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从事IT工作?

你为什么从事IT工作?,第1张

现在的IT行业也是重学历的,具体要看公司,大企业对学历还是有要求的,中小企业对学历不是那么的看重。国内互联网大公司基本只招名校的研究生,也会招少量的本科生。

学历高,意味着拥有更多选择权,高学历不仅工作实践编程的机会多,而且向着更高深层次学习的机会也多,学历高的人可以进入一些大型的机构,可以接触到更深层次的资料,做一些深层次的研究学习,机会更多,视野也更开阔。

扩展资料:

学历也许能在一定层面上证明一个人的思维逻辑和理解能力(也就是悟性,智商),但是代表不了情商。所以在确实了解求职者本人能力时,学历是一个很好的判断信息。不过,很多中小企业不看中这个,面试时会看是否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但是中大型企业就会相对看中。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目前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聘者最受HR的青睐。但是相对于能力和经验,学历又显得没那么重要,进了公司后就要靠自己的能力。没有能力,还是一样会被刷掉。

没有风险,学就行,那种一学就找不到工作的那种。35了,大哥,还学计算机,不知道行业里面35定律吗?

转行很难了,it行业是吃青春饭,况且你还是35岁以后转行,难上加难

IT公司大部分都不招35岁以上的人了,你说35学IT合适吗?

1,转行写代码,确实不建议!写代码需要投入太多精力,35岁后跟不上的。

2,如果有相关经验,以it为工具,做一些规划类,咨询类的工作,有这方面的基础的话,那就不晚。

3,it范围很广,不要觉得it就是写代码的!学一些语言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未必不能闯出一片天。

4,转行需谨慎,不要丢掉以前的积累!

不要听见风就是雨。这行虽然工资待遇不错。但是,还有一个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提出来的三十五门禁问题。35了,才转行去学IT ,等你学出来,找不到IT 工作,最后真的变成”猿”了。

我觉得提这个问题的人估计是IT行业的人故意抛出来的。如果是请忽略我的回答,如果不是请往下看。

在IT这行业工作的都知道35岁是个尴尬的年龄,即使有10多年相关经验的人士都会有很强的焦虑感。

其实IT也是有很多岗位的,转技术岗位的话,如果你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都比较强,再加上强烈的兴趣,能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一般人10年的学习积累,我建议你可以考虑转。但是你要考虑转行后找工作的话一般的企业很少会考虑这种年龄大而且相关经验少的人,除非是一些实在招不到的小公司。

所以可以考虑IT行业的一些其他非技术岗位,比如产品经理,测试等岗位。

现在网络上的资源也比较多,如果你对IT非常感兴趣可以找各种视频教程自学下IT方面的知识,再结合你以前的工作,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有机的结合点干出一番事业。

祝你早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一 为什么要转it?

任何一个人如果之前不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如果要在35岁这个年龄来转行做it首先我想问是别人介绍你这个行业能够赚高工资,还是你自己真的发自内心喜欢这个行业

因为这两种情况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也就是第1种情况,你被割韭菜的几率比较大,而第2种情况是你对这个行业更加有兴趣,也许能进行判断。

2 35岁,就做35岁相关的事情。

这句话的意思者,不管你在哪个行业,35岁,实际上已经是你开始在这个行业培养人才了。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要想进it行业不是35岁进it行业打工,而是35岁到40岁,你都可以培养别人进入it行业。这才是这个年龄该做的事情。

转行,肯定是有风险的。

至于大,还是不大,这个要看每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的。

我们先来看看转行,到底有哪些风险?

第一个风险,学习新技术的成本

在这里是学习IT的成本,学费和时间。学费比较容易知道,时间成本,要看你这些时间的代价。

第二个风险,放弃原先工作的机会成本

原来的工作积累到35岁,多少有点成就了,体现在工资上,职位上。如果转行,肯定要从头开始的。工资和职位上,都必须做出让步的。

新工作与老工作之间的收入差就是你要付出的机会成本。然后乘以重新达到之前工资水平的时间。就是总的机会成本。

第三个风险,是转行失败的风险。

做人力资源管理好多年了,见过很多转行的人,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

成功的,这个风险就没有了。

不成功,又要重新去找工作,是做回原先的工作呢,还是再找个新行业,都是要考虑的。

总的来说转行的成本就是上述三个风险的叠加。

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就是你的存款,能不能在这段时间里,保持你的生活。

最后,来说说35岁。

这个年龄,现在很火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

在我们做HR的看来,并没有特别的地方。虽然很多招聘广告写着,只要35岁以下的,实际上,你有勇气来应聘,并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技能,照样会录用的。

但是,35岁的新手,找工作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一般建议通过朋友推荐。特别是转行,最好有朋友是这行的高手,能带你入门。积累2-3年经验之后,才尝试找新工作会比较顺利。

祝所有有梦想的人,可以实现梦想。实行梦想,不分年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陈述一下身边30多岁IT男的现状:

1 上家公司同事A,JAVA工程师,从首航辞职后加入一家小的项目制公司,管理一个小团队,工资3万+,与此同时也迎来职业瓶颈期,大厂进不去。

疫情原因,现有公司现金流断裂,工资不能及时发放,身处北京也长期无法和家人团聚,目前的选择是去了一个非常小的河北公司,去做业务,提成制。但是,据说河北和天津的经济状况不是一般的差,未来1—2年的前程可想而知。

2 上家公司同事B,架构师,从大学合同工老师出来后,一直在目前的公司任职,去年因为公司原因曾出去求职,大厂均拒,现在仍在现公司工作,团队分崩离析,也很难有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30岁左右的IT其实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能力优秀者可以继续往上走,总监、VP、CTO,去大厂或者是创业公司新贵都可以求得一席之地。

能力中等者发展遭遇瓶颈期,如果自身所处平台没有大的发展,基本就属于必须换赛道,或是等待被裁的一批。

能力平庸者基本几年内工资都不会上涨,即使自己提出涨工资,多半也会被领导驳回。

IT真的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如果没有过人的技术或是傲人的天资或是良好的管理能力,很难在30岁的年纪出人头地。

30岁的年纪,不建议轻易换行,也不要被市面上乱七八糟学python月入过万的广告欺骗。

最好的出路就是,找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积累和壮大,或者是回到3线城市做点小生意。

35岁的优秀it男都在被劝退,你如果自己喜欢可以学学,如果想找相关工作而学,那真心没必要了。

我一直想为自己没有继续从事编程,而转到铁路行业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掩饰我的愚蠢。我日思夜想终于找到了更合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十个字,目光的短浅,认知的缺乏。

那个时候,只被一毕业就能拿到不错的工资所吸引,而我却忽略了,我所要去的行业是个腐朽笨重封闭的行业,我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个毫无积累性的工作。然而因为认知的缺乏,我并不在意这些。而这些恶果在我想要改变我的职业道路时,让我饮恨不已。

2013年8月,我入职报道了。

随着北上的列车,从夜到昼,从平原到山岭,从繁华到荒凉,我的心在不断挣扎着,我希望我要去的那个地方是个繁华的地方。到了目的地,也不是那么的令人失望。经过简单培训,我发现我对铁路知识的掌握完全是个空白,而我对这个行业也是丝毫的没有兴趣。

随着培训的结束,我们各奔东西,来到了生产车间,我来到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这里是我在内蒙的这几年当中,唯一让我觉得美好的地方。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我的师父,老温。

还记得在一次施工完毕后,我们在涵洞等回去的车,他问起我有什么特长,我说我会编程,英语还好,他先是一惊,然后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这两个技能,千万不要丢,没准哪天要靠它们吃饭。我很好奇,老温是不是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几年之后,还真让他说中了。

2014年,我离开了阿鲁科尔沁旗,临别之际,我送给老温一个能根据温湿度自动控制的风扇,我自己焊的电路板,自己写的程序。

列车缓缓地驶离站台,看着站房的查布嘎三个铁字牌,渐渐离开我的视野,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来到内蒙古的另一个地方,桑根达来,意为富裕的海。

这是一个荒凉的地方,以至于我每天见到的牛羊的数量都要比人多。在这里,我真正开始厌恶这个行业,厌恶这个工作。这种厌恶,并不像是会让人痛的伤痕,更像是让人痒的疥癣。你抓它就痒,你不抓,还是很舒服的。

我有一个老家的手机号和yhk,即使不怎么用,但我依然没有注销,因为我怕被城市忘掉。当时的人生规划,太过渺茫,以至于我有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感觉。

温水能煮死青蛙,也能煮死人。

也曾经有过辞职的念头,这念头不知催生了多少次,因为离家太远而有过,因为过于寒冷而有过,因为过于贫苦而有过。这种念头如同烟花一样,在某一时刻很强烈耀眼,但它终究还是湮灭消散了。

我的工作很简单,毫无技术性,以至于让我很怀疑是不是随便一个人拉过来就能干。而我却又干的不亦乐乎。我想在技术上有些积累,以便于我去跳槽,离开这里。然而我想错了,技术是有了积累,槽却不知道在哪里。

而让我下定决心离职的是我想要跳槽时的囧境。

虽然全国总里程将近13万公里,但铁路行业窄是公认的事实,铁路职工如果想跳槽,基本上就只有地铁,设备厂家,但地铁和设备厂家又少之又少。但我依然因为我大四找工作的经历而满怀信心,我自认为我是一个香饽饽。

我2016年3月份投简历,满怀期盼。我手机不敢关机,静音模式都不敢打开,因为我觉得那个通知我面试的电话会随时打来。我不知道这是自负还是自欺。

3月就这样过去了,我依然在等待那个电话。4月有点慌了,5月有点着急了,6月有点失望了,7月有点怀疑人生了。我从来没想到在我想跳槽时面临的竟是这样的囧境。那种失落感,是让我难以接受的。以前的大话不敢说了,以前的牛逼不敢吹了。对于找工作,别说有选择权利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记得7月份的时候收拾自己的东西,我无意间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档案袋,里面有我的简历,实习证明,六级,计算机等其他获奖证书。这些东西都是我当年大四找工作时,随身携带的东西。当时我一阵心酸,自己跟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现在都TM混到这个地步了,简历投出去好几个月,都没人搭理你。

就那么一瞬间,我决心要辞职。这个点成功引爆后,不仅让我下定辞职的决心,也让我做出转行的决定。因为我知道铁路行业太窄,我不想在我想跳槽时,连个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2017年2月,我离职了。从此除了坐火车,再跟铁路没有半点关系。

离职很容易,但是接下去要去做什么呢?我发现做出这个决定要比离职的决定还要难。

2015年,股市爆发。我也跃跃欲试,小试牛刀,已经多年不看的新闻联播,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视野,我从新闻里找蜘丝马迹,以便于第二天的买卖决策。那一年新闻联播屡屡提到互联网+,但我并没有在意。

没有想到当年获得的那些信息,在一年以后会有用。我为什么不去互联网行业呢,我终归还是有那么一点编程基础的,以前的那些编程经历,让我笃定了这条编程之路。

离职以后,来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从新开始,报了一个IT培训班,经过四个月的培训,凭着不算太差的基础,以及以前的面试经验,顺利面试上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Java开发。

转行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

首先是工作时间的不适应,以前在铁路的时候,早晨八点上班,一般都七点四十起床。午休两个小时,如果下午食堂开饭早,五点就下班了。身体早已适应这种较为松散的工作节奏。所以新工作的前两个月,让我很不适应。中午只能午休一小时,还只是趴着桌子休息。一到五点多一点,就有点坐不下去了,又饿又困,就开始想着什么时候下班。

然后是对工作内容的不适应,以前只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早已轻车熟路。但是现在要写代码,要整理文档,要开会沟通,那个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个废人,我连Word都弄不明白,沟通能力也很欠缺。长时间的松散和与世隔绝让自己各项能力与技能都有所退化。

最大的挑战就是工作的难度。大家都知道程序员的劳动属于脑力劳动。我从来不怀疑我的智商,但是在将近两三年的时间里,大脑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所以想重启大脑这部机器,很是耗费了时间与力气。再加上自己是非科班出身,很多知识和经验都非常欠缺。在别人一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事情,我都要花费半天时间。当时我也是非常苦恼,有时候都在想,是不是当时选择IT是错误。如果我没有辞职,每天还乐呵呵的从事以前的工作,虽不精彩,但不会是现在这么难啊。

当时就感觉自己始终是个门外汉,一直都是跌跌撞撞。转行后的半年时间,一直都是这个状态。我们公司加班并不严重。但那几个月时间,我很少九点下班。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有接近崩溃的时候,有想骂娘的时候,有想摔电脑的时候。空荡荡的办公室,同事都已经下班,而我还在敲代码找bug,看着窗外的霓虹灯,我骂我自己,你就是SB。都说有黎明前的黑暗,熬过去,就会看到黎明。但是我的黎明什么时候来啊?

其实当初有想过要不要坚持下去,如果再找一份跟原工作相关的工作,也能找到。但我不想就这么放弃,我并不觉得自己就是个。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仿佛还是那样,难以入门,就像一个门外汉在这个行业的外面徘徊。每天还是忙的焦头烂额,每天还要找一些教程来学习。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和学习。

在转行的第六个月,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完成需求的质量和效率都提升了很多。因为不断踩坑,对整个系统的熟悉度比有的同事还要清晰。对新知识新技术也能较快的领会了,能独立解决问题了。对开发的思路也清晰了,那感觉仿佛有人拨开了你眼前的重重迷雾。开发起来也能轻车熟路了,也能够正常的下班了。我终于适应了这个新的行业,终于在这个行业立足了。

你要问我为什么要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也不知道,可能那段路是我必须要走的吧。也可能是每个转行的人,都要经历的吧。

有时候,我在想。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我能顺利的在这个行业适应下来,我是多么的幸运啊。真庆幸从上一个行业跳出来,要不然我现在还在顶着寒风,在户外工作。还要每个月将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想买点好东西,却又囊中羞涩。

其实,转行挺难的。做转行的决定难,适应一个新的行业难。有快要崩溃的时候,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当时你为什么做出转行的决定。第二天醒来,继续干。坚持下来,黎明前的黑暗终要过去。

我始终相信我走的这条道路更加光明。虽然我并不知道我以后会遇到哪些挑战,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转行的经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从来不后悔转行,只是后悔转行有点晚。

在美国有很多的IT公司,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获得了快速的成功。就像我前面所讲的世界十大私企排名一样,有的公司做的很成功,然而有的公司却一直是“垂危“的状态,IT业更是如此。然而,让我吃惊的是苹果公司竟然被排出了这个榜单,现在一起来看看这个榜单吧。

10LinkedIn

创建于2002年12月,于2003年5月5日推出,是专业的社交网站,是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并协助他们发挥所长,打造专属人脉的一个网站。据报道,LinkedIn在200个国家拥有超过175亿注册用户,在过去的12个月中,销售额增长了115%,在这个榜单中排第十。

9易安信

易安信(EMC)为一家美国信息存储资讯科技公司,主要业务为信息存储及管理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EMC在信息储存领域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EMC公司创建于1979年,总部在马萨诸塞州霍普金顿市,可谓是一个发展比较久的IT公司了,在这个榜单上排第九。

8威睿

威睿(VMware)是全球第一的虚拟机软件公司,也是是全球桌面到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综合实力在这个榜单上排第八。其掌控了该领域世界市场份额的75%到80%,该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微软,由于该公司的产品非常的人性化,微软并没有得逞。

7天睿公司

天睿公司(Teradata)是美国前十大上市软件公司之一,于1979年成立,总部地点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在这个榜单上排第七。Teradata天睿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大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和整合营销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沃尔玛、可口可乐、eBay都非常信任该公司。

6惠普

惠普电脑我们都用过,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于1939年,业务业比较广泛。该公司于1939年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更是一家全球知名500强企业,在中国多个城市都设有分公司,发展的非常迅速,且很稳定。

5思科

思科系统公司于1984年成立,主要业务是互联网解决方案,设备和软件产品,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这方面可谓是做的最成功的。思科现在大力发展“统一网络架构数据中心 (single-fabric data center)”,将虚拟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都统一于一个思科架构,综合实力在这个榜单上排第五。

4甲骨文

甲骨文(Oracle)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而且这一地位目前仍然不可撼动。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于1977年成立,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3微软

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于1975年成立,现在发展成了世界PC软件开发的先导,更是行业的巨头。该公司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像我们现在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都是该公司的产品,可想而知该公司是多么的厉害了。

2SAP

SAP成立于1972年,是德国的一家企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全球第二大云公司。该公司的产品有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是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在全球有120多个国家都有使用该公司的产品,综合实力排第二。

1IBM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于1911年成立,可谓是所有IT企业发展最早的公司了,目前是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IBM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业打字机,后来经过多次的转型升级,才有今天的成绩,并且经验丰富,综合实力排第一。

疫情影响了几亿人的生活和工作、数百万家企业的运营,打乱了企业正常的发展节奏,那么会对IT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产品的需求意识的影响

一、 TO G:需求意识增强,更在意产品性能政府可以说是中国IT行业最早的客户群,但TO G业务却较难做大,市场非常分散。这主要是除了少数专业性、业务性很强的软件(如国税系统软件、案件侦破、地理测绘),多数是流程类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且各部门、各地方之前都有自己的合作方,对产品的友好度要求不够,而更看重企业的性质、资质、合作关系、规模。

疫情就像一场考核,公开和效率逐渐成为新的KPI,而计算机是促进透明、提高效率的绝好工具,它使得政府这些客户更加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功能性,好的产品占有率才会更大。

二、TO B:企业服务、Saas等接受度增强1、协同办公等企服产品认知增强

由于长期的习惯和认知,远程办公、协同办公的市场渗透比较缓慢,不像核心业务软件、财务软件为人熟知,通过此次疫情,数百万的潜在客户群对远程办公、移动办公有了更高的认知和接受度,甚至有不少进行了试用,相当于跳过了客户教育,直接到了产品测试阶段。

2、对Saas模式的接受度变强

美国的Saas公司在2000年之后纷纷涌现,到2010年以后,Saas模式已经成为美国TO B行业主流的业务模式。中国的Saas公司在2014年之后纷纷出现,Saas模式的特点和价值还处于被市场认知和接受的初级阶段。疫情过后,更多的中大型企业对Saas模式的接受度可能会越来越增大。

3、TO C:在线业务加速渗透

很大程度上,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它受消费习惯、消费体验等因素的影响,是比较缓慢的过程。在疫情的影响下,在线电商、生鲜、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这些场景迅速被试用,原来没有尝试过线上消费场景的群体进行了一次用户体验,尤其是三线城市以下的群体,渗透率可能会大幅增加。

二、对我们带来的启示

TO G、TO B :尽可能的产品化疫情很可能对IT公司带来业务量的急剧变动,比如在疫情期间业务骤缩,在疫情过后搁置的业务迅速恢复。项目制、定制化的公司最怕需求量的剧烈变动,需求量暴增的时候,难点是控制项目交付的质量,需求量骤减的时候,空闲人员依然消耗大额成本。而产品化程度高的公司,在需求量暴增时,能抓住机遇迅速上量,在需求量低的时候,人员成本则会低一些。

当然,很多情况并不是不想产品化,而是做不到产品化,例如客户的需求非常个性、产品的架构非常复杂,尤其在金融、能源领域,客户强势、业务复杂,

2、TO C:线下、线上融合

没有线上平台,线下实体就像一座座孤岛,效率提升极为有限,利用线上平台,可以提高效率,增强客户粘性。而线上业务,也需一定程度上线下体验店或者供应链的支撑。疫情会加速实体企业进行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

总之,疫情带来的短期需求在疫情过后可能会回落,但是疫情对客户的消费心理、习惯和需求意识的影响,却会是长期的。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我感觉现在的IT行业并不看重学历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我感觉现在的IT行业并不看重学历、本人已经35岁了,转行学IT风险是不是很大、你为什么从事IT工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58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