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40年蜕变:从“探路人”到“关键先生”

深圳特区40年蜕变:从“探路人”到“关键先生”,第1张

15个IT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行内的人自嘲是程序猿、屌丝和码农,行外的人也经常拿IT人调侃,那么究竟是IT人没有价值,还是没有仔细思考过自身的价值?

1 搞IT的是屌丝、码农、程序猿?

人们提到IT人的时候,总会想到他们呆板、不解风情,专注于IT技术,就算性感的美女躺在旁边也无动于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虽说不能完全否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这是IT人普遍的特点吗?而其它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的人,那为什么人们总是拿程序员说事?下图为2013年网上曾经流传的一张屌丝分布图,程序员行业居首。

而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IT行业拥有这些固有的标签,而是行业内的人看待自己的态度。IT行业大多都很辛苦,“朝九晚五”只是听说过,很多IT人都 没有见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么,不排除某些程序员需要在苦中找乐子,好让辛苦的工作多一份乐趣,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了,生活总不能像程序一样执 行。

而正因为IT行业很辛苦,整天只能与机器打交道,慢慢地就不想跟人说话、不想出门,经常就会有程序员在社交网络吐槽。“程序猿”是用来形容IT人呆板、情商低的特征;“码农”用来形容程序员的工作跟农民一样辛苦,赚不到钱;“屌丝”就是前面两者的结合了。

因此,程序员为自己贴这几个标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找乐子,另一个就是吐槽了。那为什么行外的人也来凑热闹?记得多年前,当笔者还是个朦胧的 高中生的时候,就特别崇拜程序设计师,在我心里他们就是社会的精英。而其他的人,对IT行业也很有神秘感。当时的人要想去编程,要么有兴趣和天赋,要么毕 业于相关专业,否则是难以胜任的。而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外面的软件开发培训机构都在面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招生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软件开发,而进 入这个领域的人中,能力参差不齐,目的各不相同,有发展得很好的,也有发展得不理想的。所以,行外的人印象中的高薪行业,行内却有不少人并没有拿到高薪; 行外的人觉得这是一个精英行业,而行内不少人认为自己跟工地上的搬砖工差不多。

那为何面对行外的调侃时,很多程序员表现得如此淡定?原因就很简单了,如果程序员对自己都是这种“调侃”的态度,别人怎么调侃都无所谓了,甚至还表现出欢迎或者引起共鸣。

2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加班以及确保自身健康?

加班可以分为主动加班和被动加班。

先谈谈主动加班,主动加班也是有不同的动机,很多时候分为两类,一类是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愿意奉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事业上面;另一类是,回家后就 找不到成就感与幸福感,还不如留在公司,可以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玩一会儿游戏,一般不会有领导去干涉员工在下班时间做的事情,而且还可以节约一点空调的电 费,有些公司还会提供加班补贴,因此他们觉得多在公司呆几个小时也挺好。

而被动加班的原因就没那么简单了。有可能造成被动加班的原因很多,它可能来自公司、领导、团队、个人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在创业公司,因为业务变动频繁,公司的决策和方向,也会瞬息万变,这就需要团队成员花更多的时间去应对这些变化,因此正常的八小时工作制一般不适合 创业公司,除非创始团队足够牛,能保证非常好的工作效率、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当然在大公司一般不会出现业务频繁变动的情况,不然这家公司就是濒临倒闭 了。在国内某些互联网巨头中,加班不仅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且有时候可以以“变态”来形容。某985高校毕业生A在毕业后进入某互联网巨头(为了保护相关 人员或组织的隐私,本文尽量不出现特定人员或组织的名称)承担开发工作,在试用期三个月里兢兢业业,每天晚上24:00左右下班回家,试用期结束以后,转 正考核以优秀通过。A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时对自己项目组的业务和技术非常熟悉,已经可以提前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甚至还主动去改进项目组的程序。随着 工作效率的提高,A感觉没有必要跟其他同事一样必须呆到23:00之后才回家了,所以慢慢的他提前离开了,23:30,23:00,22:30,22:00,21:30。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提前,虽然他的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完成了,但是他在领导眼里被贴上了 “不尽职”的标签,月度考核从最初的A滑到了C。

而团队所带来的加班有些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如果经常出现团队之间的协作导致的加班,那一定是团队成员工作的耦合度太大了,就有可能是技术架构或者团队分工出现严重问题。

个人导致的加班,可能是由于自己没有较为准确地预估工作量,也有可能是自己拖延症严重,还有可能是自己对技术不够熟悉等原因,其实个人原因最好解决,因为自己可以轻松地找到这类加班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

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需求变动、硬盘永久性损坏等,都会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量。

而当前国内大多数IT技术人员都是被动加班,而且是强制性质的,只有极少数公司提供加班费。因此,很多技术人员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适应,要么走人。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很难期待当局会强烈干涉这个现象。

前不久一则“深圳36岁IT男猝死马桶盖上”的新闻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一个清华毕业的程序员,在长期连续加班之后,终因身体透支过多,年轻的生命就 这样倒下了。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来说,事业、公司和客户都没有自己的生命重要,若事业与生死只能选择一个,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生存。而从所谓的“XX比生 命还重要”的角度而言,如果你能够承担长期过度加班所带来的后果,或者原意像革命先烈一样为自己的事业献出生命,那谁也没法阻止你。

3 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笔者曾经在参加一期沙龙的时候,一个智能硬件公司创始人对我说:程序员根本就没有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工作。他作为一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这样说也 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说法并不一定正确。一方面,程序员需要争取到家人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程序员在事业的前进途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另一 方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生了重病,每天呆在病床旁边照顾你的人是公司领导还是家人?考虑好了这些,也许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4 信息检索一定得用Google?

在很多招聘广告中,也许你见到过很多类似这样的职位要求“必须使用Google来搜索技术资料,如果你用Baidu,那么你就不适合我们”。首先, 我们知道Google的搜索引擎比Baidu做得好,对关键词进行的资源定位更加精确,理论上来说,输入同样的关键词,Google匹配得更准确一些,也 就是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答案。那么研发团队是否需要对工具的使用强制立下规矩,必须用Google搜索,必须用Linux *** 作系统,必须用机械键盘…这又联 想到了小学的时候学到的文章《摔琴》的故事了,虽然便宜的小提琴在某些音调上表现得不是那么好,而只要演奏者水平足够高,听众根本意识不到演奏者用的是多 贵的琴了。再回到主题上来,对于一个信息检索高手来说,他可以利用世界上最糟糕的搜索引擎来查找到Google上面找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说,能否快速查找 到需要的结果,并非取决于特定的搜索引擎。况且,当你使用Google和Baidu同时搜索相同的中文关键字时,呈现的结果都是大同小异的。有人会 说,Google的英文搜索比Baidu强,那么你可以试一下,它与没有被墙的Bing、Yahoo等搜出来的英文结果,也是大同小异的。因此,检索信息 人的是一种能力,它并非决定于搜索工具。

5 技术牛人如何对待新手?

在公司里(特别是大公司),一般有很一些技术大牛,他们是公司核心的技术人员,支撑着整个公司的技术平台。那些可以称得上技术专家的员工,一般性情 随和,也表现得非常谦卑,他们对于技术新手的提问特别有耐心。但是也有少数技术还不错的人,对于职场新手各种瞧不起,特别是对于新手程序员犯下的错误,他 们会用尽可能高的音量指出错误,甚至是谩骂,以此来向周围的人表明自己的技术是多么牛。只能说,作为IT技术人员,这样的表现很不成熟。高手或专家都是从 小白起家的,今天的小白也许就是明天的专家,根本没有必要去嘲讽职场新人,那样只会让自己在同事眼里的魅力大打折扣。

6 如何看待IT鄙视链?

2014年底的时候,IT界盛传一篇名为“软件工程师的鄙视链”的文章,主要从编程语言、工具、OS、硬件和职场五个方面来介绍IT界的鄙视链。就 以编程语言鄙视链为例,静态语言鄙视动态语言,组合鄙视C,C鄙视C++,C++鄙视Java和C#,Java和C#相互鄙视,C#鄙视VB…下面来看一 下来自CSDN整理的编程语言历史排行榜:

Java、C和C++在2002年前后使用量很大,但是到了2014年之后,三者都有下降,只是C降幅比较小。在2002年前后,php刚问世就得 到大量的应用,而到了2014年就跌了很远。Python在2002年前后应用较少,而到了2014年应用也很多了…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编程语言日新月 异,它终归是一个工具,编程语言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直接导致了设计思想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只要你精通了一门或两门编程语言, 其它绝大部分语言学习成本很低。所以,今天你自鸣得意的编程语言,完全有可能在明天变得冷门了,甚至是消失。没有必要去鄙视使用另一门冷门语言的人,也许 他今天使用的编程语言明天会成为主流语言。很多有编程语言情节的程序员根本就不相信这句话,他们坚信自己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会长命百岁。

换到其它类型的鄙视也是一样,从事运维的技术人员,在能力上并不一定比从事开发的差,也许街上的某位快递员之前的职位就是一名比你还牛的程序员。社 会职位各有分工,各行各业的职位都是不可替代的,否则这个职位就该消失了,没有被鄙视的机会。也许你做的工作他不会做,而他做的工作你也不会做。

7 为何不自称工程师?

在中国,很少有程序员把自己自称为工程师,在这些人中,要么是担心这个标签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要么就是希望外界把自己当做 一名普通的写程序的人员;还有一种就是,希望外界不要称呼他们“程序猿”或者“码农”,他们不喜欢被这样调侃,但也不希望被高估,就喜欢低调行事。

8 薪水在选择工作中的影响力有多大?

当前很多IT行业求职者都有一个信条:“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如果公司愿意拿更多的钱,通常求职者在主观上表现出愿意做更多的事。若有两个 offer在面前,offer1钱多,但是你不是特别喜欢它的工作内容,而offer2薪资只有offer1的一半,但是它的工作内容是你擅长并且喜欢 的。经常在网上会有这样的帖子,列出几个offer,让网友提建议。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很好办的。如果你当前最需要的是钱,那么果断地选择钱多的;如果你 当前最需要的是一份你喜欢的工作,肯定选择自己喜欢的了。选择工作的时候,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这样工作起来也会更有动力。若听从那些所谓的牛人的建议(比 如应届生没必要在乎工资多少,能学到技术就好之类的,其实对于应届生来说,到哪里都能学到技术,只是学到得多与少的问题),你很难在工作岗位上认真投入 的。当前很缺钱,现在也没有兴趣去干一番事业,那么就不要接受一个创业团队的低薪+画的大饼这样的待遇,因为你加入公司之后,对于公司和你自己都没有好 处。

9 编程语言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思想?

这个是那些所谓的技术牛人给新手的建议,学校的老师也会给出这样的建议。当新手在咨询学哪门语言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专家建议新手随便学一门语言,门 门语言都想通,哪门语言精通以后都可以找到好工作。虽然这个建议没有完全错,但是也没用完全正确。不同的语言适应着不同的业务需要,比如做企业开发 Java语言更合适,Php和Python在中小型网站开发中更加快速,Objective-C主要用于开发IOS…况且不同的语言还有不同的特性,底层 的实现通常并非相同,这就需要开发者根据自己喜欢的业务领域来选择编程语言,需要对所使用的语言相当熟悉。

10 是否经常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同事?

程序员群体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而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些人喜欢表达出来,而有些是埋在心里。允许他人评判你的想法,客观去分析他们的观点,而不是粗暴地强加给他们,这是一种个人魅力。

11 IT人可以做多久的技术?

笔者在大学期间,经常听人说IT人是吃青春饭的,过了35岁就写不了代码了。如果干到了35岁还停留在写代码层面上,估计那时是干不过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了。

12 什么技术热门或赚钱,就学什么技术?

之前Hadoop技术很火,很多公司开出天价招聘Hadoop技术人员,但是如今呢?当Hadoop退烧之后,这个职位的薪资没有之前那么有吸引力了。热门或赚钱的技术很多时候比较短暂,学习自己喜欢的技术才是王道。

13 如果某一天开始计算机不需要人类编程了,你还可以做什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若未来机器可以代替程序员进行编程了,程序员还能做什么呢?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消灭了很多传统职位,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程序员这个职位也许会有一天也被消灭了。当全球的IT公司都宣布废除人工编程时,程序员应该是回家还是转行呢?

14 业务驱动型还是技术驱动型

当前o2o在中国非常火,严格来说,O2O公司不算是一个互联网公司。O2O将传统行业从线下搬一部分到线上,比如以前需要去餐馆吃饭,现在只需要 在网上下订单,餐馆就把食物送到家里来了。很明显,O2O就是一个业务驱动型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技术只是业务的一个支撑部门,一般不会用到复杂的技 术,但是需要技术人员懂得较多的线上线下业务。而百度这样的公司,就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他们在使用和研究比较高深的技术,里面很多科学家级别的人 物。所以,如果想在技术上有深入到专家级别,那么肯定在技术驱动型的公司里更容易做到。而如果想利用简单的技术来改变传统行业,业务驱动型的O2O就是你 想找的。

15 如何定义成功

毕业多年后,同学之间总会有人讨论谁混得好谁混得差。那么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赚了多少钱,有没有在北上广深买房,当了多大的官、是否在BAT 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多数是以钱来衡量他是否成功。但成功的标准就这么单一?如果一定得给成功下一个定义,那么成功应该这样来计算:

成功度(S)=(工作快乐度工作快乐权重 +工作薪资薪资权重 + … + 生活快乐度×生活快乐权重 + 家庭和睦度家庭和睦权重 + …)/n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15个IT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2000年

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在深圳书城罗湖城广场正式启动。

11月,深圳读书月经久不衰的重点品牌活动——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开办。

2001年

10月26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在深圳书城举行聘任仪式,聘请深圳市老领导李灏、厉有为、李海东为读书月总顾问,同时聘请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佳洱,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冕,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憨笨为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

11月10日,深圳读书月高端品牌活动“深圳读书论坛”首次举办,这是国内外第一个以读书为号召、以论坛为形式、以主题为特色,汇集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参加的学术活动。

11月,“书香家庭评选”系列活动首次举行。

2002年

10月19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在第十三届全国书市宣传推介读书月并开展赠书献爱心活动。

12月6日,“深圳读书月经典诗文朗诵会”首次上演,备受好评,此后每年举办,成为读书月知名活动品牌。

2003年

11月1日,著名作家莫言参加读书月启动仪式,他这样评价深圳读书月:“深圳这个城市是作为经济城市崛起的,它没有太多历史与文化的积淀。现在深圳财力雄厚,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月的活动,在深圳这个城市唤起文化的热潮。”

11月29日,“十大书香家庭”评选表彰大会举行,该活动成为深圳读书月的重要品牌活动。

2004年

9月30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在深圳书城举行承办单位重点主题活动责任书签订仪式。

12月1日,著名作家二月河来深圳与文化界人士和读者座谈。

2005年

11月1日,深圳读书月宣言《我们爱读书》发布。

12月16日,深圳读书论坛邀请中国南北文坛两位大侠金庸、二月河首次相聚深圳,围绕“历史·小说·人生”进行读书谈史论人生对话。

12月16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与深圳发行集团(即现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签订《深圳读书月总委托承办责任书》。

2006年

11月1日,首届“图书漂流”活动的放漂仪式在罗湖书城举行,整个活动中,超过上万本图书在30多个漂流站放漂。

11月6-7日,“全国读书文化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会议通过了旨在推进全民阅读的《关于倡导“全民阅读”的深圳宣言》。

11月8日,深圳首家永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星光悦读栈”正式营业。

11月20-23日,“中国首届报纸阅读文化圆桌会议暨自然论坛”在深圳举办,会议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荐出“2006年十大好书”,成为读书月经典品牌“年度十大好书”的缘起。

2007年

1月,深圳读书月当选“市民喜爱的十大文化品牌活动”。

11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深圳读书月30分钟专题片《城市与阅读》,央视对深圳读书活动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报道在国内尚属首次。

11月9日,深圳读书月重要品牌活动“海洋文化论坛”首次举行。

11月10日, 深圳读书月品牌活动“诗歌人间”活动首次举办。

11月28日,全国未成年人阅读文化论坛召开。

11月30日,面向广大青工的“知识改变命运,深圳让我成才”大型报告会在深圳各工业区巡回举办,同时评选出“十大书香企业”和“十大成才职工”。

12月15日,深港中学生读书交流活动暨“益文杯”深港中学生读书随笔写作比赛颁奖典礼在香港九龙奥海城隆重举行。

2008年

11月1日,“青工讲坛”系列活动在荔枝公园、大家乐舞台、劳务工博物馆、大洋工业区等地开讲。

12月5日,值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和深圳商报共同举办的“30年30本书”文史类读物评选揭晓,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等30本书入选。

12月下旬,在南方都市报“先锋城市和先锋文化事件”评选中,深圳读书月在专家组和大众组投票中均名列第一。

2009年

11月1-2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主办,深圳市委市政府协办的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在深圳举行,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荣获“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深圳市妇联“书香家庭”创建活动荣获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称号。

11月1日,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市农民工办公室、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青工大课堂开讲。

11月3日,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等联合主办的“中英论坛——通过公共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在深圳图书馆举办。

11月6日,第二届世界知识城市峰会在深圳举办,本次峰会汇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在深圳展开学术交流,大会给深圳颁发了“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奖”。

11月17日,首届公共图书馆国际高峰论坛在深圳图书馆开幕。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主席萨里·费德曼向深圳图书馆授予了“公共图书馆协会会员”荣誉牌匾。

2010年

3月11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和深圳市妇联“书香家庭”创建活动荣获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重大成果奖。

3月30日,深圳读书月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9月16日,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会议审议了读书月活动总体方案,并就深圳市委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稿征求了全体委员的意见。《意见》旨在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而《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明确深圳读书月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制度和推进路径。相关文件和规划在全国属首创。

11月1日,《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式向社会发布。

11月5日,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市妇联、深圳报业集团等有关单位面向全市家庭开展“深圳30年30户‘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11月8日,深圳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十大观念评选揭晓,其中深圳读书月提出的两句主题词“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入选。

12月25日,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全国出版业网站年会上,深圳读书月官网全民阅读网从全国2563个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获得大会颁发的“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荣誉称号。

2011年

5月25日,深圳读书月荣获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理事会颁发的第三届“节庆中华奖”现代节庆奖。

11月2日,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和《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举行首发式。

11月2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发布《关于表彰首批深圳市全民阅读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优秀阅读推广人的通报》,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等10个单位入选首批示范单位,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等10个项目入选示范项目,王绍培等10人入选优秀阅读推广人。

11月29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季·新阅读文化论坛在深圳图书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余位专家学者就“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和“如何应对新媒体与新阅读方式的挑战”等多个议题进行了交流。

2012年

2月29日,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获“广东省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7月21日,在第二十三届香港书展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首次赴港举办了“深圳读书月走进香港书展”推介会、“深港作家座谈会”等文化活动,深圳读书月的影响在香港进一步扩大。

11月1日,在第十三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仪式上,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揭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阅读联合社团组织,将成为深圳读书月的延伸,进一步推动深圳全民阅读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启动仪式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市阅读联合会向全市市民发出了“今天阅读一小时”倡议书。

11月1日,城市阅读经验交流会在深圳举行,国际书商协会及欧洲书商协会理事长法兰·斯瓦塞思女士,以及来自京、沪、深、港、莞等地阅读机构和民间阅读组织专家学者就全民阅读交流了经验和看法。

11月1日,阅读嘉年华活动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一批民间阅读组织亮相,参与市民互动。

11月30日,首届“深圳读书月温馨阅读夜”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读者和图书、音乐、诗歌及文化界名人一起,度过了一个不眠的文化狂欢夜。此后,温馨阅读夜作为深圳读书月的重点项目,与启动仪式一道成为读书月一头一尾的重中之重活动。

2013年

3月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全委会指导支持的“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会议”在深圳举行,国内外图书知识产权和IT行业嘉宾汇聚鹏城,以“全球化世界中的图书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为主题展开探讨。会议通过并发布了《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宣言》。

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当天在北京向深圳市市长许勤颁发了证书。博科娃说,深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创意创新以及文化发展等领域也处于领先位置。授予深圳这个称号,是对深圳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推动全民阅读的肯定,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博科娃还向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颁发了“孔子奖章”,肯定他在推动深圳全民阅读、建设设计之都、实现城市文化跨越发展、推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交流合作中的卓越贡献。

11月30日第十四届深圳读书月阅读总结活动在中心书城举行。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移交深圳博物馆珍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班德林先生受邀出席活动并致词,他认为深圳荣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实至名归,并提出“文化决定未来”,深圳的发展印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持有的“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的观点。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将读书与读书月的关系做了这样的比喻:“每年的读书月,就是我们读书的钱塘潮,而全年的读书就是浩荡的、永不回头的、一直流淌的钱塘江水。”

2014年

10月,全市十个区(含新区)均成立本区读书月组委会。

10月,深圳读书月总结性图书《高贵的坚持——深圳读书月十五年回眸》出版。该书记述读书月十五年的发展轨迹,对其经验进行总结、提炼,阐释其文化价值,旨在为推动深圳全民阅读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11月1日,《2014年度深圳阅读指数报告》首次发布。报告对深圳市民的阅读现状、阅读环境和公共文化服务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反映深圳市全民阅读整体水平,为深圳全民阅读的不断改进提升提供量化参考。报告录得2014年度深圳阅读指数为10580。

11月29日-30日,“2014全球图书会议”在深圳举行。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华强集团联合主办,以“数字图书与未来科技”为主题,20余位国际嘉宾与近20位国内专家通过对数字图书机遇与挑战的交流研讨,探索未来图书产业的发展方向。

11月29日,首届广场换书大会举办,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大型群众性图书交换活动,活动持续了六个多小时,近万市民参与了换书、捐书、晒书。

11月21日,由中国青年报社、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鲲鹏展翅——全国打工青年读书征文大赛”启动。该赛事面向全国打工青年开展,将连办三届。中央新闻媒体不仅宣传报道深圳读书月,还亲自参与主办读书月活动,反映出深圳读书月影响日益扩大。

12月6日,“首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发布。这是深圳读书月继“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后着力打造的又一导读品牌。

2015年

11月1日,由深圳爱阅公益基金主导的“深圳阅芽”计划发布。该计划根据儿童成长特点与需求,设计深圳本地儿童早期阅读计划,通过书城、图书馆、妇儿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平台为0—6岁儿童家庭分阶段发放“阅芽包”。“阅芽包”含适龄童书、推荐书目、阅读指导手册、借阅卡等资料,计划至2019年底共发放不少于10万个阅芽包。

11月3日,2015年度深圳阅读指数研究报告发布,年度深圳阅读指数为12483,比上年度增长147%;导致增长的原因是在指数体系占比达65%的全民阅读基本建设统计数据中,25个可观测指标有15个指标有所提升,尤其是政府对全民阅读的投入增加、各类阅读文化活动猛增等因素所致。

11月4日,首次评选“深圳读书月年度作家”,表达深圳对文学的尊重,杨争光高票当选。该项活动还举办了杨争光作品分享会,展出了作家30年来出版的作品以及手稿和大量珍贵的照片。

11月7日,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美国诗人梅丹里,谢冕、叶延滨等20余位全国知名诗人、作家和评论家汇聚宝安书城,探讨打工文学源流演变,为深圳劳动者文学(宝安)创作孵化中心揭牌。

11月,本届读书月紧扣“互联网+读书”的年度主题,53项重点活动有8项与互联网有关,让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装点阅读生活。经典诗文朗诵大赛通过“懒人听书”app开设线上赛区,与深圳、北京、上海、海口、杭州五个赛区线下比赛结合,以线上线下方式举办;众筹出版《阅读看见未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上线以来受到众多热爱阅读、热爱深圳的人的关注,进展顺利,明年初出版;深圳全民写作计划·社区文学大赛,依托线上写作网站覆盖深圳641个社区,吸引超万名参赛作者,发表13万篇作品和评论,已成为深圳规模最大的文学赛事;其它“互联网+读书”活动还有“阅读之美”H5页面创作大赛、“书香·影像”微**大赛、电子版深圳阅读地图上线、中移动“手机阅读季”活动等。

11月25日,本届“赠书献爱心”活动获得99家出版社支持,共捐赠图书近8万册,价值263万元,其中海天出版社捐赠50万元,创历届新高。该项活动十六年来得到全国优秀出版发行单位、深圳企事业单位和大批市民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累计捐赠图书约2000万元码洋,读书月组委办先后捐建了169家“青工书屋”。

11月28日,评选第三批全民阅读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优秀推广人,旨在树立全民阅读典型,表彰为阅读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在本届读书月总结分享会上对上述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了颁奖。

11月29日,领读者,创时代——首届华文领读者大奖在深圳书城宝安城华夏星光国际影城揭晓。本次大奖共设年度华文领读者、阅读空间、阅读项目、阅读组织和书评人五大奖项,樊阳获年度华文领读者大奖;杭州图书馆、西西弗书店获阅读空间奖;爱读书会获阅读组织奖;深圳晚八点、班班有个图书角共同斩获阅读项目奖;书评人奖项空缺。作为全国首个以表彰阅读推广人物和机构的颁奖盛典,大奖以“传媒视角、民间评价、专家意见”为特色,在全国范围内挖掘并表彰优秀的华文领读者、阅读组织、阅读空间、阅读项目和书评人,并试图从中梳理出阅读的时代特性与生长脉络,建构起阅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话,让深圳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

1979年,他提出“划出一块地方”创建经济特区;1980年8月,深圳便获批成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激荡40年,d指一挥间。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成长至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

40年来,深圳从经济特区,发展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再成为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其功能定位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窗口和试验田”,变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深圳被誉为“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用何指标来佐证“建设最好”?

1980年,深圳GDP仅为27亿元,人均GDP835元;到了2019年,深圳GDP已高达26927亿元,人均GDP突破20万元。短短40年间,深圳特区GDP增长近10000倍,人均GDP升至全国城市之首,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全球5400多个经济特区,没有一个特区能像深圳一样长期保持高速增长——40年来,深圳GDP的增长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9倍、全国的18倍。这意味着,过去40年世界每向前一步,深圳特区就跨越了近五步。

不止于此,最近揭晓的《财富》世界500强中,有8家企业来自深圳。21世纪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也显示,深圳摘得综合绩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三个单项冠军,高质量发展总得分位列全国第一。

深圳特区成绩斐然背后,绝非简单的“一特就灵”,而是其40年不懈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勇气与锐气,深圳奇迹恰恰诠释了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站在40年的新起点探究特区成长密码,意义不仅在于解开特区经济持续高增长之谜,更在于特区如何整装再出发,承担起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重使命。

1979年,时任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二处四队副队长的倪鹤安,和100多名队友奔赴深圳蛇口,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的首批建设者。倪鹤安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炸山开路,移走蛇口五湾和六湾之间一座拦路山头。

经过商讨,蛇口工业区指挥部提出了采用集群爆破施工法,负责施工作业的重任落在了四队身上,倪鹤安亲自按下了爆破电钮。随着第一声开山炮在蛇口响起,南粤大地一夜之间沸腾起来,挖土机昼夜轰鸣,拉开了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序幕。

从工业一路到工业九路,从太子路到海上世界,蛇口工业区至今依然遗留着改革开放时的印记。蛇口虽小,但作为深圳特区先行者,这里开创了众多“全国第一”。

成立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开创定额超产奖励制度,第一次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实现职工住宅商品化,在全国招聘人才,率先实行全员合同制,号召建立全国第一家企业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及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保险机构。

实际上,早期从蛇口工业区孕育、起步的一大批企业,早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知名代表,如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集集团、金蝶……

不止蛇口,首吃螃蟹的基因还渗透到了深圳特区发展的方方面面,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深交所主要筹建者之一、原副总经理禹国刚回忆,深交所诞生之日就冒着违规的巨大风险,他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先生小孩后拿出生证”。

原来,1990年5月,深交所筹备组去北京报批开市事宜,并未领到“出生证”;在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等人的拍板下,深交所于1990年12月1日在全国率先开始集中交易;直到1991年4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才由中国人民银行补了一个“出生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曾针对此事问过相关决策者,其回应称,“深圳作为特区就是要胆大敢试,这样做无非面临两个结果,一个就是中央不同意,我就把它关了;第二个就是中央把我骂一顿,允许我接着开。但无论哪种结果,都要试了再说。”

就是在如此开创性举措之下,“吃螃蟹”精神在深圳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深化,贯穿了整个40年。

仅以住房制度改革为例,1980年,深圳开始建设东湖丽苑,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1987年,深圳敲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拍卖“第一槌”;如今,深圳在2018年又启动了“二次房改”,提出到2035年,新增建设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超出商品房的供应量。

自蛇口工业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开始,深圳特区就凭借廉价劳动力、土地的比较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港资进入,包括第一家引进来的酒店、第一座引进的加工厂等,迅速打开了特区对外开放的局面。

从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特区设立之初,深圳仅有1家县办企业,员工108人。借助“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方式,深圳成功嵌入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到了1994年底,深圳特区的“三来一补”企业就超过了8000家,从业人员100万人,产品种类也从不足10种发展到近千种,构成了以视听产品为主的现代电子工业体系。

以富士康为例,作为首批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之一,富士康在1988年就开始在深圳设厂,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的数次跃迁。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回忆称,富士康在深圳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是位于深圳宝安西乡的电脑接插件厂,到2004年已经逐渐从简单的“三来一补”向电脑、手机等高端制造转型升级,凭借劳动力红利、大规模、高效率、低毛利的策略,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代工巨头”。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唐杰认为,“以外商投资为主、生产以加工装配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成为深圳加入全球分工体系最简明扼要的政策主张。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减弱,“三来一补”企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等后遗症也开始显现,产业转型势在必行。1993年底,深圳特区出台决议,停止登记注册新的“三来一补”企业,这也标志着深圳利用低成本要素发展出口加工贸易的结束。

为培育新兴产业,深圳在“八五”计划中明确制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把深圳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生产基地”的目标,力主发展电子、石化、轻工、纺织、新型建材、精密机械等六大主导产业。

一个被特区传为佳话的细节是:1999年,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在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获得了关键的第一笔220万美元风险投资。而这个日后被称为“中国 科技 第一展”的技术成果交易会,成了深圳特区在新世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开端。

在经历了“腾笼换鸟”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后,深圳成为了“三新一高”(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

自2009年以来,深圳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已超过3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015551亿元,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也达到了673%。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在短暂的40年间,从一个人口只有30多万的边陲“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背后秘诀可围绕一个“人”字展开。

从创市之初,深圳就是一个对人才开放的城市,最早打破传统的地域、体制等限制,引全国之才、集全国之力建设。早在特区创办之初,就曾出台不少全国瞩目的引才之策。包括农村户口入深圳户籍,家属没工作的,深圳安排工作;分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住房;高薪聘任人才,聘用期满留去自由等等。

例如,蛇口1981年在全国公开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级部门调派干部的做法,首开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1983年,蛇口率先实行薪酬改革方案,不论级别职务,根据才能和贡献确定薪酬。

一时间竟引得全国人才东南飞,不少人受特区朝气蓬勃的生机召唤而来。放弃“铁饭碗”闯荡深圳的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1990年,徐少春带着368元的养老保险金前往深圳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不久后他再次辞职,借了5000元购进一台286电脑创办了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金蝶软件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1997-1999年间,深圳人才大市场仅接待像徐少春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数量就超过了350万。而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深圳全市技术人员只有一名拖拉机维修员和一名兽医;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200万,40年间深圳 科技 工作者的数量增长了近100万倍。

如此大揽人才,不难让人想起“来了就是深圳人”那句脍炙人口的口号。有学者将深圳的创新气质与其移民特色联系起来,解释“移民之城”为何能够成为创新之城。“早期到深圳的移民大多都是抛弃了原有的稳定生活,愿意承受迁移带来的不确定性,去满足其对未来的高预期,这种文化特质尤其适合以IT为背景的高 科技 领域的创新。”

过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约42倍。直到目前,深圳依然在采取宽松的户籍政策,大专以上学历落户不受限制。深圳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2019年,全市新引进人才28万人。

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的教授代明,他曾于1999-2004年在深圳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先后任职研究员、研发部长,对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颇有研究。

在他看来,深圳特区成立之初曾是一座“四无”城市——无重化工业基础、无重大国家项目、无西方大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无资源环境承载力,深圳凭什么迅速实现崛起?

不少学者认为,深圳的崛起得益于其区位优势,毗邻香港;也有学者认为,其得益于政策优势,税收优惠、土地保障带来巨大红利;更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有为政府加之有效市场。

代明认为,区位论、政策论、方略论皆有一定道理,但多少有些“失焦”。在众多沿海、沿边经济特区中,深圳的成功与其背后的制度创新不无关系。

例如,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全国各地都来经济特区参观学习,民间 科技 企业相关规定也逐渐影响到全国,民营 科技 企业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

早在1987年2月,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鼓励 科技 人员兴办民间 科技 企业的暂行规定》,在全国首次提出 科技 人员可以以现金、实物及个人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工业产权作为投资入股,并分取应得的股息和红利。

这意味着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直接带来一股以华为为代表的创业潮,也为深圳高 科技 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体制机制基础。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对此也颇为赞同。他表示,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高 科技 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才服务体系、以高交会为主要平台的高 科技 交易市场体系、以高新园区为平台的区域服务体系、以华强北为代表的为高 科技 产业服务的产品配套市场体系。

“正是因为上述全方位的政府体制创新服务体系,才为深圳高 科技 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张思平说。

不仅于此,深圳已经成为制度创新的策源地,不少制度改革经由此推向全国。据2017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统计,深圳25年来制定的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当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在国家和地方立法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先行先试,这些法规不仅护航深圳的发展,也为国家提供了参考蓝本。

例如,今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拟新提交审议立法项目29项,包含新制定法规14项,其中,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破冰”, 科技 企业有望实施“同股不同权”,深圳的立法 探索 背后,是这座城市改革的底色。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恰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迎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不少学者对如何看待深圳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诸多讨论。

受访专家认为,在争当全球标杆城市的赛道上,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而持续推进制度创新、 社会 治理的现代化,这是国家赋予深圳的新使命。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 科技 创新的高地,深圳有着雄厚的发展红利和持续创造红利的能力,理应为中国方案的 探索 和供给作出贡献,相信这也是中央将深圳设立为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初衷所在。

郭万达表示,在40年发展过程中,深圳特区虽历经过波折,但“关键先生”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1992年,随着浦东新区设立,中国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城市的开放新格局,“特区不特论”一度甚嚣尘上,争论直到1995年还未停息。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深圳开始停止登记注册“三来一补”企业,并在“八五”计划中明确提出把深圳建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生产基地,再次领跑全国产业结构转型。事实证明,后期全国产业转型大多借鉴了深圳改革经验。

2002年,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再次将深圳推上风口浪尖,“产业外迁”一时间成为全国热议的焦点。

深圳开始主动面对新一轮的转型,大力推动“腾笼换鸟”,在几年间甚至有超过16万家企业离开了深圳,转而迎来了一大批创新型 科技 企业。从传统制造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深圳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特区模式可能被别人抄袭,但特区功能不会,其最根本的一点是创新、先行先试。尤其是在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三区叠加下,深圳仍要继续发挥特区作用,在全方位先行示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较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认为,中央之所以选择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是基于深圳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发展基础,积累下来的改革经验以及人才和体制优势等。

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深圳的发展也进入新的 历史 阶段,如何继续扮演中国 科技 创新龙头的角色,再造新时期的华为、腾讯, 探索 社会 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深圳仍然需要依靠持续的改革。

(作者:李振,王帆)

深度调控一年后,深圳楼市出现了“不同声音”。

博弈已然出现,深圳在经历了最严的“二手房指导价”后,市场开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这些天,领导留言板上两条截然相反的内容,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则是希望深圳谨慎出台房产刺激计划,该网友表示,深圳房价距离上一轮深圳楼市普涨仅半年,而且今年首次集中供地依然火爆,希望官方谨慎出台楼市刺激政策,给扎根深圳的新市民留一些希望。

另一则留言则表达截然相反的意图,该网友从自身孩子买房的实际需求出发,表示自己孩子计划读研后留深工作,家长想提前帮孩子买房,还房贷,但深圳目前限购不让买,希望给在深圳上大学的孩子一些宽松的购房资格。

来源:深圳领导留言板

上述留言代表了两种需求,有人不希望深圳出台宽松楼市政策,认为一旦出台宽松楼市政策,必然导致房价新一轮上涨,从而导致留自己在深圳买房越来越远;而还有部分人希望出台宽松政策,认为现在虽然房价限制住了,但限购堵住了需求。

在周边城市争相松绑的大背景下,深圳楼市的调控政策会走向何方,目前仍未可知。

调?不调?

事实上,从今年2月开始,市场上就多次传出深圳要“放松指导价”的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关于上调的幅度,市场的普遍说法是3%-5%,更有说法是上调20%左右。不过,目前深圳楼市调控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方对调整政策基调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

2021年2月8日,深圳率先建立二手住房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并发布了全市3595个小区的指导价。此后市场发生了明显改变:二手房成交量创下15年新低,学区房神话不再,房产中介日子变难,购房者趋于观望……

此外,在深圳推出参考价政策后,还引发了其他城市的争相效仿,之后包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三亚、东莞等城市都陆续推出参考价,意图打击虚高挂牌、完善二手住房网签交易价等。

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数据,今年4月深圳新房成交2851套,而去年同期成交3505套;二手房成交1860套,去年同期为4877套。

而如果从二手房成交走势来看,自2021年3月以后(新政实施1个月),深圳二手房住宅成交量走出了7连跌,到当年11月,才出现转暖迹象,但成交量也仅维持在2000套上下,与业内关注的5000套荣枯线相去甚远。

关于深圳的二手房指导价会走向何方,在今年2月指导价刚满一年之际,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深圳二手房参考价的本质是降杠杆,同时降低市场对二手房价格的投机炒作,斩断价格循环上涨的链条。二手房参考价是深圳楼市长效机制的手段之一。

“预计深圳二手房参考价不会进行大面积调整,有可能有区域化差异,比如对中西部实际成交价格明显下调的区域下调参考价;其他区域保持稳定,甚至适度上调。”

而在房产中介许峰看来,二手房参考价的调整并不取决于政策导向,而是真实的市场价格差距。

“二手房指导价作为引导市场预期的调控工具,它的上调跟下调肯定不会是没有依据的,一定是以真实市场情况为依据的。如果深圳市场持续低迷,我认为部分片区上调二手房指导价格的可能性很大。”5月23日,许峰通过电话向记者表示。

参考价发布之后

成交数据锐减背后,“忙碌、观望、矛盾、抉择”等多种相互交错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深圳楼市调控升级后,无数购房者、业主和房产中介的真实写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实地探访中了解到,深圳楼市经过一年多的深度调控后,购房者已越发冷静,多数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势,希望在看到政策端和市场端的积极反应后再作考虑。同时,也有购房者希望深圳能巩固来之不易的调控效果,并不希望全面放松,而是寄希望于二手房参考价在更新后能更精准调控。

业主层面,有的业主希望二手房指导价能适当宽松;也有业主在二手房指导价颁布后,直接选择卖出房子,腾出购房名额,打算将房子换到发展更为成熟的片区。

郭鹏飞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郭鹏飞在某互联网创业公司从事IT工作,2016年,他就在深圳盐田区梅沙片区买了水云间雅居的一室一厅的二手房,面积为736平方米,总价在220万元左右,折合单价约298万元/平方米。

5月23日,郭鹏飞通过微信向记者透露,“我的房子前几天已经挂出去了,总价是230万元,现在想着把房子平价出掉,把名额腾出来,然后换一个福田的房子,这样就同样只需3成首付了。”

“虽说梅沙2024年就要地铁8号线二期了,但我不打算等了,目前也在跟福田区的置业顾问沟通,等到这边房子出手后,就准备把房子买到福田的上梅林片区。”郭鹏飞说。

在深圳工作7年的张艾莉则跟记者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

作为潜在购房者,她希望二手房指导价能够因片区而调整,而不是整个深圳一种政策。“最好能够根据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指导价上调和下调的区间范围。”

张艾莉是深圳某传媒公司的商务,她5月22日在福田新洲与记者聊天时透露,“这两年一直在看房,包括新房跟二手房。从新房来看,目前能上得了车的就只有盐田、大鹏和龙岗,但更看好南山和福田的房子,无奈新房价格都较高,所以也会优先考虑福田和南山的二手房。”

在张艾莉看来,如果房子的实际成交价跟二手房指导价相差不大,那么二手房指导价对她并没太大影响。但如果二手房指导价比房源的实际成交价低很多,虽然看上去房子的价格低了,但会使得潜在购房成本出现大幅提升。

张艾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我今年3月看的福田新洲一套二手房,房子面积为57平方米,二手房指导价在73万元/平方米左右,但实际成交过程中,业主的售价却在78万元/平方米,银行实际按照指导价放款,那多出来的5000元/平方米的贷款成本,相当于就得自己承担了。”

记者通过链家了解到,像张艾莉所说的实际成交价高于指导价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景田的景新花园,一套170平方米的房子,二手房指导价为643万元,实际成交价为698万元;香蜜湖的东海二期房子,房子面积120平方米,实际成交价为1880万元,而二手房指导价为1550万元。

以上就是关于15个IT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全部的内容,包括:15个IT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深圳读书月的深圳读书月大事记、深圳特区40年蜕变:从“探路人”到“关键先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07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