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友元类

C++友元类,第1张

访问控制与封装

C++语言中,访问说明符(access specifiers)加强类的封装性:

1. 定义在public说明符之后的成员在整个程序内可被访问, public成员定义类的接口。

2. 定义在private说明符之后的成员可以被类的成员函数访问, 但是不能被使用该类的代码访问, private部分封装了类的实现细节。

class FaceAlign
{
  public:
     FaceAlign()
     {

     }
     ~FaceAlign()
     {

     }
  public:
     int start_face_align();
  private:
     int process();
  private:
     cv::Rect2f rect_;

};

使用class关键字而非struct开始类的定义, 他们的区别是, struct和class的默认访问权限不太一样。

几个注意点:

1. 类的定义中, 访问说明符能出现多少次以及能出现在哪里都没有严格规定。构造函数和一部分成员函数应该定义在public说明符之后。

2. struct和class的默认访问权限不太一样。

3. 封装有两个重要的优点: 1. 确保用户代码不会无意间破坏封装对象的状态 2. 封装实现了类的接口和实现的分离。

友元

类可以允许其他类或者函数访问它的非公有成员,方法是令其他类或者函数成为它的友元(friend)。

class FaceAlign
{
  public:
     FaceAlign()
     {

     }
     ~FaceAlign()
     {

     }
     friend class FaceInst;
  public:
     int start_face_align();
  private:
     int process();
  private:
     cv::Rect2f rect_;

};

友元声明只能出现在类定义的内部, 但是在类内出现的具体位置不限。友元不是类的成员也不受它所在区域访问控制级别的约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00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6
下一篇 2022-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