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领域国际标准组织及规范有哪些?

IT领域国际标准组织及规范有哪些?,第1张

企业考虑云计算的关注点之一就是性能。实现应用程序在云中的高速交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挑战性命题,其中包括一个整体的接入方法和一个对应用程序“请求-响应”路径的端到端查看。

性能问题包括:应用程序与数据相对于最终用户的地理位置,云中、云内外以及计算机层和数据存储多层次之间的I/O访问速度。当今,诸如CloudSleuth和CloudHarmony之类的众多服务研究报告试图通过从不同地理位置和采用不同应用程序的方法来度量和评估云计算供应商所提供服务的性能。

云服务技术堆栈

一直以来,一些云计算供应商都致力于提供特定软件堆栈的服务。通常,这就意味着他们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转变至平台即服务(PaaS)。不同堆栈特定云可与其他的大多数流行软件堆栈相配合。

其典型代表包括:Heroku和Engine Yard的Ruby;VMforce和Google应用程序引擎(GAE)的Java/Spring(其中GAE还支持Python);PHP Fog的PHP以及微软公司Windows Azure的NET。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使用以上堆栈之一进行构建,你可能需要考虑这些云计算平台。他们能够帮助你处理低层次基础设施的安装和配置工作,从而节省在时间和费用方面的巨大支出。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会要求开发商在进行架构和编写应用程序时遵循某些推荐的要求,以便于创建高等级的供应商级同步。

云服务服务级别协议

有些云供应商做出了提供更高等级服务的承诺,以示与其他行业竞争对手的不同。比如Rackspace提供更高等级云服务SLA,从而展开与云计算业内的巨头Amazon公司的竞争。

请注意,SLA通常只是当服务发生故障时结果的一个指示,而不是实际服务的可靠性。其典型代表是GoGrid 10000%确保的SLA。换而言之,GoGrid做出了100%正常运行时间的承诺。如果它无法满足这一级别的可靠性,它将赔偿用户100倍停机时所需支付的费用。

虽然SLA是评估所有供应商承诺等级的一个有效指标,但了解特定云供应商的实际正常运行时间是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大多数供应商都提供了一个用于表明服务正常运行的状态页面,但是这些页面显示的数据通常只是数天前甚至更早时候的。为了获得实际具有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长期数据,用户最好依赖于客户反馈以及诸如CloudSleuth和CLoudHarmony的比较服务。

云服务API:同步、社区以及生态系统

选择合适云供应商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它为访问基础设施和执行 *** 作(例如配置服务器或解除服务器配置)提供外部调用方法。从很多方面来说,API都是重要的。

首先,一个API可得到多个供应商同时支持,同时供应商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功能扩展自由度。因为当从一个供应商转向另一个供应商,或同时与多个供应商合作时,基本上不用对应用程序做重大修改,所以显得更为容易。

其次,API得到了社区开发人员的广泛支持,供应商可基于它构建一个具有配套服务和功能的完整生态系统。由Amazon web服务与应用(AWS)和Vmware云计算产品提供的API周围已形成庞大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管理工具(如enStratus)、监控和管理工具(如Cloudkickh和RightScale)以及形成其完整云服务的其他服务。

Vmware本身不提供云服务,但是不同的供应商使用Vmware的堆栈和API,特别是vCloud。例如Terremark和Savvis。

Amazon公司和WMware公司以及Windows Azure都允许用户使用自己的堆栈和API实施内部云,从而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在混合云上管理和运行应用程序。所谓混合云是指由供应商托管,且在公司内部数据中心中运行的云。以Amazon公司为例,使用AWS启动通过Eucalyptus的API为私有云提供软件堆栈。

业内的一个最新发展是Rackspace公司与美国航天局(NASA)合作,两者协同众多厂商和云供应商在其一个称为OpenStack的项目中对其软件堆栈公开了源代码。它最有可能被视为行业标准,因此此举将有助于创建一个有望替代Amazon和Vmware生态系统的实际可行标准。

云服务安全性和法规遵从

公司考虑实施据云计算的两大障碍依然是安全性与法规遵从。Zenoss公司在2010年第二季度进行的调查显示,接近40%的受访者在被问及他们对云计算的最大关注问题时都选择了安全性。而紧随其后的选项是管理,它占受访者的265%。Zenoss的调查结果与其他云计算相关调查的数字是一致的。

而企业真正关注的问题并不是实际的安全威胁,而是他们无法遵守与安全相关的标准,如PCI。作为回应,当今许多云供应商都在吹嘘和炫耀他们所拥有的SAS-70 II型审计、安全白皮书和其他标准的证书。

正在发展的云供应商Logicworks推出了具有法规遵从的云计算产品,即遵守一级PCI的云产品。

云服务成本

一个比较云供应商的简单直接方法似乎就是成本。问题在于考虑到客户实际使用的资源和支付的费用,在供应商中并不具备可比性。供应商提供虚拟机(VM)资源,但其内存容量、CPU时钟速度以及其他功能却各异。此外,实际提供给客户的部件也是虚拟的,这也造成难以对客户实际使用的资源进行度量以及其他同在云中客户如何影响这些资源。

Amazon公司拥有EC2计算部门,Heroku向Dynos提交而其它厂商则创建自己的度量部门。度量评估不同云供应商成本和性能比的唯一真正可靠方法是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对多个供应商的服务进行试验,并比较运行结果。 云计算的安全和管理问题是众所周知的,除此之外,关于云服务的计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云服务供应商们总是喜欢吹嘘说他们的服务使用起来有多么的简单,实际上,广大IT经理们都已发现云计算服务的计费并不简单。

云服务的计费是基于许多因素的,从所需的存储空间,到所使用的时间周期,再到每个月的流量分配,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计费参考。实际上还不止这些,一些云服务供应商还会基于SLA之内的一些隐性条款来收费。为了弄明白一项云计算服务的总费用,用户需要了解供应商账单上的每一项服务要素,以及其计费方式。

服务的计费项目

另一个决定服务真正费用的关键因素是所需的服务类型。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所谓的云服务可能只是服务器托管、专用服务器租赁,或是将应用运行在云中。而对于其它一些企业而言,云服务可能就是基于云的数据备份、业务持续性的维持,或是基本的存储托管。

对于广大用户而言,要弄明白云计算服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注意力放在最主要的服务项目上。大多数云服务供应商都会将它们的服务分为三个基本类型:云中服务器、云存储、云工作站和云应用。每一项服务都有其自己的计费方式。

云中的服务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虚拟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换句话说,你既可以在虚拟服务器(与其他人共享物理硬件)上购买使用时间,也可以在专用服务器(你是该服务器唯一的租户)上购买使用时间。表1所示的就是云服务的计费方式:

整张实际上就是在对比不同云服务供应商的服务价格和计费方式。图中列出的每个供应商都会对一些额外的服务和功能征收额外的费用。此外,每项服务的价格也会随着协议长短、总的带宽需求或者所需存储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变化。在许多情况下,用户是可以和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的。

不同的服务类型

并不是说所有的云服务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供应商之间的区别以及他们各自处理用户需求的方式,就会发现这种差别是很明显的。为了给大家做一个对比,我们挑选了最为知名的三家云架构供应商:

GoGrid将负载均衡服务放在其服务器产品当中,而且不收取额外的费用,此外,他们还免费提供20GB的存储空间;

Rackspace使用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计费机制,随着使用量的增长,他们会降低每十亿字节带宽的费用。此外,该公司还在一些虚拟服务器上提供免费的备份服务;

Amazon的大多数服务随着使用量的增加都提供打折优惠,但是对于存储服务的启用和终止都会收取一定费用。

如果你考虑一下最为简单的云存储服务概念,就会很明显地发现这几种计费方式及供应商业务的区别(图2)。再次强调一下,这张图只是对比不同供应商的计费方式。像其它云服务一样,云存储服务的价格也会受到协议时间长短、总的带宽需求或是说所需存储容量大小的影响。此外,这些服务的价格也有足够的讨价还价的空间。

对于使用其服务器托管服务的用户,GoGrid最初提供20GB的免费存储空间,而且他们只为服务器托管用户提供云存储服务。独具特色的是,随着用户所购买的存储容量的增加,GoGrid的服务可以提供打折优惠。GoGrid的云存储服务是以一种定量的方式提供,目前为止还不提供用于启动或停止其它命令的Web服务应用程序接口。

Rackspace试图让它的存储服务计费方式变得尽可能的简单化。他们对于云存储服务的采购提供按比例增减的模式,随着总量的增加,服务的单价也会有所下降。此外,如果文件的大小超过250KB,他们不会收取存取费用。

Amazon S3对于已删除数据不进行收费,根据所需存储总量的增加还会提供一定折扣。对于那些试图将价格稳定下来的公司,他们提供定价合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文件传输公司,他们建议使用其输入和输出服务,这样可以节省成本。

理想地讲,云计算服务的计费模式应该和选择所需的存储功能和服务器计算资源没什么差别。而事实上,大多数IT经理都发现这种理想很难实现。他们必须仔细去考虑一些“隐性成本”,或是计费标准的变化,从而确定某项服务的真正费用。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一些“非技术”的因素,用户必须考虑到那些独立于谈判条款之外或是隐藏于SLA协议之中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技巧就是用清晰而又精确的语言将每个合同期内每项服务的总费用写在纸上,这样才能明白真正的总预算金额。

采购应遵循一下流程:

1、发现问题:此阶段由使用部门提出需求。只有具体的使用者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决策者。这是工业品销售的基层环节。

2、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使用者已经将发现的问题向上层汇报,客户内部在酝酿要不要采购计划、考虑预算等问题。

3、项目立项:这一阶段一般会组建有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决策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采购小组。

4、确定采购的技术标准:

在这一阶段,是客户关于采购标准制定阶段。通常由客户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分析需求,再把需求转化成采购标准。

5、招标:采购标准制定好以后,客户将以标书的形式发布出来,准备投标的厂家那到表述就可以制定方案了。此时,不管销售人员如何推荐本产品的优点,客户一般不会改动采购方案,除非发现了致命的缺陷。因为对他们来说,采购方案的改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本很高。

6、项目评标:工业品营销过程,客户一般会与两家以上的供应商进行洽谈,以便进行评估和比较,得到更好的商业条件。这个阶段会确立首选供应商。

7、合同审核:这一阶段客户会通过商务谈判,努力争取一些附加价值。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格、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都是合同审核的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8、签订协议:本阶段是签订合同,交付产品,实施安装。

合同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交易的结束。真正的销售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销售人员要按合同认真履行承诺,准时交货,按进度完成。

标准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而市场又是标准的支柱。

从12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WLAN产品的新标准,凡不符合新安全规范的产品,都禁止进口、制造,与销售。这项标准就是在11月27日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六项技术发明成果之一的“宽带无线IP网络安全技术WAPI”。此前一天的11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了2003年第110号文件——《关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公告》。

尽管这一WLAN国家标准早在5月12日就已正式发布,并在7月有关部门举行了专门的WLAN国家标准宣传贯彻会,但以美日企业为代表的制造商只是观望,并未认真,而到11月底,实施公告正式发布之后,才恐慌起来。

引起美日企业慌张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担心新标准会抑制无线局域网市场的发展。因为新政策要求,中国进口的或在中国销售的所有无线局域网设备,都必须符合中国政府推出的这一与全球标准不同的新加密标准。

虽然新政策为规模较小但发展快速的无线互联网行业的某些产品提供了6个月的宽限期,但美日的诸多IT企业如英特尔、索尼、戴尔等公司更急于了解新政策对其业务的潜在影响,并已发动本国的行业团体出面就此问题游说中国和美国的决策者。

美国政府和技术公司希望能中国改变使用WAPI的决定。近期来访的美国商务部官员和美国贸易副代表JosetteShiner都曾在与中国监管部门的会谈中提及此事。

中国日本商会已成立一个特别小组专门研究新标准问题,小组成员包括索尼和NEC等日本IT企业。商会秘书长YasunaoKomatsu说,尚不清楚新标准将对日本IT企业造成何种影响,但该商会担心这些企业将不能在中国制造和出售个人电脑。

Wi-Fi联盟主席丹尼斯-伊顿表示,Wi-Fi联盟已经派代表与中国政府多个部门进行了接触,他们正就如何理解新标准,以及中国政府计划如何执行新标准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伊顿补充说目前他还没有注意到其它哪一个国家打算使用WAPI标准。

这些担忧都是为这项标准已经被认为是进入中国无线局网市场的一张“新门票”,他们更害怕中国有可能会将WAPI推行为一项国际标准。该标准起草小组——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的负责人刘朝阳否认推出此标准是旨在将其作为针对外国设备销售商的技术壁垒。他说,中国设立自己的标准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因为无线局域网容易受到攻击,而现行国际标准存在各种漏洞。

刘朝阳强调,标准实施的意义主要是预防中国刚刚起步的WLAN市场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2004年奥运会已经禁止使用WLAN技术。可以说安全问题不根治,现在火爆的WLAN市场将成为另一个泡沫,而且这个泡沫还会危及我们的家庭网络、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甚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

十年磨一剑

随着无线局域网市场规模的迅速成长和在中国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启蒙,现有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在安全性方面已知的诸多缺陷,使无线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成为阻碍无线局域网进入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最大障碍。在国外,无线局域网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给率先应用这一新技术的传统行业带来许多新的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无线局域网在企业、运营商、政府等市场领域的应用推广。

在我国无线局域网产业中,更是多种技术体制共存,设备厂商在无线局域网设备安全性能的实现方式上各行其道,无线局域网用户既不能获得真正等效于有线互联网的安全保证,也难以在保证通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互通互联。面对这一现状,尽早制定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已是当务之急。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长喜曾指出,如果不解决安全问题,无线局域网的有关产品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解决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用密码技术。

2001年信息产业部颁布文件,确定由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西安邮电学院等单位承担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的研究开发工作。通过对相关的国际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推动我国在宽带无线IP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保护设备厂商和用户既有投资利益,增强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竞争力,迎接市场的挑战。

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从起草到颁布历时两年多时间,期间负责标准起草工作的“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相关成员单位,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部863、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公开开放的原则,从市场和产业的需求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发出符合我国WLAN用户利益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关键技术——WAPI

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分别是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及其扩展的基础性技术规范和它的一项扩展应用技术规范,把国家对密码算法和无线电频率的要求纳入了进来,是基于国际标准之上的符合中国安全规范的WLAN标准。科技部高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信息技术处处长梅建平认为,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的发布符合WTO后我国的“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则称赞,这是国内是最高水平的技术成果、基础性的、先进性的,极为迫切而重要的一项国家标准,可谓“十年磨一剑”,成果卓然。

WAPI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并充分满足大规模商用化要求,一举解决了包括WLAN在内的无线IP产业在我国发展的安全瓶颈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隐患,为政府、行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该技术扫除了障碍。它标志着我国信息产业在代表下一代宽带无线IP网络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领域,在影响产业最为关键和基础的安全技术方面达到领先水平。

WAPI终结WEP

WLAN国家标准对目前中国WLAN市场的发展和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据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资料显示,WLAN国家标准依据我国的无线电管理法规对我国无线局域网相关产品的发射功率、信道数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准还强调和规定了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的应用要求。

这两项标准在充分考虑和兼顾无线局域网产品互连互通的基础上,针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给出了技术解决方案和规范要求。两项标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LAN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WAPI)协议,可替代国际标准中的WEP协议,能够解决困扰宽带无线产业发展的安全问题,将有效规范和引导无线局域网产品及技术在我国应用和发展。而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WLAN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WAPI已经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授权的相关机构审查,并被授予以太类型号0x88b4,这是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获得的惟一以太类型号。

同时该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安全机制的严格要求,即用WAPI协议取代了IEEE80211标准中先天不足的WEP协议。当然更为重要的区别在于,WAPI将在2003年底成为在中国市场销售的WLAN产品的强制安全规范,在中国市场销售WLAN产品的IT厂商将不必等待尚在襁褓中的80211i

在Wi-Fi还在指望WPA作为过渡安全协议的时期,WLAN国家标准的颁布无疑宣布了包括WPA、8021x、WEP在内的各种已知存在安全漏洞的协议在中国WLAN市场的出局。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化工作组秘书长指出,WAPI作为被中国政府认可并最终颁布的WLAN安全机制,有着比目前WEP、8021x、WPA等安全协议更高的安全性。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宿忠民表示,WLAN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有利于保持产品的性能稳定,从而促进技术的产业化和产品的成熟化。根据高新技术的发展特点,WLAN国家标准发布过早会阻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但发布过晚会导致技术的分散,此次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的颁布时机选择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

新的产业机遇

根据ABI的一份市场报告,目前北美的WLAN“热点”数量已经达到12400个,但亚太区WLAN市场的后劲更足,预计2008年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热点”最多的地区。其中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成为亚洲WLAN的先行者,而中国WLAN市场在2003年也开始热身,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是被各大WLAN设备和芯片厂商看好。

与美日企业不同,在今年5月新标准发布之后,飞利浦、朗通环球、汤姆森等欧洲厂商就已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新颁布的WLAN国家标准,其中作为Wi-Fi成员朗通环球和飞利浦早已表示将尽快推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思科也在积极申请加入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近日,戴尔公司也表示,将在过渡期之后提供与WAPI标准兼容的产品。英特尔称,宽限期使得公司能继续向中国出口其Cetrino技术产品。公司的确有必要研究新标准的要求和技术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标准,并确定公司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国内厂商更是视为一次新的机遇。联想的一位高管表示,新标准对国内设备供应商非常有帮助,对现在落后于外国同行的国内销售商可说是一个转机。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这家为无线局域网设备制造商供应宽频晶片的企业,由于新标准的发布,已决定将业务拓展至国内市场,而此前该公司的客户大多为在海外出售产品的外国公司,因为新标准将有助于公司避开国内市场的外国竞争者,公司将得到更大的市场。

正如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许勤所说,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的颁布对我国的下一代网络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准的制定得到了来自各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将有效带动产业的发展,无线局域网在中国前景美好。

还有>

对于一个大型的IT软件项目,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及IT项目的独特性,开发成本的估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估算处理,因此,主要依靠分析和类比推理的手段进行,最基本的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 成本建模技术

根据项目特征,用数学模型来预测项目的成本。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信息(这些信息与项目成本的一些软件度量标准相关)来建立估算模型,并通过这个模型预测工作量和成本。

● 专家判定技术

也称为Delphi法,聘请一个或多个领域专家和软件开发技术人员,由他们分别对项目成本进行估计,并最后达成一致而获得最终的成本。

● 类比评估技术

根据以前类似项目的实际成本作为当前项目的估算依据。

● Parkson法则

Parkson法则表示工作能够由需要的时间来反映。在软件成本估计中,这意味着成本是由可获得的资源而不是由目标评价决定的。如果一个软件需要在12个月内由5个人来完成,那么工作量就是12 X 5 = 60个人月(PM)。

● 自上向下估算法

成本的估算,主要依据工作分解结构、产品的功能以及实现该功能的子功能组成形式逐层分配成本。

● 自下而上估算法

首先估计每个组成单元的成本,然后根据工作分解结构,通过累加方式得到最终的成本估计。

● 赢利定价法

软件的成本通过估计用户愿意在该项目上的投资来计算,成本的预算依靠客户的预算而不是软件的功能。

上面这些估算法都有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不能简单评价某种方法和好坏。在一个大型的IT项目中,通常要同时采用几种估算方法并且比较它们估算的结果,如果采用不同方法估算的结果大相径庭,就说明没有收集到足够的成本信息,应该继续设法获取更多的成本信息,重新进行成本估算,直到几种方法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为止。

成本预算是在确定总体成本后的分解过程。分解主要是作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任务(工作包)分摊成本,这样可以对照检查每项工作的成本,出现偏差时可以确定是哪项工作出了问题;二是按工期时段分摊成本,将预算成本分摊到项目工期的各个时段,这样,可以确定在未来某个时段累计应该花费的成本,并检查偏差,评价成本绩效。

目前最常用且最好用的度量方法主要用3种:面向规模(LOC)、面向功能点(FP)及COCOMO模型的度量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云服务的评估全部的内容,包括:云服务的评估、iT项目销售内部采购流程对销售如何考核、IT领域国际标准组织及规范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40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