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一下IT工程师的行情

打听一下IT工程师的行情,第1张

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的。

目前形势不好,日本那边几乎不招中国人了。

一般派遣社员或协力会社社员做cobol起薪20万日圆至25万日圆,

正式社员的话更高些。

java起薪略高于cobol。

相对于国内来说,日本毕竟是发达国家,软件行业起步早发展快,薪资相对来说也高。但是其实国内最近几年的前景和平台也是相当不错的。

1、为什么日本独独需要大量it软件行业的人才?怎么其它的机械、化工、生物行业不需要。是不是日本的行业存在结构性失调?

日本的软件产业非常发达,动漫产业更是世界第一,需要大量的软件开发、编程和测试人员,软件和其他行业不同,知识含量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关键的是软件设计和架构,这种工作国人是干不了的,必须在发达国家软件行业干很多年,有丰富的经验才可以。软件设计师或架构师将软件设计好后,需要的就是编程人员根据要求编写程序代码。对于一个大型软件来说,代码可能上千万甚至上亿行,需要人一行一行地录入、粘贴、复制,这种工作日本人是不愿意干的,想干他们也没那么多软件程序员。所以,这种工作都是外包到中国来做,一般是大连。但是,有时候包给中国公司做费时费力,在任务紧急的时候也会找一些人到日本国内去做。貌似成本上升了,但实际上和日本人相比,我们的程序员仍然属于廉价劳动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赴日IT人员。

日本的机械、化工、生物行业还真是不需要那么多人。为什么?很好理解。都包到中国和东南亚了啊?中国现在那么多的汽车厂、化工厂、制药企业不是有很多是日资公司吗?他们国内资源匮乏,而且处于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国内干这些行业成本很高。

不知道第一个问题满不满意。

2、日本经济不是不景气,失业率很高吗?

确实如此。但是,日本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可不低。比如,一个日本程序员一个月30万日元(只是打个比方),而从中国引进一个程序员一个月只需要15万日元,哪个合算呢?答案显而易见。企业都是唯利是图的,没有企业为了解决本国失业问题而放着便宜人不用,去雇用本国的“贵人”的。嘿嘿。换了你也不会吧?

所以说,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很高,一点也不影响日本企业从中国招聘IT人员。

这种想法很现实,但是300万太多了。IT人士,特别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现在中国的很多软件人才都是这样做的。而且中国的很多软件外包企业都是在日本IT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学到了先进经验,拿着日本公司的外包订单回国创业的。所以说,边挣钱边学习是正道。光挣钱不学习没有多大意义。挣够了钱、学到了技术、拿到了日本公司的分包订单、然后再回国创业,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这可是件大好事!

补充问题2:从打工到扎根日本,与日本人基本平起平坐,这种可能有多大?

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我的一个表哥就在日本,他说,要融入日本社会需要两代人,要进入日本上层社会需要三代人,并且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简单说,去日本创业,要想和日本人平起平坐,这一代人是没希望了。而且日本人对中国人比较排斥,我们骨子里也看不起他们,这是很难融合的。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赴日软件工程师:需求火招聘难

来源:人才市场报 日期: 2006-08-01

日本国内技术人才短缺,企业不得不把招聘眼光转向海外。中国软件人才被看好,赴日软件工程师因此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海外职位之一。然而记者近日了解到,尽管需求十分红火,招聘却并不如意。

赴日软件工程师需求红火

在软件行业的海外就业职位中,赴日软件工程师无疑是需求最旺、也最为炙手可热的。在Google上键入“赴日软件工程师",不用一秒钟搜索出来的网页多达2304,000项。

从层出不穷的赴日软件工程师就业培训班也不难看出这一职位需求的红火。只要是稍具规模的IT培训机构,无不开办赴日/对日软件工程师培训班。目前上海开办该培训的IT培训机构不下数十家,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的软件培训学院。

日本权威机构已发出人才告急警报,从2000年至2010年,日本各类科技人才将短缺160-445万人,其中软件技术人才缺口尤其巨大。本国IT技术人才缺口较大,难以跟上经济发展需求,而中国IT人才资源却相对丰富,且劳动力成本相比欧美国家较低,日本企业十分看好中国的软件人才,纷纷委托人力资源中介及猎头公司、人才派遣公司“猎取”中国的IT软件工程师。这些企业包括日本著名企业完丸红、富士电通、东芝情报、日本IBM、NEC等等。

相对丰厚的收入及出国就业的前景使得赴日软件工程师一度受到国内IT人才热捧,然而记者近日了解到,尽管需求依旧红火,招聘却并不如意。

招聘遭遇“滑铁卢”

John是沪上某高校软件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去年下半年,John的一位老师推荐他去读赴日软件工程师海外就业班。“到了日本后,每个月能保证挣到1万人民币以上,一两年后能拿到2万人民币。”丰厚诱人的薪资确实让John有些心动。

记者了解到,相对丰厚的薪水是赴日软件工程师吸引国内IT人才的“杀手锏”。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赴日后第一年月薪在20-30万日元是普遍的“价位”,相当于人民币一两万;工作两三年后,根据能力高低不同,薪资差异较大,多者能拿到50-60万日元月薪,相当于人民币3-4万。

尽管如此,John最后还是选择了国内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工作。“学费挺高的,”John表示,“我们这个专业在国内找工作也不难,感觉还是在国内工作安稳。”

尽管有赴日软件工程师传来了年薪30万元的好消息,但在沪招聘赴日软件工程师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红火。上海霓索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受日本总公司委托在上海招聘赴日软件工程师,但招聘效果并不好。“如今愿意到日本工作的中国IT人才似乎越来越少了。”该公司浦西办公室所长石弘哲告诉记者。他表示,日本企业需求非常大,不仅是IT企业,机械、汽车、电子等行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也都需要软件工程师,几乎是有多少要多少,但能够招聘到的合适人才非常少。

高薪缘何吸引力不足

高薪为何还难以吸引沪上软件工程师?据记者了解,赴日软件工程师招聘难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赴日软件工程师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懂日语,更要求有较高的在日语环境下的开发能力。还需熟悉日本企业文化,熟知日本IT企业的软件开发规范、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绝大多数人才或懂技术,或懂日文,同时具备“日语+软件开发技术”条件的国内IT人才为数很少。

从主观上来说,赴日软件工程师对国内IT人才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IT工程师吸引力正在下降。石所长认为,目前国内IT专业技术人才也十分走俏,国内企业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对关键技术人才也开出了具有竞争力的薪水,使得上海等地与日本之间的薪酬差异日渐缩小。此外,出国就业要求中国员工能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需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情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忍受孤独并尽快适应新环境,还要克服语言、文化背景、陌生环境所带来的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这些都给出国就业带来了风险。

“订单”培养难解人才渴

由于招聘困难,与高校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成为解决方案之一。这类就业班主要招聘高校相关专业的应、往届毕业生进行培养,并以招聘外地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目前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以及一些IT培训机构,都有这样的就业班。

尽管“订单”式培训班风险较小,且以就业为直接目的,培训结束经日本企业面试认可后,可很快被送至日本企业工作,但培训班相对昂贵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令一些人心存顾虑。记者了解到,赴日软件工程师海外就业培训班学费一般在1-2万元左右,多的要3-4万元。培训班需全日制脱产学习半年左右,主要学习日语和软件开发技能,学习强度很高,对学员的学习能力是相当大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除了赴日工作,中国国内对日语软件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长,且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缺口。清华IT学习认证中心主任邓江表示,我国对日软件外包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不少日本企业更有意把本国研发生产部门逐渐移师中国,需要大批懂软件开发、会日语、了解中国国情的人才。很多企业希望招聘中国的软件工程师在日本工作两年后再派回中国。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懂日语的中国软件工程师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而“订单式”培养在一段时间内仍难以填补缺口。

看来,赴日软件工程师就业面将不仅仅局限在日本,被派回中国或在中国本土对日软件外包企业就业的机会更多,日语软件工程师走俏行情仍将持续。就算是盛夏,招聘研发技术人员的大幅广告仍是满天飞。短期内难以缓解研发技术人才的短缺,而“挖角”成为解决燃眉之急的良方。

缺人,研发人员盛夏不停招

戴尔、联想、上海贝尔阿尔卡特、AMD、明基、华为、通用电气……但凡眼下有招聘计划的企业,肯定少不了研发技术部门,而且职位不是一个两个,动辄几十个上百个。

缺人,几乎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名企研发业务部门的头等难题。招不到足够的人手,招来的人不能胜任研发业务,新手来不及培养,刚培养好的“种子选手”很快被竞争对手挖走……总之,一提到R&D部门的招聘,HR们就眉头紧锁。

“实在太难招了,”美国安德鲁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Johnny Lu告诉记者,他负责上海R&D部门的人员招聘,一直为招人难而困惑。

困惑的不只Johnny。眼下正是最炎热的盛夏季节,然而HR们仍然没有罢手,研发人员招聘势头之火、竞争之烈堪比艳阳。

刚刚并购了西门子手机部门的明基研发人数成长了将近三倍。近期,明基北京手机研发中心又在为手机研发业务招兵买马,硬件、软件、产品及质量管理部门待招聘职位近50个,招聘目标定位在同行业有1~2年或更长研发及技术工作经验的人士。华为技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大唐电信目前也在招聘,研发同样是重头戏。

通信行业如此,以技术为生命线的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业招聘更是如此。位于上海的戴尔中国设计中心日前在广州、深圳、杭州、西安、南京等地广撒“英雄帖”并举行现场见面会,展开了大规模的招聘攻势。据了解,2006年3月,戴尔公司宣布进一步扩大戴尔中国设计中心的规模,该中心将增加200名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全球产品研发能力。同期,IBM也在招聘。

招人,同行挖角战愈演愈烈

已过应届毕业生招聘季节,眼下的这一轮研发招聘热目标很明确:挖人。无一例外地,研发机构都把目光落在了业内有经验的研发人员身上。在通信、计算机、集成电路、医药、汽车、化工、电子电气等行业,同行“挖角战”剑拔弩张。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上海落户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到170家,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30家,外资研发中心正加速度登陆上海。在外资同行的攻势之下,国内有实力的知名企业也纷纷提高了研发的“能级”,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中心加速集聚,研发和技术人员的需求自然也水涨船高,现有人才库马上便捉襟见肘。面对研发人才已经成为业务“短板”的现状,培养人才难解近渴,HR们不得不明争暗斗,选择了挖角。

以汽车行业为例,以前国内搞汽车设计和研发的工程师储备很少,这些人员中懂英文、会讲英文的更少。如今国内汽车业发展势头良好,汽车设计和研发逐渐向中国转移,有限的研发人员很快便成为了猎头的“香饽饽”。据记者了解,由于“关键人物”就那么些,猎头在挖自己公司的哪些人,员工跳槽的下家是哪里,几家汽车业巨头的HR们心里都有数。

挖人,工程师跳槽如家常便饭

在猎头眼里,挖人的结果只有两种:挖得动或挖不动。当猎头不断地以更高的薪水、更高的职位作为筹码,跳槽便成为研发人员的家常便饭。

现在爱立信中国研发部门担任软件研发工程师的Tony告诉记者,在IT研发这一行,跳槽非常简单。“现在招人的公司非常多,想跳槽很容易。”但他觉得自己跳到这家公司也才一年多,“还有不少东西可学”。Tony月薪8000元,他觉得自己的薪资在市场上处于中等水准。按照他的估算,行业内一个工作3-4年的普通研发工程师年薪一般在10-15万元左右。

在位于上海张江的中芯国际,工程师跳槽十分平常。“部门里的人走得很快,”测试业务部门一位刘姓工程师告诉记者,“光这两个月我们部门里就少了好几个。”走掉的工程师根本不愁下家,“还有一些工程师到新加坡去工作。”

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猎头赵先生告诉记者,盛夏对工程师招聘丝毫没有影响。“外面研发招聘的广告有多少,猎头的‘订单’就有多少。”猎头不愁“订单”,只愁没人推荐人选。他表示,在汽车、集成电路、通信等最热门的行业,挖一名8年以上经验的资深研发项目经理,猎头开出的价码一般都在年薪30万以上,多则50~100万。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紧俏的行情加上高薪的激励,研发技术工程师跳槽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位。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企业中研发人员的平均流动率达到了14%,北京、上海IT业研发人员流动率达到20%左右。《中国电子工程专辑》曾对业内企业进行过一次关于人才流动率的调查,有5939%的企业表示,技术/专业型人员流动率超过了管理人员和销售/市场人员,是企业内流动率最高的人员。

留人,涨薪好比饮鸩止渴

面对猎头挖角的“威胁”,研发机构对紧俏的研发工程师们自然不敢怠慢,研发和技术工程师的薪水节节攀高。

今年风头最劲、IT业需求最大的人才当属高级软件工程师、支持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年薪一般在12万到20万;项目经理年薪一般为8到17万。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2005年软件行业指导价位显示,软件开发人员薪水高位数达126万元/年;美世咨询发布的《200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互联网公司软件开发部门高级工程师年度固定现金收入约10万元,年度总现金收入(含奖金)可达到112万元。

然而,对于研发机构来说,通过涨薪留人类似于“饮鸩止渴”。高薪之上还有高薪,且高薪大大提高了研发机构的成本。事实证明,高薪并不一定能够留住真正优秀的工程师。猎头赵先生表示,对于一名资深研发人士来说,高薪还不足以“挖动”他,更好的平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学习机会在这些研发精英眼中同样十分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研发和技术工程师尽管行情十分紧俏,但不少人对个人发展存有强烈的危机感。他们认为技术工程师有“青春饭”之嫌,赚钱多但缺乏长远的发展通道,技术的更新换代也给这些工程师更多的职业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处于不断学习当中,唯恐被技术进步甩在后面。

看来,不论是研发机构还是工程师自身,面对研发中心加速集聚带来的人才升温,都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3-5年后,行业经历了“高温”,必然会回归相对稳定的步调,届时又会有怎样的人才需求呢?

以上就是关于日本找IT工作工资全部的内容,包括:日本找IT工作工资、日本IT行情现在如何为什么那么多程序员去日本工作、打听一下IT工程师的行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20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