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审计的审计流程

IT审计的审计流程,第1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 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均具有了网络信息化的新特点。广大审计工作 者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探索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和应用领域,审 计效率事半功倍,审计成果显著。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 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笔者仅 就现阶段计算机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谈几点看法。

一、计算机审计发展现状 随着各级审计部门对计算机审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 参与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来,为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局面。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审计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所以仍然存 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计算机审计软件适用性不强 目前,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比较 有影响力的如“审计之星”、“思博审计”、 “中油审计”等,尤其是“中 油审计”软件,是针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的财务审计软件,从技术角度上讲,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产品,并在实 际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开发的许多审计软件因跟不上业务 需求的发展,往往昙花一现即被弃用,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二)计算机审计领域不广泛 计算机审计资源投入的领域,“贫富悬殊”现象严重。对于电算化会 计这一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开发出了相对较多的审计软件系统,并已 经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对于非财务信息领域,相应的审计信息系 统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以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 因此,加强对这些领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三)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不高 几年来的摸索与实践,为审计行业造就了一批计算机审计人才,这些 人才为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计算机技术的普 及,对于审计队伍来讲还不能满足需求。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 富的传统审计专业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在计算机 知识结构上有一定欠缺;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 计算机知识,但仅仅掌握的是浅层次的计算机运用技能,缺乏对计算机程 序编译检测、系统设计等专业技能。 (四)计算机审计法律依据不充分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流通、电子数据审核、电子 合同审核、电子签名辨别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 的信息系统合理性、安全性保障措施、网络信息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认 证、认证中心和数字证书的法律地位等,都需要制订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鉴于此,完善计算机审计立法工作,时机已经日趋成熟。

二、计算机审计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审计是促进审计工作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的主要手段 随着计算机审计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将会广泛的 深入到各个领域,通过计算机审计手段,能够从管理制度和管理环节入手, 审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揭发违法乱纪行为,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不 足。通过计算机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等方面 进行检查和分析以及提出建议,促使其经济效益提高。在将来,一个合格 的审计工作者必须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手段。 (二)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系统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环节 由于企业信息网(包括网络办公自动化、行业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 系统)拥有多样化的信息资源,采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较为复杂, 舞弊手段更加隐蔽,因此,网络数据和网络资金安全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 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在于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和具体业务实质性测试方面,整个信息系统运转的核心也是系统程序对内 部控制的落实上。 (三)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将更注重网络化、智能化和专业适用 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和软件技术的日益发展,审计工作将与 计算机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计算机对于被审计数据的预警、综 合分析、穿透查询等功能将更加强大。未来的审计软件设计将更加注重与 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从审前调查、行业咨询、网络信息互动、方 案的设定、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取证、底稿、报告的形成都与审计 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够紧密地结合,成为审计人员手中的“超级武器”。计 算机审计与科技的共同进步,使计算机审计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对策 (一)整合计算机审计资源 1整合软件资源。为避免在软件开发上的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 费,在资金、技术、软件开发、推广、应用、后期维护等方面应进行信息 互动,集中整合。及时根据一线审计人员实际应用的需求,对软件进行更 新维护,加强实用性,延长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的整体功能。 2整合人力资源。 企业计算机审计系统是构建于通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 INTERNET 技术等当代先进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企业信息网为平台,应 用专业的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因此,审计工作需要得到技术部门的全力支 持。如果审计队伍本身具备相应的人才,也可以成立专门计算机审计机构, 负责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二)注重利用通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首要的一点是其实用性,由于信息管理系统 种类多样,应用的专业和范围广泛,逐一开发出相应的审计软件较为困难, 因此,利用通用计算机技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破 解,整理和分析,往往能够使审计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庆石油管 理局在开展设备修理行业专项审计中,应用此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且通用计算机技术实用性强,审计人员比较容易掌握。 (三)开展行业或部门系统软件的开发审计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自行开发软件而言,如企业信息网络平台、物资进 销存系统、设备修理结算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等开发审计,是一种事前审 计。审计人员参与电算会计或审计软件开发,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审 性。对企业而言,有审计人员参加,检查系统是否运行正常、可靠、准确, 减少由系统弊端带来的损失。 (四)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使用的规范和监管力度 由于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和使用状况不尽相同, 因此,审计部门必须全面掌握其应用情况,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全 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和普及状况的基础上。同时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同督促 使用者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力度,保障信息系统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为今后 全面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并规避可能出现的计算机审计风 险。

综上所述,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促进传统审计手段向现代审计转型, 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拓展审计空间 的重要途径,必将对审计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在一般大一点的企业都开始在引用IT自动化管理了,运维工作随着设备的更新工作流会越来越多。人工运维的效率明显会感觉太低了!而且导致IT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的原因中,运维管理方面的原因占比高达80%,而由于技术或产品方面的因素则只占到20%,可见IT系统运维与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相当重要。IT运维自动化在技术上已经很是成熟了。顺应企业IT自动化趋势,以卡西亚为代表的全球IT运维巨头们也开始在国内开始普及了。卡西亚的IT系统管理平台,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困扰,减轻运维工作的负担,还能帮助企业IT基架运维实现最佳的管理状况。该平台所提供的网络监测功能可以对企业系统里所有被管理的终端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控,让运维人员随时掌握企业系统的运行情况,能对突发状况作出主动,快速的反应;通过IT审计功能,可以掌握受管理设备的状态;补丁管理功能让IT工作人员能通过远程方式轻松完成补丁安装,升级等任务;强大的反病毒,反恶意软件功能为企业设备及海量的数据提供最安全有力的保障。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是实施任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经程序,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审计组织对系统的组成、环境、运行年限、控制等有初步印象,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审计,明确审计的难度,所需时间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审计组织就可以大致判断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内部控制的状况、以前审计的状况、审计难点与重点,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审计。

(2)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止舞弊和差错而形成的以内部稽核和相互牵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内容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而的控制,指对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人、机器、文件)的控制。它已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影响到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及应用控制的强弱。主要包括:组织控制、 *** 作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是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测、检测和更正错误和处置不法行为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着不同的控制问题和不同的控制要求,但是一般可把它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通过对信息系统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安全性控制,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等方而的审计分析,建立内部控制强弱评价的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审计人员通过交互式人机对话,输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内控制审计评价系统则可以进行多级综合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的审计,实现对系统的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识别重要性

为了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系统重要性进行适当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一般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考虑重要性水平时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公用标准,系统的服务对象及业务性质,内控的初评结果。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信息系统环境确定重要性。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是重要的子系统,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

(4)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以上程序,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了良好准备,审计人员就可以据以编制总体及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计划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策略;重要问题及重要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小组成员分工;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等。

具体计划包括: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时间限制等。 做好上诉材料的充分的准备,便可进行审计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

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包括对计划的审计和对开发的审计,可以采用事中审计,也可以是事后审计。比较而言事中审计更有意义,审计结果的得出利于故障、问题的及早发现,利于调整计划,利于开发顺序的改进。

信息系统计划阶段的关键控制点有:计划是否有明确的目的,计划中是否明确描述了系统的效果,是否明确了系统开发的组织,对整体计划进程是否正确预计,计划能否随经营环境改变而及时修正,计划是否制定有可行性报告,关于计划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有文档记录等等。

系统开发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三部分。其中涉及包括功能需求分析、业务数据分析、总体框架设计、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及模块功能的设计。编程时依据系统设计阶段的设计图及数据库结构和编码设计,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实现系统的过程。测试包括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是系统开发完毕,进入试运行之前的必经程序。其关键控制点有:

分析控制点:是否己细致分析企业组织结构;是否确定用户功能和性能需求;是否确定用户的数据需求等。

设计控制点:设计界面是否方便用户使用;设计是否与业务内容相符;性能能否满足需要,是否考虑故障对策和安全保护等。

编程控制点:是否有程序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进行编写;编程与设计是否相符,有无违背编程原则;程序作者是否进行自测;是否有程序作者之外的第三人进行测试;编程的书写、变量的命名等是否规范。

测试控制点:测试数据的选取是否按计划及需要进行,是否具有代表性;测试是否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进行,是否有用户参与测试;测试结果是否正确记录等。

(2)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阶段的审计

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阶段的审计又细分为对运行阶段的审计和对维护阶段的审计。系统运行过程的审计是在信息系统正式运行阶段,针对信息系统是否被正确 *** 作和是否有效地运行,从而真正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满足用户需求而进行的审计。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的审计分为系统输入审计、通信系统审计、处理过程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输出审计和运行管理审计六大部分。

输入审计的关键控制点有:是否制定并遵守输入管理规则,是否有数据生成顺序、处理等的防错、保护措施、防错、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等。

通信系统实施的是实际数据的传输,通信系统中,审计轨迹应记录输入的数据、传送的数据和工作的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审计的关键控制点有:是否制定并遵守通信规则,对网络存取控制及监控是否有效等。

处理过程指处理器在接收到输入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此时的审计主要针对数据输入系统后是否被正确处理。关键控制点有:被处理的数据,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时间,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处理实现的目的,系统处理的差错率,平均无故障时间,可恢复性和平均恢复时间等。

数据库审计是保障数据库正确行使了其职能,如对数据 *** 作的有效性和发生异常 *** 作时对数据的保护功能(正确数据不丢失,数据回滚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其关键控制点有:对数据的存取控制及监视是否有效,是否记录数据利用状况,并定期分析,是否考虑数据的保护功能,是否有防错、保密功能,防错、保密功能是否有效等。

输出审计不同于测试阶段的输出审计,此时的输出是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其进行审计可以对系统输出进行再控制,结合用户需求进行评价。关键控制点有:输出信息的获取及处理时是否有防止不正当行为和机密保护措施,输出信息是否准确、及时,输出信息的形式是否被客户所接受,是否记录输出出错情况并定期分析等。

运行管理审计是对人机系统中人的行为的审计。关键控制点有: *** 作顺序是否标准化,作业进度是否有优先级, *** 作是否按标准进行,人员交替是否规范,能否对预计于实际运行的差异进行分析,遇问题时能否相互沟通,是否有经常性培训与教育等。

维护过程的审计包括对维护计划、维护实施、改良系统的试运行和旧系统的废除等维护活动的审计。维护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有:维护组织的规模是否适应需要,人员分工是否明确,是否有一套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维护过程发现的可改进点,维护是否得到维护负责人同意,是否对发现问题作了修正,维护记录是否有文档记载,是否定期分析,旧系统的废除是否在授权下进行等。 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整个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结束,主要工作有:

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收集到的证据。在信息系统审计的现代化管理时期,收集到的数据己存储在管理系统中,审计人员只需对其进行分析和调用即可。

复核审计底稿,完成二级复核。传统审计的三级复核制度对信息系统审计同样适用,它是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一级复核是由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组长在审计过程进行中对工作底稿的复核,这层复核主要是评价已完成的审计工作、所获得的工作底稿编制人员形成的结论;二级复核是在外勤工作结束时,由审计部门领导对工作底稿进行的重点复核。在审计工作办公自动化的今天,二级复核制度同样可以通过网上报送及调用得以实现。

评价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完成三级复核,编制审计报告。评价审计结果主要是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信息系统审计人员需要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这是审计人员决定发表何种类型审计意见的必要过程,所确定的可接受审计风险一定要有足够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签发审计报告之前,应当随工作底稿进行最终(三级)复核,三级复核由审计部门的主任进行,主要复核所采用审计程序的恰当性、审计工作底稿的充分性、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事务所的质量要求等。三级复核制度的坚持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审计报告首先应有审计人员对被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有效性的意见,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请问软件领域都有哪些职业,如软件架构师并且他们的职责所在是什么

很多啊。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建议到人才市场去转转,工作工作,实践起来其实很有意思的。

软件架构师介绍

软件架构师是软件行业中一种新兴职业,工作职责是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并制定这个项目的总体架构,指导整个开发团队完成这个计划。主导系统全局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的人员

在技术全面、成熟练达、洞察力强、经验丰富,具备在缺乏完整信息、众多问题交织一团、模糊和矛盾的情况下,软件架构师能迅速抓住问题要害,并做出合理的关键决定的能力 l、具备战略性和前瞻性思维能力,善于把握全局,能够在更高抽象级别上进行思考; 主要包括如下: 1、对项目开发涉及的所有问题领域都有经验,包括彻底地理解项目需求,开展分析设计之类软件工程活动等

2、具备领导素质,以在各小组之间推进技术工作,并在项目压力下做出牢靠的关键决策

3、拥有优秀的沟通能力,用以进行说服、鼓励和指导等活动,并赢得项目成员的信任;

4、以目标导向和主动的方式来不带任何感 彩地关注项目结果,构架师应当是项目背后的技术推动力,而非构想者或梦想家(追求完美)

5、精通构架设计的理论、实践和工具,并掌握多种参考构架、主要的可重用构架机制和模式(例如J2EE架构等);

6、具备系统设计员的所有技能,但涉及面更广、抽象级别更高; 活动确定用例或需求的优先级、进行构架分析、创建构架的概念验证原型、评估构架的概念验证原型的可行性、组织系统实施模型、描述系统分布结构、描述运行时刻构架、确定设计机制、确定设计元素、合并已有设计元素、构架文档、参考构架、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实施模型、部署模型、构架概念验证原型、接口、事件、信号与协议等。

架构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从事具体的软件程序的编写,而是从事更高层次的开发构架工作。他必须对开发技术非常了

解,并且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可以这样说,一个架构师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败。

l、领导与协调整个项目中的技术活动(分析、设计和实施等)

2、推动主要的技术决策,并最终表达为软件构架

3、确定和文档化系统的相对构架而言意义重大的方面,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实施和部署等“视图”

4、确定设计元素的分组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5、为技术决策提供规则,平衡各类涉众的不同关注点,化解技术风险,并保证相关决定被有效的传达和贯彻

6、理解、评价并接收系统需求

7、评价和确认软件架构的实现 专业技能

软件构架师是技术主管,这意味着除了他要有技术上的技能外,还要有很好的领导才能。构架师的领导能力在团队中和项目质量控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团队中,构架师是项目的技术总管,他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以便作出技术上的决定。相对于构架师来说,项目经理是来管理项目的资源,时间进度和花费的。使用**制作来做类比的话,项目经理就是制片人(他要确定工作被完成了),而构架师是导演(他需要确定工作被正确的完成)。

软件架构师证书

系统架构师是一个最终确认和评估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构架,并澄清技术细节、扫清主要难点的技术人员。主要着眼于系统的“技术实现”。因此他/她应该是特定的开发、语言、工具的大师,对常见应用场景能马上给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对所属的开发团队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评估自己的团队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需要的代价。 系统架构师负责设计系统整体架构,从需求到设计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把握整个项目,使设计的项目尽量效率高,开发容易,维护方便,升级简单等。

系统架构师综合的知识能力包括9个方面,即:

1、战略规划能力。

2、业务流程建模能力。

3、信息数据结构能力。

4、技术架构选择和实现能力。

5、应用系统架构的解决和实现能力。

6、基础IT知识及基础设施、资源调配能力。

7、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与管理保障能力。

8、IT审计、治理与基本需求分析、获取能力。

9、面向系统可靠性与系统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服务能力。

作为系统架构师,必须成为所在开发团队的技术路线指导者;具有很强的系统思维的能力;需要从大量互相冲突的系统方法和工具中区分出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架构师应当是一个成熟的、丰富的、有经验的、有良好教育的、学习快捷、善沟通和决策能力强的人。丰富是指他必须具有业务领域方面的工作知识,知识来源于经验或者教育。他必须广泛了解各种技术并精通一种特定技术,至少了解计算机通用技术以便确定那种技术最优,或组织团队开展技术评估。优秀的架构师能考虑并评估所有可用来解决问题的总体技术方案。需要良好的书面和口头沟通技巧,一般通过可视化模型和小组讨论来沟通指导团队确保开发人员按照架构建造系统。

怎么考软件架构师啊?

报名,然后考试

如果要学习的话,自学能力强就买点书看看,否则就报个班学学

如果有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的话这个证很容易考的,多看看书巩固一下理论知识就OK 了

java软件架构师掌握哪些技术

当你真正做了几年软件开发,在一个团队里面涉及过软件的设计,有了自己的思想,这个东西你就会慢慢就懂了,老实说,没做过开发的去学架构,四个字:痴心妄想。还是脚踏实步从最基础的做起吧。有的程序员做了一辈子也未必能到架构的领域去。架构考虑的不仅仅是软件本身,还有市场需求,开发周期,开发成本计算,框架搭建等等的东西综合在一起。

当软件架构师容易吗

也容易,也不容易。

第一:

职场之事,并不是技术那么简单。很多都是人事和机遇。

人事好,你就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没那么多挑剔,就算技术不足,有失误,也不至于垮掉。

人事不好,你周围都是倾轧和暗q,就算没失误,也有锅扔过来。想不受伤也难。

另外如果没机遇,在武大郎之下受气,不得伸展也不是没有的。

第二:

职位名虽然一样,但每个单位的工作可并不一定一样。有的就是事务性的上支下派,有的是真刀真q的技术担子。所以也有很大差异。

但终究,只要你完成了上面下来的任务,问题一般不大。

如何成为软件架构师

原创回答我本人是一名软件架构师,这个问题非常大,不太好回答。我总结一下,软件架构师的能力大概分为三个方面:1技术,这个应该没悬念,如果没有过硬的开发技术,就不要期望做架构师了;设计模式,系统模式,架构模型,系统理论,甚至编程语言,算法, *** 作系统,网络,数据库,都需要有扎实的掌握。 2是业务知识,也即领域知识。软件架构师实际上是把业务需求落实成开发蓝图的总设计师,如果你对业务一窍不通,空有一身技术也只能望业务兴叹。3就是沟通表达的能力,架构师需要推进自己的架构设计理念给开发团队,所以也需要这方面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前两部分的能力。

软件架构师是软件行业中一种新兴职业,工作职责是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并制定这个项目的总体架构,指导整个开发团队完成这个计划。主导系统全局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的人员。

⑴确定软件架构师在软件组织中的职责和充当的角色,确定其相应的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确定软件架构师的职业及其相关制度,制定软件架构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⑵坚持以大学教育为主(特别是各软件学院在这方面可以大施身手),以项目实践为辅的教育方针。大学可以聘请现有的软件架构师担任核心课程的讲师,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学习软件架构师所必需的知识体系;通过项目实践使其具有初步的软件开发和设计经验,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软件架构师。

⑶作位第2条的补充,聘请现有的软件架构师,个人认为适合以讲座的形式在学校开展。

⑷对国外一些大公司的软件架构师的培训和认证予以支持,但是在认证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原则。例如,在认证考试之前对考生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评估,在通过认证后的适当时间内进行重新认证和继续教育。

⑸建立完善的软件架构师教育和认证制度,使得通过认证的人员能够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成为称职的和优秀的软件架构师。并通过此制度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软件架构师,解决当前软件架构师急缺问题。

软件架构师是什么,做什么

软件架构师是软件行业中一种新兴职业,工作职责是在一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规范的开发计划及文本,并制定这个项目的总体架构

指导整个开发团队完成这个计划。主导系统全局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的人员!

软件架构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架构师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是个技术主管。因为他必须清楚什么是可以实现的,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相应的难度怎么样,实现出来的系统面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等一系列指标。另外,需要对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服务等设计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快速的察觉出实现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重构)方案(也就是通常说的反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开发实践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单从书本上很难领会到,就算当时理解了也不一定能融会到实践中去。 在技术能力上,软件架构师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构件通信机制方面的知识,包括进程内通信(对象访问、函数调用、数据交换、线程同步等)以及进程外(包括跨计算机)的通信(如RMI、DCOM、Web Service)。在WEB应用大行其道的今天,开发者往往对服务器间的通信关注的比较多,而对进程内的通信较少关注。进程外跨机器通信是构建分布式应用的基石,它是架构设计中的鸟瞰视图;而进程内的通信是模块实现的骨架,它是基石的基石。如果具体到一个基于Net企业级架构设计,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级别的认识,包括NET的CLR、继承特性、委托和事件处理等。然后是常用解决方案的认识,包括ASPNET Web Service、NET Remoting、企业服务组件等。总之,丰富的开发实践经验有助于避免架构师纸上谈兵式的高来高去,给代码编写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可行性。 其次,具有足够的行业业务知识和商业头脑也是很重要的。行业业务知识的足够把握可以给架构师更多的拥抱变化的能力,可以在系统设计的时候留出一些扩展的余地来适应可能来临的需求变化。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事,一厢情愿的保留接口在需求变化中的命中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系统设计之初为扩展性留下来的系统接口没能在需求变化的洪流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需求的变化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到最后还是不得不为变化的业务重新设计系统。这就是因为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和对市场或者商业的判断没有达到一个实用的、可以为架构扩展 的水平。 再次,架构设计师对人的关注必须提升到架构设计之初来纳入考虑的范围,包括沟通以及对人员素质的判断。软件过程是团队协作共同构建系统的过程,沟通能力是将整个过程中多条开发线粘合在一起的胶水。大家都应该碰到过事后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不知道啊”或者某个开发人员突然高声呼喊“为什么这里的数据没有了”之类的。沟通的目的就是尽量避免多条开发线的混乱,让系统构建过程可以有条理的高效进行。另外,对人的关注还表现在对团队成员的素质判断上,比如哪些开发人员对哪些技术更熟悉,或者哪些开发人员容易拖进度等。只有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才能让整个软件过程更加高效。 架构师应时刻注意新软件设计和开发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新方法、开发语言、设计模式和开发平台不断很快地升级,软件架构师需要吸收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它们用于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中。但对新技术的探索应该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进行,不能盲目的跟风。解决方案提供商永远都希望你能使用它提供的最新技术,而且它们在推广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是以自己的产品为中心,容易给人错觉。比如数据库,往往让人觉得它什么都能做,只要有了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了。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对于小型应用可以将许多业务逻辑用script的方式放入数据库中,但很少看到大型应用采用这样的做法。对于新东西需要以一种比较的观点来判断,包括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最后得出一些性能、可移植性以及可升级等指标。另外,新入行的开发人员往往关心新技术动向而忽略了技术的历史,而从DOS时代一路杀过来的开发者就对现在的技术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

主要功能审计-审计信息系统分为:业务计划、审计对象、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复核、审计终结、审计支持、领导查询、审计信息管理、台帐报表、档案管理、业务办公、公共信息、系统配置十四项主要功能。 业务计划:包括项目计划、计划列表、计划变更、备用计划、编号维护 审计对象:包括行业信息、主要对象 审计准备:包括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下达项目数据 审计实施:包括工作底稿、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其他实施文书、编号维护、提取作业数据 审计复核:包括数据提取、复核管理 审计终结:包括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等 审计支持:包括法律法规库、审计专家库、审计案例库、审计经验库 领导查询:包括综合查询、进度查询、罚没查询 台帐报表:包括台帐录入、报表查询、基础设置 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管理、借阅审批、可阅文档、档案案卷目录管理、档案目录分类维护 公共信息:包括公告栏、公共论坛、内部制度、通讯录、电子刊物、局内主页 审计信息管理:包括审计工作信息、审计信息通报、审计要情、大事月报、其它 业务办公:包括未办事宜、在办事宜、已办事宜、阅件、外出代办、常用意见 系统管理:系统配置、数据维护、数据接口、数据备份

it设计是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业界实践,参与财经领域的数据中台的 IT 架构设计与路标规划。 负责财经领域的数据中台需求调研与分析、高阶方案设计、详细方案设计、测试验证等,并指导或管理产品开发团队产品开发和实施上线。

主导或参与财经领域的数据中台的关键技术特性设计、重难点技术攻关,以及问题诊断和解决。承担财经领域的数据管理工作,包括主数据治理及血缘管理,外部数据管理及运营等。

扩展资料

IT审计-对象范围

IT审计设计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IT审计不是单纯强调对软硬件的审计。它的审计对象涵盖整个信息系统所有活动和中间产物,并包括信息系统实施相关的外部环境。

一般来说,对企业实施IT审计的对象有:本企业内的IT审计师、外部IT审计事务所委托审计师和国家审计机构。IT审计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业务计划审计,业务开发审计、业务执行审计和业务维护审计以及涵盖整个信息系统周期的共通业务审计。

1、业务计划审计主要面向信息系统的企划,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可行性,系统规划与公司战略的相关性,系统开发计划的可行性以及系统需求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核和验证。

2、业务开发审计对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的相关人员的活动、信息、中间产物进行审核,确认这些活动、信息和中间产物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对于信息系统目标的针对性。

3、业务执行审计确认与信息系统运行相关的数据、软硬件、安装环境等是否符合信息系统的运营要求,同时对信息系统的功能、性能、易用度、可 *** 作性等进行评估。

4、业务维护审计对信息系统的维护活动和维护结果实施审核和评价。发现在维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和信息系统维护中急待改善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部的内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个成熟的自动化运维系统具备什么功能、IT审计的审计流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769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