从整个产业链结构上来说,由于存储芯片标准化程度较高,只有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才能赢得市占率。对于周期行业,产业链的一体化是提高抗周期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存储芯片厂的设计和制造最好可以紧密结合。这一点在国内的存储厂商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得到印证。没有自己的制造线的紫光国微最终放弃了存储器业务,而采用IDM的合肥长鑫的19nm DDR4内存芯片良率已经达到75%,2020年第12英寸晶圆厂已经达到4万片/月产能。

逆周期并不意味着违背市场规律,从1984年到1987年,三星承受着接近1200亿韩元的亏损发展半导体业务,事实证明了三星的坚持是正确的。

而因为DRAM市场后来者太多,选择停止研发并退出DRAM市场的intel,在看到当下的三星时,心中又作何感想,或许也只有摩尔本人知道了。

修改了2018年的个别用词,现在虽然国际环境大变,没太多时间修改,先这样了。。。

我是韩国半导体博士,回国985高校教师,个人认为,说半导体几年内干掉韩国纯粹是给自己人希望而已,当然也要看怎么说。下面我简单的分析几点,详细的内容只有上我的课才会说^_^:

半导体产业做的好,最重要的是防震的实验室、高端设备、人才。韩国历史上没有自然灾害,也没地震,自称“上帝是韩国的”,国内难以找到这种地方;就算找到了,高端设备国外对中国禁运,中国能自己研发的话,那国产发动机早比国外牛了;国外的半导体人才都是学生亲自上手做实验,国内因为设备少且质量差,学生还多,所以干脆都是聘的工程师,硕士博士生很难亲自动手,设计的芯片很多都是纸上谈兵,也就搞个理论,真用的话没法用。还有个问题,韩国各大半导体公司基本免费给高校的学生代工,政府按照代工量给他们降税,这样,学生们设计的很复杂的芯片,不想自己动手的(有时一个工序自己做要10个月,最后可能还发现设计失误了),可以拿到与设计高度吻合的便宜芯片(2013年,0.18um工艺,5000元人民币左右),当然,这个政府支持在日本、中国台湾、欧洲都有,但大陆没有。

半导体产业如果真要大力发展,国家要做好既费钱又没成效的阶段,有好的团队且运气好的话,这个阶段大概十年,也就是找到了国外做的并不很好而且自己还有很巧妙可用的idea才行,半导体行业,在产品领域,一种产品基本只有一个公司是挣钱的,剩下的是怀着希望投钱干,但是,十年的过程中,领导2个任期都过了,这个工作没给他产生任何政绩,领导会大力支持么?

个人认为有一个解释方法是可以说马上超过韩国的,那就是中国台湾。韩国半导体卧薪尝胆20多年,终于在2000年后干死了日本,原因是日本地震厉害,实验室的造价是韩国的四倍(韩国的实验室价钱基本与所有设备之和持平),所以日本芯片成本高,被韩国的价格战干死了,临死前,日本首席经济大臣跟韩国进行了谈判,希望保留不到10分之一的半导体芯片公司,让韩国给个生路,因为他们希望技术能够延续下去。韩国答应了,结果日本随手就卖给了台湾,让台湾去报仇,正好赶上在2012年12月,韩国半导体领域发生了一件事,在济州岛开了个半导体全国会议(我也去了,我其实每年都去),这次会议成了一个里程碑,因为这次会上半导体相关的公司、高校、研究所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10nm以下半导体工艺还继续研究不?”,主要是因为这个尺度量子效应渐渐明显,经典物理基础上的仿真计算都不能保证芯片可靠性了,需要从头研发的内容太多,造价太高,讨论结果是不干了。结果2015年,台积电10nm芯片一出,打了韩国棒子一个响亮的耳光,弯道超车了。当然,这只是工艺部分,在拓扑结构,存储,IC等设计领域,棒子依旧坚挺。

总的来说,希望不能丢,差距还是客观对待。很多科研大佬肯定要这么说,不然国家对这个绝望了的话,怎么给科研经费?反过来讲,科研经费不足,就更不可能追上了,最后芯片成为棒子的暴利产品。所以这些大佬这么说,也是为了国家发展不得已,我们还是要理解、谅解、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30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