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除科技企业裁员外还有哪些行业裁员

美国除科技企业裁员外还有哪些行业裁员,第1张

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

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报道称,,裁员比例在20%-40%之间。目前裁员政策还在变化中,具体发放多少裁员补偿还存在不确定性。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

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1

12月1日,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爱奇艺正在裁员,裁员比例在20%至40%之间,裁员补偿暂按“N+1”发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多方了解获悉,爱奇艺这次裁员涉及多部门,除核心的剧集、综艺的采购、制作部门暂未裁员外,用户产品部门、短视频随刻、智能硬件(VR)、动漫和游戏等均在裁员之列,市场等公线部门也有裁员指标。

“年龄较大、司龄较长的员工受到的影响较大”,一位爱奇艺前员工对贝壳财经记者说。“也该裁员了,他们人太多了,有七八千人,是行业内同类型公司的近两倍”,一位业内人士对贝壳财经记者说。

针对上述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多次向爱奇艺求证,截至发稿未被回应。

裁员一事在爱奇艺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龚宇上月的发言中可以窥见一斑。在11月17日晚间举行的爱奇艺三季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龚宇称,对爱奇艺来说重点是开源节流,主要是砍掉低效率的业务、项目,增加和尝试新的货币化机会。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爱奇艺总营收达7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归属于爱奇艺的净亏损17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亿元。

疫情让爱奇艺的广告和内容供给都受到影响。会员广告、在线广告服务、内容分发、其他是爱奇艺的四大主营业务:三季度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为 43亿元,较 2020 年同期增长 8%;在线广告服务收入为 17亿元,较 2020 年同期下降 10%,主要是由于该季度推出的优质内容较少,以及充满挑战的宏观经济环境;内容分发收入为63亿元 ,较 2020 年同期增长 60%;其他收入为10亿元,较 2020 年同期增长 3%。

龚宇在上述电话会议上称,目前行业的主要挑战是内容供应短缺。“疫情是最直接的原因,比如到目前为止,今年**的上线量不如去年同期的一半,电视剧的上线量不足往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新的网剧因为审核原因延迟上线,上线后质量也打了折扣,而这也只是一部分。内容供给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龚宇说,他同时也认可,客观上短视频对用户时长的争夺是行业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

在增长受到影响的同时,爱奇艺的成本也在上涨。三季度,爱奇艺的收入成本为70亿元,较 2020年同期增长10%,收入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该季度内容成本增加。内容成本作为收入成本的重要部分费用为5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3%;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为12亿元,较2020 年同期下降9%;研发费用为68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综上,三季度爱奇艺经营亏损为14亿元,2020 年同期为12亿元,营业亏损率为18%。

行业层面,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和B站等长视频平台均未实现盈利。随着视频平台会员规模、收入规模增速放缓,资本市场更加关注长视频何时能实现盈利。

对于这一问题,龚宇在上述分析师会议上称,“这个需要时间,但距离这个阶段不远了,因为爱奇艺积累的IP越来越多了。”爱奇艺经常说“一鱼多吃”,就是在内容和产生上,把IP开发成不同形式,比如说原来是小说,现在变成了剧集、**,变成了动画,动画又变成游戏,再把IP做商品化的授权,变成文具、道具等。这些综合性的收入,包括广告收入,向用户直接抽取的会员费收入、单片点播的收入等,超过对内容的投入时,这个商业模式就成立了。

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2

爱奇艺正在裁员,裁员比例在20%-40%之间。

报道称,目前裁员政策还在变化中,具体发放多少裁员补偿还存在不确定性。截至发稿,爱奇艺方面暂未对此事发表回应。

打开脉脉上关于爱奇艺裁员的动态消息下,大批来自短视频平台的员工开启“捞人”模式——“有对抖音感兴趣的朋友吗?”“我们这边是做抖音直播的,去年才开始做直播,属于新业务项目,但是DAU与日营收均上亿了,位居行业第一,业务还在高增长,有考虑换个环境的大佬可以找我”“抖音音乐目前大量HC(招聘名额),包括服务端、客户端、前端等”。

综合多位内部人士的消息,爱奇艺此次裁员的具体情况是:

1、裁员是为了加快盈利步伐,聚焦内容,技术,精细化成本管理,结构扁平化。所以此次裁员中,中层(总监级别)被裁的比较多。

2、爱奇艺预算收缩,花钱为主的部门比如市场、投放、渠道合作等,裁员比例都在30%以上,最多的能到50%。没有过试用期的员工,或都在裁员之列。还有部门几乎全员被裁,短视频产品随刻会和其他产品合并,只有40%的人可以留下。被裁员的员工会获得N+1的赔偿。

3、独立的爱奇艺智能(有VR等产品)也有裁员比例,只是相对于花钱部门来说比较低。内容部门的裁员比例在30%左右,很多工作室都没了。原则是同等职责岗位只保留成本低的员工。

4、很多老员工将这一次裁员称为“爱奇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且这一轮裁员并非结束,春节前后还会有不少人被裁掉离开。

财报显示:

去年员工数量减少1168人

爱奇艺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其营收为7589亿元,净亏损1707亿元。截至美东时间11月30日收盘,爱奇艺股价跌219%,报624美元/股,总市值4925亿美元,较2018年5月时的高点已跌去逾80%。

去年,爱奇艺全年亏损达人民币60亿元。根据今年最新的三季度财报,爱奇艺该季度总营收7589亿元,同比增长559%,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2亿元,同比扩大416%;营收成本为7028亿元,其中内容成本支出为53亿元,同比增长13%,该部分的增长主要来自对原创内容加大投资。

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末,爱奇艺的员工数量分别为4794、6014、8577、8889和7721人。可以看出,2019年之前,爱奇艺员工数量呈增长趋势,而2020年员工数量减少了1168人,降幅约1314%。

短视频蓬勃发展

挤压了爱奇艺广告收入空间

短视频的蓬勃发展则在最近两年挤压了爱奇艺的广告收入空间。从市场规模、用户规模、使用时长等数据来看,在长短视频之争中,短视频已然占据了优势地位。

根据《2020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下半年,短视频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长视频,成为网络视听应用领域之首。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典型互联网媒介广告收入占比中,抖音等短视频广告收入占比共有422%,仅抖音就占了三成,而长视频平台广告收入一共占到126%,爱奇艺占比仅为45%。

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此前曾表示,目前长视频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从供需关系来讲就是内容供应出现严重短缺。新的网剧因为审核原因延迟上线、网剧质量打折扣…内容供给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客观原因则是短视频对于用户时长的争夺。

无论流量还是收益上都在流失的长视频平台,在影视剧版权费被当年的争夺战过度太高、新的盈利场景尚未打开的同时,确实进入艰难的至暗时刻,裁员也许是一个最容易达成的减负手段。

而针对如何解决“优质内容匮乏”这一课题,龚宇提及了未来规划:未来2年将大量增加**、动漫工作室,与此同时,随着内部工作室越来越多,爱奇艺将继续坚持多内容品类发展,深耕“迷雾剧场”一类的垂直赛道。

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3

爱奇艺还是走出了这一步。

12月1日,据新浪科技消息称,当天,爱奇艺开始进行一轮大规模裁员。多位被裁员工称,此次裁员是爱奇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部分部门几乎全员被裁,即使是诸如内容、智能硬件等盈利部门也有指标。

据透露,爱奇艺此次裁员是为了加快盈利步伐,聚焦内容,技术,精细化成本管理,结构扁平化。所以,中层(总监级别)被裁的比较多,另外还有司龄比较长、年龄比较大、薪水比较高的员工,多在被裁之列。

同时,爱奇艺预算收缩,花钱为主的部门比如市场、投放、渠道合作等,裁员比例都在30%以上,最多的能到50%。没有过试用期的员工,几乎都在裁员之列。爱奇艺研究院、爱奇艺游戏中心等部门几乎全员被裁,短视频产品随刻会和其他产品合并,只有40%的人可以留下。被裁员的员工会获得N+1的赔偿,交接完工作就可以离开,不过,司龄长的员工及中层员工,可以待到月底。

独立的爱奇艺智能(有VR等产品)也有裁员比例,只是相对于花钱部门来说比较低。内容部门的裁员比例在30%左右,很多工作室都没了。原则是同等职责岗位只保留成本低的员工。

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爱奇艺方面求证上述消息真伪时,其相关负责人称对外暂无回应。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阿里大文娱等多家互联网平台人士处了解,爱奇艺总体薪酬并不占优势。且由于长视频暂未找到盈利模式,整个行业收入在互联网生态内偏低。

止不住的亏损

裁员背后是,爱奇艺净亏损扩大。

三季报显示,当期,爱奇艺营收为人民币76亿元(约合12亿美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17亿元(约合268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2亿元。

原因来自增长乏力。

当期,爱奇艺会员服务营收为43亿元,同比增长8%;在线广告服务收入为 17亿元,同比下降 10%;内容分发收入6271亿元 ,同比增长60%;其他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 3%。

作为最大营收来源的会员业务,增长背面是,用户数下滑,靠涨价赢得8%增速。截至三季度末,爱奇艺的订阅会员规模达到1036亿。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 1048 亿。

去年末,爱奇艺推出新的会员定价方案。 调价后多端价格统一,共分六档,连续包月、月卡、连续包季、季卡、连续包年、年卡定价分别为19元、25元、58元、68元、218元和248元。

客观上,这一价格实际涨幅有限。以往视频会员通过iOS端付费的价格一般会高于通过安卓端/PC端付费的价格,本次爱奇艺价格调整为多端统一定价。对比提价前后的价格,iOS端基本持平,安卓端/PC端各档会员费用涨价约25%。

但走低的会员数,很难撑得起收入长期增长。

爱奇艺广告业务,收入仍在下滑。

这有着大环境因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前值为85%,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放缓。8月份消费数据明显低于预期。

同时,重要广告主所在行业持续震荡。以腾讯为例,广告增速放缓主要由于教育、保险与游戏行业的广告需求疲弱,以及互联网广告整治所致。

百度也表示,广告业务中,地产、 装饰、教育、旅游等板块均受到负面影响。当前,教育、地产等行业,均为重点调控对象,旅游则深受疫情影响。

“投放越发谨慎,且必须看回报率,压力很大。”有世界500强饮品企业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爱奇艺还面临着特殊的行业背景。

“会员数量下降,有内容缺失原因。因为疫情关系,院线**不上院线,所以也拿不到院线**。第二是电视剧受疫情影响,受审核影响,延期播出。第三是综艺节目受广告主停止投放广告、停止赞助的影响,也导致延期。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说动画的制作等等。这些都是导致用户,就是会员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年初称。

此外,爱奇艺成本控制有限。三季度,收入成本7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内容成本53亿元,同比增长13%。

由此,爱奇艺处在盈利模式未打通且成本上升的逆循环,裁员成了必选题。

裁员效力有限 重在整肃风纪?

根本问题未解决,裁员能有效降低成本吗?

目前来看,只能局部缓解。三季报显示,爱奇艺研发费用为683亿元 ,同比增长 2%,员工收入主要体现在这一门类。

这与爱奇艺17亿元亏损额相比,不到一半,且裁员空间毕竟也有限。

另据媒体报道,爱奇艺将缩减市场投放预算,这个实际作用或相对大些。三季度,爱奇艺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为12亿元,同比增长9%。

对爱奇艺来说,裁员的实际意义,或在于整肃风纪,从而结构性省下成本。对视频平台来说,部分员工收入大头来自灰色收入。

包括爱奇艺、腾讯、阿里在内人士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公司项目存在回扣空间。这在非标的影视业更加明显。

近期,腾讯在反舞弊调查中发现,腾讯视频影视项目制片人张萌存在违反公司“高压线”行为,并涉嫌违法,现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张萌任职于腾讯视频旗下天蓬工作室。

去年,裁判文书网公布了《陶燕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因在电视剧投资方面违法收受488万元,浙江卫视总编室原主任陶燕已于6月24日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5年。

2018年12月,原阿里文娱大优酷总裁、阿里音乐CEO杨伟东因经济问题被警方调查。判决书显示,在担任优酷总裁期间,杨伟东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贿赂款共计人民币855万余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2013年8月,原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离职后,入职阿里。2014年,腾讯内部审计时发现当初刘春宁主管的视频团队存在贪腐疑点,于是,重拳出击。

2016年4月,刘春宁被控受贿一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财新当时报道,刘春宁被控涉嫌两宗犯罪事实,均是发生在其担任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期间。第一宗指控,是涉嫌干涉电视剧《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评级,从中受贿143万元。

检方指控的第二宗涉嫌犯罪事实,是刘春宁在采购《宝贝》《兰陵王》两部剧时,受贿70万元。

“这个行业太市场化了,从抢IP、明星等项目前期起,充满了变数与水分,拍摄阶段成本亦不透明,后期价格更是一团迷雾。根本说不清楚是市场价格还是有 *** 作,本来就是一体两面,水分有时候是必要生存条件。”有上市影视公司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

经营压力下,裁掉中层、老员工,对爱奇艺整肃体系,或也有帮助。

“我们经常说一鱼多吃:在内容上的投资产生了与内容相关的IP,然后将IP开发成不同作品形式,比如原来是小说,现在变成了**、剧、动画、游戏,之后把IP做商品化的授权,变成了文具、道具等等这些综合性的收入,包括广告收入以及向用户直接收取的会员费或是单片点播费等等,只有这些综合起来的收入超过了对内容的投资,这种商业模式才会成为一个稳定的、健康的商业模式。这需要时间,爱奇艺离这天不远了,因为我们积累的IP越来越多了。”11月,龚宇在财报电话会上表态。

这是他少见的直接喊话。

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银行业的收入都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一个行业,所以很多人都向往银行的工作。但是最近几年银行业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大,无论是国内的银行还是全球其他银行,都陷入了裁员潮当中。

据彭博统计的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有50多家银行宣布裁员,累计裁员接近8万人,这个数据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其中欧洲是裁员的重灾区,2019年欧洲地区的银行计划裁员达到635万人,占全球裁员总数的82%,这里面计划裁员最多的银行分别是德意志银行裁员18万,意大利裕信银行裁员8000人,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裁员5400人。

但是彭博社所统计的这些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全球的裁员数据,实际上2019年全球各大银行裁员的数量要比78万多出很多。比如彭博社所统计到的亚太地区宣布裁员的数量只有513人,但实际上亚洲很多银行单个银行的裁员数量都已经超过513人了,只是很多银行没有进行官方宣布,所以没统计到数据而已。

比如根据2019年上半年各大银行财报数据显示,在A股33家上市银行当中,有21家银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合计裁员人数超过38万人。

实际上自从2008年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大银行都在不断的裁员,其中2015年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此后很多银行的裁员都加快步伐。从2015年到2019年,全球各大银行累计裁员人数已经超过42万人。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不理想。

自从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了发展缓慢当中,至今仍然有很多国家没有缓过来,而最近这两年时间全球又开始经历一轮经济放缓的态势,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争端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整个经济环境都不太理想。

而经济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发展不理想,银行业也不可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对应的只能通过解雇员工来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负利率的影响

面对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发展放缓,很多西方国家都降低利率,试图通过低利率来刺激 社会 投资,从而达到振兴经济的目的,而实行负利率之后,影响最大的就是银行。

银行是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利差的,如果利率降低了甚至是负利率,那么银行的盈利空间是非常小的。目前欧洲很多国家都实行负利率,包括亚洲的日本也实行负利率。

特别是自从2019年8月份美联储连续多次降息之后,全球各大央行也纷纷跟着降息,现在很多银行的贷款利率已经非常低,银行的盈利空间严重被压缩,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所以这些银行只能通过裁员来节省成本的支出。

第三、银行业 科技 的进步。

在这一轮全球银行裁员潮当中,不仅是那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大量裁员,在一些新兴经济国家也出现裁员。比如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是比较快的,每年的经济增速仍然维持在6%以上,而且中国的利率也相对来说比较高,各银行的盈利仍然非常可观,一些大银行一年的利润就达到上千亿,每天赚钱好几个亿。

但即便这些银行发展的很好,他们同样也在不断地裁员,比如2018年六大国有银行的员工人数都纷纷减少,其中人数减少最多的是农业银行,减少人数达到13,616人,建设银行的员工人数也减少6600个人以上。

而这些盈利能力比较强,发展比较好的银行之所以出现裁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业 科技 的进步。

最近几年随着机器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银行很多岗位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很多银行的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来办理,即便是到柜台办理,90%以上的业务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自助终端来实现。所以现在很多银行都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因此各大银行只能通过裁员来节省成本提高利润。

曾几何时,银行业可是非常吃香的行业,即便目前仍然是很多人向往着行业,但是随着全球银行业裁员潮的到来,很多银行工作人员都开始有危机感,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裁员。

那对于被裁员的银行员工来说,他们该何去何从呢?如何重新找到新的工作呢?

实际目前不仅是银行业有裁员潮,其他行业同样也有裁员潮,即便是华为这样的大企业也开始宣布裁员了,说明目前整个经济环境确实是不太理想。但是面对裁员潮大家也不必过度担心,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便不在银行工作了,大家仍然有其他工作可以选择,从银行辞职出来之后,大家一般有几个去向可以选择。

第一、转到其他银行去

虽然银行业总体是处于裁员趋势当中,但也有一些银行仍然在迅猛发展,员工在不断增加,比如2019年上半年,类似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这些银行的员工规模都是在不断增加的

因此大家被银行裁掉之后,如果自己有能力有客户资源,完全可以投靠到其他银行当中去,这是最直接的再就业方法。

第二、到其他金融机构去

金融行业出来银行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机构,比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理财公司,p2p公司,网贷公司,征信公司等等,这些非银金融业对于从银行辞职出来的人一般都是比较有兴趣的。

第三、自主创业

在现实当中确实有不少人从银行辞职出来之后自己创业的,而且有些人创业做的还挺好的,如果大家有一定的人脉资源,有一定的能力创业也不失为一个出路。

第四、到其他行业中

虽然现在很多行业都有一些专业上的要求,但严格上来说,只要你有能力,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去工作,现在很多行业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只要大家有能力肯努力,其实到其他行业当中去也照样可以混得很好。

据彭博的一份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全球银行裁员总人数已超过425万人,在过去的2019年,全球银行业裁员人数达777万人,但实际的人数可能远远不止,因为很多银行都是悄悄裁员的,根本就没有披露裁员的计划。

根据彭博的报告显示,2019年欧洲银行是裁员重灾区,“官宣”计划裁员635万人,占裁员总数的近82%。其中的德意志银行裁员18万人,排名第一,其次是意大利最大的商业银行裕信银行,裁员8000人。北美银行排在第二,计划解雇近7669人;拉丁美洲的银行位居第三,“官宣”裁员3500人。而亚太地区“官宣”裁员的数量最小,只有513人。

其实在过去的5年间,银行的裁员潮是一直没有间断过。从2014年开始,2015年到达一个高点,直到2019年又重新冲上一个小高峰。可以这么说,银行裁员潮不仅仅在国外汹涌,在国内也是一浪接一浪。

根据五行大公布的年报数据,我们对比了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2019年相信员工人数还会进一步的缩减。总的来看,2017年五大行缩减了27万人,2018年五大行继续裁员26万人,2019年相信这个数字估计也不会低于2万人次。

这样一个银行的裁员潮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就是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呢?从国际上的形势来看,导致裁员潮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放缓;但是回看国内,主要还是技术变迁和竞争环境的变化所导致。下面就让我们逐一来看看。

1、欧洲经济一直萎靡不振是银行裁员的主因

欧洲地区的经济放缓已经连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包括欧洲地区经济的火车头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均陷入了增速下滑的境地。

从1980年开始,欧盟GDP在全球经济体中的比重就开始一路下滑,增速自从金融危机以后就一直在萎靡不振。作为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经济总量约为占欧元区19国的75%。在2018年实现小幅回升后,2019年欧盟的经济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预测,欧元区GDP增速将从2018年的19%放缓至2019年的12%。而欧盟第一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过半,由2018年的14%降至05%;意大利的GDP增速更是由2018年的09%骤减至01%。

整体下滑的经济形势,使得欧洲地区不得不通过利率宽松(负利率)来继续刺激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恶化了银行的竞争环境。负利率的货币政策使得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很难转嫁到客户身上,这加大了银行的盈利压力,而且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银行的经营压力进一步上升。双重夹击使得银行不得不通过削减成本来降低业绩压力,而人力成本是这里面最直接可见,见效最快的成本,这也是欧洲成为银行裁员重灾区的最根本的因素。

但银行裁员并非是大规模的裁员,而是根据经营的情况进行的正常的经营行为,并非是因为经济恶化,企业亏损做出的决定,这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区分的驱动因素,因此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还是银行的工作人员。

2、国内银行业竞争激烈是裁员的重要因素

回看国内银行的裁员情况,相比国际上而言,其实是相对比较轻微的。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官方网站2019年10月10日公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19年6月底)》,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共计4597个。而根据此前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350万名银行从业人员,其中大约80%都是柜员。

而2018年中国银行裁员的人数也不过几万人,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少的,但是这是一个趋势。因为金融 科技 的发展,国内银行在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情况下,是有很大动力去铺设人工智能柜台去替代人工的,毕竟其他的银行都在做,如果你不做,那你的成本就高,你就没办法竞争过别人。目前智能柜台业务开始逐渐进入大型银行的网点,通过试运行开始逐步过渡后,就会减少对相应柜台人员的需求,这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但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因此,中国银行业的裁员潮主要还是基于竞争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这一点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影响,反而会提高客户在银行办业务的体验,但是会影响部分柜台人员的工作饭碗。

因此,要理性看待银行裁员的背后的真实原因,不能因为看到裁员就认为是因为经济的整体原因所导致,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 科技 的进步也有可能促使裁员的出现。只要是属于行业的正常调整,反而会促进行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银行业的裁员主要是网点和一线柜员的裁撤,这些年银行也经历了先降低柜员人工成本,比如采用派遣制或者有区别的劳动合同方式降低人员成本。随着大势发展银行只能进一步的收缩网点、裁撤人员,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低效网点会被裁撤。

银行业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一直都会是常青树。我们所看到的都是银行业的转型和业务模式的变更,并不是银行业长期看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

财富的二极分化对银行零售业务冲击是网点收缩的主要原因, 每年的私人银行业务的报告都会拨动大家的心旋。2018年底公布的数据北京是全国高净值人群比列最高的地区,达到了千分之74。

未来财富的变化路径还会是越有钱的财富增长越快,银行的吸收储蓄的主要来源已经不再是个人散户。庞大的银行网点往往还是为个人散户和企业服务,个人零售业务的利润可能很多网点都是亏损的。这是银行收缩网点的主要动力, 成本、利润永远是企业的驱动力。

首先:各种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出现,吸收了大量的零售业务。

其次:互联网新增了各种支付手段,让大量的银行零售业务也不需要通过银行处理。

总结:银行收缩网点主要动力是财富分化,有价值的客户资金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银行更喜欢大客户了。 科技 的进步让传统零售业务出现迁移到其它交易平台,银行有缩减零售业务的可能。

任何企业裁员,都是在考虑了开支之后的选择。

其实银行裁员,早在之前几年相关议论就喧嚣尘上了。

一,柜员机,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代替大量人工。

之前这些也一直存在,但是没有裁员,是因为当时的 社会 主力,并不很会用这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 社会 主力都是80-90后了,对于这些物品都能熟练运用,所以现在才开始出现大量现象,其实我们现在去银行办事的机会并不多,一般银行窗口也开的少了。

大多数都是搞金融服务的。

二,近几年金融层面并不好,相关从业人员能感受到来自上层的检查越来越严格。

据说在上海那边,走在路上穿着金融行业相关服装去上班的,都容易给卡主查身份z工作z。

所以,银行裁员势在必行,柜员这个职业肯定会被一压再压。

至于该如何生存,如果还想在银行行业的话,就要看目前银行的主要业务方向是什么,朝这个方向发展必然是对的。

任何行业都离不开人,能者上,庸者让是必然的。加强学习,增强能力是唯一出路。

银行裁员,在浮云君看来是 社会 发展的必然。

就以浮云君自己为例,几乎几年都没有去过一次银行了,工资卡与支付宝、微信绑定后,消费直接扫码支付,即便是需要提取现金,ATM 机也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各路银行 APP 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部分的业务,都已经可以在网上办理,比如换汇、理财、存定期,一部智能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完成 *** 作。很多银行的网点甚至已经成为多余,在成本的考量之下,越来越多银行实际已经开始减少分布在各地的网点,当然,随之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的银行从业者遭遇失业。

即便是偶尔一次进入银行办理业务,比如激活yhk,开通网上银行等基本业务,现在我们用户都可以直接在机器上办理,效率高,还基本不用排队,一个银行网点,往往实际需求的工作人员数量已经很少。

曾经的银行工作职位被大家称之为“铁饭碗”,很多人抢破头皮也想进入银行体系,但是到了现在,那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却需要面对中年失业的危机!

随着 科技 的进一步发展,技术壁垒的进一步突破,不仅仅是银行工作者,工厂的 *** 作工、设备维修工、搬运工都会被越来越智能、高效的机器人所取代,浮云君所在的公司,自动化已经取代了 近乎 70% 的人力!

而在未来 10 年,无人驾驶 汽车 步入我们的生活,大批的公交车、出租车、外卖、快递人员都将面临失业的危机!

要想自己不被机器所取代,就需要坚持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成长的速度达到甚至超过机器成长的速度!

不仅仅专注学习于自己所在的领域,比如浮云君是一位工程师,对于法律、金融、语言、AI、文学 等等方面也要有所涉猎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沉淀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价值,即便是遭遇失业,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学识也能够找到其他的工作。

其实,业余时间从事一门副业,并且不断坚持,也是应对中年危机较好的方法。

副业可以与本行业相关,也可以和自己兴趣相关,虽然起初大部分收益不多,但是十年、八年如一日地坚持,把副业和主业一样认真对待,让自己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那么获得可观的回报还是可以期待的。

即便是主业遭遇了失业,还可以凭借副业“续命”,这不是很好的考量吗?

面对越来越“咄咄逼人”的机器人、自动化和数字化,在未来大部分人遭遇失业和中年危机都是可以预料的。想要让自己不至于中年遭遇困顿,坚持学习、不断吸取新的概念的想法、进行新的尝试是很重要的,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我们需要加倍努力!

中年危机和失业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一旦发生就会成为晴天霹雳,还是早点有所防备比较妥当!

盘点美国近期大裁员行业,科技、娱乐业最惨! 今年下半年以来,企业裁员之声不绝于耳,但其实国内的失业率依然在37%的低点; 华尔街日报(WSJ)整理出近期宣布裁员的主要企业,显示绝大多数都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高度膨胀的科技公司,以及部分娱乐等在线活动产业等。 Meta"误判趋势" 裁员逾万人 脸书(Facebook)母公司Meta在11月中宣布裁员1万1000人的消息时就曾表示他们曾相信,疫情期间推动的网络蓬勃发展将成为一直持续下去的趋势,然而现在他们承认这是"误判"。 疫情期间蓬勃发展、现在又开始裁员的各行各业,绝大多数都与网络、云端、居家等活动有关,除脸书外,推特(Twitter)的裁员幅度高达50%,相当于3750人; Snapchat也裁员1200人,相当于20%的员工。 亚马逊、惠普、外送平台都裁人 疫情期间的居家需求,曾经推动电脑等电子产品销售昂扬; 现在惠普(HP)准备削减高达10%、相当于4000名至6000名员工,理由是预计电脑销售"崩跌"的趋势将持续到明年; 另一间受类似情况影响的微软(Microsoft)10月也裁员,但未透露人数。 在电商界,亚马逊(Amazon)裁员1万人; 还有外送平台DoorDash裁员1250人,相当于该公司6%的员工,原因是疫情期间过度扩张; 支付系统Stripe则裁员1000人。 AMC电视网、华纳兄弟、迪士尼跟进 在娱乐界,AMC电视网(AMC Networks)裁员200人,相当于20%的员工; 华纳兄弟探索(Warner Bros Discovery)裁员1000人,之后还会更多; 迪士尼(Disney)宣布将裁员,并指Disney+过去三年来已亏损逾80亿元。 过度扩张 疫期当红行业 如今叫苦 宣布裁员的还有Peloton,因为疫情结束之后,家用健身设备需求下降; 汽车、二手车等曾经炙手可热,现在Carvana将裁员1500人; 房市曾经创纪录火热,许多买家不惜现金交易,但Redfin近期分别在6月、11月汰除8%、13%的

美菜网又被曝将裁员40%

美菜网又被曝将裁员40%,“美菜网”是一家生鲜移动电商平台。要知道,“美菜网”曾经风靡一时。只不过,如今也面临遇冷危险。美菜网被传如今在大规模裁员。美菜网又被曝将裁员40%。

美菜网又被曝将裁员40%1

因为两个传闻,美菜日前受到格外关注。

一个是裁员传闻。1月17日,有美菜技术岗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裁员已有几拨,“公司技术体系人员从最多近1000人裁到200左右。”新京报记者就此向美菜网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有回应。去年9月,美菜方面曾称“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

另一个是IPO传闻。美菜此前多次回应“不予置评”。有观点认为裁员或是为了上市铺路。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可能性不大,在任何市场上市,都会关注其业务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

从估值70亿元到3年未获融资、裁员消息不断,这个曾经的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或正在经历挑战。在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美菜的客群是餐饮企业,但中国餐饮市场较为分散,连锁化程度不高,各地生鲜采购差异化明显,美菜对标的美国餐饮供应链巨头Sysco模式很难行得通,加上外部竞争激烈,美菜面临挑战重重,“直接模仿Sysco商业模式的时代或许结束了,下一步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和盈利道路。”

员工称“当天被通知就得走”

“今天通知你,今天就得走人。”今年1月,收到裁员通知的美菜技术人员李峰(化名)很是不悦,“1月的社保,公司就不给交了,没有休完的年假也不能换算成补助单发,说是都含在‘N+1赔偿’里了。”

李峰说,“据我了解裁员有几拨,公司技术体系人员从最多近1000人裁到现在200人左右,也有主动离职的。公司把企业办公的组织架构信息关闭了,我们看不到别的团队人员的具体情况。”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一些职场类社交平台,不少自称是美菜的员工也发布裁员的信息。其中,有人去年9月在个人社交平台账号中提到“美菜北京裁员,试用期全裁,只给四分之一月的赔偿”。有自称是美菜员工的网友在下方评论说“我也是”。

对于上述裁员、赔偿等相关情况,1月19日,新京报记者采访美菜方面,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根据公开报道,美菜于2021年2月起就开始关闭一些不盈利的地区,同时数百个县域出现撤仓、关门的情况。2021年9月,美菜被传出大规模裁员,业务收缩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彼时,美菜方面回应称,“美菜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进行正常的组织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高组织效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美菜所有的业务城市均在正常运营。”

从估值70亿美元到3年未获融资

伴随裁员传闻,美菜北京公司还搬家了。企查查显示,1月13日,美菜关联公司北京云杉世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住所变更,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88号1幢4至6层,变更至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东街8号C座3层303室。

在李峰看来,“裁员、节流,包括办公地址迁移等,可能都是为了上市,这些 *** 作之后财报估计会更可观、更利于上市。”

其实,美菜在2021年多次被传出IPO消息,上市地也从最初赴美变成赴港。2021年11月,有消息显示美菜赴港IPO选定中金公司、花旗集团和野村控股负责相关事宜,拟募资3亿-5亿美元,具体细节正在审议中,上市时间和筹款规模都可能发生变化。而美菜方面则回应“不予置评”。

今年1月初,又有传闻称美菜计划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新京报记者采访美菜方面,截至发稿也未有回应。

美菜官网显示,该平台为全国近千万家餐厅提供全品类一站式餐饮食材采购服务,成立于2014年。截至2018年9月,公司估值近70亿美元。据企查查显示,美菜自成立后有8轮融资记录,从已披露的具体金额看,融资金额至少90亿元。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其最近的一次融资记录是发生在2018年10月的“E轮及以上”融资,金额约6亿美元,融资方涉及Tiger Global Management、高瓴资本。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已有3年未有新融资。

3年未获融资,上市消息一传再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从美菜实际运营的效果来看,其可能逐渐失去了新的投资者关注。生鲜电商比一般电商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又比传统零售渠道销售价格更低,这是根本性的矛盾。所以这样的模式虽然存在消费需求,但不存在商业可行性,也就是难上市。

对于美菜裁员是为更利于上市的说法,沈萌表示不太可能:“在任何市场上市,都会关注其业务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并不会因为压缩管理成本后业绩数字好看就能让投资者对细节视而不见。”

简单模仿Sysco模式的时代或结束

美菜曾被认为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经历多轮洗牌后,如今的美菜虽有一定市场,但已不可与几年前同日而语。业内人士分析,大型餐饮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采购供应链条。在美菜的客群中,小餐饮企业居多,具有采购不固定性、经常更换的特点,与当地经销商相比没有价格优势,难以争取更多客源,且这两年因为疫情原因,一些小餐饮关张,让美菜面临诸多拓展市场的挑战。

美菜副总裁王玉雄在2020年第三届中国生鲜零售大会上曾提到,美菜对标美国Sysco(西斯科)。Sysco是靠餐饮企业的规模量,给餐厅争取到最低的成本,同时也能让这些专业公司从规模中拿取它的利润,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在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不同国家的餐饮市场不同,中国餐饮公司较为分散,连锁经营品牌相对不多,各地菜品采购也存在较大差异化,菜品规模化采购和配送还不完善,导致集中规模采购的优势不明显,加之许多餐饮企业采购多采取线下,有固定的或熟悉的采购渠道,这也意味着Sysco模式在国内很难走得通,平台模式发展也存在压力。

此外,生鲜赛道竞争也很激烈,除了美团快驴、宋小菜等生鲜B2B平台,还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以及社区团购平台抢食C端赛道。

其实,美菜也在不断摸索新发展模式。根据报道,2020年2月,美菜旗下的美菜商城开启C端模式,增加以个人家庭户为对象的C端配送服务。2021年6月,美菜副总裁周峰介绍,美菜上线了平台业务,为商户和合作伙伴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吸引更多合作社等中小卖家入驻。

新京报记者在美菜官网看到,美菜城市代理商在招募中。根据介绍,代理商使用美菜品牌和IT系统,在代理城市开设美菜站点,面向区域内餐饮商户和社区用户提供食材配送服务。有城市代理商认为,“由于城市体量不大,供应链就没有优势,量起不来,就会出现单位成本高,加上美菜平台还有扣点,公司支持力度也不够,整体做下来就很难盈利了。”

庄帅告诉新京报记者,美菜自营模式成本较高,通过开放平台业务、推城市代理商等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资金的投入,但对技术、运营、履约、售后等要求仍然很高,对平台的要求更高,未来发展还需要时间检验。总体来说,生鲜供给平台化、数字化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及5G技术的不断应用,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都需要企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能力,“直接模仿Sysco模式的时代结束了,下一步企业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方式。”

未来美菜还会继续对标Sysco吗?美菜方面也暂时没有给出答案。

美菜网又被曝将裁员40%2

曾经有网友列出马云的“六宗罪”,其中一条就是电商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实体店面。挤占了实体店的生存空间,难道这就表示电商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的吗?那可未必。

这家基础牢靠,看似发展稳定的生鲜电商就大规模裁员了。这家电商名为“美菜网”,是一家生鲜移动电商平台。要知道,“美菜网”曾经风靡一时。只不过,如今也面临遇冷危险。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家背后有“金主”的电商平台也面临裁员呢?如今电商的发展形势是怎样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美菜网大规模裁员

网上曝光了一则消息,一名疑似美菜网内部员工的网友,在网络上发文称美菜网如今在大规模裁员。除此之外,还有人发现,美菜网总部还从北京王府井银泰商场搬到了北京站附近。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美菜网遇到了什么危机?

其实在2021年时,美菜网就传出了总部裁员的消息。那么就有人会问了,公司内部裁员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何美菜网总部裁员这么值得注意呢?要知道,美菜网这一裁就裁掉了公司总部的50%,搬到北京站后,再次裁掉了40%。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市场嗅觉灵敏的网友一定猜到了,这样的大规模裁员,一定是因为美菜网公司出现了问题。不过,这时候又有另一波网友站出来说美菜网根本就没事,甚至还在计划着2022年在香港上市的事情。

即便不管是不是在裁员,美菜网也不曾在任何互联网相关领域放慢脚步。例如近些年就不断扩展商业版图,把技术、资金扩展到各个领域。

而此前传言被大资本站台的潮多多app,也有网友怀疑背后站台的正是美菜网。那些广受一二线青年追捧的AJ、绿水鬼等原本几千上万的舶来品,在潮多多上被超过500万年轻人以不足200的底价疯抢,其质量连国际鉴定师都爱不释手,这一幕被网友戏称为“韭菜反抗镰刀”的奇景。很难不让人相信没有某些大资本的背后运作,来提升自身在某些领域的龙头地位。

二、美菜网“背景”

那么,一边传出即将倒闭的新闻,一边又计划筹资上市,美菜网的现状究竟如何?很多人都认为裁员就意味着美菜网的公司内部出现了问题,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但说到底,即便是这样,美菜网依旧可以上市,只要满足上市的条件即可。有时候上市并不是加大了企业的危机,恰恰相反还有可能帮助企业恢复生机。

除此之外,美菜网并不是一般的生鲜电商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美菜网背后的“金主”了。顾名思义,美菜网就是一家主要销售水果蔬菜和农产品的平台,成立于2014年,正是电商蓬勃发展的阶段。因此当时有许多投资者都十分看好这家平台。

随着网购的普及,人们逐渐开始接受线上生鲜超市。这种方式对比原来的卖菜渠道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可以送货到家,参加团购时价格更加便宜,也更加透明。人们也能通过线上的购物评论来辨别菜品的好坏。这也是为何众多投资者都选择投资美菜网的原因,他们认为这家电商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但美菜网也不仅仅只发展线上店铺,随着美菜网市场估值的上升,该公司也开始涉及线下门店。拓展线下门店的过程十分顺利。2021年年初,美菜网线下门店就已经覆盖了全国200个城市,员工数量也达到了35万人。可以说是发展得十分顺利。

三、美菜网没有较好的盈利模式

那么为什么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美菜网,如今却面临遇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美菜网没有较好的盈利方式。这也是现在许多生鲜电商平台都存在的问题。

美菜网使用的运营模式是F2B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通过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作为中间基础。其一端联系着农民,一端联系着商户和消费者。这样的运营模式表面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将商户和农民联系了起来。可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在生鲜电商行业并不吃香。

原因就是这样的运营模式并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人们选择在生鲜超市买菜看重的是其高效、便捷的优点。而满足“最后一公里”其实是生鲜超市的竞争核心。例如,同样创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该公司采用的就是“城市分选中心和社区微仓”公用的二级分布仓储存体系。

这样的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配送时效30分钟,可以实现低损耗度,高满意度。这两点恰恰就是消费者们注重的,毕竟大家买菜肯定是希望在较快的时间能够送上餐桌,而不是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虽然曾经的美菜网最高估值达到了490亿,可早在2019年时,美菜网就陷入了资金链短缺的问题。融资空窗期也持续了许久,所以说,2019年是美菜网最后的辉煌。

四、生鲜电商面临的形势

实际上,美菜网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遇冷危机的生鲜电商平台。现如今生鲜电商行业整体遇冷,行业内部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倒闭情况。就连原来发展得较好的生鲜电商品牌都黯然退场。美菜网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其较好的发展基础。

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掩盖不了遇冷的事实。如今的各个生鲜电商平台都在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也演变出了社区团购行业,人们可以通过相关生鲜电商平台的小程序进行下单。这样的方式或许能缓和如今的危机。

其实从一开始生鲜电商平台就不好发展。该行业不仅获得客户的成本高、产品运输难,甚至还有过程损耗大、供应链难以搭建等问题。这对于生鲜电商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看到如今的情况,那些曾经投资生鲜电商行业的资本家也不敢再盲目地进行该行业的投资了。

所以说,如今的生鲜电商行业又面临了一个融资难的问题。不过不论怎样,生鲜电商企业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维持自己的公司运营以及业绩提高。只不过,这条路并没有想象的好走,至于该行业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美菜网又被曝将裁员40%3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事,“食”无疑最重要,在“今天吃什么”逐渐成为哲学难题的当下,“买菜难”、“买菜贵”等问题又困扰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

2012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2014年社区团购兴起,2017年巨变丛生,后借着互联网东风,生鲜电商成了被资本追捧的“宠儿”,特别是在2020年底各大巨头火拼带火了社区生鲜之后。

疫情为国内生鲜电商创造了事业第二春,资本扎堆入场推动此赛道迎来空前发展机遇,更有甚者已奔赴二级市场,达到最高峰。

然而,疫情催生起来的生鲜平台,在2021年却开始走下坡路,不是裁员就是停止运营。

2022年新年伊始,曾一度红火的社区团购玩家再度迎来衰败的日子!

这不前不久,曾经和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一起传出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消息的美菜网,再次被曝出裁员和总部搬家的消息。

生鲜电商资本已经退潮,3年没融资的美菜还怎么“美”下去呢?

裁员潮刮到了生鲜电商行业?

近期,生鲜电商赛道频频传来坏消息。

1月13日,叮咚买菜因“大裁员”登上热搜。但对于此次裁员,叮咚买菜方面及其员工却各执一词。

据华夏时报消息,多位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买菜已开启大裁员,采购、算法、运营、招聘部门将裁员20%到50%。

叮咚买菜则回应称消息不实、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另一家生鲜电商玩家被传大规模裁员,甚至连总部都搬了!

1月12日,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又传出了裁员消息。

据凤凰网科技,近日,有疑似美菜网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继上次50%比例裁员后,美菜北京总部再裁员40%。

此外,原本在北京市王府井银泰商场的美菜网总部现已搬到北京站附近。

另一位已离职的美菜网员工表示,美菜网一直在裁员,前段时间裁了一些业务总监和产品总监:“总监级的员工还好,有些基础的业务人员强制解除合同,当天走当天谈。”

美菜网方面暂未对上述情况作出回应。

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菜网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继上次9月份暴雷后,美菜网已成生鲜圈的名人。

去年9月,美菜网北京总部被爆裁员50%,部分城市服务关停。

据界面此前报道称,来自一份内部邮件显示,北京总部产品研发等技术部门、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财务等职能部门均面临着50%及以上的裁员比例。

此外,美菜成都研发中心将整体被裁撤,部分城市服务关停,大区合并。

纵观生鲜电商过去一年,“烧钱”、“融资”甚至“破产”成了扯不掉的标签。

美股上市的每日优鲜,2021年前三季度净亏损额3017亿,叮咚买菜同期净亏损额也达到5333亿元。已上市的前置仓双雄亏惨,剩下没有巨头扶持的腰尾部玩家易果生鲜、同程生活和呆萝卜等补血无门后,宣告破产退出竞争。

要知道,生鲜赛道是一条比较长的赛道,而这场漫长战役中,所有玩家都要穿越零售死亡谷。

而在这条路上大家都需要比拼很久,拼到最后谁剩下来,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不再执着于谋求规模化扩张的“流血”,融资、上市于是就成了生鲜电商玩家们“止血”的重要手段,因为融资跟不上烧钱的速度最后只会是死路一条。

在爆出裁员消息之前,美菜网上市的传闻就一直不断。

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美菜网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已选定投行筹备上市详情;

据悉,美菜网已委聘中金、花旗及野村负责上市事宜,估计集资3-5亿美元(约234-39亿港元)。

其实,美菜网传出IPO上市的“风声”已有时日。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有传闻美菜网新一轮融资失败,导致资金链紧张,但这一消息后来被美菜网CEO刘传军否认。

2020年7月,复星集团前CFO王灿加入美菜网,担任CFO,这被外界视作美菜网上市的前奏。但美菜网随后否认了这一消息,称王灿的加入与上市无关。不过,王灿入职美菜网仅半年时间,便传出了离职的消息。

去年5月,美菜网再被爆出拟赴美IPO,计划筹资5亿美元。知情人士称,美菜网正在与财务顾问就潜在的IPO事项进行合作。

美菜网对此不予置评,不过明显可以看出美菜网着急了!

因为,在近3年来未获得融资的情况下,这家B2B生鲜电商平台已经历了数位高管出走,2C业务卖身经京东未果,多轮大幅度裁员,以及数次转型并不乐观等多次阵痛。

公开资料显示,美菜网于2014年成立,为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提供餐饮食材采购服务予中国近1000万家蔬菜店铺及餐厅,前年开始为个人家庭用户提供配送服务。

自成立以来,美菜网一直是资本眼中的“明星企业”。

短短四年间,完成8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百亿,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高瓴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其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10月,当时美菜网获老虎环球与高瓴资本6亿美元投资,估值超过70亿美元。

然而从那以后,美菜网未再出现新的公开融资事项。如今,美菜网传出IPO计划,是否与近期资金链紧张有关?

美菜网早期凭借资本迅速打开互联网卖菜大门,曾经试图抢占“生鲜第一股”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30时代,年轻人们不再走进菜市场,传统餐饮供应链地位岌岌可危。资本的目光逐渐投向美菜网这类的新兴餐饮供应链服务商。

新型餐饮供应链行业方兴未艾,迅速由无人问津蜕变成为蓝海。

2020年,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先后有多达14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超1365亿元。

如无意外,2021年的生鲜电商市场将延续2020年被资本追逐的现象。然而,生鲜电商赛道上不断洗牌淘汰,烧钱难题一直未能破解。

究其根本就是,各生鲜电商平台为了抢占市场,开始了最粗暴有效的“价格战”手段;

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不怕消费者不买账,这就是盛行的社区团购平台模式下的营销逻辑和融资手段。

也是,生鲜电商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盈利困难,一方面是客单价提升达到瓶颈,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供应链模式在进一步降低成本上遇到了困难。

就目前而言,生鲜电商赛道还没跑出真正的赢家。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特别是生鲜赛道,几乎十死无生!

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100家左右盈亏平衡,亏损占到95%,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生鲜电商可能猝死得更快更多一些。

2021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关城、拖欠货款等成为了社区团购老玩家们的关键词。

随着平台的接连倒下,社区团购的大坑最终完全凸显。

因为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上的货品质量太差,特别是一些蔬菜水果,让用户没有忠诚度,流失严重。靠低价和促销聚集的流量,难以转化为粘性的用户,这成为众多的社区团购玩家的潜在顽疾。

正如阿里副总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所言,“从价值本身来讲,社区团购并没有倡导价值,仅仅是靠大量的营销调研推动。这种商业模式不能创造真正的商业价值,作为营销手段真的很好,但是并没有创造价值。”

顽疾越来越严重,并没有巨大价值,败北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从这点来看,社区团购的洗牌有了第一个,马上就会有下一个。

就像如今陷入两难境地的美菜网,还能继续“美”下去吗?

以上就是关于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全部的内容,包括:爱奇艺此次裁员或为历史最大规模、银行裁员潮反应出什么问题,接下来的人们该如何生存、美国除科技企业裁员外还有哪些行业裁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699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