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是分别指的是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对吗?

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是分别指的是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对吗?,第1张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分为三种: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字母表示的含义是: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对地的关系,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对地的关系,第三、四两个字母表示中性线和保护线的组合情况。

(1)TN系统 如图7-13所示,电源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与该点连接(也称为“保护接零”)。这是低压配电系统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根据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又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图7-13 TN系统的三种形式

(a)TN-S系统;(b)TN-C-S系统;(c)TN-C系统

1)TN-S系统。TN-S系统如图7-13 a所示,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和保护线(PE)是分开的。

2)TN-C-S系统。TN-C-S系统如图7-13 b所示,N线与PE线先合后分。

3)TN-C系统。TN-C系统如图7-13 c所示,整个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合一的,称为PEN线。

(2)TT系统 TT系统如图7-14所示,电源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电源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也称“保护接地”。)这种系统为常用,尤其是由公共低压网络供电的用户。

(3)IT系统 IT系统如图7-15所示,电源带电部分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即“保护接地”),主要用于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厂房和不间断供电要求较高的某些场所,如矿山、井下等。

图7-14 TT系统

图7-15 IT系统

这个要看你的变压器的接地系统是怎么样的了,如果变压器接地系统中PE线和N是连在一起的,那你在工地配电箱里分出一根线作PE线用;否则你从配电房接一根PE线出来,当然最好是在现场打桩接一根PE线。

其实你也可以不管变压器是属于哪种接地系统,你直接打桩做重复接旦孩测绞爻悸诧溪超娄地保护就可以了,用一根长25米505的热镀锌角铁打在地上(用挖机一压就下去了),接出一根线作PE线即可

低压配电系统TN、TT、IT的比较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  TN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

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TN-C系统。

12、 TN—S系统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3)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目前单独使用独一变压器供电的或变配电所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TN—S系统,与逐级漏电保护相配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因此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专用保护线必须在首末端做重复接地。

(2)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接零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少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子等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

13、 TN—C—S系统

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

(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

(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 *** 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施工专用变压器时采取TN—C—S系统。

2、 TT供电系统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

在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为消除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并联电阻原理,特提出完善TT系统的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内容是:用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绿/黄双色线(简称PT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它有下列优点:1)单相接地的故障点对地电压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有利于防止触电事故发生。2)PT线不与中性线相联接,线路架设分明、直观,不会有接错线的事故隐患;几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工地可以分片、分单位设置PT线,有利于安全用电管理和节约导线用量。3)不用每台电气设备下埋设重复接地线,可以节约埋设接地线费用开支,也有利于提高接地线质量并保证接地电阻≤10Ω,用电安全保护更可靠。

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目前在施工现场一般不采用此系统。但如果是公用变压器,而有其它使用者使用的是TT系统,则施工现场也应采用此系统。

3、  IT系统

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经电阻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

这种系统主要用于10KV及35KV的高压系统和矿山、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不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故在此不再分析。

建设部新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因此,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果PE线发生断裂或与电气设备未做好电气连接,重复接地阻值达不到安全的要求,也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提高TN-S接零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在此提出等电位联接概念。所谓等电位联结,是将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系统外可导电部分(如混凝土中的主筋、各种金属管道等)通过保护零线(PE线)作实质上的电气连接,使二者的电位趋于相等。应注意差异,即等电位联结线正常时无电流通过,只传递电位,故障时才有电流通过。等电位联结的作用。(1)总等电位联结能降低预期接触电压;(2)总等电位联结能消除装置外沿PE线传导故障电压带来的电击危险。因此施工现场也应逐步推广该技术。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接地形式都绝不是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JGJ46-88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的设置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严格履行施工用电设计、验收制度,规范管理,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你们三相五线既然已经定死了,那PE和N就是要分开了,PE线是一定要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我觉得应该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接地,围着建筑物外边打一圈接地极,每隔5米一个,3个一组,角钢或者扁钢打入地下最少600,看土壤电阻率了,完了测量一下电阻多少,大于4就多放几个接地极。

TT TN IT供电系统是按中性点接地N、公共保护线PE、保护中性线PEN结线不同而分别命名的。TT系统指的是三相四线,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分接PE线。也就是设备外壳直接接地。

对变压器,TT、TN-S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同,比如用扁钢将变压器外壳接到总接地装置上,变压器的N排也与之连接(可以有不同做法)。

但通过工作电流的N线(到开关柜)和五线制的PE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一般仍是铜排、母线。 TN-S系统中,PE、N是共同接到变压器(已经接地的)N端的。

扩展资料:

分裂线(电压等级很高的架空线路中,为了减小电晕损耗和线路电抗,采用分裂导线,多根线组成一相线,一般2-4分裂,在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中可能用到6-8分裂),没有中性线,故称三相三线制。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定子绕组的末端联结在一起,从三个绕组的始端引出三根火线向外供电、没有中线的三相制叫三相三线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相三线制

将变压器的中性线接地引出地面,分成二根,一根为工作零线并保持绝缘,一根为保护接零与外壳相接。这就是所说的TN-S系统(即三相火线、一根零线、一根地线)。对于TN—S系统,重复接地就是对PE线的重复接地,其作用如下:(1)如不进行重复接地,当PE断线时,系统处于既不接零也不接地的无保护状态。而对其进行复重接地以后,当PE正常时,系统处于接零保护状态;当PE断线时,如果断线处在重复接地前侧,系统则处在接地保护状态。进行了重复接地的TN—S系统具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双重保护功能,即PE断线后由TN—S转变成TT系统的保护方式(PE断线在重复接地前侧)。 (2)当相线断线与大地发生短路时,由于故障电流的存在造成了PE线电位的升高,当断线点与大地间电阻较小时,PE线的电位很有可能远远超过安全电压。这种危险电压沿PE线传至各用电设备外壳乃至危及人身安全。而进行重复接地以后,由于重复接地电阻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小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使得相线断线接地处的接地电阻分担的电压增加,从而有效降低PE线对地电压,减少触电危险。 (3)PE线的重复接地可以降低当相线碰壳短路时的设备外壳对地的电压,相线碰壳时,外壳对地电压即等于故障点P与变压器中性点间的电压。假设相线与PE线规格一致,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则为110V。而PE线重复接地后,从故障点P起,PE线阻抗与重复接地电阻RE同工作接地电阻RA串联后的电阻相并联。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重复接地电阻RE同工作接地电阻RA串联后的电阻远大于PE线本身的阻抗,因而从P至变压器中性点的等效阻抗,仍接近于从P至变压器中性点的PE线本身的阻抗。如果相线与PE线规格一致,则P与变压器中性点间的电压UPO仍约为 110V,而此时设备外壳对地电压UP仅为故障P点与变压器中性点间的电压UPO 的一部分,可表示为:UP=UPO×RERA+RE 假设重复接地电阻RE为10Ω,工作接地电阻RA为4Ω,则UP=786V。 如果只是对N线重复接地,它不具有上述第(1)项与第(3)项作用,只具有上述第(2)项的作用。对于TN—S系统,其用电设备外壳是与PE线相接的,而不是N线。因此,我们所关心的更主要的是PE线的电位,而不是N线的电位,TN—S系统的重复接地不是对N线的重复接地。 如果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由于PE线与N线在重复接地处相接,重复接地前侧( 接近于变压器中性点一侧)的PE线与N线已无区别,原由N线承担的全部中性线电流变为由N线和PE线共同承担(一小部分通过重复接地分流)。可以认为,这时重复接地前侧已不存在PE线,只有由原PE线及N线并联共同组成的PEN线,原TN—S系统实际上已变成了T N—C—S系统,原TN—S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将丧失,故不能将PE线和N线共同接地。 在工程实践中,对于TN—S系统,很少将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其原因主要为: 1)将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仅比PE线单独重复接地多一项作用,即可以降低当N线断线时产生的中性点电位的偏移作用,有利于用电设备的安全,但是这种作用并不一定十分明显,并且一旦工作零线重复接地,其前侧便不能采用漏电保护。 2)如果要将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为保证PE线电位稳定,避免受N线电位的影响,N线的重复接地必须与PE线的重复接地及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埋地金属管道等所有进行了等电位连结的各接地体、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的地下部分保持足够的距离,最好为20m以上,而在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这一点。综上所述,由于实际施工的问题,TN-S系统在实际中安全性有打折扣。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 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每二个字母 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运用 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低压配电系统中常用的型式有:IT系统、TT系统、TN系统,下面分别介绍一、IT型

1、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2、TT型

采用TT系统,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行接地,且应保持与相线(火线)同等的绝缘水平。

3、TN—C—S系统

TN-C-S系统(三相四线与三相五线混合系统),该系统从变压器到用户配电箱式四线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合一的;从配电箱到用户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是分开的,所以它兼有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特点,常用于配电系统末端环境较差或有对电磁抗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4、TN—S系统

TN-S(三相五线制)接地形式的PE线平时不通过工作电流,仅在发生接地故障时流过故障电流,其电位接近大地电位,不会干扰信息设备,不会对地打火,较为安全;缺点是需要全程设置PE线,造价较高。

TN-C-S(三相四线制)相对于TN-S(三相五线制)来说少了一根专用PE线,造价较低,由于其进入用电建筑后PE线和N线分开所以也具有TN-S的有点;但是要求PEN线的连接非常可靠,PEN线一旦断线将引发很多故障。

扩展资料

IT系统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 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 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低压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有TN-S等系统,下面的叙述供你参考。\x0d\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型式介绍\x0d\ \x0d\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师从前苏联,因此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型式同样采用前苏联标准,即TN-C系统。尽管我国在1957年8月就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接纳为会员,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行各业多师从前苏联,电力系统也不例外,一律采用接受苏联的电气规程。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长期使用TN-C系统。直到近二十年来,才逐渐采用国电工委员会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工作习惯以及认识问题,总会出现一些偏差。本文将对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作简要介绍,供同仁参考。\x0d\ 问题地提出:最近竣工验收的某工程,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设计为TN-C-S系统。安装单位在低压进线柜接线时,未将电源电缆的PEN线(电源电缆的第4芯)与开关柜的PE线进行联结,其接线是错误的。如此接线,存在安全隐患,将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当监理要求整改、正确接线时,施工方告之,某设计师认为可以不连接。在监理工程师地坚持下,错误接线最终得以改正。上述事例说明还有极少的技术人员对TN-C-S接地系统的概念模糊,有进一步说明的必要。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本文拟对低压配电系统TN-C-S接地型式的正确接线作一论述,供同行参考、讨论,希望引起关注,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x0d\一、 TN-C-S接地型式的构成\x0d\为了了解TN-C-S接地型式的构成,我们先分别对TN-C和TN-S接地系统作简要介绍。\x0d\1、 TN-C系统\x0d\TN-C-S接地系统的前半段用4芯电缆(或4根导线)将电源的L1、L2、L3和N线引来,即\x0d\三相四线制,低压配电系统的这种接地型式叫做TN-C系统,它的PE线和N线是合一的,叫做PEN线,TN-C接地型式如图1所。解放初,我国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标准,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同样采用前苏联标准,即TN-C系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与IEC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接轨,才逐渐采用TN-S和TN-C-S等接地型式,尽量不用或少用TN-C系统。\x0d\\x0d\TN-C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损去一根导线,但它的缺点更不能忽视:一旦设备外壳带电,就是单相短路,它的PEN线上始终有电流流过,而且不能使用漏电保护装置。\x0d\2、TN-S系统\x0d\ TN-S接地系统是将工作零线(N线)和专用保护零线(PE线)严格分开的接地型式。如图2所示。\x0d\\x0d\TN-S接地系统的PE线和N线在变压器中性点处是连接在一起并接地(工作接地),PE线要求重复接地,且与N线要绝缘良好,而且要求PE线不能断线。它的最大优点是系统正常运行时,只在N 线中有电流流过,PE线中没有电流,对地无电压,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到保护零线(PE)上,安全可靠。\x0d\3、TN-C-S接地系统的构成\x0d\ 在低压配电系统的前半段采用TN-C接地型式,而从建筑物电源进线总开关柜(总配电箱)处开始,将TN-C接地型式转换为TN-S接地系统,即系统的后半段为TN-S接地系统,从这里开始,到负荷末端,PE线和N线要绝缘良好,不准再有电气连接,并对PE线作重复接地。这种配电系统的前半段后半段分别由TN-C和TN-S两种不同接地型式构成的混合接地型式,就是TN-C-S接地系统。如图3所示。若在建筑物电源进线处的总开关柜(总配电箱)内不将PEN线与PE线进行连接,又何以构成TN-C-S接地系统?\x0d\\x0d\TN-C-S接地系统的特点是供电系统的前半段可以损去一根导线,但PEN线上有电流流过,且不能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而后半段又具有TN-S接地系统的特点,PE线为专用保护零线,正常情况下无电流流过,能够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供电系统的安全功能得到了可靠保证。\x0d\ 二、TN-C-S接地系统的正确接线\x0d\ 对TN-C-S接地系统的正确接线,国家相关规范已作了明确规定,现叙述如下。\x0d\ 1、国家标准《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92第614条,规定了包括TN-C-S系统在内的低压配电系统各种接地型式的正确接线方式,并附有接线图。其中要求TN-C-S系统在建筑物电源进线配电柜处将PE线和N线作电气连接。\x0d\2、国家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在条文说明的701条的图6,画出了TN-C-S系统的接线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见,在将TN-C系统转换为TN-C-S系时,PEN线变为两根线:PE、N线。在此处PE、N线是连接在一起的。\x0d\\x0d\3、行业标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2009版)第556条第5项,对TN-C-S系统的接线作了具体规定:“将TN-C系统转换为TN-C-S系统,即在电源进线处,将PEN线转换为PE线和N线,PEN进线先联接PE母线,并作接地,再联接N母线,同时N线与PE线分开后不应再合并。”并绘制了示例接线图(图556-1 TN-C-S系统接线示例图),如图5所示。该图对《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的第6图如何在配电箱内具体实施作了更明确地规定。接线图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电源进线配电柜(箱)处,PE线和N线必须连接起来;二是电源进线的PEN线必须先与PE母线联接,并作接地,再将PE母线与N母线连接起来。\x0d\\x0d\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为什么要求PEN进线先联接PE母线,并作接地,再联接N母线?试分析如下:\x0d\在PEN线先接PE母线,再将PE母线与N母线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当PE母线与N母线之间的连接线接触不良时,中性线路(N线)不通,系统设备运行不正常,单相设备甚至不工作。这时故障容易被发现并修复,不致造成大的危害。若PEN线先与N母线连接,再将N母线与PE母线进行连接时,当PE母线与N母线之间的连接线接触不良时,则整个系统失去PE线的接零保护,但系统内的设备仍正常工作,失去PE接零保护的故障将不被发现,对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而人的生命安全是头等大事,因此规范如此规定是合理的、科学的。\x0d\TN-C-S接地系统的正确接线,事关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工作中杜绝错误的接线。\x0d\\x0d\配电系统接地制式的分类\x0d\\x0d\配电系统接地制式的分类,按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不同的接地组合进行。按照IEC(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接地制式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因为IEC是以法文作为正式文件语言,因此所用的字母为相应法文文字的首字母。\x0d\相关规定如下:\x0d\一、前两个字母:\x0d\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x0d\其中:T--(法文Terre的首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直接接地。\x0d\ I--(法文Isolant的首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不接地(包括所有带电部分与地隔离)或通过阻抗与大地相连。\x0d\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x0d\其中:T—表示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直接接地。\x0d\ N--(法文Neutre的首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接。\x0d\二、后续字母:\x0d\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的关系。\x0d\其中:C--(法文Combinaison的首字母),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并为PEN线。\x0d\ S--(法文separateur的首字母),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分开。\x0d\ C-S –-表示在电源侧为PEN线,从某点起,N线与PE线分开。\x0d\三、配电系统接地制式的具体分类:\x0d\根据以上的分类方法,配电系统按地制式可分为TN-S、TN-C、TN-C-S、TT、IT等。\x0d\在几个工业先进的国家内,完全按照IEC标准划分接地制式的国家有: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规程,法国电工联合会UTE规程,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规程,美国国家电气法规NEC和日本电气协会JEAC法规。\x0d\我国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已规定为与IEC标准等同。在我国建筑电气实际应用中,多采用TN-S 系统和TN-C-S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TN、TT、IT的比较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 TN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

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TN-C系统。

12、 TN—S系统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3)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目前单独使用独一变压器供电的或变配电所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TN—S系统,与逐级漏电保护相配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因此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专用保护线必须在首末端做重复接地。

(2)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接零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少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子等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

13、 TN—C—S系统

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

(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

(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 *** 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施工专用变压器时采取TN—C—S系统。

2、 TT供电系统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

在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为消除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并联电阻原理,特提出完善TT系统的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内容是:用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绿/黄双色线(简称PT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它有下列优点:1)单相接地的故障点对地电压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有利于防止触电事故发生。2)PT线不与中性线相联接,线路架设分明、直观,不会有接错线的事故隐患;几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工地可以分片、分单位设置PT线,有利于安全用电管理和节约导线用量。3)不用每台电气设备下埋设重复接地线,可以节约埋设接地线费用开支,也有利于提高接地线质量并保证接地电阻≤10Ω,用电安全保护更可靠。

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目前在施工现场一般不采用此系统。但如果是公用变压器,而有其它使用者使用的是TT系统,则施工现场也应采用此系统。

3、 IT系统

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经电阻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

这种系统主要用于10KV及35KV的高压系统和矿山、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不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故在此不再分析。

建设部新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因此,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果PE线发生断裂或与电气设备未做好电气连接,重复接地阻值达不到安全的要求,也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提高TN-S接零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在此提出等电位联接概念。所谓等电位联结,是将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系统外可导电部分(如混凝土中的主筋、各种金属管道等)通过保护零线(PE线)作实质上的电气连接,使二者的电位趋于相等。应注意差异,即等电位联结线正常时无电流通过,只传递电位,故障时才有电流通过。等电位联结的作用。(1)总等电位联结能降低预期接触电压;(2)总等电位联结能消除装置外沿PE线传导故障电压带来的电击危险。因此施工现场也应逐步推广该技术。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接地形式都绝不是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JGJ46-88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的设置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严格履行施工用电设计、验收制度,规范管理,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TN系统是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连接的

TN系统可分为3个系统

TN--S系统,;就是整个系统中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TN-C系统是指就是整个系统中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TN--S--C系统是指系统中的一部分线路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一部分是分开的。。。。

TT系统是指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器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接地线接至与电力系统无关的接地极上的。。。。。

在就是IT系统是指电力系统与大地不直接接地,电器装置外露可导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接地极连接的。。。

以前的,住宅供电系统国家是要求做TN--C系统,但现在要求是做TN--S系统的。。。。

以上就是关于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有哪些、pe线与N线各起什么作用能否共用、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是分别指的是TT系统TN系统IT系统对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46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