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t外包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印度it外包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第1张

多数人对印度的第一印象是落后,再有就是女性问题、卫生问题、文盲率高、贫富差距严重等等由于社会体制落后造成的问题。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印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他们的IT行业却很发达,并且印度的程序员还受到业界的的高度关注和青睐,不仅如此,印度还是程序员最多的国家。

为什么印度是程序员比其他亚洲国家的程序员多?

印度的程序员多这一点很好解释,因为印度的人口基数大,印度有着1324亿的人口,而程序员占总人口的02%,约为270万人,但在这个文盲率高达50%的国家中,270万程序员也是个十分恐怖的数量。拿中国作比较,中国的文盲率不到1%,但程序员的数量只占了总人口的014%,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情况?

首先是语言上的优势,印度曾经被英国殖民过长达两百年,所以英语对印度人而言能够算得上半个母语了,然而市面上的编程用语言基本都是用英语编写的的,所以印度人相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语言的优势。

其次是印度的外包产业十分发达,印度在全世界软件外包市场的占有率为60%,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外包国家,正因如此,印度便产生了大量的IT岗位,而如此充裕的岗位就会吸引更多的从业者。

但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是时差问题,印度跟中日韩相比,前者跟美国有一段工作时间是重合的,所以可以有工作交集,而中日韩跟美国的工作时间恰恰颠倒了过来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贫苦的低种姓印度人,不想每天都待在垃圾堆里,不想每天都吃着拉肚子的食物,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一个又一个地夭折才想要通过当程序员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吧,毕竟程序员是印度的主流行业当中最能与世界接轨的。

纳闷印度的程序员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印度的程序员数量庞大之余,还十分收到业界的追捧,在硅谷上班的印度人比其他亚裔要多得多,并且在硅谷,印度程序员当上高层的比例要比亚裔程序员要多。

前面提到过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包公司,然而在外包公司当中,人才竞争是十分强烈的,由于印度没有计划生育,所以一户印度家庭一般会生育3到6个小孩,并且社会福利十分微薄,而程序员一般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如果他们一旦失业,那将意味着他将不能支付起妻儿老小的生活费用,因此他们会不断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技术,再加上整个行业的成熟和规范,这些原因都会促使他们成为尖端的的程序员。

其次是印度程序员十分'物美价廉',由于印度的人力成本非常廉价,印度程序员和美国程序员做着一样的工作,收入却只美国程序员的十分之一。当然,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印度的外包公司,如果是在美国本地上班的程序员,他们还是会拿到跟美国人同样的工资的。

印度程序员受青睐最重要的一点是思想比其它亚洲国家接近西方。硅谷可以说是大部分程序员向往的地方,然而硅谷在美国,所以里面的企业文化都有很浓郁的美国文化,而印度因为被英国殖民过,所以很多方面都深受西方影响,思考方式和文化与大部分硅谷企业都比较契合,所以总体上而言印度程序员会相对更受主流IT企业的青睐。

一个高瘦的白人码农、一个矮小的中国码农、一个来自印度东部的码农再带上一个满脸胡须留着长发的码农,这就是硅谷科技公司的标配。

有相关数据显示,能拿到美国工作签证的留学生人数大约在85万,而这之中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这也造成了科技行业内的印度人泛滥。

中国的留学生人数是印度的两三倍,然而这之中能拿到工作签证的仅仅只有印度留学生的十分之一,在知乎,硅谷的华人与印度人纠纷能让你看上三天三夜,印度工程师被认为是中国工程师在硅谷的对手和绊脚石,然而从管理层开始,很多公司都被印度人占领了,你不得不忍受这样的氛围。

虽然在美国,印度码农更胜于中国码农,但只要我们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成长起来,多多出现华为、阿里这样的后起之秀,那么未来的中国工程师将不必再将硅谷奉为心中的圣地。

但这些都是从宏观的层面来看的,中国程序员也有很多优秀的,只是比例没有印度程序员高。对于印度IT行业你怎么看?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几何级数的定律增长,从而为大规模、多领域的数字化信息的加工处理、传递交流创造了条件;二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芯片和计算机硬件具有了智能,从而成倍地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三是在微电子、软件和激光三大技术的推动下,通信技术加快了从模拟向数字、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四是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正在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IT定义及分类

1定义:

InformationTeachnology信息科技的字母缩写,涉及与信息产业相关行业,以电脑为代表。

IT业大体来说就是电子类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投影机,打印机,及所有的电脑周遍设备都称之为IT产品。IT行业指的是经营这些产品的行业,另外还包括网络,软件等都称之为IT行业。总之包括内容挺广泛的。

2分类:

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此标准是由联合国于1989年制定并审议通过,各国政府进行国际间统计数据比较时使用的统计分类标准。此标准为各国提供了用于各种经济活动分类比较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国际间统计数据对比和交流的工具。

2)球行业分类标准:

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公司于1999年联合发布。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都是美国的金融投资公司,而球信息技术业发达的地区也在美国,所以这两家公司在99年公布的《球行业分类标准中》将信息技术业详细进行了分类和划分,是互联网实验室制定IT上市公司分类标准重要的参考之一。

3)国内分类标准:

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统计局于94年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于2002年5月进行了修订,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于2002年10月1日起正式起用。新标准中增加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一门类,其中分为3个大类、10个中类和14个小类。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这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其目的是为证券行业内的各有关单位、部门对上市公司分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其他相关工作,为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进行指导,此标准规定了上市公司分类的原则、编码方法、框架及其运行与维护制度。

综上所述,IT增值服务类,IT制造类,IT综合类,IT概念类

三、中国IT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IT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的推广应用等。经过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国电子工业总产值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主要电子产品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其中收录音机、电话机、彩电、彩管、音响设备、VCD和一些基础元器件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位。

但是相比较欧美IT企业以及后起之秀的日本、韩国,中国IT制造业还处于产业的下游。中国许多从事加工、装配的IT企业深受价格战、高额专利费等问题的困扰。同时,随着世界上其他不发达地域的开发,中国IT制造业原来具有的劳动力和资源便宜优势也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竞争。

与IT产业紧密相关的中国电信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从1989年到1999年业务总量增长了3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43%,为同期GDP增幅的4倍以上。同期公用电信网的总资产增长了大约35倍,以每年43%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已初步建成了8纵8横的光缆传输骨干网和大部分本地光缆网。通信网完成了从人工向自动,从模拟向数字,从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北大青鸟沙河计算机学院认为整个通信网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公用电话网的规模扩大了15倍,十年间电话普及率由1%提高到13%。

中国IT服务业相对于印度存在一些不足,但中国在发展IT服务业方面相对印度而言也有些优势条件。首先,中国IT产业规模比印度的大得多,尤其是在IT硬件制造方面可以说遥遥领先于印度,中国国内企业和家庭IT硬件较为普及,对应用软件和相关IT服务的需求增长迅猛,国内市场规模远大于今天的印度。近年来,中国IT服务总产值已超过印度,且国内需求约占90%,而印度IT服务80%是靠出口带动的,同时欧美等国未来IT外包市场环境对印度而言也不太乐观。由于中国IT服务业主要是依靠庞大且持续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带动,因此其发展基础比较坚实,而印度的IT外包服务出口带动模式是较为被动和脆弱的。其次,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人力资源条件较好,每年有大量IT人才毕业步入工作岗位,他们是IT服务业这个新兴行业最宝贵的生力军,随着中国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国IT人才在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营销管理理念等方面将日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另外,中国IT人才的工资水平目前已低于印度,而印度IT人才相对短缺造成的薪金上涨还在愈演愈烈,这就使中国IT服务在成本方面的优势要强于印度。最后,像BRICs这样的大国,在IT技术和产品方面一定要有国家安全意识,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系统软件平台,不可过于依赖发达国家,以免受制于人。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投资自行研发“龙芯”等核心硬件产品和自主系统软件平台,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果,虽然这些技术和产品还很稚嫩,但其发展潜力和意义却是难以估量的。中国各级政府和重点企业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今后也必将增加对国产IT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另外中国千百万企业和数亿个家庭对IT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规模之大可谓世界之最,这就为中国开发自主知识产权IT硬件和软件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印度目前过于偏重软件、过于依赖外包出口的IT产业发展模式是片面和短视的,其未来发展潜力不容过于乐观,并将越来越多地遭遇中、俄等国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印度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只能排第五,排在它前面的依次是美、俄、欧、中。所以在世界上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印度的水平属于中上游。但印度人一直为他们的航天技术而自豪,这主要是因为下面三项成就:

1印度是世界第三个、亚洲首个探测火星的国家,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首次发射火星探索器就成功围绕火星的国家

印度发射的火星探测器Mangalyaan号,在太阳系飞行了长达298天的78亿公里后,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

2印度的探测器比中国的先落到月球上

2007年我国嫦娥一号对月球进行环绕探测;2008年,印度的“月船1号”(chandrayaan-1)探测器发射后,在轨释放了一个贴有印度国旗的月球撞击器,随着撞击器的成功撞月,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在月球上留下痕迹的国家,前三个分别是苏联、美国和日本。

然后,2013年我国嫦娥三号着月成功,印度紧接着在2019年发射“月船2号”(chandrayaan-2)也要着月,印度人为此次着月用尽心思,比如印度科学家对他们研制的月球车的轮子进行了特殊设计,每转一圈,就能在月壤上留下印度国徽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英文缩写“ISRO”标志的印记

3印度一箭104颗卫星

2017年2月,印度发射了一枚运载火箭,像撒豆子般在太空一箭发出104颗卫星,分别打破了我国一箭20星的亚洲纪录、俄罗斯保持一箭37星的世界纪录,成为了世界上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以上三项,极大地提振了印度人发展航天事业的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

其他成就

印度还有如下航天科技成就:印度在2016年建立了7颗卫星组网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它提供海上导航、灾害管理、车辆跟踪和车队管理以及驾驶员导航辅助服务,还具有军事用途。1983年发射了印度第一颗通信卫星,目前有9颗通信卫星在组网运行,为印度的电视和广播、电信和气象部门服务。

研制于上世纪90年代的极轨运载火箭PSLV,20年里,它发射了各种各样的航天器,比如月船一号、月船二号和火星探测器Mangalyaan号。作为发射服务提供商,PSLV为19个国家发射了40多颗卫星。

2016年,ISRO成功测试了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演示器(RLV-TD),其制造成本为9500万卢比。这架被称为印度航天飞机的有翼飞行器在10分钟的飞行任务中滑回孟加拉湾的一条虚拟跑道,是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第一阶段,被视为未来低成本、可靠和按需进入太空的技术。

印度的航天科技成就与中国对比

1火箭技术

火箭最关键的技术是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中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印度的5到10倍。中国可以向深空提供25吨的补给。中国正在建造长征九号火箭,它将在未来10年内把发射能力提高到100吨以上。印度最多能发射4吨。由于印度没有大推力火箭,所有的计划仍在想象中。

2一箭多星技术

印度一次发射104颗卫星。中国强调具有一次发射200颗卫星的能力。

3卫星网络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卫星网络北斗系统。中国的卫星数量超过俄罗斯,也超过欧洲和日本的总和,接近200颗。印度目前在轨卫星20颗左右。

4载人航天技术

印度没有载人航天技术,而中国已经有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以及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天舟二号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5深空技术

中国实现了无人登月和实现从月球“回”地任务。印度的航天技术算不上很发达,只是在印度这个国家整体的层面来看,它的航天科技比较突兀亮眼而已。印度尽管嘴上不说,但印度的航天科技还是把中国作为了“假想敌”和追赶对象的。

印度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潜力大于中国

在全球关注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今天,另一个经济奇迹却也正静悄悄地在印度出现。新加坡的联合早报今天报道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东亚的巨龙和南亚的大象互相辉映,同时又相互竞争的时代或许终于拉开了序幕。

官方统计显示,印度经济去年7至9月份大幅增长了8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人相信,印度自1991年推行的改革已显现效应,一方面IT业正在为印度经济赢得国际上的重视,另一方面制造业也蓄势待发,其年经济增长率有望长期维持在7%以上的水平。印度财政部长贾斯万特星(Jaswant Singh)最近就表示,印度正处在“爆炸性增长”的临界点。

报道说,印度经济的乐观前景也正在改变人们对中印对比的评价,过去舆论完全一面倒认为中国模式优于印度模式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报道举例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黄亚生和哈佛大学教授凯纳(Tarun Khanna)去年年中联合发表的文章认为,中国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增长,发展后劲将不如鼓励本国企业与国际竞争的印度。

这两位学者指出,在2002年福布斯评选的世界最佳200小企业中,共有13家印度企业,中国只有4家。他们并认为,相比中国,印度更有条件成为世界的高科技实验室。

投资银行高盛则在去年底发表的《迈向2050年》报告中预测,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可在2010年左右超越中国,在未来50年里,它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报道说,在外界看法改观的同时,印度人的观念也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在印度国内备受尊重的IT巨子穆尔蒂(Narayana Murthy)日前就在北京说,印度人现在普遍有“一种希望向中国学习,同时和中国竞争的意愿”。

报道说,印度政府目前已在酝酿要仿效中国,在今年内设立大约20个经济特区,以吸引更多外资,并促进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可能因为来自印度的竞争而减弱。

另一方面,报道亦指出,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印度拥有大于中国的潜力,但在其他发展条件上,中国的优势仍然明显。

例如,强项在制造业的中国,比实力在研发的印度更能让社会上的多数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目前中国有接近1亿的制造业工人,印度只有900万,高速发展的IT业也只为印度制造了100万个就业机会。

报道又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的观点说,“印度的政治结构是现代的,经济结构基本现代,社会结构却还属于前现代。”他指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需要一些前提,例如,社会需要打破以血缘和家族为基础的传统结构。

以上就是关于印度经济那么落后,却为什么印度的IT行业能如此强大全部的内容,包括:印度经济那么落后,却为什么印度的IT行业能如此强大、IT行业现状怎么样、印度it外包企业的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32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