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it公司主要的集中地

北京it公司主要的集中地,第1张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应用的大规模发展,通信行业也在内部通过市场化改革,培育互联网基因,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通信行业致力于提高“两个升级”目标的感知和效率,全面推进互联网运营。在产品方面,利用互联网思维创造了产品系统,加快了产品互联网,促进了网络智能升级。在系统上,以“生态、大数据、集成、高体验”为特色的新型线上线下集成零销售系统,以客户为基础,以服务为基础,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圈。

通信行业在构建良好互联网生态圈(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

1、面对用户投诉无法全线定位问题

由于缺失对全业务链应用性能数据的收集,客户投诉网速慢时,通信行业现有的支撑手段难以定位问题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2、通信行业自建网络性能无法评估

随着用户视频流量的增加,运营商新建IDC节点,并逐渐构建多级CDN。然而新建节点的可用性、性能及覆盖效果无法准确的评估。

3、网厅平台建设缺失行业数据

在互联网思维下,通信行业于网厅、掌厅建设投入巨大精力,尤其是话费充值系统。各通信企业的话费充值系统用户体验各有差异,无法掌握竞品的状况,也就难以了解自身在行业所处地位,为运营商带来较大困扰。

4、各地通信企业上报数据系统性能收集

各地级运营商向省级运营商上报数据,而性能数据收集缺失,难以定位问题。

方案优势

1、端到端性能质量可视

传统的性能质量监测只能对用户展现或网络质量、或服务端性能单独监控,在问题排除时只能局部排查。博睿的APM解决方案通过主动式和被动式相结合,从用户访问系统及应用的客户端访问性能、系统网络性能、第三方服务性能、自身应用性能、应用承载的WebLogic、Tuxedo和Oracle数据库的性能的监控,实现了端到端的访问性能的质量可视,更快速地帮助技术人员发现、定位及优化应用性能问题。

2、通信行业自建网络性能评估

博睿数据在全球拥有丰富的LM及IDC监测网络资源,对通信行业新建机房网络及服务的应用提供主动式常态化应用性能监测服务,可直观的评估新建机房的性能及可用性。在第三方资源采购时输出客观的评估报告。

3、竞品分析

通信行业竞争激烈,了解行业数据及自身业务在行业的排名尤为重要,所谓“知彼知己,百战百胜”,通过博睿数据主动式监测产品可以了解竞品业务性能及与之的差距。定期的行业排名有助于不断改善网站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4、建立私有监测网络

各地级市定时向省级上报数据,各营业厅也需定时上报数据或者查询集团系统的数据。博睿数据提供PC和WAP私有客户端部署在各低级市及各营业厅搭建私有监测网络,通过博睿数据平台可以快速锁定具体网络受损环节及具体网点,及时处理问题,改善各网点的网络性能,提升服务效率。

运营商迎来大数据时代:管理和分析是大挑战

大数据不是新的概念,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数据增长速度加快,整个产业压力突出,传统数据库技术已无法满足运营商对大数据充分利用的需求的背景下,大数据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对运营商来说,数据爆发性增长后,带来的收入并未改观,因此,运营商面临着数据流的附加值被互联网公司赚走的挑战,同时面临沦为管道化的尴尬,如何利用好运营商手中的大数据,成为需要面对的问题。

运营商面临数据管理和分析挑战

易观国际分析师黄萌表示,大数据发展时间不长,随着云概念和3G的深入发展,运营商数据压力增大,同时IDC扩容,偏向以存储为主的云服务业务。

运营商新业务的涌现,导致数据暴增。信令数据、互联网数据其规模已经达到数百TB,甚至PB规模。此外,据EMC数据计算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刘伟光介绍,数据的价值除了与数据规模相关,还与数据处理周期成正比关系。也就是,数据处理的速度越快、越及时,其价值越大,发挥的效能越大。而除了分析传统结构化数据外,随着新增值业务拓展,运营商对实现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高效分析有着愈发强烈的诉求。

而运营商面对海量数据和数据结构的变化,不仅是成本,还有管理和分析的挑战。黄萌认为,运营商相对互联网企业有优势,具有雄厚的资源和庞大的IDC集群,拥有电信级的运营网络,具有保证大数据实时、畅通传送的能力,同时具有网络资源和运营能力。而相对互联网企业劣势的地方在于上层应用,尤其是在Saas层面。

大数据有待深挖掘

南京邮电大学卢扞华教授认为,大数据时代主要是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对运营商来说,大数据带来的机会大于挑战。运营商有自己的网络,积累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数据,可以进行客户分析。利用网络收集数据,对运营商运营方式的改变是个机会。

真正实现精准化营销和精细化运营的秘诀就在于如何利用好运营商手中的大数据。海量话单、信令、互联网数据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利用好这些数据,充分、及时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忠诚度、挖掘新商机、增加收入,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来提升运营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实施比较早,本身大数据积累的也多,例如以前的日志信息,包含用户信息和设备信息,可以进行挖掘使用。运营商越来越重视对数据的挖掘,可以获得未来开发业务和开拓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分析结果不会涉及隐私,管理好了可以更少产生法律纠纷。此外,电信运营商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提供面向社会的信息应用。[page]

卢扞华教授认为,大数据是对技术的综合应用,要有开放、融合、服务和创新的心态,大数据可以为运营商创造另一片天地。例如一个大数据的应用通过收集数据,对大量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场景图。这就是对数据分析、统计技术、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合成技术的综合运用。据悉,南邮正在开发这方面的应用。

据了解,目前中国三个电信运营商在业务支撑领域、网管IT支撑领域包括增值业务领域,已经随着市场的需求诞生了很多新的大数据实时分析的项目。目前,大数据主要应用在运营商的"信令"系统分析上,此外,运营商还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系统,进行精准营销。运营商还提供IDC服务,通过"云"中心的方式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服务。

对公市场前景巨大

黄萌表示,单批、单次数据爆发性增长,对其进行的可知的时间处理能力是关键点。对运营商来说,IDC服务在对政府和高校、企业等非个人业务市场上前景巨大;对于个人业务,运营商刚开始做,由于回收投资较慢、离散性强,现在主要是针对个人精准运营的业务。智能管道方面,运营商正在基于大数据平台进行流量分析,但是落地的项目少。

据介绍,运营商大数据战略还不太明晰,但是有了一些建树。去年十月份中国移动开始做的"大云"、数据管理系统和平台,覆盖很多园区、学校,20技术比10技术大幅提升;中国联通2010年开始对企业提供IDC服务,截至目前,营收超20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2011年成立云公司,尚无实体业务,IDC托管规模相对联通小很多。

据电信专家韩少敏介绍,数据类型分为非结构化数据和媒体流,运营商开展大数据分析面对的问题主要是硬件能力。数据一方面是纵向关系,比如"信令",采用水平分隔数据的方式就可以,按照时间段分别存储分析。此外还有横向关系,需要垂直分隔,由于查询复杂,需要引入真正的算法去做。韩少敏认为,目前掌握这方面能力的人才奇缺。并且,运营商在分布式数据库方面少有进展。而从应用角度,大数据一方面用作于统计分析,建数据仓库,其次还有非文本查询,现在大多数数据库公司可以做以上两个方面,而对于关系型数据共享层面,目前还做不了。

中国联通在IDC服务方面走在三家运营商前面,其面向企业提供服务,目前通过按关系水平分隔的方式,将数据集中起来,但是一旦到关系型数据的共享层面,因为没有数据模型,找不到底层的数据库血缘,目前的方案无法解决问题。但是运营商目前做这些数据积累,可以为将来发展提供机会。

刘伟光认为,对于运营商来说,大数据等于大价值。对于IT企业,大数据等于大机遇。通信行业需求从来都是IT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谁能得到通信行业客户的认可,必然会在大数据领域大有作为,进而成为大数据解决方案的领先者、领导者。

极其流行,同样也是竞争力极其大的一种商业模式。虽然国内软件开发公司都发展壮大起来了,但是各地软件开发公司的实力及资质仍然参差不齐。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近期国内软件开发公司的排名汇总。

1:华盛恒辉科技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华盛恒辉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和高端建设的服务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的开发制作方案。在开发、建设到运营推广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我们通过建立对目标客户和用户行为的分析,整合高质量设计和极其新技术,为您打造创意十足、有价值的企业品牌。

在军工领域,合作客户包括:中央军委联合参谋(原总参)、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原总后)、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原总装)、装备研究所、战略支援、军事科学院、研究所、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一研究所、训练器材所、装备技术研究所等单位。

在民用领域,公司大力拓展民用市场,目前合作的客户包括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济南机务段、东莞轨道交通公司、京港地铁、中国国电集团、电力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国家发改委、中信银行、华为公司等大型客户。

2:五木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上榜理由:五木恒润拥有员工300多人,技术人员占90%以上,是一家专业的军工信息化建设服务单位,为军工单位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工会等上层机构,同时设置总经理职位,由总经理管理公司的具体事务。公司下设有研发部、质量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等机构。公司下辖成都研发中心、西安研发中心、沈阳办事处、天津办事处等分支机构。

3、浪潮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认定的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中国著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分行业ERP及服务供应商,在咨询服务、IT规划、软件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形成了以浪潮ERP系列产品PS、GS、GSP三大主要产品。是目前中国高端企业管理软件领跑者、中国企业管理软件技术领先者、中国最大的行业ERP与集团管理软件供应商、国内服务满意度最高的管理软件企业。

4、德格Dagle

德格智能SaaS软件管理系统自德国工业40,并且结合国内工厂行业现状而打造的一款工厂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软件,具备工厂ERP管理、SCRM客户关系管理、BPM业务流程管理、

OMS订单管理等四大企业业务信息系统,不仅满足企业对生产进行简易管理的需求,并突破局域网应用的局限性,同时使数据管理延伸到互联网与移动商务,不论是内部的管理应用还是外部的移动应用,都可以在智能SaaS软件管理系统中进行业务流程的管控。

5、Manage

高亚的产品 (8Manage) 是美国经验中国研发的企业管理软件,整个系统架构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一体化管理设计而成,其源代码编写采用的是最为广泛应用的

Java / J2EE 开发语言,这样的技术优势使 8Manage

可灵活地按需进行客制化,并且非常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直通式处理,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s进行实时沟通与交易。

前段时间Gartner公布了2019年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The2019 Gartner CIO Agenda survey),共收集了来自全球89个国家与地区的逾3000位首席信息官所提供的数据。

数据显示: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将成为2019年CIO的首要预算投入领域。

2019年投入新资金或追加资金的前五大领域

①商业智能与数字分析(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ata analytics)——42%

②核心系统改进与转型(core system improv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33%

③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I and machine learning)——33%

④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cyber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32%

⑤数字化业务计划(digital business initiatives)——30%

作为新一代智能BI服务商,观远数据致力于践行AI+BI服务理念,通过敏捷化(Agile)、场景化(Accurate)、自动化(Automated)、行动化(Actionable)、增强化(Augmented)的5A实施路径,为企业客户提供新一代数据分析及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银行IT系统 -整体架构

--银行系统整体架构及发展方向:

1网络结构:

11 中国国家金融通讯网(China National Financial NetWork):该系统使中央银行、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连接在一起

12 CNFN三层网络结构:

1一级节点:国家处理中心(National Processing Center,NPC)

2二级节点:城市处理中心(City Processing Center,CPC)

3三级节点:人行县支行处理中心(Country Level Bank,CLB)

2硬件结构:

21 服务器:UNIX/LINUX中继器

22 网络设备:

组网设备:网卡、传输介质

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集线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

23 存储设备:磁带机 磁带库

24 自助设备:ATM CDM POS 打印机(包括打印存折、回单)

3软件系统

31 中央银行系统

北京:

中国现代支付系统(CNAPS)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

中央银行国库业务处理系统(TBS)

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

上海:

全国银行间外汇交易系统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系统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

中国银联系统

32商业银行系统

综合业务系统

综合前置系统

中间业务系统

电子银行系统(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其他电子银行,未来电子商务)

灾难备份系统

银行其他系统

4发展方向:

41 数据集中化

42 数据标准化

43 业务多样化

44 渠道多元化

--必须掌握的技术

1编程语言

11 c/c++,java

12 编译器原理

13 使用vi/vim

14 使用Makefile

15 调试工具gdb/dbx等

2 *** 作系统

21 Linux/Unix原理

22 系统命令

23 shell编程

24 系统管理

3数据库

31 SQL语言

32 Oracle/DB2/Informix/MySql/Sybase等数据库原理

33 数据库编程

34 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35 数据库管理(DBA)

4网络通讯

41 中间件通讯(Tuxedo/MQ/CICS/Weblogci(Java))

42 进程间通讯IPC

43 跨主机通讯TCP/IP

44 中间件管理

5系统架构

51 了解银行硬件(IBM)

52 熟悉B/S体系结构和C/S三层体系结构

53 熟悉银行整个网络系统结构

54 网络系统管理

--必须掌握的业务

1 银行会计

11 会计科目

按照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1资产类

2负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共同类

5损益类

按照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1表内科目

2表外科目

12 记账原则

1同向相加,异向相减

2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 银

行核心业务

21 资产类:1作为首位科目代号,1011表示现金

1银行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

2现金管理,金库管理

3系统:信贷管理系统

22 负债类:2作为首位科目号,2011表示对公存款

1单位存款:活期存款,协定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保证金存款

2个人存款:活期存款,定活两便,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教育储蓄),通知存款,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3定期计提,活期结息

4票据结算类业务: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支票

5系统:同城清算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小额)

23 所有者权益类:3作为科目号,312表示利润分配

1日常业务

2年终结算业务

24 共同类:资产负债共同类,通常表示往来账户,4作为科目号,4070104表示准备金存款

1业务:金融机构往来,资金拆借/资金划拨,票据结算类业务

2系统:同城清算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票据影像交换系统(小额)

25 损益类:5作为首位科目号,501,表示利息收入

1收入类业务

2支出类业务

3年终结算业务:成本和费用核算,利润及利润分配

26 表外科目:或有资产负债类科目,6作为首位科目号,601表示承兑汇票

1业务:凭证管理业务(有价单证,主要空白凭证,凭证出售等),贷款业务转表外等

3 银行外围业务

31 中间业务

1代收代付业务

2代理证券业务

3代理保险业务

4代理国债业务

5代理财税库银

32 外汇业务

1外汇买卖业务

2外汇存款业务

3外汇贷款业务

33 xyk业务

34 英联K业务

1本代他/他代本存取款

2本代他/他带本跨行转账

3Pos消费,Pos退货

4预授权、预授权完成、预授权撤销、预授权完成撤销

5商户划账

35 IC卡业务(城市一卡通)

1IC复合卡:使IC卡和磁条合二为一

2小额消费支付:支付水电煤费用

3公共交通支付:公交,出租

4公共设施收费:汽车加油,停车

5其他便民服务:餐饮超市,数字电视

36 现代化支付系统

1大额支付系统

2小额支付系统

3票据影像交换系统

37 理财类业务:基金保险

38 其他业务:反洗钱,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

--如何学习银行系统

--软件工程

--银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综合业务系统

--大额支付系统

--小额支付系统

--综合前置系统

--中间业务系统

--进程控制shell脚本

--如何保障运营维护

--如何和客户谈需求

IT基础架构

随着运营商业务的不断发展和3G业务的不断临近,以及从全面服务客户的角度出发,充分实现应用系统共享的需求越发明显,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已成为使企业实现IT与业务紧密结合,提高业务流程灵活性,从而真正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外部变化,是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IT工具。

(1)应用集成阶段

各运营商都在进行企业应用集成平台的建设,应用集成技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应用集成技术是在中间件基础之上,发展丰富的连接与转换技术及全面的元数据(META DATA)管理与应用能力,解决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的问题,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应用系统容易维护与管理,为企业节省运行及维护费用。这种应用集成技术所解决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数据层面,而不是业务层面。

第二阶段的应用集成技术是在业务流程管理/集成(BPM/BPI)基础上,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处理、管理和监控。第二代应用集成技术更多关注业务层面的问题,然后由业务层面下移分析技术层面。第二代应用集成技术是目前主流的企业应用集成技术。

第三代应用集成技术是在第二代集成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的技术规范对集成技术本身进行规范,其主要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业务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第三代应用集成技术突破了以往应用集成技术的局限,基于最新的技术规范,不仅能缩短EAI/BPI集成平台的实施周期,更为重要的是能基于共性的行业知识、更规范的技术标准,修改现有集成平台,不断开发并集成新应用。

(2)应用整合的工具和技术

从应用整合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来划分,可以分成下面多个层次,分别是界面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流程整合和业务对业务的整合(B2Bi)。

界面整合是把原有零散的系统的界面集中在一个新的、通常是浏览器的界面中,实现统一接入、统一认证和内容的统一展示;

数据整合是为新的商业目的,提供一个可访问已有的多个数据库系统的新的接口。即通过提取和可能的转化过程,实现对应用所使用的数据的定向和传输;

应用整合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连,通过应用集成实现数据在多个系统之间的同步和共享;

流程整合层用于将不同的应用系统连接在一起,进行协同工作,并提供商业流程管理的相关功能,包括流程设计、监控和规划,实现业务流程的管理;

业务对业务的整合也成为与合作伙伴的整合,是整合的最高层次和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之间的业务整合。

近年来,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已经逐步由网络质量的竞争转向后台IT支撑系统的竞争,IT支撑系统的竞争未来会逐渐转向通过复杂的服务流程进行更深层次的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竞争。因此,在各应用系统实现面向客户的发展过程中,运营商首先应进行IT基础架构的整体规划设计,然后逐步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心,建立良好的整合机制,使其能迅速适应新业务上线,尽快建立面向客户的服务能力。目前,一些运营商的IT基础架构已经开始逐步向SOA发展,未来应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集成技术的发展继续进行系统整合,加强各系统之间的集成,以更好的支持新业务及原有业务的开展。

IT支撑系统发展现状

1BSS系统

BSS系统主要实现对电信span>业务、电信资费、电信营销的管理,以及对客户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它所包含的主要系统包括:计费系统、客服系统、帐务系统、结算系统以及经营分析系统等。目前国内各电信运营商的基本发展情况如下: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从2001年起开始建设全省集中、一体化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经过了BOSS 10、15以及20的建设,目前正在考虑向下一代BOSS即NGBOSS的演进。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各省公司从2003年起陆续按照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ITSP)的思路开始规划自身的BSS/OSS系统,原有系统模块的划分有所变化,但系统功能仍然保留。系统建设仍逐渐由本地网集中向省集中过渡,功能模块之间将共享核心数据模型。

●中国网通:网通集团和下属各省公司按照既定的IT系统架构和IT规划在稳步的进行整合和建设的工作,整体思路在朝着综合业务、数据共享和管理集中的方向演进。

●中国联通:联通BSS也是以省为中心分别建设各个子系统,包括综合营账、综合结算、专业计费、客服等,目前正在启动新一代BSS系统试点工程,提出了“两分两合”的系统架构以及统一软件功能需求和业务需求的要求,其重点在于构建稳定的综合帐务系统和灵活的CRM系统。

总体上,各大电信企业都在朝着集中化方向大力建设BSS系统,BSS系统的支撑力度和服务质量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业务和资源的形式多样化以及客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各运营商都在加强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应对措施,因此构建快速高效的BSS系统、缩短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周期已经成为争取市场份额的关键。

2OSS系统

●中国移动:经过几年的大力发展,目前各省公司围绕各专业网络,建立了以话务网管、数据网管和传输网管为主体的网络支撑系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网络管理体系,基本能够支撑各项业务开通及服务保障功能的实现。

●中国电信:继续落实和推进CTG-MBOSS的发展思路,加大了省集中化的建设力度,在梳理、分析各地市公司现有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在各省公司建设了以综合网管和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为主的综合类OSS,极大的提升了网络部门的支撑服务能力。

●中国网通:由于企业组织架构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原因,中国网通的OSS在建设模式、系统功能、技术架构等方面都比较复杂,其OSS还处于比较分散的状况,仅长途话务网管等少数系统实现了统一规划与建设。目前,网通集团与各省公司正在根据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与思路,探索有自身公司特色的OSS建设模式。

总的来看,OSS已经得到了国内各大电信运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但是国内OSS与国际先进运营商的OSS仍有较大差距,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建设综合的网管系统过程中,如何针对日益复杂的专业网络,建立一套完整、合理、规范的资源模型,如何使系统适应不断调整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等,都是今后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MSS系统

MSS系统是面向管理的支撑系统。狭义的MSS包括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系统、OA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及企业信息门户等。广义的MSS除包含上述系统外,还包括基于BSS、OSS、狭义MSS基础上面向管理需求的数据综合挖掘及分析,如企业级的运营决策支撑系统、企业工单流系统,以及包含网络资源和码号资源在内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等。目前国内各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情况基本如下: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的MSS建设已由早期OA系统的建设升华到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包含人力、财务等的MIS系统的建设在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扩展管理内容,向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从2003年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IT-SP),一年后推出CTG-MBOSS规范,细化了包括MSS在内的各IT支撑系统的建设思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MSS逐渐向省集中方向发展,同时各省公司也正在以财务系统为突破口分别进行有关MSS系统的试点。

●中国网通:中国网通自2004年制定《网通集团信息化系统总体规划》以来,发布了MSS的整体发展蓝图,系统按照北方省和南方省分别规划建设,主要包括ERP的建设、OA与门户的建设等。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在2002年提出了UNI-IT信息化架构,2003年在山东、浙江两省分公司试点ERP系统,2005年6月已完成全公司ERP系统的集成,并且逐渐加入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管理等功能,MSS系统的雏形也在2005年6月基本完成。

总体来说,国内各运营商MSS的建设基本采取集团、省两级建设模式,逐步向纵深化发展,但同时也分别结合了本企业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重点、有突破性的建设,其中突破口一般是企业的最关注的方向,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以上就是关于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全部的内容,包括: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运营商迎来大数据时代 管理和分析是大挑战、北京it公司主要的集中地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71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