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地产, IT哪个行业月收入高?

金融,地产, IT哪个行业月收入高?,第1张

这个问题我想深入说明下。

我认为至少有 5 个重要的点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

1 金融业擅用杠杆,导致金融企业利润(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2 IT 业很多服务边际成本几乎为 0,导致 IT 企业利润(扣除人力成本前)高;

3 金融、IT 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人,导致高端 人才 薪水分配占比高。

4 全球化、技术进步导致实业与金融、IT 业的收入差距进一步被拉大。

5 金融、IT 业具有配置资源的属性,获得“超额”回报是合理的。

第一,擅用杠杆的意思就是金融机构懂得利用别人的资本帮自己赚钱,而且与大多数实业相比,金融业特别擅长。

金融危机之前很多金融机构都维持了特别高的杠杆,也就是说用同样的资本,金融机构可以撬动更大体量的交易,自然就有更高的回报率。即使是金融危机后去了杠杆,也有 12 倍左右的规模,这是实体企业无法企及的。虽然国内的情况还有所区别,但金融机构的本质就决定了他们更容易利用信用和客户资源去提高自己的收益。实体企业通过展期,期限错配等手段让资本持续滚动的能力非常弱,所以他们需要用资产、现金流、或至少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去为自己的信用背书,而这些资源往往都是很有限的,所以能撬动的资本也就很有限。这样的杠杆亲近性就决定了在同样的体量下,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比实体企业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收益。

第二,IT 业的边际成本远比一般实体要低,一些情况下几乎为 0。工厂多生产一颗螺丝钉,房地产企业多盖一栋房,这些都是需要付出实在的物料和人力的。就算规模生产和高科技设备效率再高,也免不了实际的投入。可 IT 不一样:在一定的规模上,一个 app 服务 500 万人和服务 600 万人可能成本没差别,但收益却变高了(不考虑所有行业都的推广成本)。call center 和洗脚城之类的传统服务业,单个人员能服务的客户始终是有限的,技术能带来的效益提升不大。但 IT 业的技术发展则可以让单个程序师为千千万万的用户服务,这样生产效率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利润。在固定技术水平下,IT 企业已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他们增长的动力只会把实体企业拉得越来越远。

第三,和一些传统实业相比,金融、IT 企业的高端人才能直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因此利益分配的占比也更大。题主的举例里面,那些实体企业的雇员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直接创造的价值有限,需要和别的生产要素分享收入。

以题主提到的工程师为例:一个精通技术的工程师,固然为成为专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他往往只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比如建造一个水电厂,首先就不是一个工程师能搞定的,而是需要数个工程师团队,涉及不同领域。其次,光有技术指导也远远不够,还需要购买设备,施工建造等步骤。一座水电厂的完工,涉及了许多复杂的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说不重要。所以对每个环节中的高端人才来说,能力再强也无法分到大部分蛋糕。

而对金融业来说,比如做一单 IPO:一两个厉害的拉皮条人员拿下单子,再来一个业务小组搞定需要的文书工作,接着配合下销售团队把股票卖出去,扣除第三方机构的费用后千万级别的收入就到手了。这其中涉及的人员总数往往只有数十人甚至十数人,还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的投入;在这种前提下,高端人才的收入自然可以很高的。

IT 也是同样的概念:一两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开发出一个软件 / 网站 / 硬件的原型,通过吸引市场注意力得到最初的收入和投资人注资,接着就能完善产品然后大规模推广,最终实现指数级的增长(在产品成功的前提下)。在整个价值创造的链条中,技术和创意是最重要的,制造产品 / 部署服务的工序往往被外包。苹果产品赚了那么多钱,又有多少落在了富士康工人的口袋里在许多 IT 业的财富传奇中,虽然也利用了类似传统实业的大规模生产 / 部署服务的手段,但核心的产品 / 服务还是来自于高端人才的技术和创意,这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必然能分配到核心的利益。

第四,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增加了企业的雇佣选择,从而削弱了许多实体经济中员工的议价能力,拉低了工资;与金融、IT 业的高薪相比显得不和谐。很久以前,美国一个普通的工人可以有很体面的收入。美国有公会等为中低层人民争取福利的机制,加上社会基本也较为富裕,有能力支付相对昂贵的人工费,所以即使在实体经济中当一颗螺丝钉也会有不错的收入。

但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很多可以在国外做或给机器做,成本还更低的工作就被外包出去了。这类的工作往往会在美国消失,人们不得不去从事门槛更高的职业,也就是说劳动力的议价能力降低了。罢工在过去可以涨工资,现在则可能直接被中国、东南亚的工人甚至机器人取代。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加上过往对职工权益的保护也不强,所以还不太能体会到这点,但未来会越来越明显(比如总体收入增速放缓)。

相反地,因为金融、IT 业的高收入人群本就难以被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威胁;而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又为金融和 IT 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更高的效率,所以总的来说,这两个行业高端人才的工资水平是在增长的(其实不光是这两个行业,在大趋势下,传统行业也在经历着两极分化)。

纽约不同行业的历史平均工资,红色是其他所有民营行业,紫色是证券行业。历史趋势显示实体经济雇员的收入增长缓慢,而证券业则很快,最后差异越来越大。当然,也不是每个在纽约证券业工作的人都能赚到 35 万美金的年薪,也有很多非高薪的 analyst 存在;这么高的平均薪水说明证券业本身也存在着极大的两极分化。

最后,金融、IT 业具有配置资源的属性,因此可以获得比自身付出更多的价值,这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是合理的(不谈社会稳定 / 公平的问题)。传统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实际存在的,固有的,而马克思更认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这种朴素,带有“天道酬勤”价值取向的观念下,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取决于他有多努力,或者他有多少天赋。但在实际的市场经济中,价值是由公平交易创造的。也就是说只要公平合法,能赚多少钱取决于能为购买者创造多少价值,他觉得值不值,而不是自己有多努力。

以金融为例,很多人觉得投行人收入高是因为他们人员素质高,工作时间长。但本质上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关系驱动型工作,而不是技术驱动型。投行做的技术工作,会计事务所也能干,但收入低得多,这点国内外都一样。你能做建模 / 咨询 / 尽调,我也能做,所以光靠技能是实现不了高收入的,因为往往会走上同质化竞争的道路,最后变成价格战(稀缺的高精尖技术除外)。

投行的人加班辛苦,会计师就不辛苦么凭什么同职级的投行人收入是事务所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因为投行能为企业找到最合适,估值最高的投资者;或者反过来为购买方找到最合适的投资标的,别的类别的机构做不到,这才是溢价的点。对投行而言,可能有的交易撮合很简单,只是打了几个电话。但对企业来说,这解决了他们最重要的融资问题,当然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就算服务本身没有消耗多少工作时间和精力。

IT 也是同样的道理。对阿里巴巴来说,把一家企业放到他的 B2B,B2C 平台上,做一些广告,优化一下搜索排名结果,消耗不了多少劳动时间或是资源,甚至几个人花几天就能搞定(这里谈的是新增客户的边际成本,而不是平台搭建的固定成本)。但对企业来说,却能对接到最需要的客户、合作伙伴资源,创造出实在的业绩增长。因此就算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付出多少努力或是智力,却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资源配置,为客户创造了客观的价值,高收入是正常的。

算多、一万左右。一般程序员真实工资是一万左右。中国程序员的平均月薪达到1万元,大多数程序员年薪在9-30万元。上海程序员收入最高,169%月入2万及以上。因此上海it程序员一个月工资26万算多,正常情况下it程序员的工资是一万左右。

金融、房地产、互联网,这三个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有60%月薪过万元,但付出的辛苦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金融圈的年轻人

很多商科的年轻人毕业就想进金融圈,但金融圈并不是每个从业者都有那么高的收入,下面画个“鄙视链”,没有嘲笑的意思,只是想反映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TOP投行VSTOP咨询:相互之前没有任何鄙视,而且相互之间经常合作。

TOP咨询VS机构销售:高高在上,眼睛通常是往上翻的。

机构销售VS银行含吵:很明显,银行是被鄙视的。

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投行的收入最高,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年薪百万级,但如果想进入这个行业,那可是比较难的,不光是学历的问题,这个还要有社会背景,如果是刚入行的,没出项目的年薪在12万元,也算是月薪过万了,如果做保代,没有出项目的,其年薪也在50万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哭着喊着要去投行的原因。

另外我们再来看看链条最底端的银行(请各位银行从业者莫喷),刚毕业的通常做柜员,月薪差不多在4000元到5000元左右,不过有些城市银行的收入要高一些,这主要体现在“拉储”方面,就是奖金,做得好的也能月薪过万,但并不是每个月都如此。

房地产行业的年轻人

这部分月入过万的主要集中在销售部门,而某些房企的高管收入甚至没有一线销售人员多,这些收入主要来自销售佣金。

通常销售人员入职时的工资收入在3000元左右,这就是置业顾问的基础工资,房地产销售的佣金通常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这个差别很大,比如有些地区的房价并不高,企业利润相对较低,置业顾问所能拿到的佣金比例就相对较小,另外就是看老板的气度。

这个行业内的销售经理、主管都是拿项目销售总额的提成,比如主管拿万分之二,经理拿万分之四,全国基本上就是这样,而一些集团化的房企,会设置销售总监或营销总监岗位,这些人通常都是拿年薪,其实更多的是把每个月应该拿的提成,放到年底一起发。

职业顾问是个吃青春饭的活,如果不能跨入主管、经理、总监的岗位,通常会在35岁自动退出,但是这个行业很有意思,晋升的通道大部分都是靠跳槽来实现的!

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

互联网行业被“996”这个词炒得一度上了热搜,工作繁忙、压力大,没有休息成了这个行业的代名词。

但是从收入方面来看,互联网行业平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这个收入可以和金融圈的银行相媲美,有机构曾经做过一个问卷,国家公务员和互联网大厂你会选哪一个,答案是73%的人选了互联网大厂。

这个选择也是有依据的,有网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她说如果你毕业后就拿到了互联网企业的offer,可是年薪只有10多万元,那么不要去,马上去考公务员,因为这么低的工资一定是老板在压榨你。

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互联网行业的年收入普遍要在20万元左右,虽然这个行业付出的辛苦较多,但收入还是很稳定的,同时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升级,这个行业的前景也非常可观。

那些月薪已经过万的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们相较于过去的前辈们来说拥有着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很高,上个大学来说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所以他们在求职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内卷程度还是很强烈的。因为现在就业市场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想要轻松脱颖而出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求得一份月薪过万的职业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医生。医生是一个收入水平比较高且就业前景比较好的职业。它的培养成本就是有槐老滚些高,需要考取研究生学历才能够在就业市场谋得一定的地位和就业竞争力。所以想要轻松度过医学生的培养和生活都是非常煎熬的事情和过程。但是这个职业就业前景还是极其可观的,在医院里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高,拥有非常可观月收入,可以让你在城市当中活得非常滋润。一旦成为医生基本可以轻松的迈入了中产阶段。学医还是非常吃香的行业。

工程师。工程师这份职业虽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口碑比较差,但是在薪酬待遇方面还是不可挑剔的。因为在野外工地上进行工作除了条件比较艰苦之外,那最值得提起的事情就是它野外的补助和可观的收入待遇了。所以条件艰苦的背后就是那令人羡慕万分的高薪酬了铅余,一个月拿到上万元绝对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所以就业前景还是比较通透和明朗的。但是前提就是你能够忍受工地上的寂寞和单身的孤独了。

律师。律师绝对是法学生们的最青睐的热门职业之一了。因为打下一场官司下来轻松可以拿到几千元的收入,一个月可以多接手多个官司,所以一个月的收入绝对不算少。所以律师绝对可以排在比较热门的职业之中。它的社会地位非常高、非常体面。所以它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明朗的。

高管不讲月薪,讲年收入(包括薪水、福利、奖金)。所谓高管,至少是总监级别。一般中等规模以上的外企,中国籍的高管,不包括股票的话(股票这东西很难量化)年薪在一百万以上。

总监七八十万到两三百万都有。如果到副总乃至总经理的话,两百万到五百万都可能。如果是小规模的外企,那就范围很大了。利润高的小公司,高管收入丝毫不比大公司的低,利润低的话,那可能所谓的“高管“,收入上也就是相当于大公司的一个中层经理。

员工股权激励

每年按11月份股价锁定,员工按工资百分比存钱,次年11月存钱结束,决定是否按锁定价购买股票。不是想存多少就存多少的,而是按工资的百分比。股票分红会以购买股票的方式到账,员工随时可以卖出股票,离开公司必须卖出。

另外还有一些政策加班费,平常加班按工资15倍支付,周末加班2倍,法定假日3倍。一周上五天班,休2天,每个法定节日200元过节费。长期服务奖,满10年,15年,20年发金牌,千足金。10年20克,后面会增加重量。

最后说一下个人所得税,公司是严格缴税,所有以现金形式拿到的钱都要计入个人所得税缴税基数里面。

以上就是关于为啥金融、IT 行业的人普遍收入很高,合理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为啥金融、IT 行业的人普遍收入很高,合理吗、上海it一个月工资2.6万多吗多少算正常、金融,地产, IT哪个行业月收入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68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