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第1张

Quest是一家定位在管理软件市场的公司,旨在帮助企业降低IT的复杂性以及实施成本,它的客户甚至包括微软、甲骨文。“我们是一家中型公司,主要帮助客户简单部署IT系统,以提高效率。”Quest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Barrie Sheers说,公司在全球有60多个分支结构,在中国也有研发机构。

Quest公司进入中国已有10多年历史,一直做行业用户。日前,Quest首度召开媒体发布会,推出Quest Partner Circle全球性合作伙伴计划,并介绍了其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的大型企业的各种战略项目,帮助其应对六大解决方案领域的关键IT挑战:身份管理、性能监控、数据保护、开发与优化、迁移与整合、管理与自动化。这六大领域的解决方案是Quset将原来160多个解决方案合并后产生的。

Quest Partner Circle是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全球性合作伙伴计划,旨在帮助Quest的合作伙伴销售Quest的系列解决方案,以提高收入、盈利和客户满意度。该计划将合作伙伴分为注册伙伴、高级合作伙伴和精英合作伙伴三个级别,各自享受不同的销售和技术支持。

“我们一直强调,只有合作伙伴成功了,我们才能成功。”Sheers说,希望与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中的系统集成商、独立软件供应商、OEM和分销商等不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发展。

Sheers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Quest正致力于增加亚洲市场,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重点投入。新任命的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树楷说:“Quest是一个擅长技术的公司。在现在云计算和虚拟化大行其道的时候,Quest推出的解决方案可简化IT的部署和实施。现在用户更看重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如产品的性价比等,在这一方面Quset具有优势,公司定位为第三方独立的软件厂商,必定会有存在的空间。”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

[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

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

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 *** 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 *** 作性的目标。

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

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

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

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

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

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

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

 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

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

5.做好培训工作

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

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

[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

[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

[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tanbu8

没有人会否定疫情下数据给全国防控带来的帮助。得益于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的发展,数据得以更好的共享以及分析,政府、企业推出的健康码、防疫行程卡等应用,使得人员流通、密切接触者排查有数可依。

也没有企业不清楚数据在这个年代对经营管理的价值。通过将数据沉淀、清洗,并挖掘、分析,企业运营效率将得以提升、成本得以优化,经营也将得以改善。

事实正是如此。在智能终端、 物联网 以及5G的推动下,全球数据量正呈指数般增长:2010年全球数据量刚刚突破1ZB,而今年全球数据量预计将超过40ZB。相关数据表明,到2025年时,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163ZB。

数据洪流下,全球也正从IT信息时代走向DT数据时代。由大数据引发的产业变革已经开始。IDC发布的《全球半年度大数据支出指南,2018H2》曾预计, 2019年大数据与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1%。

同时,在2019-2023年预测期内,全球大数据市场相关收益将实现131%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并预计总收益于2023年达到31267亿美元。

具体到中国大数据市场, 2019-2023年预测期内的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5%,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到2023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则将增长至2249亿美元。

尽管大数据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但真正能很好把握数据,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企业,往往是少数在技术、资本、人才均占据优势的行业领导者。

而绝多数长尾企业,本就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大数据产业变革中,尽管知道数据对经营管理那么重要。但受限于运营成本、人才以及技术,很难找到一款合适的工具,去抓住这些数据中蕴藏的商机。

数字经济下的企业经营困扰

众所周知的是,无论是国家层面“新基建”概念的提出,还是受疫情影响企业、组织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这些均代表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数据最直观:到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5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0%。中国是全球数字经济的引领者之一。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85万亿美元,其中数字经济所占比重将超过55%。截止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

但作为数字经济的推动者,企业在面对错综繁杂的 互联网 大数据时,依然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案,将其妥善的用于经营管理。具体来看的话,企业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帮助经营管理时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乏专业的市场研究工具或团队。 相比企业现在所使用的IT技术,大数据可以说是一门新技术。对于没有部署这一技术的企业而言,由于没有专业的市场研究工具或者研究团队,一方面将由于数据质量不佳面临产品开发设计难题。

这是因为企业无法对所处的市场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如市场规模是否增加,友商最近有何动态,是否有新入局者,该市场某细分市场是否有潜在机会。同时,由于不知道市场上有哪些爆款产品、创新产品,友商的竞品有何特性以及潜在市场的需求,导致企业在产品开发、策划、推广时没有针对性,难以形成爆款。

另一方面导致店铺运营效率不佳: 同样,由于缺乏专业的监控、分析工具,企业无法对友商线上渠道布局清晰掌握,无法实现自营/经销店铺的批量监控、店铺异动的自动记录以及爆款产品的促销复盘。并且,由于无法及时获取用户的吐槽、建议等,店铺在改善运营上也存在难度。

二是部署大数据技术面临的资金、周期等问题。 使用大数据改善经营管理是大势所趋,所以企业要么已经部署大数据要么考虑部署。而在自行部署大数据技术时,不免要多方考虑,既要考虑新硬件的采购费用或者云服务的购买费用,同时还要考虑开发人员的招聘费用,开发周期及运维等。而对 中小企业 而言,这无疑又是一项重大开支。

三是数据的安全问题。大数据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其发展并不算太完善,因此自身安全性相对弱一些。同时,大数据平台又存在诸多组件,以Hadoop为例,至少包含了二三十个组件,这意味着黑客入侵某一个组件便可对整个组群整个平台进行控制。

不可避免,企业在开发大数据方案时需要与公司原有IT系统以及各部门数据间打通,这些入口也增加了大数据平台的安全风险。

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在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改善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面临的便是大数据平台的部署、应用以及运维难题。

○本文节选自DOIT传媒《释放数据红利 美云智数互联网大数据与企业掘金数字经济》,为阴山所加。

一、建立数据治理计划时,您将遇到几个挑战:

·  数据治理是更大的 IT治理策略的一部分。  数据与IT部门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  进行任何类型的优化都很难,让员工关心数据治理更是难上加难。  需要激励和动力来让你的员工遵循新数据治理计划。

·  数据治理工作需要灵活地适应团队需求,并且对用户来说必须简单易用。  如果数据治理阻碍了政正常业务工作,则不会促进业务目标。

二、面对这些挑战,您应该如何实施数据治理方案?

以下是8点数据治理最佳实践方法,它们将帮助您进行数据治理。

1  为您的数据设置格式标准, 并在后期处理和将数据提取到大数据平台中时使用技术来实施这些标准。您将要从许多不同的来源中提取数据,因此您应该对大数据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

2  非托管数据也是重要数据! 文件,文件夹和共享中的数据是您最有价值的数据中的一部分,而且通常比托管数据具有更大的风险。确保您的数据治理策略涵盖非结构化数据。

3 尽早制定 业务目标 以进行数据治理,并分配一名首席数据官(CDO)。使CDO负责管理和实现数据治理目标。

4  把事情简单化! 数据治理不是企业大多数人的主要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个人贡献者和团队的影响。

5  为数据治理团队的成员建立不同的角色。 数据所有者是关键,因为它们与创建和管理的数据最接近。您可以分配数据管理人员与数据所有者合作,以进行指导并促进沟通。您的数据治理团队应具有跨职能并有权推动您的数据治理计划。

6  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 为元数据建立标准,以促进您的业务目标并允许重复使用数据。

7  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衡量您的进度。 您可以收集的指标越多越好。数据治理的一些关键指标可能是您要保存多少陈旧数据,已分配数据所有者的文件夹数量以及所创建的敏感数据数量。

8  尽可能自动化。  自动化工作流程,批准流程, 数据请求,权限请求以及您可以执行的其他所有 *** 作,以使数据治理计划能够高效运转。

三、数据治理工具推荐--睿治数据治理工具

面对以上8点数据治理最佳实践方法,我为您推荐一款好用的数据治理工具配合实施数据治理方案,不仅可以保证您的数据治理项目按计划实施,也可以将每一个过程都以实时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您。以下为数据治理工具推荐:

睿治数据治理平台融合数据集成、数据交换、实时计算存储、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十大产品模块,打通数据治理各个环节,十大产品模块可独立或任意组合使用,快速满足政府、企业各类不同的数据治理场景。

四、睿治数据治理工具实施案例

山东某能源集团大数据资产平台

建设内容:

建设集团 数据治理体系 ,从根本解决问题,掌握数据来龙去脉,发现数据质量原因从源头提升数据质量;实现数据赋能对人财物产供销环数据集市建设,全面实现业务人员自助取数分析;建设集团数据应用商店实现数字化运营,实现数据市场化管理,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减少运营成本,降低安全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项目价值:

基于数据治理体系建立集团大数据资产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建模的设计,形成集团高质量数据资产,通过数据资产目录对全集团发布,并用业务元数据解释数据含义,便于业务人员定位自己所需数据,与此同时,业务人员可以对自己所需数据提出申请,审批通过后,可直接基于治理数据利用敏捷分析工具实现自助探索分析,真正实现数据赋能,保障日常生产经营管理。

免费试用数据治理工具

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有报告指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大数据是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因此,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各方面、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网民平均每月使用流量是1MB(兆字节),2000年是10MB,2003年是100MB,2008年是1GB(1GB等于1024MB),2014年将是10GB。全网流量累计达到1EB(即10亿GB或1000PB)的时间在2001年是一年,在2004年是一个月,在2007年是一周,而2013年仅需一天,即一天产生的信息量可刻满188亿张DVD光盘。我国网民数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淘宝网站每天有超过数千万笔交易,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1TB等于1000GB),存储量40PB(1PB等于1000TB)。百度公司目前数据总量接近1000PB,存储网页数量接近1万亿页,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几十PB数据。一个8Mbps(兆比特每秒)的摄像头一小时能产生36GB数据,一个城市若安装几十万个交通和安防摄像头,每月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几十PB。医院也是数据产生集中的地方。现在,一个病人的CT影像数据量达几十GB,而全国每年门诊人数以数十亿计,并且他们的信息需要长时间保存。总之,大数据存在于各行各业,一个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

信息爆炸不自今日起,但近年来人们更加感受到大数据的来势迅猛。一方面,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以物联网和家电为代表的联网设备数量增长更快。2007年全球有5亿个设备联网,人均01个;2013年全球将有500亿个设备联网,人均70个。随着宽带化的发展,人均网络接入带宽和流量也迅速提升。全球新产生数据年增40%,即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这一趋势还将持续。目前,单一数据集容量超过几十TB甚至数PB已不罕见,其规模大到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数据规模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大,但对其进行挖掘可能得到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大数据热的原因。首先,大数据反映舆情和民意。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为564亿,手机网民为42亿,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大众需求、诉求和意见。其次,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每天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数据。根据一个公司的调研报告,全球企业的信息存储总量已达22ZB(1ZB等于1000EB),年增67%。医院、学校和银行等也都会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政府可以部署传感器等感知单元,收集环境和社会管理所需的信息。2011年,英国《自然》杂志曾出版专刊指出,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人类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大数据应用的领域

大数据技术可运用到各行各业。宏观经济方面,IBM日本公司建立经济指标预测系统,从互联网新闻中搜索影响制造业的480项经济数据,计算采购经理人指数的预测值。印第安纳大学利用谷歌公司提供的心情分析工具,从近千万条网民留言中归纳出六种心情,进而对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变化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87%。制造业方面,华尔街对冲基金依据购物网站的顾客评论,分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采购和合理库存量的管理,通过分析网上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掌握市场动向。有资料显示,全球零售商因盲目进货导致的销售损失每年达1000亿美元,这方面的数据分析大有作为。

在农业领域,硅谷有个气候公司,从美国气象局等数据库中获得几十年的天气数据,将各地降雨、气温、土壤状况与历年农作物产量的相关度做成精密图表,预测农场来年产量,向农户出售个性化保险。在商业领域,沃尔玛公司通过分析销售数据,了解顾客购物习惯,得出适合搭配在一起出售的商品,还可从中细分顾客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金融领域,华尔街“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分析34亿微博账户留言,判断民众情绪,依据人们高兴时买股票、焦虑时抛售股票的规律,决定公司股票的买入或卖出。阿里公司根据在淘宝网上中小企业的交易状况筛选出财务健康和讲究诚信的企业,对他们发放无需担保的贷款。目前已放贷300多亿元,坏账率仅03%。

在医疗保健领域,“谷歌流感趋势”项目依据网民搜索内容分析全球范围内流感等病疫传播状况,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报告对比,追踪疾病的精确率达到97%。社交网络为许多慢性病患者提供临床症状交流和诊治经验分享平台,医生借此可获得在医院通常得不到的临床效果统计数据。基于对人体基因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症下药的个性化治疗。在社会安全管理领域,通过对手机数据的挖掘,可以分析实时动态的流动人口来源、出行,实时交通客流信息及拥堵情况。利用短信、微博、微信和搜索引擎,可以收集热点事件,挖掘舆情,还可以追踪造谣信息的源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对十万多人手机的通话、短信和空间位置等信息进行处理,提取人们行为的时空规律性,进行犯罪预测。在科学研究领域,基于密集数据分析的科学发现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个范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材料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正在兴起。

报告推测,如果把大数据用于美国的医疗保健,一年产生潜在价值3000亿美元,用于欧洲的公共管理可获得年度潜在价值2500亿欧元;服务提供商利用个人位置数据可获得潜在的消费者年度盈余6000亿美元;利用大数据分析,零售商可增加运营利润60%,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会减少50%。

大数据技术的挑战和启示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体现在大数据挖掘的四个环节中。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要对来自网络包括物联网和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附上时空标志,去伪存真,尽可能收集异源甚至是异构的数据,必要时还可与历史数据对照,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信性。其次是数据存储。要达到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目标,通常要用到冗余配置、分布化和云计算技术,在存储时要按照一定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通过过滤和去重,减少存储量,同时加入便于日后检索的标签。第三是数据处理。有些行业的数据涉及上百个参数,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数据样本本身,更体现在多源异构、多实体和多空间之间的交互动态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描述与度量,处理的复杂度很大,需要将高维图像等多媒体数据降维后度量与处理,利用上下文关联进行语义分析,从大量动态而且可能是模棱两可的数据中综合信息,并导出可理解的内容。第四是结果的可视化呈现,使结果更直观以便于洞察。目前,尽管计算机智能化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只能针对小规模、有结构或类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谈不上深层次的数据挖掘,现有的数据挖掘算法在不同行业中难以通用。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很重,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保证。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数据的重要价值。

为了开发大数据这一金矿,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首先,大数据分析需要有大数据的技术与产品支持。发达国家一些信息技术(IT)企业已提前发力,通过加大开发力度和兼并等多种手段,努力向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国外一些企业打出免费承接大数据分析的招牌,既是为了练兵,也是为了获取情报。过分依赖国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难以回避信息泄密风险。有些日常生活信息看似无关紧要,其实从中也可摸到国家经济和社会脉搏。因此,我们需要有自主可控的大数据技术与产品。美国政府2012年3月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这是继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重大科技部署,联邦政府和一些部委已安排资金用于大数据开发。我们与发达国家有不少差距,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将会成为产生数据量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对数据保存不够重视,对存储数据的利用率也不高。此外,我国一些部门和机构拥有大量数据却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导致信息不完整或重复投资。政府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应注重公开信息,应重视数据挖掘。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统一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鼓励挖掘与利用。例如,提供各地天气与航班延误的关系,推动航空公司提升正点率。

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应当有法可依。去年底全国人大通过的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是一个好的开始,当前要尽快制定“信息公开法”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在很多机构和企业拥有大量客户信息。应当既鼓励面向群体、服务社会的数据挖掘,又要防止侵犯个体隐私;既提倡数据共享,又要防止数据被滥用。此外,还需要界定数据挖掘、利用的权限和范围。大数据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要注意技术安全性和管理制度安全性并重,防止信息被损坏、篡改、泄露或被窃,保护公民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预测大数据将为全球带来440万个IT新岗位和上千万个非IT岗位。预测美国到2018年需要深度数据分析人才44万—49万,缺口14万—19万人;需要既熟悉本单位需求又了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管理者150万,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大。中国是人才大国,但能理解与应用大数据的创新人才更是稀缺资源。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应用驱动性很强的服务领域,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其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这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会。我们要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将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抓手,但要注意科学规划,切忌一哄而上。

双核处理器就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就是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内核中。

双核就是2个核心

核心(Die)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从双核技术本身来看,到底什么是双内核?毫无疑问双内核应该具备两个物理上的运算内核,而这两个内核的设计应用方式却大有文章可作。据现有的资料显示,AMD Opteron 处理器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添加第二个内核,两个CPU内核使用相同的系统请求接口SRI、HyperTransport技术和内存控制器,兼容90纳米单内核处理器所使用的940引脚接口。而英特尔的双核心却仅仅是使用两个完整的CPU封装在一起,连接到同一个前端总线上。可以说,AMD的解决方案是真正的“双核”,而英特尔的解决方案则是“双芯”。可以设想,这样的两个核心必然会产生总线争抢,影响性能。不仅如此,还对于未来更多核心的集成埋下了隐患,因为会加剧处理器争用前端总线带宽,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瓶颈,而这是由架构决定的。因此可以说,AMD的技术架构为实现双核和多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MD直连架构(也就是通过超传输技术让CPU内核直接跟外部I/O相连,不通过前端总线)和集成内存控制器技术,使得每个内核都自己的高速缓存可资遣用,都有自己的专用车道直通I/O,没有资源争抢的问题,实现双核和多核更容易。而Intel是多个核心共享二级缓存、共同使用前端总线的,当内核增多,核心的处理能力增强时,就像现在北京郊区开发的大型社区一样,多个社区利用同一条城市快速路,肯定要遇到堵车的问题。

HT技术是超线程技术,是造就了PENTIUM 4的一个辉煌时代的武器,尽管它被评为失败的技术,但是却对P4起一定推广作用,双核心处理器是全新推出的处理器类别;HT技术是在处理器实现2个逻辑处理器,是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双核心处理器是集成2个物理核心,是实际意义上的双核心处理器。其实引用《现代计算机》杂志所比喻的HT技术好比是一个能用双手同时炒菜的厨师,并且一次一次把一碟菜放到桌面;而双核心处理器好比2个厨师炒两个菜,并同时把两个菜送到桌面。很显然双核心处理器性能要更优越。按照技术角度PENTIUM D 8XX系列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双核心处理器,只是两个处理器集成,但是PENTIUM D 9XX就是实际意义上双核心处理器,而K8从一开始就是实际意义上双核心处理器。

双核处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晶元)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则是将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两个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

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权威研究机构和重要的服务器厂商得出同样的结论:双核处理器(简称为双核)是2005年服务器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到2006年底,采用双核处理器的服务器有望成为市场主流,从而把服务器性能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更有专家预计,到2006年底,占市场价值60%的服务器将采用双核处理器。

推出双核处理器架构是2005年x86处理器市场的一件大事。包括AMD、Intel在内的处理

器厂商,都希望通过双核设计增加处理器的性能及功能。事实上,在上个世纪末期,高端多处理机服务器开发商(例如HP、IBM)就已经提出过类似的可行性设计,并成功推出了双核UNIX服务器HP PA8800和IBM Power4。迄今为止,双核UNIX处理器已经成功应用于不同领域,在IBM eServer pSeries 690或HP 9000此类服务器上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由于x86服务器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规模,而且拥有更加广阔的巨大市场规模,因此,x86双核处理器的出现,自然引起了非同小可的广泛关注,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将更加巨大。

什么是双核处理器

什么是双核处理器呢双核处理器背后的概念蕴涵着什么意义呢简而言之,双核处理器即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换句话说,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核中。企业IT管理者们也一直坚持寻求增进性能而不用提高实际硬件覆盖区的方法。多核处理器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需求,提供更强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实际空间。

双核心处理器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为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器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一点的是,如果你想让系统达到最大性能,你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内核中的所有可执行单元:即让所有执行单元都有活可干!

为什么IBM、HP等厂商的双核产品无法实现普及呢,因为它们相当昂贵的,从来没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拥有128MB L3缓存的双核心IBM Power4处理器的尺寸为115x115mm,生产成本相当高。因此,我们不能将IBM Power4和HP PA8800之类双核心处理器称为AMD即将发布的双核心处理器的前辈。

目前,x86双核处理器的应用环境已经颇为成熟,大多数 *** 作系统已经支持并行处理,目前大多数新或即将发布的应用软件都对并行技术提供了支持,因此双核处理器一旦上市,系统性能的提升将能得到迅速的提升。因此,目前整个软件市场其实已经为多核心处理器架构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多核处理器的创新意义

x86多核处理器标志着计算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这一重要进步发生之际,正是企业和消费者面对飞速增长的数字资料和互联网的全球化趋势,开始要求处理器提供更多便利和优势之时。多核处理器,较之当前的单核处理器,能带来更多的性能和生产力优势,因而最终将成为一种广泛普及的计算模式。多核处理器还将在推动PC安全性和虚拟技术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虚拟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护、更高的资源使用率和更可观的商业计算市场价值。普通消费者也将比以往拥有更多的途径获得更高性能,从而提高他们家用PC和数字媒体计算系统的使用。

在单一处理器上安置两个或更多强大的计算核心的创举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多核心处理器可以为战胜今天的处理器设计挑战提供一种立竿见影、经济有效的技术――降低随着单核心处理器的频率(即“时钟速度”)的不断上升而增高的热量和功耗。多核心处理器有助于为将来更加先进的软件提供卓越的性能。现有的 *** 作系统(例如MS Windows、Linux和Solaris)都能够受益于多核心处理器。在将来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时,多核心处理器可以为合理地提高性能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因此,下一代软件应用程序将会利用多核处理器进行开发。无论这些应用是否能帮助专业动画制作公司更快更节省地生产出更逼真的**,或开创出突破性的方式生产出更自然更富灵感的PC机,使用多核处理器的硬件所具有的普遍实用性都将永远地改变这个计算世界。

虽然双核甚至多核芯片有机会成为处理器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改进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双核处理器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处理器能耗的极限!性能增强了,能量消耗却不能增加。根据著名的汤氏硬件网站得到的文件显示,代号Smithfield的CPU热设计功耗高达130瓦,比现在的Prescott处理器再提升13%。由于今天的能耗已经处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们需要避免将CPU作成一个“小型核电厂”,所以双核甚至多核处理器的能耗问题将是考验AMD与Intel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于多核处理器,从全球范围内看,AMD在对客户的理解和对输出最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方面的理念走在Intel的前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一直计划着这一重大进展,它第一个宣布了在单处理器上安置多个核心的想法。

多核处理器的客户利益

企业计算环境经历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从支持业务增长需求的IT基础构架的快速扩展,转变到精心管理现有资产和投资于能带来特定竞争优势的新战略性技术。IT管理者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为更多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性能要求,保存和管理飞速膨胀的数据量,更好地保护网络以及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而所有这一切,都由于不断收缩的预算而不可能增加数据中心的数量。

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多核处理器能在一些应用领域带来了更为强大的动力,比如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网络应用、复杂科学计算及大型图形建模为特征的企业级或行业关键应用领域。针对服务器/工作站环境,多核处理器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依赖x86构架作为企业IT网络的中枢要求今天的服务器具有运行更多复杂应用程序的性能。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服务器能够提升数据中心的性能,使预算紧张的情况得到全面改善,全面提升公司发展动力。同时,各种提高现有资源使用率的办法,例如服务器整合和虚拟技术等,已成为缩减成本的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而基于多核处理器的服务器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帮助。

多核处理器可以在不改变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中心的生产率。服务器的整合将会变得更加经济,因为更少的主机可以处理更多的工作负担。在性能之外,多核处理器将极大地加强虚拟功能和安全性。现在,IT经理正在利用虚拟技术在处理器级别分配任务,从而大幅度提高IT系统的处理能力的实际可用性。利用多核处理器,这种分配可以在不降低系统总体性能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可信任的应用从不可信任的应用中抽离出来。

在安全性成为至关重要问题的今天,同样,一些旨在阻止病毒和其他网络威胁的、更加复杂的实时安全应用可以在后台运行,为平台提供额外的安全性,从而提供更加健全的保护。利用多核处理器,安全性的提高将对最终用户完全透明。同时,因为人们需要在不增加硬件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处理能力,刀片服务器将获得新的吸引力。

虽然多核CPU的发展令人兴奋,但如何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也将成为处理器厂商们面临的重要挑战现在,用户的投资越来越拮据的情况下,如果无法保护用户的投资,则很难说服用户来接受新的产品。因此,对Intel和AMD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Intel此前推出的安腾芯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与现在的竞争架构不同的是,AMD双核处理器的实现方式是非破坏性的,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它从底层设计开始就考虑到了支持多核功能,它将不仅与目前的单核处理器兼容,非常容易升级到双核。

可以想见,多核处理器带来的是真真切切的客户利益和价值,多核处理器标志着处理器设计的一个自然进化过程,在软件具有支持能力的时候将性能大幅度提升,并且将功能增强到单核处理器所无法企及的一个水平。正是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利益,多核处理器无疑将成为服务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2005年x86服务器市场将属于双核时代。

投资保护问题不可小觑

虽然X86多核处理器为X86计算架构以及X86计算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够保证用户在X86服务器方面已经拥有的投资呢目前,众多企业在X86服务器、 *** 作系统、应用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投资,并且已经与企业业务完美结合在一起,那么,X86双核处理器如何才能保证用户的这些投资呢这就对AMD、Intel等芯片厂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许这可能成为这几家厂商决胜未来的关键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AMD双核芯片是在同一个硅片上插入两个核心,因此,它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电源,相同的制造流程可以被用于生产多核心AMD64处理器,多核心处理器的供电电路将适用于现有的接口和供电基础设施。这使得平台制造商可以避免为新的处理器重新设计组件,从而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否则这些成本会被转嫁到客户身上。它还让系统开发人员可以用现成的配件开发他们的品牌产品。X86双核处理器极大改善了32位性能,推动了64位的发展,突破4G内存障碍将成为可能。现在,在同一服务器中,用户无需改写编码,就可以运行32位和虚拟64位机,实现最佳的IT投资回报,更加保护了用户已经拥有的应用生态。

好马需要配好鞍。现在,业界各大主要 *** 作系统厂商已经明确表态,积极支持计划于年中推出的基于直联架构的AMD Opteron(皓龙)双核处理器。预计目前市场上各主要 *** 作系统都将推出新的版本,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Novell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发行版,以及Sun Microsystems公司的Solaris 10;其中,有些 *** 作系统还将包括专门支持应用的优化程序,以充分发挥多核功能的优势,从而改善一系列应用的性能。这又是本文结论的一个有力佐证。

以上就是关于Quest六大解决方案应对IT挑战:IT解决方案全部的内容,包括:Quest六大解决方案应对IT挑战:IT解决方案、企业如何应对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面临的管理变革的挑战、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490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