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规划和设计的区别

IT规划和设计的区别,第1张

一、主体不同

1、云计算架构:多数数据中心云计算架构的这层主要是用于以友好的方式展现用户所需的内容和服务体验,并会利用到下面中间件层提供的多种服务。

2、传统架构:指的就是说相应的系列性的抽象模式,可以为设计大型软件系统的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

二、特点不同

1、云计算架构:云架构是划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软件服务层三个层次的。

2、传统架构:在软件架构所描述的对象就是直接的进行系统抽象组件构成。连接系统的各个组件之间就是做到把组件之间所存在的通讯比较明确与相对细致的实施描述。

三、优势不同

1、云计算架构: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需要再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和开发团队的建设,只需要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

2、传统架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件的描述、构件的相互作用、指导构件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计算架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架构

前几天参与了公司组织的”引航计划“培训。

公司TOP分享了,”新零售战略漫谈“。

品牌事业部TOP分享了,"品牌管理,企业变革对于管理者的挑战与机遇”,如智能智造对品牌的挑战与机遇。

两位TOP分享的都是技术变革所引起的企业变革的话题。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两位TOP对于变革都是积极拥抱的,变革的第一性原理都是

"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

这让我陷入深思,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 ”快速响应“、”挖掘“、”引领“顾客的需求,一切以"顾客(用户)需求"为中心。

哪么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也是必须支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搭建。

目前我们公司搭建的信息系统如何 

能否支撑未来企业的高速发展

如果需要变革或优化,方向又是什么?

工业时代,信息化建设一般以"前台+后台"的平台化架构来搭建,所有的软件系统都是基于这种方向来规划、设计。

一、前台、后台系统的定义

前台,每个前台系统就是一个用户的触点,是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

例如,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都属于前台范畴。

后台,每个后台系统管理企业的核心资源(计算+数据),以规范处理企业底层核心资源和企业的核心可追溯单据为主要目的(采购、销售、财务订单等),它们的变更需要严瑾的申报审批流程和更高级别的测试部署要求,天然导致它们变更频率低、变化成本高、变化周期长。

例如,财务系统、OMS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等。

基础设施、计算平台作为企业的核心计算资源,也属于后台的一部分。

前台、后台系统来源有两种

1、花大价钱外采,实施,需要每年支付大量的服务费,定制化困难。

2、花大价钱自建,一身的补丁,年久失修,同样变更困难。

有人会说,现有的版本较低,可重新搭建新的后台系统。

但是由于前、后台系统天然的特性,重建也只是推倒了一个“烟囱”,只是新建一个差不多的“烟囱”,建的越多,后期的运维会越艰难(天港城、DRP、AFS、FMS等)。

二、前台+后台系统框架的僵局

"前台系统"是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的系统,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 ”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所以前台系统为 用户而生 ,需要快速的创新迭代、越快越好。

“后台系统"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解决企业管理的效率问题,而不是完全为了服务于前台系统。

后台系统往往是稳定至上,越稳定越好。

前台系统是需要快而美,快速迭代。

这样前台、后台系统的的配速不区配。

而企业会不断发展,顾客(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后台修改的“成本”、“危险”也只会越来越高。

后台系统对于变化,天然会选择保持稳定性与可靠性,响应速度会越来越慢,甚至无法响应,或者将很多的业务逻辑不断的加到前台系统,造成前台系统不断膨胀,渐渐拖垮前台系统,同时用户的满意度下降,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也随之下降。

这样前台需要的快而美、后台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生就陷入僵局 。

我们公司是不是也慢慢体现这种特点

顾客需求多、变动频繁,而信息平台的响应速度也是越来越慢 或直接说NO

哪有没有解决之道?或有没有路径来处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国内毫无疑问是阿里、腾讯、华为等。

其中阿里从最初的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服、阿里云等,业务不断扩展,阿里的技术团队在业务的不断摧化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将自己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沉淀出一套综合平台(大中台、小前台的系统框架),具备了对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享应能力。

阿里的信息平台中,引入了中台的业务架构。

中台业务架构是将一些基础公用的业务服务抽像出来,形成 共享平台 ,提供给所有的前台业务使用。

一、中台定义

中台为前台而生,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前台规模化建设,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

前台系统中的通用业务能力"沉降"到中台,为前台减肥,恢复前台的响应力。

后台系统中需要频繁变化或是需要被前台直接使用的业务能力“提取”到中台层,赋予这些业务能力更强的灵活度和更低的变更成本。

中台是在“前台”与“后台”之间添加一组变速轮,将前台、后台的速率进行区配,在”前台“与”后台“之间搭建桥梁,易于前台使用,将后台资源顺滑流向用户,响应用户。

中台作为桥梁,链接了用户与企业核心资源,可以将业务沉淀在中间层,覆予这些能力更强的灵活度和更低的变更成本,为前台提供强大的能力炮火。

二、中台的核心价值

1、以用户为核心的持续化创新能力,是中台建设的核心目标,业务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综合能力的核心体现。

2、中台建设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企业响应慢困境, 弥补顾客需求快速变化的前台和稳定可靠驱动变化周期相对较慢的后台之间的矛盾,沉淀业务能力,打通并顺滑链接前台需求与后台资源,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用户响应速度。

在未来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建设自己的中台层。

公司现建立了比较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如SAP、OMS、CRM、WMS、SRM、POS、OA等。

也建立了较强大的系统流程运维、研发团队,有较强的软件项目开发、运维经验。

随着新技术发展(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顾客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工材料成本上升、个性化需求等各种因素,公司战略也会变动,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为了支撑业务的变化也会调整。

如最近公司"新品牌"的创建,就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信息化平台如何变化,我的思考如下(仅是我个人思考,有可能全是错的)

新品牌

一、顾客定位,相对于现有品牌顾客会 年轻、更爱美、有个性、有相应的经济能力,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群体。

二、产品定位,相对于现有品牌价位会偏低,多样化、年青化、舒适。

三、销售渠道,线上线下融合,购物更方便、快捷、售前、售后体验好。

四、供应链渠道快捷,可直接采购、或外协加工,供应链需敏捷反应。

信息系统规划及方向

顾客年青化、线上线下融合、敏捷供应链,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性,信息系统的搭建也需要基于"共享服务中心”的IT架构来实施、搭建。

“共享服务中心”的IT架构。

一、可以避免重复功能的建设、维护带来的成本浪费。

二、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需要打通不同系统间实现业务交互带来的集成协作成本(如SAP、OMS、WMS、POS、CRM等)。

三、业务可持续沉淀、形成可重用的服务中心,为业务的快速发展、创新带来价值。

四、可以让企业具备跟互联网企业一样的业务快速创新、试错的能力。

五、信息中心,往核心业务和数据运营团队进化,更快、更好的支持业务发展,培养即精通业务,又熟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019年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应搭建相应“共享服务服心”

一、统一库存服务中心

   统一库存共享和分配的过程,提高库存的管理能力,实现全渠道库存的可视、可控。

二、统一会员服务中心

        统一各个业务线分散的用户体系,统一用户数据、存储及服务接口。

三、统一商品服务中心

       商品是所用用户、系统的入口,对数据的质量要求很高,高质量的数据是所有业务的基础

四、统一的交易服务中心

       交易业务领域的服务中心,包括交易流程、订单管理、结算、营销、评价等。

五、统一的物流服务中心等一系列的中心

服务中心构建好后,相应的“全渠道销售平台”信息平台,自然也水到渠成。

共享服务中心的IT架构,在前台、后台系统之间搭建中台,会更快、更好的响应顾客需求、提升组织效率。

同时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对于研发组织、研发流程有新的优化与要求。

应避免或淘汰目前的“项目制”的实施SOA的误区。

规划/Architecture Planning: 业务战略/架构、蓝图/愿景、设计及建设原则、实现路线图/Routemap、关键指标建议等等

     设计/Design: IT战略、逻辑拓扑图、路由协议区域划分、IP地址划分等

     实现/Implementation: 硬件设备配备、软件配置、物理拓扑图、IP地址和端口分配及使用信息表、光纤路由表等

规划与设计关注事物的颗粒度不同 规划应更多关注为了满足业务需求,应该有哪些IT组件/Components,这些组件各自的功能、组成、参数要求、发展路线图、建设指导意见等

关注的顺序是”业务战略->IT战略”;设计则对应到规划中的这些IT组件,根据已定义的设计指导意见,具体给出这些组件内部如何搭建、适当进行概念验证,并产出设备列表

设计的顺序是:"IT战略"->"IT实现",而设计后续的实施的顺序"IT实现"->"IT部署";

规划与设计关注事物的重点不同 规划应更多关注IT架构如何与业务架构对齐,阐明IT架构应如何满足业务需求,为业务带来的收益,并应强调对后续设计的指导意义;

而设计则更多关注组件内部的各种结构的选择以及参数选择等内容,为后续实施提供指导意义。

要明显地区分开规划做哪些事情、设计做哪些事情的确比较难,因为有些任务是贯穿整个规划、设计、实现阶段的,只是在深度(详细程度)和重点上不同。

思科服务本身使用"PPDIOO"作为方法论来衡量用户IT架构所经历的生命周期,并依此来提供服务,"PPDIOO"指的就是准备/Prepare、规划/Plan、设计/Design、

实现/Implementation、运维/Operation、优化/Optimization,恰恰是用户从业务需求开始,到最终主动优化IT架构所经历的阶段。

以上就是关于云计算模式的IT架构和传统IT架构的区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云计算模式的IT架构和传统IT架构的区别是什么、IT信息系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IT规划和设计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45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