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云”或带来新一轮IT建设,一文梳理受益的三大方向

“国资云”或带来新一轮IT建设,一文梳理受益的三大方向,第1张

1[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七)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IT服务管理案例 (全文大小:113K)

[作 者]孙强 孟秀转

[机 构]

[文 摘]这个案例是关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电脑投诉中心利用Unicenter ServicePlus Service Desk来提高IT系统效率、确保银行系统稳定的案例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10期-41-42页

相关文献

2[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三)IT服务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全文大小:740K)

[作 者]孙强 孟秀转

[机 构]

[文 摘]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备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6期-45-46页

相关文献

3[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四)——IT服务管理知识框架体系 (全文大小:289K)

[作 者]孙强[1] 孟秀转[2]

[机 构][1]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IT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不详

[文 摘]我们在前文已经指出,ITIL是有关IT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事实上,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流程为主线,进行了全面的扩充,最终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框架。这个框架现在成为了事实上的IT服务管理知识框架体系。下面我们先介绍ITIL的产生和发展以及ITIL的特点,然后再介绍图1中的各个模块。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7期-41-43页

相关文献

4[标 题]中国IT服务管理论坛在京成立 (全文大小:44K)

[作 者]唯力

[机 构]

[文 摘]

[刊 名]《邮电设计技术》2004年3期-34-34页

相关文献

5[标 题]中国IT服务管理论坛在京成立

[作 者]

[机 构]

[文 摘]

[刊 名]《电信网技术》2004年3期-70-70页

相关文献

6[标 题]IT服务管理时代已经到来 (全文大小:65K)

[作 者]刘晓明

[机 构]

[文 摘]蜕变,是春蚕生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变化环节,而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也正面临着这样一个“蜕变”的过程。

[刊 名]《IT时代周刊》2004年04S期-78-78页

相关文献

7[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八)某省通信公司支撑系统服务管理案例 (全文大小:144K)

[作 者]孙强[1] 孟秀转[2]

[机 构][1]中国IT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不详

[文 摘]某通信公司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经营的电信业务包括移动电话(GSM和CDMA)、无线寻呼、长途电话、本地电话、数所通信(因特网和IP电话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业务,某通信公司某省分公司是省级分公司,负责全省16个地市的电信运营管理,是某省电信行业的重要支柱。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11期-39-40页

相关文献

8[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一)历史与现状 (全文大小:137K)

[作 者]孙强 左天祖 刘伟

[机 构]

[文 摘]IT服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4期-52-53页

相关文献

9[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二)基本定义及其价值 (全文大小:173K)

[作 者]孙强[1] 孟秀转[2]

[机 构][1]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IT治理专业委员会 [2]不详

[文 摘]上期我们详细讲解了IT服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那么,到底什么叫IT服务管理呢要理解IT服务管理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分析构成它的每个词语的含义: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5期-48-50页

相关文献

10[标 题]书评二则:为什么是信息化而不是“信息技术化”——《IT服务管理》评述 (全文大小:50K)

[作 者]周凌波

[机 构]

[文 摘]“信息技术化”是本人的杜撰,说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信息化等同于购买行为——以为买来硬件、软件、网络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再往大里说一点,就是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以为技术是万能的,是一切工作的终点。这样的思想和做法在信息化实践中屡见不鲜,大家也分析得很多了。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3期-70-70页

相关文献

11[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五)IT服务组织:变革和实施 (全文大小:152K)

[作 者]孙强[1] 孟秀转[2]

[机 构][1]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IT治理专业委员会 [2]不详

[文 摘]在前面几节中我们讲到了IT服务组织的结构模式、人员和角色、文化以及员工培训和发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方面都是IT组织在从传统的模式转化到服务导向的组织模式过程前后要考虑到的。这种转变,不是对原有组织的简单调整和优化,而是从面向职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8期-43-45页

相关文献

12[标 题]细说IT服务管理 (全文大小:180K)

[作 者]孙强 孟秀转

[机 构]

[文 摘]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参考ITIL来建立自身的IT服务管理体系,ITIL本身的理论性和框架性影响了企业是否直接使用这一标准。这种理论和实践间的差距,需要相关厂商以可 *** 作的方式帮助企业跨越。CA公司认为ESM方法论及其包含的各项工具和流程是快速、有效并且低风险地建设符合ITIL规范的IT服务管理系统的最佳实践方法。

[刊 名]《软件工程师》2004年9期-39-42页

相关文献

13[标 题]IT服务管理培训动态

[作 者]

[机 构]

[文 摘]2005年3月1日-2日,《中国计算机用户》培训部与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合作了“全国海关信息中心IT服务管理论坛”。作为国内ITIL管理理论实施的先行者,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大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作为2005年的重要任务,结合ITIL管理理论.积极推动内部流程建设.将管理制度化标志化。

[刊 名]《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年8期-43-43页

相关文献

14[标 题]为电信IT服务管理支招

[作 者]边凯 王占波

[机 构]《中国计算机用户》记者

[文 摘]6月8日下午,北京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雨加冰雹的洗礼,阴霜的天空让街上行人的脚步都比平常快了许多。然而,恶劣的天气似乎并不能阻止人们学习的脚步,在北京京都信苑宾馆当中,一场关于电信IT服务管理的热烈讨论刚刚开始,

[刊 名]《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年22期-31-31页

相关文献

15[标 题]惠普获“2004—2005年中国IT服务管理应用解决方案最佳提供商”称号 (全文大小:60K)

[作 者]娜信

[机 构]

[文 摘]“2005年中国IT治理年会”活动调查评选结果近日在北京揭晓.中国惠普获得2005年中国IT治理年会“2004~2005年中国IT服务管理最佳解决方案提供商”称号。这充分肯定了惠普在IT治理和服务应用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刊 名]《通信企业管理》2005年7期-27-27页

相关文献

16[标 题]IT服务管理:打造通信运营企业IT运行维护体系 (全文大小:217K)

[作 者]李长征 赵刚

[机 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文 摘]中国通信运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IT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通信运营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通信运营企业IT基础设施已非常先进,建成了大规模的客户服务、账务、市场分析、ERP等企业支撑系统。如何高效运行和维护这些关键的应用系统和复杂的基础设施已成为通信运营企业IT运行维护关注的重点。

[刊 名]《当代通信》2005年3期-85-86页

相关文献

17[标 题]符合ITIL流程规范的IT服务管理工具JP1 (全文大小:299K)

[作 者]东誉

[机 构]

[文 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对于IT服务管理的需求不断加大。大量的信息和资源碍于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无法发挥应有效率和价值,甚至已经转变成IT恶疾,无情耗用巨大成本和资源。信息孤岛的整合、任务的协同虽然是下一步的理想目标,但是巨大的风险总是让人难下决心。如何实施好IT服务管理,规避整合风险,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刊 名]《电子商务》2005年4期-74-77页

相关文献

18[标 题]福瑞杰全球推出5.0.2版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

[作 者]

[机 构]

[文 摘]作为致力于综合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厂商,美国福瑞杰软件有限公司(FrontRange Solutions)于2005年5月23日在北京宣布向全球用户推出新的模块化IT服务管理(ITSM)解决方案ITSM502版。

[刊 名]《现代制造》2005年13期-20-20页

相关文献

19[标 题]IT服务管理在一级业务支撑系统中的应用 (全文大小:184K)

[作 者]夏敬侃 文静

[机 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北京100052

[文 摘]面对一级业务支撑系统维护管理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中国移动在IT服务管理应用方面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介绍了IT服务管理在集团公司一级业务支撑系统中应用的总体情况,实施效果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刊 名]《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年8期-9-11页

相关文献

20[标 题]ITIL:银行IT服务管理的利器 (全文大小:632K)

[作 者]史浩江

[机 构]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文 摘]我国金融信息化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完善IT服务管理已成为需解决的首要问题。ITIL作为IT服务管理最佳的实践指南,对提升金融IT服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介绍ITIL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实施IT服务管理的必要性和实施原则。

[刊 名]《华南金融电脑》2005年13卷11期-7-9页

1IT行业应该知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IT职业被分为“IT主体职业”、抄“IT应用职业”、“IT相关职业”3个小类。IT主体职业是指与IT职业技能相关的“纯粹”的IT类职业;IT应用职业是指主要使用IT职业技能完成其它领域业务的职业;IT相关职业是指主要使用IT职业技能完成职业活动的其它领域的职业。在3个小类下再分出“软件类”等13个职业群,41个职业(细类)。

记者注意到,41个新职业涵盖袭了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系统、制造、应用系统开发等IT产业的百各个领域,分类体现了IT企业用人日趋精细化的特点。如软件职业群目前分为“系统分析师”、“程序员”、“软件测试师”、“软件项目管理师”4个职业,而其前身就是“软件设计度”这一个职业。这是由于软件从业人员增多,一些职业活动细化,出现了新的固定化分工,从而形成了细分职业

2现在做一个IT要做些什么知识准备

先明白什么是IT: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

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

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

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

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

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

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

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 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

3IT管理员需要掌握的常识有哪些

1计算机域的管理

如果你知道如何将计算机添加到工作组中,那么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在Windows计算机添加到域中。这是基本的东西,这将帮助你统一的管理公司的域中的所有电脑,域是一种管理边界,用于一组计算机共享共用的安全数据库,域实际上就是一组服务器和工作站的 。 采用域管理能够使我们的日常管理非常方便、集中,同时提供了整个企业的安全性,让用户可以共享资料,方便了日常管理。

2解决打印问题

打印机可以说是每个公司的必备设备,但对于IT管理员来说却是很常见的祸根,一般情况下,打印机往往是随时待命的状态,你需要为打印机找一个适合的PC或服务器进行连接,你还需要了解所有解决本地和网络打印机的方法,以及如何在Windows注册表中删除打印机。

打印机故障时常出现

3进入“安全模式”启动

机器感染病毒是常见的问题,清楚这些恶意软件我们往往借助一些工具,如boFix软件。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你需要进入“安全模式”启动电脑,安全模式是Windows *** 作系统中的一种特殊模式,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在安全模式下用户可以轻松地修复系统的一些错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安装OS

安装OS是每一个IT管理员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你应该需要知道如何安装Windows 7/8,Windows Server,Linux *** 作系统和Mac,这是最低限度的标准,如果可能的话,你还需要知道如何安装双系统,如何安装虚拟系统等等。

5管理Active Directory中的用户

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是微软Windows Server中,负责架构中大型网路环境的集中式目录管理服务,在Active Directory中的用户管理是一个不断的工作——要添加,删除,编辑,锁定,解锁,或者只是重置密码等 *** 作。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式解决Active Directory和如何管理AD用户。

6重置密码在服务器上

这并不总是那么简单的Active Directory密码重置。有可能是当你需要更改管理员密码在非广告机(知道如何变化影响的事情,如Acronis备份和等)。你也应该知道如何在Linux服务器/台式机以及一台Mac桌面上重设密码。 7创建配置邮箱账号

Email是如今工作中非常常用的工具,你需要了解如何创建邮箱账号,当发生特殊情况时 ,你需要了解如何删除损坏的配置文件,并添加正确的配置文件,还要学会如何转移邮箱中的文件。

计划在Windows Server备份

8运行chkdsk

某些时候,IT管理员会碰到磁盘坏了、磁盘错误等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磁盘进行检查。你需要知道如何强制在启动时运行chkdsk,以及能够让命令自动修复错误。

9计划在Windows Server备份

有很多理由,你需要对Windows Server进行备份,即使你使用第三方软件备份解决方案,你仍然需要利用的唯一的工具——Exchange,你需要知道如何安排的Windows Server Backup。

10清除C盘空间

很多时候,由于办公的软件太多,C盘往往被填满,如果是在服务器上,这将使非常糟糕的问题,你需要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情理C盘,例如运行一个简单的工具,如CCleaner的清除临时文件,或者利用WinDirStat帮助您节省C盘空间。

4电脑的基本常识

电脑常识 (结尾有脑筋急转弯答案) 电脑,也叫电子计算机,于1946由美国人首次发明。

电脑的家族很庞大,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等,从应用上又有专用机和通用机之分。我们要学习的微机,也就是PC,即Personal puter的缩写。

PC体积小,可以放在桌面上,也有方便旅行、体积更小的手提机。PC的主要机型有286、386、486、奔腾及多媒体奔腾等。

1、电脑的组成 一台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包含各种各样的设备,而软件则是由各式各样的程序组成的。

电脑硬件 电脑软件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丁等) 系统软件( *** 作系统、编译程序、数据库等) 主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 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程序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应用软件(计算程序等) 总线(信息在电脑内的传送通道) 应用软件(游戏程序等) 2、电脑硬件 (1)计算机硬件的划分 电脑硬件由五个功能部件组成; 运算器: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电脑的指挥中心。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遇到各种情况怎么办。都由人事先考好,用计算机语言写成程序,放进计算机。

控制器根据这些程序,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完成指定的信息处理任务。 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的数据,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按其工作特点,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读、写)。

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而存在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存储器能够存储的信息的多少叫做存储容量。

它的计量单位有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等,其换算关系如下:1MB=1024KB,1KB=1024B。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内存几兆,硬盘几百兆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输入设备:用来把待处理的原始数据、资料、图像或编写的程序等,送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器、扫描丁等。

输出设备:用来将输入的信息或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或打印出来。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丁等。

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对微机来说,也叫微处理器,是一块集成电路,型号有286、386、486和奔腾(简称586)等。 CPU和内存,合称为主机。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统称为输入/输出设备,或I/O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统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2)微机硬件的外观组成 从外观上看,微机硬件系统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打印机这‘四大件’组成; 主机:为了缩小体积,通常把主机和部分外设(输入输出接口、硬盘、软驱、光驱)一起装在主机箱内,仍可称其为主机。 显示器:分单显和彩显两种。

打印机:也有单色和彩色打印机之分,还可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键盘和鼠标:最常用的输入设备。

键盘:101标准键盘,还有104键和107键等键盘。每一种键盘都主键盘(左)和副键盘(右断的数字键盘),主键盘包括26个英文字母、标点符号、 数字和它们周围的功能键。

鼠标:有两键鼠标也有三键鼠标,最常用的是鼠标左键,一般的 *** 作都靠它来完成,具体 *** 作分单击和双击两种;右键主要用于实现一些快捷 *** 作,一般只要单击右键就可d出一个快捷菜单供你选择。关于鼠标的结构原理及鼠标的清洗可打开鼠标的下盖去进行观察、整理。

3、电脑的启动与关机 冷启动:接通电源,按下主机上的电源开关(Power),过一会儿d出一个“请输入网络密码”的对话框,如果你不想进入网络,可以直接按“取消”按钮;如果要进入网络,则必须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登录后按“确定”按钮就可进入Win98桌面; 热启动:当电脑出现死机时,如想再进入Win98,则应按Reset键; 关机:关机前一定要先退出所有运行的程序,如某些程序不能正常退出,可以通过同时按下Ctrl+Alt+Delete键,来结束对应的这些程序,然后选“开始”菜单中的“关闭系统”命令,在d出的对话框中再选“关闭计算机”并点按“是”按钮,待到出现“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的文字后,你才可以按下主机上的电源开关(Power)来切断电源。

5it需要学什么 具体学it多长时间

IT领域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大类:

第一, *** 作系统。 *** 作系统是IT人必须熟练掌握的, *** 作系统的种类繁多,有传统的PC *** 作系统,比如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 OS系列等,还有移动端的Android系统、iOS系统、WP系统,还有种类繁多的嵌入式系统(EOS),比如RTX、Windows CE、嵌入式Linux(树莓派)等等。

第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知识是IT人必备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网络设备的作用、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等。从事运维岗位的工程师对网络知识的要求比较高,通常运维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厂商培训才能上岗(持证)。像华为、思科都有相应的工程师认证体系。

第三,数据库。存储是IT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对数据库的使用是IT人最常见的 *** 作之一。比较常见的数据有Mysql、Oracle、SQL Server、DB2等,另外在大数据时代还出现了很多NoSql数据库也需要掌握,像Redis、MongoDB、Neo4J、HBase等产品。

第四,编程语言。大部分IT人都需要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对于专业级程序员来说,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编程语言。目前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有Java、Python、PHP、C、Scala、OC、Swift、JavaScript、Ruby等,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从学习Python开始。

由于IT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从事IT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未来IT领域的从业人数会非常多,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IT领域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大。

学习时间因人而异

6IT方面资料谁知道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

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

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

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

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

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

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

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

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

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

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 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

一、“国资云”或带来新一轮IT建设,一文梳理受益的三大方向!

近期多地国资委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国资云建设,统筹所辖国企的业务云化。如天津市要求国企不再使用第三方云服务,2022年9月30日前全部迁移至国资云平台;四川省国资委4月28日发布四川国资云,面向省内国企提供专属云平台,一期平台采购金额1649万元;重庆8月24日公布国资云二期平台中标金额为1425万元。

1)各地国资委开展“国资云”建设的影响

各地国资委开展国资云建设的驱动力包括两块:

①IT集约化: 过去数年,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强调IT的集约化建设;

②数据安全: 根据第一 财经 ,阿里云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泄露相关数据。

基于以上,天风证券认为影响在于三点:

①直接影响:国资云预计规模约百亿,乐观展望或不止于laaS

目前各地国资云均有所动作(浙江、天津、四川、重庆、深圳、苏州和黑龙江等),值得强调的是多个国资云平台采用完全国产化的信创服务器,打造全国产化行业云平台,有望加速信创市场放量。

乐观来看建设范围不仅是laas,亦有望包括部分Saas和云迁移,如天津市。根据测算,预计国资云IaaS层面新增采购规模约74亿元,进一步考虑SaaS层面办公软件的潜在需求,带来的市场机会可达百亿。

②间接影响之一:大厂份额溢出,部分厂商有望受益私有云大盘和份额双升

国资云立足于服务国资系统内部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整合现有的数据中心资源,本质是混合云平台,且以私有云为主。

从数据安全角度,互联网大厂现阶段存在一定不足,如上述提到的阿里云泄露数据事件。故而以安全的名义:

a、私有云大盘提升: 预计IT市场结构有望变化,私有云份额有望呈现更快的提升;

b、私有云份额变化: 部分忏背景厂商如深信服、青云有望享受大厂在私有云份额的溢出。

③间接影响之二:国资云建设大背景在于数据安全,产业密集落地

在国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背景下,国资云是自上而下保障数据安全的一记重拳。未来围绕国资云,将延伸出数据安全保障和数据要素市场化两大中心战略,数据安全厂商有望从数据安全技术支持、数据安全服务、数据交易三方面深度参与。

3)三大方向有望受益

第一、数据安全重要性再次提升,安全厂商有望受益

《数据安全法》将在9月实施,数据安全重要性不断提升。此次国资云的推出,就属于数据安全的具体保障措施。未来数据安全的具体措施有望不断出台,给安全厂商带来增量。

第二、云厂商格局可能迎来变动,安全性、私有云成为关键词

国资云地方统一采购代替分别采购,预计带来云厂商新的变动和竞争;同时,采购预计将更看重安全、过往信用记录等,而目预计大多数或全部都将是私有云,利好安全性高的私有云厂商。

第三、新一轮信创建设

过去信创的主要内容是IT基础设施,包括芯片、 *** 作系统、中间件等,此次国资云建设的提出说明政府已经将云的重要性进行提升,云以及相关产品的采购将带来新的增量。

此外,国泰君安证券也分析指出,具备国资背景的IDC厂商也潜在受益。

二、异质结电池领域或将大幅拉动铟需求,铟价进入上行周期!

铟属于稀散金属,熔点15661 C,沸点2080 C,具有质软、延展性好、强光投性和导电性等特点。铟的可塑性强,有延展性,可压成极薄的金属片。铟可以与许多金属形成合金,制成化合物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特殊合金、新型功能材料以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等,对应下游是半导体、焊料、整流器、热电偶。

1)铟储量:全球铟资源量估计至少356万吨

截止2017年,根据全球已知的1512处含铟矿床估计,全球铟资源量至少356万吨,其中已经公布资源量数据的101处矿床铟金属资源量合计约76万吨。中国、玻利维亚和俄罗斯是全球铟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以上三国铟矿资源量合计约占全球总量的60%,其中中国占比26%。

2)铟产量:2019年全球原生铟产量760吨,主要分布在中国和韩国

铟的供给包括原生铟和再生铟2部分。

从产能来看: 根据USGS2017年的数据,可统计的企业产能为1400吨,目前中国总产能为887吨(全球占比63%)。

从产量来看: 根据USGS数据全球原生铟产量基本维持在700吨以上,根据SMM数据再生铟产量在1000吨左右。2019年全球原生铟产量为760吨,其中中国产量300吨(全球占比39%);韩国产量为240吨(全球占比31%)。再生铟产量预计与过去相比变化不大,预计2018-2021年再生铟产量分别是1000、1000、900、945吨。

3)铟需求:异质结电池或拉动铟需求快速增长

异质结电池成本不断逼近PERC电池,未来潜力巨大。目前采用MBB技术的异质结电池成本预计在179元/瓦,采用SWCT技术的异质结电池成本预计在169元/瓦,接近PERC电池的166元/瓦。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预计异质结电池的成本不断降低,未来或将实现大规模应用。

4)铟价格:铟价或进入上行周期

从需求来看,如果异质结电池技术一旦成熟,铟的需求大幅提升,预计2020-2021年异质结电池铟需求量为18和45吨,预计2020年-2021年铟总需求量是1540和1709吨;从供给来看,铟主要伴生于锌矿,供给相对刚性,预计2020年-2021年供给分别是1599、1679吨,2021年或出现铟出现供给缺口,短缺30吨,铟价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三、通达系全部上调派费,快递行业价格回暖确定!

1)通达系快递企业上调派费,落实快递员权益保障,同时行业揽件价格有望同步回暖

三通一达及百世均宣布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01元,安信证券认为本次派费上涨利好行业发展,其影响有三:

②由于通达系的加盟制架构和结算政策,派费由总部代收代付和调节支付,则派费的上涨有望传导至终端揽件价格,同时行业旺季将至,提价压力较小;

3)快递派费上涨利好行业终端价格,估值回调具备吸引力,继续看好快递龙头。

短期看: 各快递企业上调派费利好行业价格改善,考虑到快递企业在规模效应带动下单票成本仍有改善空间,我们预计2021H2快递企业盈利有望明显改善,而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快递板块估值已基本反映前期市场对价格战的悲观预期;

中长期看: 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背景下,快递行业需求增长确定性较强,新兴电商平台崛起后,快递企业客户更加多元化;供给端新入局的加入,我们认为将加速头部企业的分化,同时,在强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下,快递行业进入门槛大幅提升,格局稳定后,行业龙头将充分受益份额与盈利提升。

1)悄然上涨的小金属

锰、锆、锑、钼四种小金属年初至今涨幅超过60%;镁、钴涨幅超过30%;钨、钒、锗涨幅超过20%;钛和铟分别上涨19%和12%。

2)锆、锦、钼、镁相关公司股价可能滞涨

有色金属的生产加工成本相对固定,在涨价中,拥有资源的企业可以充分享受涨价带来的利润上升,加工类公司也可以通过存货收益获得超额利润。

按此推断,有色金属利润的增幅应高于产品价格的涨幅,假设市场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股价涨幅理应高于产品价格涨幅。小金属品种中,锆、钼、锑、镁几种小金属的相关公司涨幅等于或低于产品价格涨幅,因此股价或存在滞涨可能。

3)国产锆英砂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锆主要用于陶瓷具有较强的房地产后周期属性,21年有望成为国内房地产的竣工高峰,在需求带动下,国产锆英砂年初至今上涨9133%,氧化锆上涨7419%。锆的潜力应用在于核电锆管,国内核电再次重启可能再次带来海绵锆的需求增长。锆相关公司:东方锆业(年初至8月23日涨幅5789%,下同),三祥新材(35%)。

4)锑价有望继续维持高位

锑的主要下游为阻燃剂,广泛用于塑料制品中,随着全球经济恢复,锑的需求有望继续回升;锑的供应则主要集中于国内,近年来没有新的锑矿出产。供需格局逆转带来锑精矿价格年初至今上涨6984%。锑相关企业:ST华钰(12,7%)。

5)钼价有望继续上涨

钼主要用于普钢添加剂和不锈钢中,国内普钢产量有望继续保持平稳,不锈钢产量有望继续增加;钼精矿价格年初至今上涨6258%。钼靶材广泛应用于屏幕制造中,可能带来高端钼材料的放量。相关企业:金钼股份(324%)。

6)镁价不断上涨

镁主要下游为合金,广泛应用于 汽车 、航空航天、电子制品等领域;年初至今镁价上涨4419%。 汽车 用镁合金正处于放量期,有望成为镁合金未来最重要的需求增长领域。镁相关企业:云海金属(91%)。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政府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你不断地提升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核心也是最难的地方。功夫全在题外!信息化(数字化)目的并不是上系统拿几个数字,它只是基础,其核心在一个“化”字,把各种资源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后进行“合理化”、“优化”的配置。譬如用历史信息来辅助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库存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下达指令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滚动修正计划。美国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提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紧密相连、统一考虑;二是整个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如果上了信息系统却不用它来辅助决策,还是按照原来的运作方式运作,则信息系统的作用可能只是限于解放某些岗位的某些工作,如统计报表等,且同时还会增加另外一些岗位的工作。大量经验表明,如果不用信息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要实现用来辅助决策的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根本不可能,信息系统只有用它才可能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按照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要构造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只有整合能力才是,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冰山一角,露在外面的越少越不容易被模仿,越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就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与系统系主任)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一些经常混淆的基本概念。

数据(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信息=(Information)=数据+ 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识(Knowledge) =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智慧(Wisdom) =知识的选择(Selection) 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智慧。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数据。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的关系见下图,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循环关系。

图1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高档车,开车的人不同将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水平,这时更关键的因素--开车的本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初级阶段,竞争比较粗放,可能主要是看谁能修好道,买好车。到后面,大家硬件基础设施差不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光有好道好车还不行,还得有舒马赫这样的顶级选手才能赢得比赛。企业经营与赛车还不太一样,赛车有人制定规则,规定只能跑一样的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就可以买高档的服务器、小型机,没有钱的就只能买PC服务器;有钱的就可以用光纤宽带,没有钱的则只能用ADSL甚至拨号;有钱的可以花几千万去买SAP、Oracle,没有钱的则只能用用金蝶、用友,甚至只有一些基本功能的小的进销存或财务软件;有钱的可以请五大帮他们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并进行培训,没有钱的则只能企业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确,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但网络经济来了,用卡尔的话说,就是IT技术已经变得“大众化”,已变成商品。更何况ASP模式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昂贵的服务器、网络、软件费用的门槛被一下子降低了。好比虽然你有私家的宝马、奔驰,可以很快地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但我也可以坐出租车差不多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再差点儿我有公共汽车、地铁,只要很低的成本也能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但同样的宽带、同样一套系统软件,但使用的人一样,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君不见同样是使用SAP、Oracle或者金蝶、用友,有很成功的,也有很失败的?还是那句话,功夫在诗外!

IT行业发展是很多打算学习计算机或已经投身IT事业的人士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该行业发展趋势在2023年以后会呈现怎样的局面呢具体会有哪些表现呢对企业方而言,他们又将作出怎样的动作来一起推动IT业发展我们来看看预测的2023年亚太地区发展趋势。

以下五个方面也说明了企业的动向,北京北大青鸟一起来看看现在学哪些技术你能够有好前景吧!

1大数据分析将走过概念验证阶段:

2023年,企业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其现有数据库中挖掘价值,并部署可扩展的基础架构,从大数据产品中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根据近由HDS赞助、经济学人智库(EIU)开展的有关亚太地区大数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70%以上的企业认为采用大数据将增加企业受益、提高生产力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不过,很多企业认为,由于其信息按照相互独立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格式和介质进行存储和管理,现有的信息系统阻碍了企业有效采集用于分析的数据。大数据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技术和组织架构。2023年,企业需要尽快解决这两个问题。

2云服务提供商模式将越来越受欢迎:

企业的IT部门职能将从技术实施者转为业务创新者。对IT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拥有高需求的企业将开始探讨云服务提供商模式,他们更愿意与中立的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合作。

在企业内需要技术升级时,重点将是应用和商业产出,而非基础架构本身。企业将转向系统集成商、企业IT部门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扮演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3企业对数据安性的关注度将达到高点:

亚太地区将引入新的个人数据安法规。企业也必须重新审视其数据安策略,寻求企业文档同步和共享、数据加密和可审核的解决方案,应对上述问题。

同时,企业要加强对移动和边沿数据安的重视程度,实施更为严格的数据安和管理方式。同时应该借助现代技术实现上述流程的管理和自动化,以降低高昂的合规成本。

4来自移动通信的非结构化数据将爆炸式增长:

亚太地区的电信运营商需要部署成熟、完善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以应对内容交付和数据分析两方面的需求。成功部署这种解决方案的电信运营商将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4G的部署和价格适中的智能手机,对亚太地区移动数据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数字内容服务,电信运营商必须开发一个可扩展、高性能和可靠的IT基础架构,将闪存技术和智能内容交付网络融为一体,以满足用户对高带宽的需求。

数字时代已然来临, 科技 企业面对的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问题,更多的是要向全产业赋能。尤其在国产化、自主创新浪潮全面掀起的背景下, 科技 企业不仅要坚持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经济、国防和其他产业安全,还要承担起推进全 社会 转型升级的 历史 使命。

华云数据是信创云计算专家,多年来华云数据为党政、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电信、电力和制造等各行业和领域用户提供信创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加快用户数字化、国产化转型进程。国内某大型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IT架构困境

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集火电电站、水处理、节能、电站技改、新能源电站建设的工程设计、工程总包、施工建设、项目管理、运营服务为一体,是国内同时拥有电力设计院、锅炉制造厂、汽(电)机制造厂、电厂资源支撑的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广泛服务于电力、化工、煤矿、造纸、石化、市政和新能源等领域。

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的原机房设施简单,通过VMware服务器虚拟化,提供日常使用的OA、业务流程管理、加密系统等业务应用,提供文件共享服务;服务器虚拟化虽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是在没有集中式存储的情况下,很难通过快速高效的方式解决单点故障的问题。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加,传统烟囱式的IT架构已经不能满足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前端快速的业务需求,存在容量、安全、备份等难题,急需引进新的架构和产品来打破这种僵局,让IT不再是整个业务运转的瓶颈。

IT架构全面升级

在本次项目中,华云数据针对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目前传统的IT架构进行升级改造需求,利用华云数据安超OS将烟囱式架构升级为超融合架构。

华云数据安超OS基于标准 X86商用硬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提供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功能。具有软硬件解耦、应用优化、支持混合业务负载等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效率及易于安装维护的IT基础设施平台,为政企用户提供数字化转型和国产化替代一站式服务。整体的解决方案如下:

新购超融合一体机服务器,部署基础超融合平台;

使用云迁移工具,将现有的业务系统平滑迁移至超融合环境内;

将原有单机虚拟化与超融合统一管理;

重新设计备份系统,实现本地热备+异地冷备的架构;

优化网络架构,实现本部与分公司、集团之间的互联互通。

助力用户重塑国产化IT底座

在华云数据的帮助下,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完成生产级别的IT基础架构整体升级,成功地将现有业务平滑无缝的迁移至超融合平台,稳定支撑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各业系统的运行。

此外,在升级IT基础架构的同时,华云数据也向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提供了专业的MSP服务,重新设计了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的网络架构和备份系统,优化了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本部和全国各地分公司互联,协助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从传统IT运维转向云运维,让其IT部门能够更多聚焦在业务层面。

总的来说,华云数据为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成果构建了新一代通用型超融合架构的IT基础设施平台,不仅提供高效率、高性能、高可用性、安全的企业级数据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应用优化、线性扩展和简化管理的优势,高效地管理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的IT基础架构,还使资源利用率提升70%、总成本降低20%,大幅提升运营效率,稳定支撑该电力建设工程公司业务持续稳定运行。

此次项目的运作与交付,体现了华云数据扎实的技术实力与专业水准,为用户提供了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流程化的运营管理服务。积极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凸显出华云数据投身于信创产业,肩负起时代发展的重任。

华云数据董事长、总裁许广彬表示,坚持自主创新,重塑国产化IT底座,不仅需要在完整的IT基础设施体系下进行全方位布局,还需要打造具有领先优势的核心产品。未来,华云数据将持续深入 探索 ,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携手打造产业数字化、国产化解决方案,推动更多政企用户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助力。

#华云数据#

反哺技术,帮助企业从IT投资中获得价值。

传统IT基础设施需要市场生态系统反哺技术持续升级,带来正反馈循环,IT通过一套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从IT投资中获得价值用以交付价值。

与国外相比,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与之最大的差距不在于技术水平,而是未能与产业链对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生态系统。

以上就是关于帮我找一些有关IT服务管理的文献,就是写论文最后要的参考文献全部的内容,包括:帮我找一些有关IT服务管理的文献,就是写论文最后要的参考文献、关于IT小知识、“国资云”或带来新一轮IT建设,一文梳理受益的三大方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631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