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月的中印关系变化与发展及相关的政策的出台

近几月的中印关系变化与发展及相关的政策的出台,第1张

拿的是印度的学历,武大这边也有一个证书,但是跟本科证书是不一样的武大这个叫做"武汉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证",基本没有用

重点是印度那边的学历,现在国内还没有承认印度学历,但是有传闻说快了,今年年底那样就会出台文件承认印度学历,反正中介当然是那样讲的了,不过你不用担心,到你毕业,都是好几年后的事了,国家在怎么拖拉,也不会拖那么久的啦反正,印度的学历,英国是认可的

关于印度学历有多少含金量的问题,印度的it是很强,中印班合作的那些印度学校,在印度来说也算是不错的,但是你取得学历,只是块敲门砖,到底是金砖还是泥砖,还是得取决于你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个成绩是两极分化的,成绩最好的那些同学,全球500强,什么微软,IBM公司抢着要但是成绩一般的同学,找份工作都很难

印度学习还是蛮辛苦的,首先你语言就不过关,所以在国内的时候就要开始狂搞英语,多看点印度**,熟悉一下印度口音,呵呵~~最好暑假报补习班,到了印度,也有专门的一个学期是学语言的然后才开始上专业课,全部英文授课的印度没有什么娱乐的,也不泡妞(注意,印度是很注重男女有别的,问路什么的,最好问同性),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学习,因为在那里读书,成绩不好,那就相当于白读了

总得来说,还是蛮好的,毕竟留学费用不大,然后,至少你的外语水平会有很大提高只要你努力学习,还是很有前途的,如果只是想混个文凭,那就不要浪费钱了,在国内混便宜得多

正当我国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比我国同一时期建国的印度也在比较、反思过去70年中印两个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两个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从殖民世界的废墟中诞生,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70年过去了,两个国家在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差距却越来越大。

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在19世纪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据印度经济学家两国一直遵循相反的轨迹。根据英国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估计,1820年-1913年,印度人均国民收入从533美元增加到673美元,在同一时期,中国的人均收入从600美元下降到552美元。在20世纪上半叶,两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继续下降。1913年-1950年,印度的人均收入从673美元降至619美元,而中国的人均收入从552美元降至439美元。也就是说,在1950年1月印度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国时,其经济是领先中国的,而且领先的幅度还比较大。

两国建国后都经历了一个时期的快速增长,到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979美元,翻了一番还多,而印度则达到966美元,经济成绩中规中矩。不过仅从数据上看,这时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大体相当。但是1978年后40年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印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今天中国人均GDP是印度的46倍,两个国家已经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层面了。

两个国家发展成绩的巨大差异有很多很多原因,比如两个国家社会革命的彻底性不同、社会治理体系不同、发展方式不同等等,而印度经济学家则重点关注到3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从一开始就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新中国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全民教育和基本医疗设施的建设,而印度在70年后在这两个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印度经济学家用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计算方法,估算了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在1950年和1973年的HDI得分。1950年,两个国家的HDI得分几乎一样,但到了1973年中国的得分达到0407,远超印度的0289。人的素质的提高为此后中国推动改革开放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准备。

二是中印两国对工业化的道路选择不同。新中国立国之初,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就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目标,更加关注发展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重化工业的工业体系完备,比例更加合理。而印度从立国之初就不太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他们更关注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即便是在上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改革之后,印度也是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不理想。印度邻国孟加拉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速度,甚至从2017年开始都超过了印度。

三是印度推动经济改革比中国晚不少。中国从1978年开始推动经济改革,1980年就开始设立经济特区,推动制造业升级革新并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而印度的经济改革在前苏联解体后的上世纪90年代才全面展开,比中国晚了10多年。按照麦迪森的估算,到1998年,中国人均外国直接投资为183美元,而印度仅为14美元。

近两年,印度经济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增速逐步提升,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明星。明年1月26日印度也将迎来建国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印度人也怀揣着许多梦想,在下一个70年印度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能追上中国,站回同一条起跑线吗?

两会开幕,印度无论在经济贸易还是政治方面对于中国来说都休戚相关

中国和印度政界与学术界都有一些真心希望中印关系改善的人,目前都有找不到门路的感觉。“Chindia”已经出现四年之久,这个“中印大同”的理想虽然有人欣赏与响应,却无法解决边界纠纷或具体增进双边共识,两个政府之间互不信任的高墙难以推倒。

谁也没想到,“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冯梦龙这500年的名言在“Chindia”符号上灵验。全球经济发展把中国和印度推进激流的漩涡。2007年,美国Gartner集团的帕普金(James Popkin)和(印裔)艾扬格(Partha Iyenger)曾经到中国和印度深入考察,然后合著《信息技术及东方:中国和印度将如何改变技术与发展的未来》新书,2007年4月Gartner公司为此书首发时特别召开了学术讨论会。

技术与创新不断升格

帕普金和艾扬格强调技术世界的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和印度的大学培养出一些世界最优秀的电脑科学与电机人才,两国技术市场繁荣,西方高科技企业正把生产程序、组装、创新等向两国转移,两国的创新与知识产权不断扩展。他们预言: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数量将赶上发达国家,到2010年中国的新信息技术品牌将会得到国际公认。艾扬格说印度已是世界软件超级大国,2004年印度IT服务出口赚回130亿美元,全球高新技术营业外流,印度所得是35亿美元;帕普金说中国有可能在信息与通讯技术上成为世界领袖。

Gartner公司提倡美国企业要有“Chindia战略”,得到苹果电脑等公司的响应。“Chindia战略”认为一方面中国和印度在高科技领域崛起,另一方面两国又有共同合作的趋势,对西方企业的竞争形成挑战。虽然目前中印经贸合作还刚具雏形,但印度软件设计与中国制造能力紧密结合,一个“Chindia集团”可能产生。

艾扬格说:“中国和印度对技术与创新不断升格”,就像“老练的旅行家”主动从地图上掌握前进路线那样。当今民间动力十足(政府不但不起劲,还搞些像限制玩具等进口的小动作),中印贸易增长率先是25%,最近几年上升到50%,使2007年双边贸易额接近400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中印贸易将于2010年达到750亿,2015年达到2250亿,和中美贸易数字靠近。看来中印贸易飞跃增长将会使中美贸易相对冷却,使中国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当前美国受金融海啸重创而中印经济相对稳定更可能改变全球财富分布。

正在比较中印经济发展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印裔经济学家巴尔坦(Pranab Bardhan)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字分析:1820年中印两国占全球财富将近一半,1950年降至十分之一,现在还只有五分之一,到2025年将回升至三分之一,他和许多印度精英都相信将来可能再上升到世界的一半。2007年印度驻华大使拉奥(Niurpama Rao)在深圳、香港讲演以及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博士访华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讲演都说了类似的话。

中印大同的理想境界

巴尔坦指出中印两国发展的一大特点:在人均收入极低的情况下能够生产科技分量高的产品。他说,过去他在印度,人们说中国人是胜过印度人的“社会主义者”,现在他在美国,人们又说中国人是胜过印度人的“资本主义者”。他说印度也和中国一样,曾被人嘲笑在社会主义梦中“酣睡”,如今的经济突飞猛进却令人刮目相看。

印度遭受殖民地压迫和中国遭受“次殖民地”压迫(比殖民地更不如)使得全球最出色的能工巧匠创造的两大古老文明掉进贫穷落后深渊。今天两国刚刚翻身就以“Chindia”的面貌惊醒发达国家,“Chindia”符号得到“中印双双崛起”的新涵义。

令人惊醒的是“Chindia”内涵的“快”、“多”、“巧”三大因素。增长快速再加人才济济使得美国这样的大国、强国担忧,欧洲众“小”国更不必说。中印的“巧”却是欧洲列强早已赏识的。人们曾说中国丝绸与印度珠宝引起古罗马帝国崩溃;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禁止印度棉布和中国丝绸进口,贵族抱怨说:“我们将无法辨认夫人与奴婢了”。

“Chindia”中“多”的内涵喜忧兼备,喜的是两国25亿人口(中国14亿、印度11亿)占人类40%,人均进步一寸总长度就是千万丈;忧的是要使人类四分之一人口个个都摆脱贫困、进入小康不是易事。这头等重要的人类责任要求中印两国紧密团结、互相学习帮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不但要“双双崛起”,而且要“同舟共济”,这才使“Chindia”的涵义全面起来。

“Chindia”引出历史与经济两个课题,许多对“Chindia”前景十分重视的外国经济学家,不管用不用这个符号,都注意到中印两国有漫长的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我曾经向本栏读者介绍过哈佛大学教授、印裔经济学家侃纳2007年的新书《数十亿企业家:中国和印度如何重造它们的前途——以及你们的前途》(参见《联合早报》2008年6月28日拙文《中印之间的热情与冷淡》),就是用历史观点与发展眼光来看两国合作大有可为。

作为美国企业界的中印问题顾问,侃纳对印度情况的深刻洞察与对中国了解火候不够形成鲜明对比,但他的书中说的中国、印度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千千万万的活动家与企业家驰骋的广阔天地。他们之间的互动(再加美国人士牵线与多边合作)在许多无人问津的领域把经济搞活。他强调“企业精神”的重要,使我们意识到单从学术界推动“Chindia”难成气候,“Chindia”的精神应该为中印两国亿万能工巧匠、经营高手所 *** 作,创造出各种奇迹来。

西方经济学家与企业家当今把视线东移,看到的是“雨山黯黯晴山秀”,联想到有朝一日“夕阳天外云归尽”就会有“Chindia”双峰凸显。我们从“Chindia”的角度出发,相信它会从“中印双双崛起”的当前现实渐渐发展到“中印大同”的理想境界

来源论坛:东方军事快讯 点击:11800次 我来说两句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也有人说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中国与印度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军事现代化全面追赶欧美发达国家,自身实力和势力范围影响早已超出了亚洲,成为世界列强行列里新增的两位后起之秀。

近些年来,世界上对中印两国崛起的评论报道甚多,国内众多网友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西方媒体则倾向于龙象之争,认为到本世纪中叶印度将全面赶超中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超级经济大国。而本国的舆论却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印度是痴人说梦,因此印度也烙下了个具有中国特色地外号“印度阿三”

先且不说谁是谁非,实事求是的说,印度这些年的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经济一年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令其国人骄傲的软件业异常发达,在世界软件开发制造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子d爆炸成功,顺利跻身于核俱乐部。还有前些日子发射并成功回收地无人太空舱,都在向世人证明着印度的辉煌成就。这是客观事实,是不容否定的!虽然与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能感觉到它们在努力、在奋起直追,是一支不容忽视地力量!

说到印度近些年来经济、科技、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还得归功于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众所周知,在接受外部的经济投资、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输入上,印度远远要强于中国。往往是印度可以得到西方毫无保留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所需要的大量相关设备,而中国却费尽了周折也得不到,哪怕是人家过时淘汰了的技术和产品,就是得到了也要付出沉重的经济、政治代价。这是为什么呢?列强们为什么会戴着有色眼镜来对待同处于崛起阶段的两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呢?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防备中国、惧怕中国!!!如果要彻底解释列强们的这种畏惧心理,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中印两国的历史

印度---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佛教的起源地。地处南亚次大陆,面向印度洋背靠西马拉雅山脉,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雨量充沛天气炎热。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称为一部不断被外族征服的历史!近代自1757年英国入侵至1947年印度独立,有着近200年的被殖民历史。正是由于这漫长的同化过程,使得印度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思维观念、秉承了西式民主政治,成为最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时至今日,印度的上流社会官方语言依然使用英语。由于近代史上与西方的仆从关系,自印度独立后仍然与西方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加之印度人民生活散漫、国内宗教矛盾复杂、民族凝聚力欠缺等等原因,使得西方列强从未把其视为威胁,而是从新把它武装起来,大力怂恿其对巴基斯坦和中国西藏地领土野心,以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也就是它们所说的、最希望看到的即:龙象之争,列强牟利!

回过头来在看看中国的历史。5000年的历史国人引以为豪,璀璨的文化照耀着整个东方。辉煌的背后,我们也应当看到5000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完整的战争史!残酷与血腥、分裂与扩张从诉其中。连年的灾荒和持续不断的战乱,磨炼出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兵者诡也!战争从不缺乏智谋,在抵御外族入侵、扩张疆域你死我活的拼杀中,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应运而生,直到今天仍是各国军事院校的典范兵书。

无休止的诸侯割据、攻城略地,特别是与周边强悍的少数民族征战中,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出它惊人的能量。文化的包容和民族的同化能力令世人震惊!历史上执友两个异族统治过中国,即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满族。它们都曾经盛极一时,追其成功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以夷治夷,就是尊重中华文化、推崇中华文化、用汉人治汉的方针,从而造就了百年盛世。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两个强悍的少数民族慢慢的被汉文化所淹没了二战中,侵华日军鼎盛时期曾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在东北建立满洲国。明着扶持伪满政权,暗地里全面推行去汉化,并大量实施移民计划,以达到它们的土地加文化的全面占领。且不说美俄的参战致使日本的投降。就算是日军占领了整个中国,按它们推行的政策,要想彻底征服中国也是行不通的,除非将被占领土上的中国人全部杀光!这也印证了西方国家的一致论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难被征服和同化的民族!!!

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性格可能很多国人都含糊不清,但是对于精心研究中国多年的西方列强们可谓是心知肚明。尤其日本和俄罗斯,对中国的研究程度之深令很多国人难以想象,这也是为什么小鬼子顶着中国强大压力驱游说欧盟不要对华武器解禁的原因。而俄国虽然现时期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甘愿和中国捆在一起以对抗美国和欧洲,但骨子里却始终没有放松队中国的提防,卖给中国的武器装备至少落后本国和售印武器装备20年不止。这也是中国近年来要求欧盟对华武器解禁地真正原因,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得寻找新的出路,老毛子的对华心态我们也是一清二楚的。

由于地缘原因,历史上俄国和日本曾于我国数度交恶,虽然近代我国以惨败而告终。但是俄日两国清楚的知道,那是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获得的。一个是晚清没落腐败的时期,割地赔款给当时异常强大的沙俄帝国;另一个是军阀割据、内乱不止民不聊生的旧中国,而且正值二战爆发,美英无暇顾及亚洲,小日本不费吹灰之力趁虚而入

然而中国强大的时候呢?它们哪个不是俯首称臣,起码也是主动示好,恐怕中国翻脸。想当年日军要进犯朝鲜还得看中国的眼色才行,康熙鼎盛时期几乎把老毛子撵出了西伯利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从新站了起来。只有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底细,在其家门口发动了两场战争,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可把小日本偷着乐坏了,一来借中国的刀报了美国仍原子d的仇,二来依靠韩战、越战大发战争财,国力恢复迅速。69年珍宝岛事件,当时的苏联是何等强大,怎么样?不是也没敢越雷池一步,因为它比美国人更清楚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总而言之,目前面对亚洲中印两国的迅速崛起,世界列强们之所以给与如次不同的待遇也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老牌强国此时的心态是何等的复杂啊!一方面它们不愿意看到如今世界的一超多强格局,也不愿永远做美国的小兄弟,想借中国的崛起来遏制美国的霸权,同时还可以牵制家门口的北极熊蠢蠢欲动;而另一方面它们也深知自己在近代给与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对于中国崛起后对欧的态度心理也没谱,这也是欧盟这些年明里暗里违抗美国意愿与中国进行了许多深层次合作的原因。

俄日就不用提了。美国---目前这个星球的酋长。它遏制中国的目的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就是为了自身霸主地位的稳固而不受侵犯。不光是中国,谁要是露出这种苗头,它都要加以遏制的。就像动物界里的狮群,狮王发现自家门口突然出现一头身强体壮的年轻雄狮,它也会惶恐不安并率先发动攻击,以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本就无可厚非。比起欧俄日,美国与中国并无深仇大恨,也无领土纠纷,相反二战中中美两国还有过一段甜蜜的合作时期,为中国最后的抗战生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中美两国,经济上高度互补、政治上也互有合作。客观上讲,中国能发展到今天,美国功不可没。

看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世界为什么给予中印两国的待遇有如此差距了。那就是民族的特性决定了一切,说白了印度是羊,而中国是狼!给予羊上好的草料,那是为了养肥了杀肉的。而把狼养大了可是要吃人的!这就是硬道理,地球人都知道的。虽然我们崛起的困难较之印度要大的多,但我还是希望祖国成为一只傲视群雄的狼,而不是任人宰割,温顺懦弱的羊!!!

印度优势:人口红利多,高等教育发达,更容易融入发达国家,得到技术资金的支持,国土宜居面积大,国家制度基本健全而且稳定,基本不会出大错,内需型经济,比较稳定,农业潜力巨大,而且基本自给自足。劳动力成本巨低,潜力巨大。

劣势:贫富差距巨大,隐性等级制度,官僚主义,政府效率低下,宗教民族纷争,基础设施薄弱,地方垄断和国家垄断集团太多,而且盘根错节,识字率过低,热带气候所致的民族性,懒散,消极。工业体系薄弱,石油资源匮乏,地方分权过大,削弱中央权威和政策效率。人 才流失。

中国优势: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基础教育出色,文盲率极低,工业体系基本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民族性属于农业社会的吃苦耐劳,不过正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民族性也在变。劳动力成本较低,而且投资环境很好,东部紧邻发达经济体日韩台港东南亚,而且海外华人投资多,国内资源储量和种类很多,内地民族单一,文化认同,容易减少纷争,而且趋向统一市场,政权结构高度统一,一旦政策正确,效率极高。内需潜力巨大,尚待挖掘。农业效率较高,土地利用效率比较高。庞大的外汇储备,国家金融较为安全(情况正在改变)

劣势:贫富差距加大,垄断集团越来越庞大,税负过多,基础保障制度不健全,教育投资太少,人泉忽视,例如生育权和迁徙权以及教育权,中央地方分税失调,房地产业泡沫,正负权力过大,法制落后,腐败问题,高等教育乱搞,人才流失严重,高精尖技术还是落后,人口政策,人口红利消失殆尽,老龄化,农业潜力少,能源高度进口,粮食也开始进口,边疆民族问题,外资依赖严重,地区不平衡,权利无制衡机制,不过是中央还是农村,导致官员权利巨大,从而滋生腐败和正负低效,而且政治决策一旦失误,贻害无穷。文化以及经济转型期阵痛,内需低迷,军队问题,国际社会很难真正接纳。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武汉国际软件学院中印班的问题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武汉国际软件学院中印班的问题、中印被殖民之区别的原因、近几月的中印关系变化与发展及相关的政策的出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102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