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IT是什么意思?做什么工作的?

请问IT是什么意思?做什么工作的?,第1张

你是从业多年的程序员吗,想过35岁以后还会从事这个职业吗?

你是实施工程师吗,干了多年基础工作之后,思考过奋斗的目标吗?

你是需求分析师吗,多年来与客户的接触让你的经验丰富,却一直没有勇气承担起项目的责任,渴望过让需求真正在你手里落地吗?

你是测试工程师吗,是否厌倦了不断找别人的错误,现在只想让别人找自己的错误?

你是前端吗,是否在不断地寻找合适框架中迷失了你的初心,曾经那个让你激动无比的效果,为什么没有再去使用它?

你是设计吗?是不是觉得自己再用心的设计

最终做出来都会变成不想要的样子,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IT职业的苦恼和忧愁,在IT行业有哪些职业能够解决上面的问题?答案可能有多个,但是最合适的选项就是IT项目经理

作为第一选项,许多人会选择项目经理(以下特指IT项目经理)进行职业转型,原因自然是相对其它职业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下面几条简单列举一下它的优势:

第一 入行门槛高,其实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入行门槛高是一件好事,可以形成职业壁垒,只跟小部分人才进行竞争,职场压力相对会比较小。

项目经理岗位对工作经验和情商都有一定的要求,能胜任的大多数是在行业内从业多年,对行业通用的技能和规则有着一定了解的老油条。

如果没有太多的经验就贸然从事这个职业,很容易遇到困难就无法解决,只能向领导求助,依靠领导的不断救场,推进项目的进度。直到有一天领导受不了了,对项目经理说:“这还不如我自己干呢,我来管项目吧,你当领导去!”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在一个项目的试炼之后小号完成了变成大号的终极考验,就像灰袍的甘道夫变成了白袍的甘道夫,一挥手,曾经遇到的强敌灰飞烟灭,小项目进不了他身,瞬间就能秒;又如同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练就一身深厚的内力,之后纵横项目的江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无败绩。

        当然,以上存属臆想,如果有人短时间就做到了这些,那只能说是天赋异禀,这只是少数人拥有的特质。我等战五渣,还是练好武功再下山吧,还得防备辛苦练武二十年,下山被人家一刀就秒了。项目的江湖,斗争激烈,只有身兼多项武功并且没有死穴的高手才能进入。

        第二 工资待遇高,由于入行门槛高,且需要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相对来说人才稀缺,工资自然会定得高一些。

项目的规则是谁干最多的活,就得最多的功劳,出问题也得背最大的锅。项目经理因为岗位责任的原因,必须得尽最大的努力推进项目,结果自然是项目完成交付的最大的功劳是项目经理的。当然,没有交付好项目,责任也全在项目经理的,该背大锅就得背大锅,不可能功劳都给你了,背锅的时候就想跑。

        按照行业默认的规则,完成项目关键节点或者完成项目终验之后,会根据对项目的贡献发放奖金,以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项目经理自然会得到最多。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工作的正向激励,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在项目当中体现的最明显。

        第三 工作时间相对自由,项目经理最主要的责任是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按计划推进项目的进度,确保正常交付。

因为项目所在地一般和公司不在同一个位置,需要经常去项目现场外办或者出差,鉴于客户现场条件限制,一般公司很难或者无法在考勤上对项目经理进行固定的管理。

这样的好处就是项目经理在每天完成项目任务之外的时间,完全可以自由地支配,想干嘛就干嘛,不用像在公司必须按时打卡上下班,工作和生活的自由度都更大一些,可以满足d性上班的就业要求。

有的能力强的项目经理,都可以不用去项目现场,几句话指导,分分钟就能完成任务,真是人在床上躺,钱从天上来,这工资挣的是真轻松。

        看完上面的三个优势,是不是觉得这个职业很不错,非常心动,想赶紧尝试尝试。先别急,既然说到它有特别明显的优势,那肯定也会有地狱级别的工作内容,要不然简历肯定满天飞,都抢着去从事这个职业了,轮到咱们说不准黄花菜都凉了,不对,可能黄花菜冻得梆梆的了都轮不上。

实际上很多人对这个职业并不陌生,因为经常能与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打交道,在工作中有或多或少的交集,打交道次数多了可能会觉得从事这个职业比较容易。

但那是没有真正对这个职业了解前下的结论,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更何况这是个非常看重过往从业经验的工作,没真正从事过更不会了解这个职业的风险与压力,那真是在刀尖上行走,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果走得不稳,那就准备好承受刀尖的反噬痛苦吧。

          说了那么多好处和难处,没有真q实d的 *** 作,还是无法感受真实的一面,下面就具体讲一下项目经理的工作内容,大家可以把自己代入到这个工作里面,看看在这个地狱难度的关卡中可以进行到第几关。

        第一关,组建项目团队。开局一个人,制霸新手村,就靠抢资源。

        项目经理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领导晚上突然发过来一条信息:“这几天有个项目启动会,你参加一下,了解一下客户相关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好嘛,连啥项目内容都不知道,就只给了一个地址,这种情况就像只穿着一条裤衩,就把你丢进了新手村。还想出去打怪升个级,没有装备武器,新手村门口都出不来。

        项目启动会是项目经理在项目中进行的第一项里程碑,确定了项目的正式启动,规定了甲方乙方以及第三方监理的责任和义务,最重要的是公司给予了项目经理组建项目团队的权利,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可以要求公司抽调相关的人力资源,要求要各部门优先配合项目的进度事宜。

        获取资源是项目启动会之后最重要的事情。资源包括两种,一种是人力上的资源,比如组建项目的实施团队,团队成员可以从其它项目组抽调人员,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员可抽调,就要考虑招聘新的人员;一种是行政上的资源,公司和客户需要给予项目经理场地、设备以及人员协调的支持。

        项目的初期是最容易获取这些资源的,这时候公司和客户对项目的关注度最高,对项目相关的审批优先级也是最高,对项目经理的合理要求也是大开绿灯一路放行。

现在项目经理已经被扔进了新手村,他看了看四周,空无一人,就给自己起了绰号“就我一个人可干不了!”,公会(公司)领导看到了,质疑他的能力,口头批评一次,他又改成“我自己就行!”,可是又想到活太多了,这么吹牛也不是办法,又改成“人越多项目越早完事!”,领导又看见了,对他说:“你自己组建团队吧,要多少名额,自己看着办吧!”

          好的,那就看着来了,大张旗鼓的改成了“我来了,我征服,谁不服我,我就服谁,谁服我,我就欺负谁!”,改完以后,一想这不是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了,这谁还跟他干呢。最后决定来个激励点的,“跟着我,活少,有肉吃,钱随便花”,项目的激励就这么定了。

现在到了地狱级别闯关的第一关,项目经理已经有了公会(公司)的许可,需要在新手村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磨炼相关的工作技能,初步建立分工协作,有了这些基础,就可以组团出去打项目的各种Boss了。

        组建团队至少需要有三种类型的人员,第一种是任劳任怨的核心成员,第二种是能解决问题的技术专家,第三种是能够掌控全局,预判风险,时刻关注项目每一个细节的成败的项目负责人,也就是项目经理自己了。

        用游戏的职业转换一下,一个是攻击不高,但是防御力强的肉盾,可以一直顶在前边,抵挡怪物的进攻;一个是攻击力高,关键时刻大概率会出现暴击输出的主攻选手;一个是可以给团队成员加各种状态的团队辅助,出现危险的时候,要顶住压力,保全团队,以完成任务为第一责任。

        很多人以为任劳任怨的核心成员,是项目组最容易协调到的人力资源。实际上不论哪个项目团队最缺少的都是这种类型的成员。这种类型的人员与职业和从业经验关系并不大,更多的是本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恰恰是项目团队最需要的成员。

        从哪能得找到这样的成员呢?这个就需要很是琢磨一番了,一般来说会从三个方面去寻找。       

        第一 寻找曾经的队友,以前曾经在一个项目团队共同战斗过,对其各方面比较了解,有过深入的沟通合作,确定是你想要寻找的成员。

        如果这个人现在正处于项目的空闲期,那就别犹豫,分秒必争,赶紧向领导申请把这个人调过来。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是好用的员工哪个项目组都会抢着要的。

        你不早下手,别人就会下手,到时候看着别的项目经理可以当甩手掌柜,动不动几天见不着人,项目却一点事都没有,你却只能悲催的当救火队员,一天不出现,大火就烧过来了。回想起那次的错过,下次一定会忘了拖延症,饭都不吃了,就去把人抢过来。

        第二 领导的推荐,领导对员工的个人脾气秉性比较了解,会根据项目的难易合理安排人员。

        但是有一点要知道,领导考虑的是全局,很难周到考虑到这个员工是否是符合项目需要的人,而且有些员工在领导面前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实际的并不一样。

        所以切记,领导可以帮你做出选择,但是做出决定需要多考虑一下,领导认可的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有条件的话可以先多做接触,考察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再最终决定是否接纳入团队。

        第三 招聘新人,在项目团队人手不齐,时间又宽裕一些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样做。但是风险始终存在,对于项目团队来说最重要的是有稳定可靠的成员,新入职的员工,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未知的,短时间内很难确定是项目需要的人,也很难确定其是否有长期入职的打算。

        如果想等一等,观察观察再做打算是否让其参与到项目中,但是项目的计划不会等,客户的耐心不会等,投入的资源也不会等。新招聘的人员只能在交付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去检验工作能力了。

        等到项目启动的时候再去招聘,要承担很多未知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会有储备人才的原因了。为了避开这种风险,可以考虑一种办法,推荐熟悉的人来公司应聘,这样可以绕开对新员工不熟悉的风险,属于一种抄捷径的做法。

        既然是抄捷径,好处是省去了观察的时间,选择了一个相对靠谱的人员;坏处就是相信了别人,就要承受相信的代价,如果推荐过来的人是个水货,或者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项目经理想换个人,但是碍于情面,毕竟是熟悉的人推荐过来的,对他也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徐徐图之了。

        按照上面的三个办法去寻找,技术专家也不是难题,只是个人要求上面会多一些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擅长的技能是否是项目需要的,考虑技术问题是否实际,理论型的人才尽量要避开,眼高手低的不要过来,无法沟通的一定远离,诸如此类种种,如果都能考虑到了,挑选出来的技术专家从理论上已经符合项目的需要了。

        项目团队初具雏形,之后以这个团队架构为基础,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会从其它职能部门协调人员配合完成任务,比如从质量部门协调人员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从设计部门协调人员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美化等等。

        随着项目团队成员已经就位,接下来的任务是建立项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培养相互之间的配合度,一步一步变成一个战斗力强劲的团队,但那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项目经理面临更大的一个挑战。

        公会(公司)为了发展的需要,在服务器新开的区(新的项目),项目经理安排入驻开辟新的战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第一关终于通过了,项目经理在新手村招揽一群精英级别的打怪小分队成员,内心已经跃跃欲试,向小怪们磨刀霍霍了。

可是却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没有装备(客户的信任)和武器(需要交付的系统或者设备),没有基础属性点可加(业务了解程度),村口碰到个5级的小怪都打不动。

        虽然小怪的攻击低(项目初期的任务都是零散的小任务,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但是防御力高(项目的建设内容需要细致的了解之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非常努力地打了一天,一滴血都没打掉。

        是可忍,孰不可忍,辛辛苦苦组建的精英团队竟然对付不了最弱的小怪,说出去都让NPC笑话,怎么好意思制霸新手村,趁早散伙,大家分行李去吧。

大门口都出不去,是不是有点丢人,怎么办?记住项目经理职业的第一原则,无论对内部还是对外部,遇到事情需要做决定的时候,无论内心有多慌有多没底,一定要表现出事情在掌控中的样子。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表现,对内关系到团队执行力,对外关系到客户的信任,毕竟谁也不想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没有信心能办好的人,谁都不想跟着一个看起来不靠谱的人。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项目的解决方案最好是可以在团队内部解决的,这样资源比较容易获取,而且不用等协调的时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事事都找领导,经常这样容易造成能力不足的表现,如果碰到团队真的解决不了的,再找领导解决问题也不迟。

比如说现在遇到的问题,分析一下,就是没有客户的支持寸步难行,不了解项目的需求埋头干就是白干,方案就是同客户快速建立信任关系,尽快了解项目的重点需求和真正需求(注意两个需求的区别,后续会提到)。

项目经理想起了在新手村最大的好处,通过做任务快速的升级别,不用辛辛苦苦的打怪,简单地围着村子转个圈,找几个人说说话能就完成任务得到奖励,升级换装备换武器,战力蹭蹭的往上涨,门口小怪一刀秒一群。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时刻要谨记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世上也没有好做的项目。

现在就要进入地狱级别闯关的第二关,项目经理要与客户、监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项目的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有针对的进行重点突破,不要以为这是个简单的事情,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让陌生人把钱从兜里掏出来,并且亲手交到别人的手上,第二难的事情就是大把的花着陌生人的钱,还得让他相信这钱花的是值得的。

任务型阅读中,it可以指代无生命的事物,也可以指代动物或婴儿(当性别不确定时)。因此,it只能变成its,而不能变成his,因为his只能指代男性的所有物或关系。例如,我们可以说“The dog wagged its tail”(这只狗摇了摇它的尾巴),但不能说“The dog wagged his tail”(这只狗摇了摇他的尾巴)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政府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你不断地提升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核心也是最难的地方。功夫全在题外!信息化(数字化)目的并不是上系统拿几个数字,它只是基础,其核心在一个“化”字,把各种资源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后进行“合理化”、“优化”的配置。譬如用历史信息来辅助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库存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下达指令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滚动修正计划。美国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提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紧密相连、统一考虑;二是整个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如果上了信息系统却不用它来辅助决策,还是按照原来的运作方式运作,则信息系统的作用可能只是限于解放某些岗位的某些工作,如统计报表等,且同时还会增加另外一些岗位的工作。大量经验表明,如果不用信息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要实现用来辅助决策的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根本不可能,信息系统只有用它才可能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按照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要构造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只有整合能力才是,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冰山一角,露在外面的越少越不容易被模仿,越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就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与系统系主任)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一些经常混淆的基本概念。

数据(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信息=(Information)=数据+ 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识(Knowledge) =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智慧(Wisdom) =知识的选择(Selection) 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智慧。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数据。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的关系见下图,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循环关系。

图1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高档车,开车的人不同将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水平,这时更关键的因素--开车的本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初级阶段,竞争比较粗放,可能主要是看谁能修好道,买好车。到后面,大家硬件基础设施差不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光有好道好车还不行,还得有舒马赫这样的顶级选手才能赢得比赛。企业经营与赛车还不太一样,赛车有人制定规则,规定只能跑一样的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就可以买高档的服务器、小型机,没有钱的就只能买PC服务器;有钱的就可以用光纤宽带,没有钱的则只能用ADSL甚至拨号;有钱的可以花几千万去买SAP、Oracle,没有钱的则只能用用金蝶、用友,甚至只有一些基本功能的小的进销存或财务软件;有钱的可以请五大帮他们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并进行培训,没有钱的则只能企业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确,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但网络经济来了,用卡尔的话说,就是IT技术已经变得“大众化”,已变成商品。更何况ASP模式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昂贵的服务器、网络、软件费用的门槛被一下子降低了。好比虽然你有私家的宝马、奔驰,可以很快地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但我也可以坐出租车差不多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再差点儿我有公共汽车、地铁,只要很低的成本也能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但同样的宽带、同样一套系统软件,但使用的人一样,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君不见同样是使用SAP、Oracle或者金蝶、用友,有很成功的,也有很失败的?还是那句话,功夫在诗外!

以上就是关于IT项目经理项目全流程工作任务解析(深刻)(1)全部的内容,包括:IT项目经理项目全流程工作任务解析(深刻)(1)、任务型阅读it只能变成its不能变成his吗、请问IT是什么意思做什么工作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079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