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ayUp:2021,再见了,无论是躺平还是内卷—愿大家改变不可接受的,接受不可改变的—心若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

DayDayUp:2021,再见了,无论是躺平还是内卷—愿大家改变不可接受的,接受不可改变的—心若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第1张

DayDayUp:2021,再见了,无论是躺平还是内卷—愿大家改变不可接受的,接受不可改变的—心若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

导读:2021年, 虽然全球疫情依旧持续影响,但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今年的关键词—躺平内卷。其实,在所有成年人的世界里,真的没有“容易”二字,心中千疮百孔,脸上风轻云淡,表面绽放笑颜,心中却有波澜。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浑身是伤,但是我们却从没有放弃。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对于我们每个人,这一年,无论是躺平还是内卷,愿大家改变不可接受的,接受不可改变的,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回顾科技领域近十多年的发展趋势,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物联网(万物互联)到智联网(万物智能),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当然,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依旧创新不断,频繁刷新SOTA。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多模态人工智能起飞预训练大模型迎来大爆发元宇宙概念东风劲吹,AphaFold2 成功预测98%蛋白质结构……这一切都在预示着人工智能在落地应用门槛不断降低,未来的人工智能场景将会无处不在。
在这新旧交接之际,往前走,向前看,一岁有一岁的味道,一站有一站的风景。
好事坏事,终成往事,往事不必回头,万事尽可期待!告别2021,原今年所有的遗憾,都是明年惊喜的铺垫。
在接下来的2022年,希望我们每个人,归零,重启,遇见更好的自己!无惧风险,向阳而生!心若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

目录

回顾2021: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愈发热爱

感恩—仅CSDN平台收获60多万粉丝

科技领域回顾与总结

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多模态人工智能起飞

预训练大模型迎来大爆发—大力出奇迹?Bigger is better?

元宇宙概念东风劲吹—契机和挑战

可信AI—数字时代的安全卫士

展望2022:心若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 

关于人生

关于成长

关于未来

分享人生阶段性感悟—改变不可接受的,接受不可改变的


回顾2021: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愈发热爱

         在开启本文章之前,我特别想分享2021年度,个人非常非常喜欢的几个视频片段

  • 输在起跑线怎么办?狗狗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 一位好的老师,真的能改变所谓的坏学生
  • 宝藏女孩养成记!谷爱凌的优秀离不开妈妈的支持与尊重,选择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感恩—仅CSDN平台收获60多万粉丝

         首先,感谢国内各大互联网平台。除了华为云社区、阿里云社区、知乎社区、51CTO社区、掘金社区等平台,仅CSDN平台的粉丝已累计达到66万,国内十多个平台粉丝累计已超过100万,全网文章阅读量已超过4000多万

          其次,感谢所有的粉丝。我写的文章,依旧能够得到大多数网友们的认可,解决一​大部分网友的问题,并有幸能够获得点赞,赢来欣赏,那是属于博主的福报,博主的修行,也是博主的宿命。其实,我还是想未来在这个人工智能行业做出点有影响力的成绩来,这是我的梦想,并且,我个人来说,在这个行业,我也有着非常强烈的存在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愈发热爱。其实,感觉也没做多么伟大的事情,这是一种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状态吧,我也只是把我自己走过坑的解决办法分享给了他们,让他们少走几个坑而已。然后就收获了很多的点赞和认可,真心让我觉得,帮助别人一把的那一刻,其实内心真的是非常非常舒畅和愉悦的。那,其实,我也在想,除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外,帮助别人,更是一种美德;当你的能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帮助别人其实也是一种修行,是一种格局,当然,这也是我的福报。我帮助别你,你帮助他,他帮助别人,别人帮助我,当善意流转起来的时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福气

  • 克服万难,破除自己心中的恐惧与迷惘,是渡己;
  • 扶危济困,困境中伸手拉别人一把,是渡人。

         最后,感谢自己。其实,我本身还算是一个比较正能量的性格的人,学生时代就给周围同学和教授的印象,一般都是自律、沉稳、正能量和自信。我以前也常说,比天高,脚踏实地,越努力越幸运! 当然,我也是这样做的。这可能是信仰所向,性格使然吧。
         感谢自己这一年来,一样地用心、认真、坚持。同样地,分享给大家我一直非常喜欢一句话和一个座右铭:

  • 一万小时定律: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
  • 心比天高,脚踏实地,越努力越幸运! 

科技领域回顾与总结 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IDC对数字化转型定义: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能力来驱动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商业生态系统重构的途径和方法,即是数字化转型。其目的是实现企业业务的转型、创新、增长
         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的理想情况:企业内/外部的所有交互均是基于数据,对于外部任何细微的数据变动,企业能够迅速感知作出反应。所有企业的决策/考核都是基于客观的数据,所有人的主观猜测和推断均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根据统计,2020 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43.7%。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4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50%,而中国数字规模达到8.5万亿美元,占据全球经济的55%。《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在数字经济时代,行业、企业、政府部门都应尽快拥抱数字化转型,分享数字经济红利。
         井喷式爆发的企业数字化服务。2021年,随着疫情常态化的形势倒逼,以及云原生相关技术的成熟,政府、企业开始全面拥抱基于SaaS的工作新模式,企业数字化服务领域迎来爆发增长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根据IDC报告显示,全球已有67%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近年来,国家各个层面陆续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同时,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服务等数字化产业生态不断颠覆行业;目前,日益增长且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例如个性化定制),要求企业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不断提高洞察力和敏捷度。所以,顺应时代潮流,响应政策号召,适应行业竞争,呼应市场需求,数字化已经成为各大企业的创新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坚驱动力量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十大发展趋势:去物理化、去物质化、去边界化、去人工化、去管理化、去单位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去拥有化、去确定化。

相关文章:https://yunyani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3026358https://yunyani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3026358

多模态人工智能起飞

         多模态学习成为当中的重要趋势,它可以被应用在归一、表示、转化、翻译、对齐、融合及协同学习上(representation/translation/alignment/fusion/co-learning)。按照下游任务则可以划分为理解式任务(视觉问答、视觉推理、图文检索等)和生成式任务(文本生成(对话/故事/诗歌)、图像生成文本、文字生成图像等)。
         Andrew Ng在年度总结时说道,虽然GPT-3和EfficientNet等单独针对文本及图像等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备受瞩目,但这一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AI 模型在发现文本与图像间关系中取得了进步。,2021年,OpenAI开启了多模态学习的重要一年,比如CLIP匹配图像和文本,Dall·E生成与输入文本对应的图像。DeepMind的Perceiver IO可以对文本、图像、视频和点云进行分类。斯坦福大学的ConVIRT为医用X射线图像添加了文本标签
         现实中,图像和文本其实非常复杂,以至于在过去,研究人员只能全神贯注的着重其中之一。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开发了非常不同的技术。然而,在过去十年中,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已经融合到神经网络上,为合并这两种模式的统一模型打开了大门
         Jeff Dean在长文展望中总结到,一些最先进的多模态模型可以接受语言、图像、语言和视频等多种不同的输入模态,产生不同的输出模态。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方向,就像真实世界一样,有些东西在多模态数据中更容易学习。例如,阅读某些东西并观看图片,比仅仅阅读它更有用。
         图像和文本配对有助于多语种检索任务,并且更好地理解如何配对文本和图像输入可以提升图像描述任务。视觉和文本数据上的协同训练有助于提升视觉分类任务的准确率和稳健性,同时图像、视频和语音任务上的联合训练能够提升所有模态的泛化性能
         目前还无法建立一个通用的“视觉机器”,无法做到统一模型同时满足不同场景要求。这意味着当下机器学习的训练成本较高,也没有达到产业化应用的理想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端到端打通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形成可以真正多维度交互的智能机器,让感知智能升级为认知智能
         未来发展趋势,多场景下的多模态交互成为提升应用性能的重点。以多模态融合技术为核心的感知、交互和智慧协同能力,不断支撑各类终端和应用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人工智能正在从语音、文字、视觉等单模态智能,向着多种模态融合发展,结合分布式平台的计算能力,实现更高精度的场景构建,和对动态场景的处理能力。
         未百度研究院认为,下一步是跨模态统一建模,增强模型的跨模态语义对齐能力。Jeff Dean认为,所有这些趋势都指向了训练能力更强的通用性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处理多种数据模态并解决数千甚至数万个任务。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将通过下一代架构 Pathways 来追求这一愿景,并期望在该领域看到实质性进展。

相关文章:AI: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融合模型的简介、发展以及未来趋势_一个处女座的程序猿-CSDN博客AI: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融合模型的简介、发展以及未来趋势目录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融合模型的简介、发展以及未来趋势多模态融合模型的简介多模态融合模型的发展趋势多模态常见应用分类1、按照模态分类2、按照功能分类多模态模型案例相关文章:Paper:《Multimodal Machine Learning: A Survey and Taxonomy,多模态机器学习:综述与分类》翻译与解读人工智能的多模态融合模型的简介、发展以及未来趋势多模态融合模型的简https://blog.csdn.net/qq_41185868/article/details/123026149?spm=1001.2014.3001.5501

预训练大模型迎来大爆发—大力出奇迹?Bigger is better?

           大型语言模型(LLMs)是在包含巨大数据量的大规模数据集上训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表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出像人类具备逻辑、意识和推理的认知能力,是人工智能研究一直探索的方向。目前来看,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超大参数量的巨量模型,被认为是非常有希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巨量模型的兴起,巨量化已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而巨量化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模型参数多、训练数据量大。
          2018 年谷歌发布BERT,从此,预训练模型(Pre-trained Models, PTMs)逐渐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主流。当然,预训练模型如今已经成为深度学习研究中的一种主流范式
          2020年,GPT-3 横空出世,这个具有 1750 亿参数规模的预训练模型所表现出来的零样本与小样本学习能力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作为一个语言生成模型,GPT-3 不仅能够生成流畅自然的文本,还能完成问答、翻译、创作小说等一系列 NLP 任务,甚至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并且其性能在很多任务上都超越相关领域的专有模型,达到 SOTA 水平。从此,OpenAI开始引爆了 2021 年 AI 大模型研究的热潮,大模型成为几乎所有全球头部AI公司的追逐目标。
          在大模型的赛道上,算力公司、算法公司、数据公司,研究机构正在展开新一轮竞赛
          2021年,人工智能正式迈向“炼大模型”阶段,开展了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军备竞赛”,这一年,也被很多业界同行称为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爆发之年”。自去年 OpenAI 发布英文领域超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GPT-3 后,中文领域同类模型的训练进程备受关注。
          国内外AI头部公司,包括谷歌、微软、英伟达、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阿里、百度、华为、腾讯、浪潮等国内外科技巨头和机构纷纷展开大模型研究和探索。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从“大炼模型”逐步迈向了“炼大模型”的阶段,通过设计先进的算法,整合尽可能多的数据,汇聚大量算力,集约化地训练大模型,供大量企业使用,这是必然趋势
          2021年1月,Google 推出的 Switch Transformer 模型以高达 1.6 万亿的参数量打破了 GPT-3 作为最大 AI 模型的统治地位,成为史上首个万亿级语言模型。
          2021年6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 2.0”,达到1.75 万亿参数,超过 Switch Transformer 成为全球最大的预训练模型。
          随着处理能力和数据源的增长,深度学习中曾经的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原则:越大越好。近年来,语言模型的规模越来越大,只有像Google、Microsoft、NVIDIA等大公司才可以玩转千亿/万亿级的大模型,而且事实证明以大模型为基础探索通用智能的道路也远远没有到尽头,国内产业和学术界在对大模型的探索上也亦步亦趋,大规模的AI设备集群和通用性的软硬件生态协同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急需的基础设施,未来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不仅仅是对人才的竞争,大科学装置和对多场景应用的通用全栈式技术生态的不断发展进化,也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章:AI:大力出奇迹?Bigger is better?AI下一代浪潮?—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LLMs)的简介、发展以及未来趋势_一个处女座的程序猿-CSDN博客​AI:大力出奇迹?Bigger is better?AI下一代浪潮?—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LLMs)的简介、发展以及未来趋势目录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LLMs)—AI下一代浪潮?Bigger is better?大力出奇迹?2017年以来,大规模语言模型发展史单体模型VS混合模型大模型的意义大模型的局限性大模型的四个障碍未来趋势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LLMs)—AI下一代浪潮?Bigger is better?大力出奇迹? 大型语言模型(LLMshttps://yunyani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2301072

元宇宙概念东风劲吹—契机和挑战

       虚实结合与智能交互的构成的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社交距离”也在加速人机共生。新冠疫情为人们的交流设置了“社交距离”,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缩短这一距离,加速了人与数字人、机器人的共生。支撑虚实结合与智能交互技术逐步发展,也正在逐渐地加快融入了生产生活。这些变化的底层技术,也同时体现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强化学习、XR等AI技术在跨模态理解与生成、持续学习等方面的不断进步,以及融合硬件、网络、计算、生态系统平台、内容等形成的交叉技术支撑体系。
       随着相关技术的加速融合创新,以及交叉技术支撑体系的成熟,将涌现出更多面向产业和消费场景的虚实结合与智能交互产品,进而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体验。
       2021 年称作 “元宇宙元年 ” 。10月28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公司更名为Meta,宣布全力投入打造元宇宙平台。并表示:希望在未来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Facebook打造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就是今年,好巧不巧,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今年的获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就成功解决了人类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反应原理,破解了这些末端信号的运行机制。只要通过脑机技术模拟这些信号反馈给大脑,大脑也是默认是真实的。人类社会的终极形态必定是全面破解人脑运作机制的社会。虚拟世界将高度还原真实世界,真假世界将融合一体。到了那个时候,在某一时刻,其实我们已经没必要去纠缠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大脑已经没办法告诉你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它更像某个奇点时刻的到来,人们的数字生活价值大于物理生活的那一刻
       脑洞大开一下,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也许就是某个高等文明创造出的元宇宙呢?或许我们从出生就开始体验,沉浸其中,只有当我们功成名就,离开之后,退出这个元宇宙或者退出当前的游戏回到高等文明的世界,这个脑洞虽然有点荒谬,但是仔细一想还挺有意思哈。当然,更深层次地考虑一下,其实,就当下来说,整个浩瀚宇宙,我们目前都还没有探索明白(施一公教授曾说宇宙物质还有95%未知),在认知存在历史局限性的情况下就去开拓元宇宙,是否真的值得去做?在既定的元宇宙里,如何会有新的发现呢?
       Musk向外→奔向星辰大海,Zuckerberg向内→创造虚拟元宇宙,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今天的元宇宙亦是如此。当然,关于“元宇宙”利弊的讨论肯定还会持续讨论下去,就像二十年前人们讨论互联网、十年前人们讨论移动互联的时候一样,无论你喜不喜欢,你都可能被时代的发展所裹挟,技术渴望新产品,资本寻找新出口,用户期待新体验,所以,这到底是不是在割韭菜?当然,每一项技术的迭代和更新,都将意味着一个新的契机和挑战,同时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相关文章:High&NewTech:元宇宙(metaverse)的简介(多角度理解与探讨)、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_一个处女座的程序猿-CSDN博客导读:博主曾在去年,2020年9月份撰写了一篇文章《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之现实世界的虚拟与真实——带你回看1998年的经典影片《The Truman Show》感悟“什么是真实”》,就像文章阐述的那样,随着科技的发展,或许我们会越来越迷茫,现实和虚拟越来越紧密,让我们无从分辨,最终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同时,今年的获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就成功解决了人类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反应原理,破解了这些末端信号的运行机制。只要通过脑机技术模拟这些信号反馈给大脑,大脑也是默认是真实的。人类社会的终...https://yunyaniu.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1436701?spm=1001.2014.3001.5502

可信AI—数字时代的安全卫士

         可信AI是数字时代“抵御风险”的关键能力,是解决人工智能信任问题的关键。从伦理到治理,可信人工智能是落实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实践,深入到企业内部管理、研发、运营等环节,将相关抽象要求转化为实践所需的具体能力要求,从而提升社会对人工智能的信任程度。
         当前,人工智能展现出巨大变革的潜力,但也逐渐暴露出算法安全、数据歧视、数据滥用等诸多问题,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信任的思考。当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如何建立起人与系统之间的信任,成为了新课题。
         本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京东探索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本《可信人工智能白皮书》,首次系统提出可信人工智能全景框架。《白皮书》认为, “可信AI”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本身状态的界定,而是逐步扩展至一套体系化的方法论,对于产业界进一步落实人工智能伦理及治理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探讨过程中,把‘可信AI’概括为四个主要的性能,包括稳定性、可解释性、公平性、隐私保护,以此构建一套整体框架。”陶大程说。 值得一提的是,“可信AI”的每个分支看起来都已研究了很长时间,但把它们整合起来,却有自相矛盾的可能。

参考文章
2021年,关于人工智能你必须知道的大事件_GEI新经济瞭望-商业新知

展望2022:心若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  关于人生
  • 当你的人生遇到痛苦、困难的时候,把它视作一次机会,把它视作一次改变。然后生活叫醒了你,让你从过去的那个NPC的角色当中醒过来在这个时候,你要好好的积攒自己的能量保持学习,保持成长,然后反思自己,活的更加不一样点。而不要去一直抱怨,抱怨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
  • 你会发现,很多高知的家庭,其实如果几代都是高知,Ta这个孩子后来的气质是不一样的,因为Ta从小看到的东西就是Ta家的生态或者文化的基因,已经构成了一种Ta愿意去积极向上
  • 为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被PUA?我们又为何要寻回最原始的判断方式?专家李松蔚表示,现代文明教育过多人告诉人们突破舒适区,接受痛苦;过分的“灭人欲”导致失去了原始的追求。不要太压抑,不要把原始的人欲和灵性的东西丢了
  • 不要太把自己太当回事,但是一定要爱自己。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坎坷,谁都无法避免。在遭遇委屈或不幸时,绝望和颓废于事无补,不如微微一笑,和生活握手言和,拍拍身上的灰尘,然后继续前行。
  • 生气和被愤怒的情欲控制是两回事。可以表现出生气的态度,但是不能被生气的情绪控制。这才是不要生气的含义。灭人欲不是让人不能生气,不是让人不要有欲望,而是把不合理的部分去掉,不受欲望控制。这是两个意思。你可以生气、你也可以拒绝、你更和这个人撕破脸,但请记住,情绪过去,要学会吸收并成长
  •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心中千疮百孔,脸上风轻云淡,表面绽放笑颜,心中却有波澜。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浑身是伤,但是时间久了竟也习惯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关于成长

  •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在脑海中,能够同时存在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而一个不成熟的标志,就是脑海中,总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但是,一个成熟的标志,可能就是在脑海中,有许许多多看似矛盾的观点,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要从似是而非的独断,去接受那种似非而是的可能性。其实,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如果你只相信非黑即白,这种相信需要成长,否则生活会揍你的 ​​​!
  •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乐观和自信;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谨慎和节制。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说白了,你的焦虑和恐惧于事无补,你焦虑改变不了明天,反而会影响今天的心情,你的恐惧也改变不了明天,因为人生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但是对于可控的事情,能不能好好的利用时间就是可控的。
  • 别在一件事上纠结太久,你会累,会厌烦,会伤心,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 主动学习。是你拉开和同龄人差距的秘诀。
  • 所有困难问题的答案,都在另一个层次,只有当你的认知提升后,才能解决低层级的问题

关于未来
  • 当你实现一个伟大目标的时候,其实是要把每一步都去做好。因为未来谁也把握不了,你能把握的,就是现在,但是未来,就是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的,所以,理论上讲,只要每一个现在,我都去做好,那么未来,一定是你的
  • 人有两条路要走,必须把必须走的走漂亮,才可以走你想走的路
  •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往事不必回头,万事尽可期待!
  • Keep Loving, Keep Living!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 生命只有一次,用尽全力,去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

分享人生阶段性感悟—改变不可接受的,接受不可改变的

         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哲学,回顾我整个2021年,经常会和国内外的人工智能和哲学领域一些大牛,在线上(微信圈内)或者在线下,针对某个话题,我们会一起探讨和分析,大家各抒己见,各种层次和各种维度的看法,思想碰撞出来的火花,那感觉,特别有意思。当然,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的认知和见解,丰富了我的世界观。曾记得,我的偶像俞敏洪这样说过:一个真正优秀的特质来自于内心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的那种火热的激情
         去年的时候,2021年,应大多数网友私信要求,用一副对联,给自己做了个画像。2022年,我依旧希望自己,保持低调的同时,不忘初心,不惧未来,不负当下!

  • 左联:见证自己成长,激励他人前行;
  • 右联:优化人生价值观,传播世间正能量;
  • 横批:Day Day Up!

          2022年,新的一年到了,也分享给大家我的一些观点:

  • 保持好奇心:求知欲,一定要学习,尤其是时刻关注新技术;
  • 保持质疑心: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见解,当然这需要文化的沉淀;
  • 保持自信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的判断。
  • 保持奋进心:一定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你真的愿意努力,人生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无惧风险,向阳而生!心若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

        最后,无论你身在哪个行业,无论你处于人生哪个阶段,无论你口袋里还有多少钱,请你大胆的去寻找一件你热爱的并愿意为其倾其一生去做好的事吧,以5%的努力去撬动95%的命定乾坤未定,你我皆是牛马保持热爱,奔赴山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一万个小时后再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7576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1
下一篇 2022-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