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IT系统运维风险控制有哪些手段

银行IT系统运维风险控制有哪些手段,第1张

基本过程可以分为规划、实施、运行和后评估等四个阶段。

规划阶段可以分为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规范规划、需求管理、项目立项与可行性分析;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在诊断和评估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争取企业以最适合的规模、成本去做最适合的信息化工作,其目的在于研究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如何与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进行匹配;

“规范管理”主要从技术、业务、管理等层面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具体的实施指导,规范建设行为;

“需求管理”是对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者、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的业务需求进行整理汇总,实现企业业务战略向信息化流程的转变,形成的信息化流程及相应的软件准确实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

“项目立项与可行性研究”是从技术、经济、管理和开发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研究项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实施阶段分为IT投资预算管理、设计方案管理、工程实施管理、验收管理;

“IT投资预算管理”与“设计方案管理”一起,共同对可行的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进行资金和各类信息资源的设计和管理;

“设计方案管理”不但设计好信息系统实施的各类软、硬件系统,还要设计对应的各个岗位的人力资源角色,为“培训管理”奠定需求的基础,同时它还要设计出对应用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的测试用例和时间资源进度表;

“设备采购管理”是在“设计方案管理”和“信息化投资预算管理”完成之后,与“工程实施管理”一起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建设,但它侧重的是现成设备、软件和服务的采购。“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为它提供评价和选择;

“工程实施管理”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试验公司的工程实施,之后是“验收管理”的实验公司测试、上线、试运行和终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求分析管理”的维护阶段要对需求变更进行版本控制和风险评估,与业务需求提供部门进行协商,保证信息系统实施按期、保质的顺利进行。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规范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依据“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对厂商进行信用度评估;

“验收管理”与“工程实施管理”进行交互,要依据设计方案管理提供的文档,按信息化规范管理进行验收控制,为“服务支撑”提供完整的信息系统。在验收工作过程中,要依据“需求分析管理”的需求维护,对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变更,但一定要与企业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沟通,进行风险评估,以取得各方面的利益平衡;

运行阶段分为服务台管理、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管理;

“服务台管理”建立服务台,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入口,对服务的工单进行监控、考核,并建立服务支撑系统,对服务请求进行电子化管理;

“服务支撑管理”在配置管理的基础上,确定问题管理、故障处理等流程,同时建立各项维护制度;

“服务提供管理”采用服务等级管理SLA的管理理念,实现可用性、能力、持续性等管理,建立维护知识共享数据库,从而保证企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后评估阶段包括后评估管理。

“后评估管理”是在总结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下,为下一轮的“信息化战略规划管理”提供数据,依据是“服务支撑”和“服务提供”提供的各类资料,并在运行阶段、依据“需求分析管理”中的需求维护,提出在下一版本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改进意见。

一般IT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需求变更风险。需求变更是软件项目经常发生的事情。一个看似很有“钱途”的软件项目,往往由于无限度的需求变更而让项目承建方苦不堪言,甚至最终亏损。预防这种风险的办法是项目建设之初就和用户书面约定好需求变更控制流程、记录并归档用户的需求变更申请。

进度风险。有些项目对进度要求非常苛刻,但对于进度要求不高的项目,同样要考虑该风险。项目进度的延迟意味着违约或市场机会的错失,预防这种风险的办法一般是分阶段交付产品、增加项目监控的频度和力度、多运用可行的办法保证工作质量避免返工。

质量风险。有些项目和用户对软件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如果项目组成员同类型项目的开发经验不足,则需要密切关注项目的质量风险。一般需要经常和用户交流工作成果、采用符合要求的开发流程、认真组织对产出物的检查和评审、计划和组织严格的独立测试等。

技术风险。在软件项目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技术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项目组一定要本着项目的实际要求,选用合适、成熟的技术,千万不要无视项目的实际情况而选用一些虽然先进但并非项目所必须且自己又不熟悉的技术。如果项目所要求的技术项目成员不具备或掌握不够,则需要重点关注该风险因素。

在应对IT项目的风险方面,可以借助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解决,比如8Manage PPM,能够对项目进行全程的风险跟踪,自动检测项目各种系统性风险及其影响,包括项目计划,成本,资源以及质量的风险,并且能根据现有影响自动推测最终的影响,做到自动监测超时和超支风险、自动监测使用不恰当资源与资源短缺的风险等工作,并提供集成的风险登记表和预警提示,使项目人员可清楚地知道若不及时恰当地管理这些风险的严重性。同时,8Manage支持记录用户自定义风险并跟踪风险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系统会自动根据风险发生几率的高低和采取行动前后风险的的影响来分类和评估每个风险,以便项目人员更快速有效地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来避免风险,为IT项目的成功研发保驾护航。

数字化时代,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系统数量和部署规模均呈快速增长态势,且加上应用系统的微服务化,系统间的关联更为复杂,也相应提升了对运维系统的要求与难度。虽然银行内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监控体系,但是面对千百万的告警风暴时,故障定位解决问题十分困难,特别不利于系统安全、持续、稳定运行。

数字化转型中,以用户为中心是驱动金融行业的核心基础。所以,对于像银行、证券公司这样拥有海量运维数据的金融行业来说,智能运维势在必行。采用先进的运维手段(智能运维)则是企业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

说一个我们正在服务的客户案例吧,客户是一家商业银行。

这家商业银行通过擎创科技提供的夏洛克AIOps解决方案,建设了一套智能运维数据分析系统,集中收集和分析十多个系统的运维数据,包括应用系统日志、告警、性能指标、交易指标和网络性能指标等,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指标异常检测、关联分析和告警收敛,以此加快问题定位效率,保障系统运行。为了有效提高对异常情况的监测和未来趋势预测,提前发现系统隐患,该商业银行通过擎创夏洛克AI实验室,训练并生成了基于业务场景的多类算法,实现系统的单指标异常检测,极大降低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

与此同时,该商业银行还用了擎创夏洛克指标解析中心和告警辨析中心,通过此实现多维指标关联分析,帮助快速发现和定位系统问题,提升排障效率;实现告警收敛,降低告警风暴,加快定位时间。目前告警压缩率达到了80%以上,运维人员的告警处理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IT系统运维的智能化,为业务健康运转提高强力保障。

其实,擎创科技此前便服务过众多银行类客户,如中国银联、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帮助其构建了智能化的运维平台,提升了客户运维效率,且目前很多项目都进入到二期、三期建设阶段。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重防火墙。

第一重防火墙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并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全面排查风险点、风险因素和危险源,加强对风险的管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第二重防火墙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企业不消除隐患,隐患就会消灭企业,甚至造成人亡企灭的严重后果。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拼搏。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只有遵行规律方能驾驭它,必须坚定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牢牢挺在前面。

安全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是通过全面排查和系统评估,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本单位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辫识,从中筛选、确认具有高可能、高后果(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恶劣社会影响)的重大安全风险,并主动采取措施对其实施特殊管理和严密控制,有效降低、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及造成的后果,把安全风险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解决对重大安全风险“想不到、无人管、管不住”等问题,从而实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的。

赛为“一线三排”的方案简述

方案构成

系统管理

业务数据初始化

业务流程设置

业务权限分组

激励机制

全员参与双机制建设

主动掌握风险辨识方法

主动学习风险管控标准

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积分考核执行效果

管控执行

管控标准APP推送

全员隐患排查上报

隐患自动闭环跟进

风险管控实时预警

风险管理系统

的风险辨识和评估、科学的风险

分级,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管控标准

、形成完整的风险数据库。

隐患管理

跟踪隐患的整改落实和关闭,实现隐患全过程管理

◆ 隐患排查◆ 隐患上报

◆ 隐患登记◆ 整改措施制定

风险地图

风险分级四色分布

运行数据自动统计

管控结果动态展现

安全隐患实时提醒

方案亮点

痕迹化

双机制运行原始记录自动存储,痕迹记录可随时追溯查询,员工一岗双责、尽职减责、失职追责有据可依。

标准化

业务流程标准化,通过系统对双机制的标准化运行提供支撑,通过系统可以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活动。

动态化

实时采集数据并收集问题,管理层随时掌握现场情况。

智能化

根据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自动生成各项数据统计报表(检查率、符合率、整改率、事故率等),根据内置算法,实时显示动态风险地图,实现风险预警。

专业性

各项检查有来源、有依据;同时通过App将专家的大脑与眼睛带到现场。

成长性

实现安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企业双机制建设专业数据库。

兼容性

每一模块既能独立运行和单独使用,又能多模块无缝集成,还可以快速实现与企业现有IT系统、政府信息化系统的集成。

易用性

利用移动APP检查作业,业务流转简单方便,易于 *** 作 系统 *** 作可快速上手,熟练掌握。

企业风险分级四色分布图,动态展现风险管控结果,安全隐患实时提醒,风险管控状况及时预警。

实施效果

安全标准化体系相互融合,从隐患排查治理中完善风险管控措施,逐级完善及落实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规程、现场管理等日常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现场“三违”行为大幅降低。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制定隐患排查标准;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反向查找风险管控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分析、验证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风险评估和管控更加专业有效;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报告并跟踪整改 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有效落实。

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控标准转化和固化成为员工的安全作业行为习惯;安全管理制度和 *** 作规程彻底落地。

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和安全检查,各级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持续提升;团队安全履职能力提升。

安全管理实现动态预警,事故发生频次显著下降;重大事故几率持续降低。

      

企业现场安全标准符合率    企业事故统计趋势  

方案价值:

■ 风险数据库为巡检与周期性工作内容的确立,提供了依据和来源,风险防控与日常工作有效衔接,避免了风险识别结果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 以防爆PAD替代纸质版巡检表,更便于 *** 作、更直观、更有利于细致的排查巡检要点。

■ 定期短信提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巡检及各类周期性工作遗失与拖延。

■ 减少了各级安全检查后续统计、录入的工作量。打破了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之间的信息孤岛,使隐患与风险进行了有效的关联,充分体现出了双重预防性管理的理念。

■ 通过对典型隐患进行分享,举一反三,避免类似隐患发生;通过对好的工作经验进行分享,可使得员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不标准行为、状态进行分享,可使得员工引以为戒,规范行为标准。

■ 通过系统“随机观察”功能,无论何时何处,一旦发现问题或值得鼓励分享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拍照、录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直观、方便、快捷。发现的问题可转为隐患,值得鼓励或值得推广的做法可全员分享,增强了行为观察的时效性、实用性。

■ 各级管理者随时可以通过系统很清晰的查看到检查人、检查时间、不合格数量及具体不符合详情等内容。对下达的各类计划,可以按专业、单位、时段区间,快速、便捷的查看计划执行率,对风险防控落实到岗、到人,逐级监控、监管,保障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 彻底解决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分工不清,权责不明,安全责任考核不落地的问题。

■ 属地安全责任划分更加明确,激励了全员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热情。

■ 统一了风险辨识的方法,彻底解决了使用风险辨识工具不明确,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开展风险辨识的问题。形成了标准化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标准。

■ 将现场风险管控标准植入双机制信息化系统,有效推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将每项安全作业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转化为基层员工的安全作业行为习惯。

■ 隐患管理建立闭环管理,形成隐患识别、报告的良好氛围。

■ 实时动态的四色地图显示及风险管控状况预警,真正做到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

■ 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的目标。成为当地“安全生产管理标杆企业”,政府主管部门推崇和企业学习的对象。

以上就是关于IT风险管控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全部的内容,包括:IT风险管控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IT项目管理中有哪些常见的风险,如何规避、银行IT系统运维风险控制有哪些手段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33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