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掌纹识别研究历史

谁知道掌纹识别研究历史,第1张

掌纹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文献记录都在西方产生。第一位全面研究手掌肤纹的是 H.H.Wilder 教授。他在 1897 年到 1926 年间,对手掌和足底的肤纹在体质、群体遗传和双胞胎及三胞胎手纹脚纹相似性方面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并为手部纹线划分区域及定名。研究期

间,他在《美国解剖学杂志》和《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上相继发表 15 篇相关论文。

1943 年,美国学者H.Cummins 与 C.Midlo 合著了肤纹学上划时代的经典著作《指纹、

掌纹和舵纹》(finger print,Plams andSoles)。此书对当时肤纹学的方法学、解剖学、胚

胎学、遗传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做了全面精辟的概括[4-6]。直至近日,世界

各国科学家仍在对指掌纹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当前掌纹识别技术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1)产生阶段(1997—1999)

香港理工大学的张大鹏教授与清华大学的束为教授率先提出利用掌纹进行身份识

别的思想,全面总结了掌纹的基本特征和特点,并给出离线掌纹识别的框架,开辟了掌

纹识别研究领域。

(2)发展阶段(1999—2003)

国内外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纷纷加入该研究领域,其中主要有美国的密西根州立

大学、台湾中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学、北京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等。在该阶段取得了

大量的掌纹识别研究成果。不仅如此,在该阶段香港理工大学的张大鹏教授及他所领导

的团队将掌纹识别技术推向在线掌纹识别(实时掌纹识别)阶段。他们提出将光学设备采

集的掌纹图像直接输入电脑进行实时处理,进行身份识别的概念。其标志性里程碑是他

们的在线掌纹识别系统的建立并申请了国际专利。

(3)成熟阶段(2003 年至今)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发展,掌纹识别技术逐步进入成熟阶段。香港理工大学生物

识别研究中心根据其在前面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套民用在线

掌纹识别系统,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掌纹图像数据库,并于 2003 年在网上发布了首个

掌纹图像标准库。2004 年,张大鹏教授总结了他所领导的团队在掌纹识别方面的研究成

果,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掌纹识别专著。现阶段,仍有大量的科研人员从事掌纹识别技

术的研究,不断推进和完善掌纹识别技术。目前,掌纹识别技术作为一项新兴而具有潜

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您好,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掌纹公开库(v2)上,该预处理方法的成功率为100%。我们将进一步测试各种掌纹识别方法在预处理得到的ROI图像上的识别精度,并陆续给出其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1] PolyU Palmprint database,http://www.comp.polyu.edu.hk/~biometrics/

[2] Xiangqian Wu, Kuanquan Wang, David Zhang. “Fisherpalm based palmprint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vol. 24, no. 15, pp. 2829-2838, 2003.

[3] Xin Pan, Qiu-qi Ruan. “A modified preprocessing method for palmprint recognition”,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2, 2006.

[4] Junying Gan, Dangpei Zhou. “A novel method for palmprint recognit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vol. 3, 2006.

[5] Zhenan Sun, Tieniu Tan, Yunhong Wang, S.Z. Li. “Ordinal palmprint representation 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Proceedings of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1, pp. 279-284, 2005.

[6] D. Zhang, W.K. Kong, J. You, M. Wong. “On-line palmprint identif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25, no. 9, pp. 1041-1050, 2003.

[7] Feng Yue, Wangmeng Zuo, David Zhang, Kuanquan Wang. “Orientation selection using modified FCM for competitive coding-based palmprint recognition”,Pattern Recognition, vol. 42, no. 11, 2841-2849, 2009.

[8] T. Pavlidis. Algorithms fo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Science Press, 1982.

数据库有:

1、oracle数据库;

2、DB2数据库;

3、SQL Server数据库;

4、PostgreSQL数据库;

5、Mysql数据库;

6、sybase数据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10019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