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35岁转行IT行业可行吗?

分享:35岁转行IT行业可行吗?,第1张

在互联网IT领域,创新可以说是大部分企业的文化核心内容之一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创新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开始。

在商业领域,特别是在当今快节奏且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世界中,关于这一主题存在很多指责和嘈杂的声音。一般的诊断是“老卫兵”,特别是在IT领域,变革很难。我参加过无数次会议,每当有人意识到让IT团队参与进来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时,成功的好主意和潜在方法就会被迅速否决。

传统的IT团队掌握了现有系统的大部分知识,这给了他们大量应得的尊重和。但如果IT不拥抱变化,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这对创新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根据我的经验,好的IT人员善于规避风险和抵制变化,因为他们的要任务是保持一切正常运转。因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很多IT团队发现自己被快速变化所驱使,而过度谨慎可能是反身的。拥抱变革并保持运转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服务机构的性质。很多IT团队都被上层管理人员反复无常的想法所淹没,管理层希望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市场上几乎所有技术的专家级知识,而且无论发生什么,都能保持数据流动。如果没有坐在角落里的憔悴的运维人员,没有一个技术供应商会议会是完整的。

组织就像船只——较小的组织可以更灵活,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快速改变路线而不会有太多麻烦。较大的组织像游轮一样,无法灵活转向。他们需要相当多的精力和计划来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一切都是关于动量守恒和水的摩擦力。以极快的速度改变路线对公司来说是很困难的——就像对人一样,它也会导致混乱。但在这两种情况下,稳定变革进程都应该是可行的和舒适的。

在上面的比喻中,构成水(及其伴随的摩擦)的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整个公司的文化,以及在其中发挥作用的亚文化。例如,运维人员对变革有抵抗力,因为他们的绩效不是通过创新来衡量,而是通过性能和正常运行时间来衡量。这培养了一种重视现状的文化。随着这种现实向开发人员转移,你会发现他们的文化变得越来越关注破坏构建过程。电脑培训认为这不一定是坏事:它鼓励团队进行强壮的测试并写出更好的生产代码。但是,在新的业务需求或紧迫的后期限中,即使对于曾经随心所欲的开发者来说,变更阻力也会变得更大。有时候,更明智的做法是坚持安全的做法,避免可能带来风险的创新。

IT行业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IT服务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需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下面一起看下IT行业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

1990年前后,国内计算机市场销售每年不足10万台。从1993年起,由于金字系列工程的拉动,汉字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家庭用户对微机逐渐认知和接受等原因,内需市场开始以指数曲线迅速上升,中国IT行业也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资IT企业大规模向中国珠三角地区转移,IT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合资、合作企业大量增加,中国IT行业从此进入国际化发展时期。21世纪以来,以台资为主的IT企业向长三角地区实施了更大规模的迁移,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IT产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大国。总体来看,中国IT行业的主导产品仍然是微型计算机及周边产品,软件与IT服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外资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国际市场,内资企业发展的基础仍然是内需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于以IT技术带动传统行业发展重要性的日益重视,IT行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中国越来越开放的投资环境和成本、资源优势成为全球IT产业战略转移的 热点 区域,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发展和就业机会,同时,作为国际产业链条中的必要环节,梯次转移项目的加盟也增加了中国IT行业的国际贸易份额。在这种发展态势下,中国各类存储驱动器、打印机、 显示器 等外设的生产能力迅速攀升到数千万台以上,一些计算机零配件和耗材的产量达到世界第一,软件和IT服务行业也快速发展。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重要的IT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

行业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

中国IT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鼓励IT行业发展方 面相 继制定了有关的 政策法规 ,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国务院2000年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于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信息产业部又宣布北京、天津、青岛、上海、苏州、杭州、深圳、福厦沿海地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和地区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实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观念和职能,引导、规范和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的末端,核心技术匮乏,企业实力不强,已成为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信息产业基地的挂牌,再一次明确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任务是实施电子强国战略,加快中国由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向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强国转变。

2004年1月,中国再次进行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这将对包括计算机及相关行业的进出口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此次退税政策的改革是中国宏观政策对IT行业进行指导的一次必然选择,这必将推动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改善其出口商品结构,无疑将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2月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把计算机等部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现行的13%重新提高到17%,具体产品还包括集成电路、部分分立器件、移动通信基地站等。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经济环境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土壤。虽然近年来全球间行业较为疲软,但由于中国国内计算机尤其是PC机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社会保有量仍相对不足,远未达到欧美市场的成熟度,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IT行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一片低迷的环境下,以庞大的内需市场牵引为拉动力量,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

世界宏观经济形势走势良好,为中国计算机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指标在2003年快速复苏的基础上,2004年均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亚洲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IT行业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和发展机遇。

投资环境

国家《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行为,为政府规范、监督、引导、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改善了中国IT行业的投资环境。

2004年,中国IT企业的融资 渠道 进一步拓宽。在政府宏观调控、银行加息等政策变革的情况下,中国IT企业的上市融资、资本并购依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中国IT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外资的不断进入使得中国计算机工业技术能力成长迅速,从而使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部门和劳动力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外资向中国IT制造业的集中使其日益融入全球生产制造分工体系,产品出现大规模跨国流动,成为世界贸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市场规模

从IT市场的发展采看,近年来,受中国政府积极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国内旺盛市场需求的拉动,中国IT市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2004年,中国IT市场继续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全年实现市场销售收入40831亿元,比2002年增长170%。其中软件和IT服务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199%和26%。

从垂直市场来看,2004年,中国商业IT应用仍然占据IT市场625%的份额,其中大型企业应用增长了135%,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324%下降至292%,而中小企业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增至333%;在非商用市场,政府、 教育 和家庭应用需求继续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其中教育行业和家庭应用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成为拉动中国IT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行业应用市场,2004年,除了证券行业IT应用市场出现了2%的负增长外, 其它 各行业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医疗、教育、制造等行业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75%以上,医疗行业则实现了377%的高速增长,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银行业IT应用发展相对迟缓,仅比2003年增长57%;其他如电信、交通、能源行业的增长均低于总体IT应用市场的增长率。

在区域市场,2004年,中国IT市场的区域分布仍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但已有所缓解。其中,中国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发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地区IT应用市场的增长。东北、华东、华南、西部地区均保持了178%以上的增长率,同时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扩大;而华北和华中地区的增长率则低于计算机总体市场的增长,在市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

产品结构

近年来,中国IT市场在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市场结构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2004年,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销售仍然占据715%的市场份额,但比2003年的73%有所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市场份额则有所扩大,其中IT服务的份额增长较快,由2003年的156%增长至2004年的168%。

赛迪顾问把计算机硬件市场划分为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网络设备、数码产品、应用产品与其他五大类。2004年,从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计算机系统、外围设备增长相对缓慢,增长率均在9%以下;而数码产品和网络设备发展较快,其中数码产品实现销售额1973亿元,同比增长729%,成为拉动计算机硬件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计算机系统

2004年,中国计算机系统市场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态势,销量实现16815万台,同比增长177%;销售收入实现12263亿元,同比增长86%。随着IT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普遍低于销量的增长,这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从细分产品市场来看,RISC服务器和UNIX工作站的增长相对缓慢,而 笔记本 电脑保持了最快的增长,销量同比增长40%,销售额同比增长272%。

年过而立之年的我真的很迷茫,最痛苦的时候想过去死。但爱我的妻子和儿子真的让我不舍!现在我已经重新振作了!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是事业发展方向还是一如继往的迷茫!也许以我现在的眼界和格局,真的找不到未来!请路过的各路大V不要匆匆离开,倾听一下我的故事,帮我指引下方向!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我是电子信息二本学历,在国企工作七年,工作努力,考试考核也名列前茅,领导也给伺候的很舒服。经常接送领导孩子,爹妈,七大姑八大姨,给领导家当万能工。每年也给领导送礼。经常半夜被叫出去接送各种大boss,或者在哪个娱乐场所外等!载着他们各种赶场子,再挨个送回去,我回到家差不多天都蒙蒙亮了。白天还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个月,年底还有技术考试,成绩和工资挂钩,所以平时还要学习。各种资料单位发的教材,大半夜边哄着孩子吃奶边学习。有时感觉真的累了,不知不觉学的太晚了,放下书刚要上床,电话响了,领导让我去哪哪接他,带着疲惫的身子和妻子的抱怨我又出门了。。。。虽然每一天过的很累,但我依然坚强,因为年轻,想上进,想干出一番事业!

四年前,在一次工作当中,我受伤了,被鉴定为8级伤残,因为工伤对部门的影响,领导居然没来医院看我,单位的书记都来了,他一中层居然没有来,况且我住院的那条街是他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第二天他给我打电话,说公司忙暂时过不去,随后我听到电话里传出抢地主的声音。。。。我第一次感觉到寒心。

因为工伤错过提干,领导对我就不那么上心了,开始培养别的小弟给他办事,对我的合法诉求也不处理。工伤赔偿问题,我不想妥协!最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赔偿要到手了,但也寒心了,离开了单位。

到那天我终于明白一件事!在这样的企业你再努力都白费,工作做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晚上的各种交际!结党营私,站队,纳投名状!喝酒!唱歌!拍马屁!互相说恭维和令人作呕的话!

离开后我和朋友弄了个系统集成的公司,利用他的关系做一些项目。但因为这个行业做的都是官老爷的活,所以竞争太激烈了。关系不硬就没项目了,而且我已经厌倦了阿谀奉承,阿谀我诈,各种应酬和拍马屁的日子!

现在赋闲在家找工作一年了很费劲。因为工作的国企是垄断行业,所以所学的东西,和经验出来了根本用不到,换了几个公司不是保险就是销售,路越走越窄了。花了半年时间捡起了英语,应聘外企却因为没有经验屡屡被拒。

请问各路大神?

1 如今35的我能往 IT行业发展吗?有出路吗?学成有公司愿意要吗?

2 我能吃苦,学习能力强,但没语言基础。现在学什么前景好,好找工作?怕花费时间学了落后或者淘汰的技术。

3 网络自学,线上线下培训班,哪种学习模式好?

4 学什么能避开年轻码农这些公司非常喜欢的人群?不想被公司以华为的模式开掉!

———————我是分割线———————

以下是我的我的看法:

2008年毕业我就进入IT职场,目前已经连续10年。8年产品经理,每天都接触码农,视觉设计师,测试工程师等等,所以我也算是IT老人一枚吧。

我觉得IT行业跟模特一样,是吃青春饭的行业,毫不夸张。可能很多身在其中,不到35+的还不自知。除非你一直在这个行业深耕,上升到中高管层(总监以上),能力相当出众,并且还是大厂公司,否则这个行业会以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来淘汰你。

先不说今年的疫情导致各行各业的低迷状态吧,我发现,今年IT行业的招聘要求比以往都要严格,都要求统招本科以上,甚至很多要求981,211……

无奈被裁员,被降薪,被调岗的同事比比皆是。就拿我上上家公司的一个技术产品主管来说吧,他70后,到2019年他手下还管着10几个技术产品经理,可是今年行业不景气,他跳槽到了一家小公司,干了不长就3个月吧,又辞职了。这次他去卖保险了,而且还是全职。

这令我非常惊讶,不过也觉得情理之中吧。他70后做到一个大主管级别,能力过关,但是他本人还是综合能力有限。今年疫情原因,他的淘汰被加速了,他在求职路上屡遭挫败,相当打击他的自信心。他考虑到家庭的压力,最后不得不去卖保险来维持家庭经济开支。

他以往的所有优势,在这个节骨眼都化为了泡沫一般。所以你看,IT行业连多年的丰富经验都没用,更何况他是70后已经40多岁了。很多人不知道IT行业技术变革快,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否则年龄越大,学习起来越吃力,效率会打折。

但是年轻人不一样,他们学习新知识效率高,找人带带他,可能你3年的经验,他3个月就完全学会,而且过不了多久的培养,他就能够取代他上面的大龄在职小主管。更何况年轻人精力充沛,雄心壮志,能熬夜能加班,薪资要求还低,最主要的是人还单纯好忽悠还听话,如果你是hr,你是不是也会更加偏爱年轻人?

再说说你吧,你今年35岁,去IT行业的话,一没经验优势,二没年龄优势,就算你有机会,但是过不了几年,你就会被年轻的一批人干掉。所以你还是会被年龄这个问题再次压倒,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而且越到后期,过程越痛苦。我的建议是不要去挑战IT行业大龄问题。35岁的你不适合入这个行业。

IT 这个名词,简要地说它的意思就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举凡处理或者应用到信息技术的产业,诸如银行,咨询,医院,出版,制造, 影视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依赖于信息和信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的东西的网络环境当然还有从事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IT产业。

Y2K的问题证明了我们现在已经在各个方面越来越依靠计算机技术了。在职业市场上, IT工作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事实上,很多分析家认为,信息技术是二次大战以来促进北美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强劲发展的最有力的因素。

计算机以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紧密而不可分的一部分,所有的工业都依赖他们,这种依赖关系导致了IT产业工作机会的大量涌现。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的核心,它关乎人们如何分享信息,如何创意开拓,如何消除全球的隔阂,同时还能提高信息本身的效用。

今天谁在为IT工作?

瘦骨嶙峋,带着啤酒瓶底似的眼镜,留着鸡窝一样的发型,所有的社会活动仅仅是凌晨2点在聊天室里大放厥词和送比萨饼的小鬼聊上两句的人?

这个观点不免过时了点,而且也不太准确。是计算机把那些人神话了,我们总是觉得那些和计算机打交道的人是不同于我们普通人的异类。

IT行业的人极其聪明,这点毫无疑问。即使在其它产业中,他们的工作也同样需要智慧和创造力。 而在IT产业,它更需要极其前沿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现代工业已经进化到包括产生和支持信息流的商业世界的基础了。

投身IT产业的人极其聪明,有兴趣,创造力,务实而又有抱负,具备无以伦比的创意, 生而且行动目标明确。相当多的人已经具备人文或者商业学位,正在找寻他们的理想,他们发现目前的工作缺乏挑战和发展,所以他们经过研究决定从事高挑战高收益的信息产业中来。

IT产业是报酬很低的技术工作吗?

当然不是。每家公司都雇用IT专家。事实上,IT产业的人员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只要翻翻报纸,读一读关于那些正在哭求IT人员的公司的报道,你就会明白的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卖方市场。

这主要归结于自动化的变革。所有的产业都有一个广泛的技术基础,从入门级的硬件支持到高深的公司开发。如果你不考虑到技术层次,就没有办法为公司制定商业战略, 所以信息技术已经参与发展战略,极有效地设计和指导商业目的。

根据IDC1998年的调查,对IT人员需求高的产业依次是:远程通讯,商业服务,医疗保健,零售批发和财务服务。相对于纯粹雇用技术人员的技术产业而言,它要来的广泛的多。

IT的机会是世界范围的,它已经渗透到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它还产生了很多过去没有从未出现过的工作机会,发展势头越来越快,同时也代表它的工资水平是很高的,他们是绝对的有竞争性。

无论如何,IT业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行当!

怎样是合适的培训?

培训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你打算进入的行当。通常,你打算开始IT生涯的关键一步是选择学校---取决于学校学习时间的长短---一般不会很长,你不需要到大学学4年, 或者夜校学2年。事实上,你会在6个月之内获得认证,它会使你面对很多的工作机会。 当然是全日制的学习,罗马非是建于一天之内。尽管6个月不是很长,但对于一个打算改行投入到IT行当的人来说是足够的了。

技术在这个转变中扮演了首要角色。你必须拥有它们。诸如“MCSE”,“LAN/WAN”, “VISUAL BASIC”,“VISUAL C++”等, 它们都不是英文单词。 很多人不熟悉它们因为这个行当还很新,而且发展很快,局外人没有时间去记忆它们。不要害怕,当你读完着本书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其中的意义的。

根据你打算投入的行当,你可以选择单项课程,证书认证,或者是某一领域的文凭, 象网络或者程序。学习的最佳计划是掂量掂量自己的长短处,然后有目的寻找挑选学校本系列后半部分会详细介绍如何选择IT学校的。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笔者曾在某500强公司旗下的科技公司任职,当时正值中国科技发展浪潮的起步阶段,著名的“ABCD”战略也成了公司战略转型的最重要内容。那么,ABCD到底指的是什么呢?相信喜欢科技或者看过新闻的同学都知道其含义: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Block Chain,区块链)、C(Cloud,云计算)和D(Data,大数据)。

相信前面看过我写的文章的同学,都应该了解什么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但是,为什么唯独少了重要的主角——大B(区块链)呢?首先,相比与老生常谈的ACD,区块链技术没有ACD前面的历史铺垫,理解起来会更加抽象;其次,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相对比较少,没有ACD的应用场景与生活紧密相连;最后,在说到区块链之前,不得不先提到一项神秘的技能。

其实,在ABCD到来之前,就曾经拥有这么一项神秘的技能,这项技能也是ABCD发展的核心技能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在前面几期内容中,我们提到了无论是云计算,还是大数据,亦或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是源于用户数和数据量的急剧发展而产生的,这几项技术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必然是算力的发展和存储能力的发展,也需要网络的极速发展,才能支撑现在的“互联网+”时代。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发展,必须需要带来技术的变革。在很久以前,一台服务器只运行一个应用,所有跟应用相关的资源都放在此台服务器上,在数据量和访问量都很小的阶段,单台服务器就能够满足业务所需要的运算性能,这种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单体模式,也可以成为单机模式。在单机模式下,如果仅仅是一些访问量和数据量的发展,只能通过提升服务器的配置,来应对暂时的业务发展。

当然像这种单体服务器,由于既要提供服务能力又要充当存储介质,只需要业务增加,就会到达性能的瓶颈,无论如何扩容配置,都很难满足业务的需求,所以很快就被淘汰了。

这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如果一台服务器不行的话,那么,我就加几台服务器啊,让这几台服务器一起干,这样不就可以满足业务的发展了吗?于是乎,在IT界又多了一种运算模式,就是这样的架构组成的:单机处理到达瓶颈的时候,就把单机复制几份,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集群”。集群中每台服务器就叫做这个集群的一个“节点”,所有节点构成了一个集群。每个节点都提供相同的服务,那么这样系统的处理能力就相当于提升了好几倍(有几个节点就相当于提升了这么几倍)。

然而,如果只是不断加机器就真得能够满足业务的要求了吗?大家都应该知道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临界点,只要过了临界点就会降低整体的能力,就好比正态分布曲线,单纯的加机器这种模式,渐渐就跟不上性能发展了。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今天的主角来救场了。他就是——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的理论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然而,分布式系统的发展却由于最近十年发生的IT变革。 狭义上的分布式系统是指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每个计算节点承担独立的计算和存储,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协同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中的事件可以同时发生。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拿学校做饭举例吧,分布式和集群可以用学校食堂来比喻。

单点模式 :学校刚开始规模小,学生比较少,学校食堂只有一个厨师A,负责洗菜、切菜、炒菜(假设只有这三样工作)。这就是单机服务。其缺点就是人多的时候忙不过来,学生需要排队等待。厨师A因故无法上班则学生就没饭吃了。

学校规模逐渐增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个厨师A忙不过来,学校又聘请了两人B和C。

这样有两种选择:

集群模式 :如果B和C都擅长炒菜,那么让B和C都去炒菜。改善点是提高了效率,任何一个厨师辞职都不会影响学生就餐。缺点就是精力不能完全用在专业的领域,因为他们都还需要洗菜、切菜。

分布式系统 :如果B擅长洗菜,C擅长切菜,那么让B负责洗菜,C负责切菜,A只负责炒菜。改善点是提高了效率,能专一做一件事。(假设每个人只做自己的事情)缺点是任何一个人因故不能上班,则学生还是没饭吃了。

后来学校规模再次增加,学生人数再次增多,这三人又忙不过来了,学校再次聘请六个人分别是A2、A3、B2、B3、C2、C3。(假设让之前的B负责洗菜、C负责切菜)让A2、A3负责和A一起炒菜,B2、B3和B一起洗菜,C2、C3和C一起切菜。炒菜组、洗菜组、切菜组分别再任命一组长(此组长不负责干活)只负责看谁比较清闲就把任务分给他,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此组长的作用就是管理和调度。这样规划之后既提升了效率,又避免了以上的问题。此模式整体上是分布式的,但是分别在洗菜、切菜、炒菜的工作上,各自都是集群的。无论哪个岗位因故缺席一人,也不会影响学生就餐。

那么如此看来: 分布式是以缩短单个任务的执行时间来提升效率的,而集群则是通过提高单位时间内执行的任务数来提升效率。

分布式系统的出现是为了用廉价的、普通的机器完成单个计算机无法完成的计算、存储任务。其目的是利用更多的机器,处理更多的数据。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只有当单个节点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存储任务的时候,且硬件的提升(加内存、加磁盘、使用更好的CPU)高昂到得不偿失的时候,应用程序也不能进一步优化的时候,我们才需要考虑分布式系统。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一组独立的计算机展现给用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好像是一个系统似的。

那么,分布式系统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对于ABCD来说,分布式到底利用如何呢?

对于云计算来说,应用架构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存储数据的模式:分布式存储;分布式的共享带宽:CDN;对于大数据来说,大数据应用最广泛的框架:hadoop,本身就是一个基于分布式处理数据的计算框架;对于区块链来说,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对于人工智能来说,为了解决复杂问题出现了分布式人工智能,多个智能体的协作正好符合分布式人工智能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多智能体系统。总之,不管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分布式框架的发展,使得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多个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结果。因为分布式,越来越多大型的运算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也促进了各种互联网技术层出不穷的发展起来。

然而,关于分布式,需要研究和深入的问题还有很多,但瑕不掩瑜,相信未来的分布式系统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惊喜,有关分布式的文章,我们往后会继续介绍。本期技术浅谈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讨论区也来聊聊你们想了解的技术吧~

以上就是关于互联网IT行业常说的创新应该如何理解全部的内容,包括:互联网IT行业常说的创新应该如何理解、IT行业的发展环境是怎样的、分享:35岁转行IT行业可行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66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