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曝戴姆勒成本缩减力度增加:砍掉多款车型,裁员15万人

外媒曝戴姆勒成本缩减力度增加:砍掉多款车型,裁员15万人,第1张

严重。

戴姆勒表示已经与工会商定了各种削减成本和工作的措施,包括在德国扩大兼职退休和遣散计划。此外该公司还将削减全球10%的管理职位,约1100名管理层员工将被解雇。

全球车市虽然下行趋势明显,但这些传统车企巨头们非但没有闲着,反而各自忙着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布局。

文|车事小说 青柠檬

面对电动化发展趋势,国际车企巨头们虽然嘴上说着不要,但在市场面前身体却表现的很诚实。大众、通用、福特、宝马、奔驰、奥迪、FCA等传统车企巨头们,无一不在加速推进自己在电动化领域的布局。

不过,对这些在传统造车领域堪称巨头们来说,要想在电动化领域真正实施起来,并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摆在各大巨头们面前的这几道坎必须先迈过去才能真正实现触摸电动化。

第一道坎:筹集足够烧的资金

研发电动车很烧钱,更不用说智能电动车,以及未来的自动/无人驾驶电动车。究竟需要多少钱?根据每家采取的技术路线不同,推进力度不一,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不妨从现在有的案例中可以找到一些参考。

最近发生在通用 汽车 身上的系列变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案例。

2月17日,通用 汽车 发布公告称,为了聚焦核心业务,要在2015年制定的全面战略的基础上,果断采取行动转型,来实现显著的成本效益。翻译大白话就是要采取行动给“核心业务”弄钱。

很快外界都知道了“果断行动”所指的是什么。除了把泰国、印度工厂卖给了中国长城 汽车 织之外,转身还淘汰了霍顿(Holden)品牌。一系列动作背后意味着,通用 汽车 一口气放弃了东南亚以及澳洲两大市场。也侧面说明了通用 汽车 现在对不赚钱业务的决绝。

当然,这次行动没让通用 汽车 白忙活。据通用 汽车 首席财务官苏亚德瓦拉(Dhivya Suryadevara)2月5日对分析师表示,通过重组除中国以外的国际业务,与2018年相比利润增加了20亿美元。

紧接着,当地时间3月4日通用 汽车 的“核心业务”成果正式对外发布——模块化的驱动系统以及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BEV3平台)。

据通用 汽车 在这场名为“EV Week”的活动上介绍,通用 汽车 要在2023年前推出20款电动车型,累计投资200亿美元。并制定了一个“未来5年内在中美两个市场每年售出100万辆电动 汽车 ”的小目标。

关停海外燃油车业务,砸下巨资研发电动化平台。通用 汽车 的战略转型意图在大众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

事实上,如果留意到玛丽阿姨(通用 汽车 CEO Mary Barra)在活动上发言内容时就会发现,通用 汽车 的真正野心。

在整个发言过程中,Mary Barra多次点名特斯拉。并向华尔街喊话称,将会证明通用 汽车 完全可以跟特斯拉展开竞争。在Mary Barra看来,通用 汽车 新一代电动产品性能比特斯拉更加突出。

虽然在市场体量及规模上,通用 汽车 绝对是特斯拉的大哥大。但是在资本市场领域,通用 汽车 在特斯拉市值面前却不值得一提。截至本文截稿,通用 汽车 股价为26美元/股,市值为372亿美元;特斯拉股价为63423美元/股,市值为1167亿美元。这也难怪玛丽阿姨会对华尔街很生气。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包括通用 汽车 在内传统车企巨头们并未把电动化作为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换句话来说,特斯拉暂时赢在了抢跑的时间上。当然,商场并非竞技场,在这一点上,刚刚醒悟过来的传统车企巨头们只能跟在特斯拉后面奋起直追。

相比通用 汽车 在全球不那么重要市场鸣锣收兵来实现聚焦“核心业务”目的,欧洲大陆传统车企巨头们做法则是对准了自身内部“手起刀落”。正所谓狠起来连自己都“砍”。

当地时间2月20日,戴姆勒集团称其正在对财务、生产和开发部门的管理层进行精简,以消除梅赛德斯-奔驰和戴姆勒之间管理层的职位重复,并加强戴姆勒集团管理层对梅赛德斯-奔驰部门的控制。

根据《德国商报》援引戴姆勒公司消息人士称,戴姆勒计划将裁员人数由原先的1万人增加到15万人。戴姆勒还计划减少每周工作时间,并让大多数行政职位的临时工提前退休。

即便是给戴姆勒贡献了丰厚利润的北京奔驰旗下多个岗位也未能幸免。据亿欧 汽车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称:“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戴姆勒或将分别在华裁员4%,其中包括北京奔驰近百位外籍专家。”

对此,戴姆勒董事会成员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aefer)表示,梅赛德斯-奔驰正在着手的全面削减成本计划,其目的正是为了释放资金制造电动车产品和自动驾驶 汽车 。

相比戴姆勒的“后知后觉”,宝马就相对利落了许多。

早在去年的9月份,宝马就已经制定了一份涉及6000人岗位的裁员计划。而且裁员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满足在电动 汽车 领域的投资支出。

而德系最大传统车企巨头大众集团更是自去年3月份开始,让裁员变成了一种习惯。对此,大众品牌曾表示,计划到2023年裁员至多7000人,旨在每年节省59亿欧元以加快电动化和数字化。

可见,即便是传统车企巨头要想推进电动化也是非常的缺钱。为了筹钱不惜执行紧缩在国际市场的布局,对内裁员等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缩减成本计划。

这也表明,电动化是真心很“烧钱”。

第二道坎:动力电池从何处来

既然大家都是奔着电动化而来,自然就离不开“电”。最终落地在产品上自然也就是动力电池。

所以,当所有巨头们集中而来,其所需的动力电池如何满足?

截至目前,全球整车制造商除了比亚迪能够真正在电池领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完全自给自足之外,包括特斯拉在内,鲜有其他品牌能够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由此,外部采购成为了共同选择。

根据公开资料,无论是早期或还是当下,全球主流车企在动力电池方面无外乎采购自LG、松下或宁德时代。

当然如果细分下去,有的品牌属于整体采购,有的则只是采购电芯等部件,而电池组则由自己组装。事实上,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谈不上绝对的供应安全。

近期,特斯拉与松下“闹翻脸”就一个鲜活案例。受制于产能,特斯拉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抱怨松下不肯增加产能影响了Model 3产量。最终,松下丢掉了特斯拉独家动力电池供应商的位置。LG、宁德时代向后进入特斯拉动力电池供应商名单。

事实上,整车制造商受制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产能而导致损失惨重的案例数不胜数。广汽传祺GS8就曾吃过这方面的大亏。GS8上市伊始便深受市场追捧,销量订单节节攀升,就在扩大市占率的爬坡关键阶段,由于变速箱供应商爱信减产导致GS8产能跟着缩减。商场如战场,错过了时机的GS8最终沦为了细分市场车型中的沧海一粟。

所以,对整车制造商而言,核心零部件的掌控权至关重要。根据各大车企巨头公布的电动化产能规划,未来五年内,对动力电池需求已经超过现有所有供应商的产能总和。

如何保障供需平衡,除了外采之外,更多的车企巨头决心自己产。当然,这其中还是离不开电池相关企业的参与。

为了确保2028年2200辆电动 汽车 生产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大众 汽车 在去年6月份宣布,与Northvolt公司以50:50的股比成立合资企业,建设一座初期产能为16GWh的电池工厂。该工厂最早将于2020年开始建设,并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开始为大众 汽车 生产电池。

通用 汽车 也早在2019年12月宣布携手LG化学在俄亥俄州东北部的劳德斯顿(Lordstown)地区建造电池单体制造工厂,工厂将于2020年年中破土动工。

除此之外,戴姆勒集团除了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已拥有(包括在建)的8家电池工厂基础上,还将在波兰建造第9家电动 汽车 电池工厂。

去年8月份,丰田 汽车 旗下Primearth EV Energy公司称将在中国投建一家全新的 汽车 电池工厂,预计将于2021年投产。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在中国拥有了两家电池工厂。

当然,也并非所有巨头都对自建电池厂感冒。

据彭博社报道,宝马集团CFO尼古拉斯·皮特(Nicolas Peter)就曾表示:“我不认为自己生产电池对于每一家车辆制造商来说都有意义。”宝马将会继续从现有的供应商那里采购电池,或是加入一个联营企业,但是不会自己进行电池生产工作。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多数传统车企巨头们的所谓自建电池工厂只能称之为组装车间。电池核心部件如电芯等很多车企仍然无法摆脱外采。当然,自建电池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电动车型生产需要。不至于,因受制于供应商产能而导致影响整车生产。

日前,由于LG化学方面电池产能不足,直接导致捷豹I-PACE生产线从今年2月17日开始不得不关停一周左右时间。同样受制于LG产能问题,正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进行生产的奥迪旗下纯电动车型旗舰e-tron也被迫停产了几日。

电池供应已然成为了左右整车制造商的核心要素之一。

第三道坎:能否支撑到市场规模化那天

即便筹集到了初期起步资金,以及解决了电池供应就一定能够在电动化领域施展拳脚了?

如果这么认为,就只能说是太天真了。必须还要看在众多变量中,最不可控的那个变量—— 汽车 市场的脸色。

要知道即便是火遍了全宇宙的特斯拉,时至今日仍然还未能实现年度盈利。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生理或还是心理上,都必须做好准备,撑到电动 汽车 实现普遍规模化的那一天。在此之前,终端市场月销仅三位数很可能是家常便饭。

事实上,即便是在全球最大的 汽车 消费市场中国,自从去年6月份新能源 汽车 补贴退补执行以来,新能源 汽车 在终端市场的销量便一直处于下滑趋势。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 汽车 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这也是多年以来,新能源 汽车 销量首次出现下滑。

另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1万辆,同比下降777%,环比下降70%。至此,今年1-2月累计销量52万辆,同比下降64%。即便考虑到春节假期以及疫情影响,还是可以看出整个市场销量下滑趋势仍然非常明显。

如果从市场角度而言,抛开现金补贴、税费优惠、牌照政策等外在刺激因素,纯电动 汽车 显然还不是市场中主流选择。换句话来说,传统燃油 汽车 仍然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这也就意味着,对包括传统车企以及特斯拉这样主要生产电动 汽车 的企业来说,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培育电动 汽车 消费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电动车的好处。只有实现了经济规模化,才能真正说电动化时代到来了。

宝马研发总监弗罗里希(Klaus Froelich)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有消费者对纯电动 汽车 有需求。一个也没有。是监管机构对纯电动 汽车 有要求。”在他看来,欧洲市场并不需要纯电动 汽车 ,而且燃油 汽车 至少还能存在30年的时间。

事实上,如果考虑到电动 汽车 高昂的售价(与燃油车相比),过短的实际续航里程,以及充电的不便利性等等阻碍,在未得到很好解决之前很难说出实现经济规模效益的时间表。当然,政策强行推进属于另一个范畴。

所以,基于当前整个行业现状,只能说还处于 汽车 行业电动化的初始起步阶段。对所有车企而言,要吃这块市场的蛋糕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 / END / ————

投稿、爆料:csxs20150720@126com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 亿欧导读 ]戴姆勒利润仍难见起色。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经历2019年的三次盈利预警之后,戴姆勒决定在削减成本上加大力度。

2月10日,《德国商报》(Handelsblatt)援引戴姆勒公司消息人士称,目前戴姆勒正在加强现有的成本削减措施,计划将裁员人数增加到15万人。

对电动汽车的大量投入让戴姆勒全年收益承受着巨大压力。此前,在2019年11月,这家汽车制造商就曾表示,公司将在2022年底前削减至少1万个工作岗位,并减少1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072亿元)的员工成本。《德国商报》此次曝出的数字将远超去年11月所预计的数字。

在利润仍难见起色的情况下,戴姆勒计划在本周二的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公司将扩大节约开支的规模。据悉,戴姆勒公司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届时将宣布,该公司会减少对核心业务之外的亏损项目投资。

此外,戴姆勒还将宣布缩减其产品阵容。据《德国商报》透露,梅赛德斯的大型豪华轿车S级的敞篷版和轿跑版将被砍掉,B级轿车的未来也充满着不确定性。

就在一周前,一位梅赛德斯-奔驰的发言人向媒体表示,奔驰X级皮卡将在2020年5月停产。这款基于日产纳瓦拉平台打造的高端皮卡在2017年7月上市。最终由于市场的萎缩与销量的持续低迷,该车上市不到3年时间便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1月23日,戴姆勒公司宣布,其2019年的息税前利润预计将从上年同期的11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497亿元)降至5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289亿元),降幅接近50%。戴姆勒方面预计,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销售回报率将降至4%,低于2018年的78%;货车部门的销售回报率将从23%降至-159%;卡车部门的销售回报率将从72%降至61%。

除了车型规划不合理外,三年前“排放门”的丑闻阴影迟迟未消散也给戴姆勒造成了巨大的开支。据戴姆勒初步评估,2019年与柴油车丑闻相关的政府和法院诉讼费用共计11亿至15亿欧元。2019年9月,戴姆勒因违反柴油车排放规定,被德国检方处以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67亿元)的罚款。

此外,据德国《汽车周刊》1月8日报道,戴姆勒219位大股东因其使用非法尾气软件而遭起诉,并被要求赔偿89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87亿元)。

同时,由于全球汽车产业在向电气化、自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转型,戴姆勒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投入还在增加。此前,戴姆勒曾表示,将与北汽集团共同投资170亿美元,打造北京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此外,戴姆勒还与吉利共同在华生产smart纯电动车,并从中国向全球出口。此外,戴姆勒还与吉利在2019年成立了网约车公司“耀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戴姆勒也在2019年投入了5亿欧元用于研发自动驾驶卡车。

未来,随着转型的逐渐深入,戴姆勒在新技术领域的开支或将继续加大。与此同时,其他业务开支缩减的阵痛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摘取每日重要新闻,

以科技视角、极客精神,挖掘重点,探索更多。

编辑丨AutoR智驾 智驾小郎君

戴姆勒或将于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在华裁员4%,并减少外派中国的德国员工

知情人士称,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戴姆勒或将分别在华裁员4%,其中包括北京奔驰近百位外籍专家;北京奔驰还将改变‘一岗两人’的惯例,减少外派中国的德国员工。上述人士称,在中国市场上,外籍员工的成本高于中方员工接近7-8倍,奔驰每年为一名外派中国市场的德国员工花费成本超过30万欧元。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奔驰目前约有3500人,“裁掉的外籍专家大概在100人左右”。

特斯拉大跌 美国将公布Autopilot事故最终调查结果

近期一路狂奔的特斯拉股价周一停下了脚步,收盘大跌75%,报83379美元。投资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担忧引发了广泛的市场抛售。除了疫情可能对其业绩造成的影响之外,特斯拉投资者还担心美国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NTSB)即将公布的对Autopilot相关撞车事故的最终调查结果。NTSB计划于当地时间周二下午在华盛顿特区公布这一调查报告(原定上午公布,但因故推迟。)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经常声称其Autopilot功能能够拯救生命。然而,这种现在已成为所有特斯拉新车标配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性,仍在接受第三方研究人员的评估。

融资超百亿元 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

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将落户合肥。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蔚来中国落户合肥5年内将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龙头企业,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引领带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FCA将“封锁”欧洲工厂

2月24日,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意大利北部蔓延,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以下简称:FCA)将“封锁”其欧洲工厂,限制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出入。目前,意大利是欧洲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根据意大利民防部门24日发布的消息称,意大利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了6人,确诊病例共计229人,涉及13个城市。值得注意的是,2月21日之前,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还只有3例。

中汽协:建议推迟国六排放标准实施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协会已向相关部门提交了推迟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还在开会研究此事,是否采纳暂未可知,最终结果要看官方发布。对于此次中汽协建议推迟实施国六排放标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非常赞同。崔东树告诉记者,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延期是很好的事情,可以缓解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可以缓解企业生产切换国六的困难。

北京今年个人新能源指标将在首期摇号用尽,新申请者轮候9年

2月25日上午,北京小客车指标办公布了本期小客车指标申请审核结果和配置数据。截至本期,新能源指标总申请人数突破46万,按照现行规则测算,今年个人新能源指标54200个将在首期用尽,新申请者或将继续轮候9年。

因零部件供应短缺,奥迪e-tron将暂时停产

因零部件供应短缺,奥迪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的e-tron纯电动SUV将暂时停产。该消息已得到奥迪官方证实,但具体停产时间尚不清楚,奥迪官方称将停产“几天”。此外,此次停产具体因哪些零部件短缺、由哪家零部件导致并不清楚。不过,奥迪官方表示,此次停产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无关。

日产欧洲董事长:若英国欧盟加征10%汽车关税 我们将无法生存

据彭博社报道,日产汽车对其在西欧的工厂的未来发出了迄今最严厉的警告。该公司在英国的一家工厂受到英国脱欧的威胁,在西班牙的另一家工厂则受到需求下滑的影响。欧日产汽车欧洲公司董事长吉安卢卡德菲奇(Gianluca de Ficchy)周一在巴黎附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公司位于英国的桑德兰工厂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云之下。该公司生产的车型占欧洲销量的大部分,其中大约四分之三出口到欧盟其他国家。德菲奇表示,如果英国不能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对汽车和零部件征收10%的关税不仅会导致工厂倒闭,还会影响到日产的整个欧洲战略。“我们将无法生存,因为我们卖不掉车。”

本田汽车决定关闭菲律宾工厂

在中国市场大卖的本田汽车在菲律宾即将关闭工厂。日前据外媒报道,本田汽车为加为加快全球重组的步伐,决定3月份关闭在菲律宾工厂的汽车生产。虽然在当地的汽车工厂遭到关闭,但本田并没有放弃该市场的计划,本田汽车菲律宾公司还将继续在菲律宾开展相关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业务。

奔驰召回11166辆进口汽车

日前,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0年3月30日起,召回部分2018年6月2日至2018年10月31日生产的进口C级、E级、G级、CLS级、GLC SUV、AMG GT汽车,共计11166辆。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前排座椅安全带锁扣可能不符合要求,正确系紧的安全带会被错误地检测为未系紧。组合仪表中会出现警告提示,启动车辆时会立即发出声音警告,如果驾驶员忽略这些警告,当车辆发生碰撞需要约束系统启动时,前排座椅安全带的电动主动卷收和通过爆炸器卷收的功能可能都无法激活,安全带的约束效果会受到影响,增加前排乘员受伤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检查前排座椅安全带锁扣,必要时进行更换,以消除安全隐患。

雷诺公布纯电Twingo ZE官方渲染图,新车预计下月正式发布

2月24日,雷诺公布纯电车型Twingo ZE官方渲染图,这是雷诺公司开发的第七款全电动汽车。该款微型电动车基于去年日内瓦车展发布的新款Twingo车型打造,采用后轮驱动,搭载22千瓦时的锂离子电池组,WLTP工况下城市道路纯电续航可达250公里。该款车型预计在3月开幕的2020日内瓦车展正式发布。

汽车零部件公司均胜电子跨界生产口罩,日产能将达50万

2月24日,在均胜电子一个汽车平行显示系统生产车间内,两条原先被废弃了10多年的口罩生产线“重获新生”,每秒可生产出2只口罩。“待设备性能稳定后,两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行,日均口罩产量将达14万只。这个车间的口罩成品将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统一调拨,部分口罩还将用于保障企业自身防疫工作。”均胜集团副总裁周兴宥表示,“均胜后续还将投用3台自制的全自动口罩生产线,设计总产能日产将达50万只。”

DS发布旗舰车型DS 9,预计2020年下半年国产上市

2月25日,标致雪铁龙旗下豪华汽车品牌DS发布全新旗舰车型DS 9。该款中型车基于EMP2平台打造,整体轮廓与兄弟品牌的标致508L接近。DS称这款车将在中国生产,在2020年的下半年全球同步上市。目前,DS旗下销售的产品包括DS3 、DS 4S、DS 5、DS 6和DS 7等多款车型。

LG化学成为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的独家电池供应商

2月25日,韩国电池供应商LG化学表示,已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 Motors签署协议,向后者独家供应电动汽车电池。LG化学表示,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2023年为Lucid Air车型供应圆柱形电池,但并未透露供货合同规模。2016年,Lucid Motors发布了对标特斯拉Model S的首款电动车Lucid Air,首批量产车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初下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关于福田戴姆勒汽车裁员严重吗全部的内容,包括:福田戴姆勒汽车裁员严重吗、从全球车企巨头转型来看推进电动化这事难在哪、外媒曝戴姆勒成本缩减力度增加:砍掉多款车型,裁员1.5万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084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