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分片功能 *** 作的数据库是什么

启动分片功能 *** 作的数据库是什么,第1张

启动分片功能 *** 作的数据库是MySQL数据库。数据库对象的体系结构可以从用户视角和系统视角查看,用户视角类似使用MySQL一样,可以创建多个数据库,在每个数据库下面创建多个数据表,而在系统视角一个用户实例对应一个集群,而集群对应的是物理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为分布式的大规模并行MPP架构,数据库会分片到不同的节点上,而每个分片对应着物理表,通过Partition实现分区,分片是一级分区,分区是二级分区。

推荐采用webuploader控件来解决。

关于WebUploader的功能说明:

大文件上传续传

支持超大文件上传(100G+)和续传,可以关闭浏览器,重启系统后仍然继续上传。

开源

提供ASPNET,JSP,PHP示例和源代码,其中JSP提供MySQL,Oracle,SQL Server数据库的配置和示例代码。

分片、并发

分片与并发结合,将一个大文件分割成多块,并发上传,极大地提高大文件的上传速度。

当网络问题导致传输错误时,只需要重传出错分片,而不是整个文件。另外分片传输能够更加实时的跟踪上传进度。

预览、压缩

支持常用格式jpg,jpeg,gif,bmp,png预览与压缩,节省网络数据传输。

解析jpeg中的meta信息,对于各种orientation做了正确的处理,同时压缩后上传保留的所有原始meta数据。

多途径添加文件

支持文件多选,类型过滤,拖拽(文件&文件夹),粘贴功能。上传本地指定路径的文件,不需要通过点击按钮选择文件。

粘贴功能主要体现在当有数据在剪切板中时(截屏工具如QQ(Ctrl + ALT + A), 网页中右击点击复制),Ctrl + V便可添加此文件。

HTML5 & FLASH

兼容主流浏览器和低版本浏览器,接口一致,实现了两套运行时支持,用户无需关心内部用了什么内核。而且支持IE6,IE8浏览器。

同时Flash部分没有做任何UI相关的工作,方便不关心flash的用户扩展和自定义业务需求。

基于内存映射模式进行IO *** 作,充分发挥 *** 作系统性能。

MD5秒传

当文件体积大、量比较多时,支持上传前做文件md5值验证,一致则可直接跳过。

如果服务端与前端统一修改算法,取段md5,可大大提升验证性能,耗时在20ms左右。

易扩展、可拆分

采用可拆分机制, 将各个功能独立成了小组件,可自由搭配。

采用AMD规范组织代码,清晰明了,方便高级玩家扩展。

udp ip学习博客

3次握手4次挥手

链路层 MTU 最大传输单元 1500 MISS最大分段

TCP 层     数据  tcp +Data

TCP+MISS+id2

D1<MISS

ip +TCP+D1+id2

tcp+D1+id2

tcp一段一段(D1)传 传成功了在传第二段(D2)  数据编号id1

包活计时器  2h    2h后没有对方确认收到  每75秒之后会发送探测包 发送10次 还是没有回应 则失败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短信

只管发送,不确认对方是否接收到

将数据及源和目的封装成数据包中,不需要建立连接

每个数据包的大小限制在64K之内

因为无需连接,因此是不可靠协议

不需要建立连接,速度快

应用场景: 视频直播,游戏LOL

TCP(传输控制协议)

建立连接,形成传输数据的通道

在连接中进行大数据传输(数据大小不收限制)

通过三次握手完成连接,是可靠协议,安全送达

必须建立连接,效率会稍低

数据链路层 不能大于1500个字节 数据太多必须分片

我们知道,当应用层程序之间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时,在发送端,数据会从应用层沿着协议栈向下传输,通过TCP/IP层,然后经由链路层发送出去,而在接收

端,则是相反的顺序,数据经由链路层接收,然后沿着协议栈向上传输,通过IP/TCP层,最后由应用层程序进行读取。

而在IP层往链路层传输数据的时候,往往会做一个分片的 *** 作,对于大多数链路层来讲,它都有一个最大传输单元(MTU),表示能够发送数据量的大小,它是由硬件决定的。比如以太网的MTU为1500字节。当IP层传输给链路层的数据量大于其MTU时,那么IP层就会将数据拆分为小于其链路层MTU的数据片,再传输给链路层进行发送 ,但是对于不同的传输层协议(TCP/UDP)来说,在IP层上,需不需要进行分片是不同的

TCP层的分片

对于TCP来说,它是尽量避免分片的,为什么?因为如果在IP层进行分片了话,如果其中的某片的数据丢失了,对于保证可靠性的TCP协议来说,会增大重传,数据包的机率,而且只能重传整个TCP分组(进行IP分片前的数据包),因为TCP层是不知道IP层进行分片的细节的,也不关心。

当TCP层进行TCP分组的重传后,还会直接影响到应用层程序的性能,特别是在应用程序使用阻塞IO进行读写的时候。要理解这点,首先我们要知道当

应用层程序往TCPIP协议栈写数据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事。

在应用层程序中,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发送缓冲区,而TCP层本身也有自己的一个发送缓冲区,默认情况下一般是8k大小,可以通过SO_SNDBUF设置或读取。 当我们在应用层往TCP层写数据的时候,实际上是将应用层发送缓冲区的数据拷贝到TCP层的发送缓冲区中。当TCP层的发送缓冲区满或者网络空闲时,TCP层就 会将其缓冲区中的数据通过IP层传到链路层的发送队列中。如果TCP层的发送缓冲区满而且应用层的数据没有写完时,内核会将write系统调用挂起,并不返回给应用层程序,直到应用层的数据全部拷贝到TCP层的缓冲区中。而由于TCP层要保证数据包的可靠性,即数据包丢失时要进行重传,那么TCP层在往网络发送TCP分组后,需要在其发送缓冲区中暂时保存发出的TCP分组数据用于后续可能的重传。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IP对来自TCP层的数据进行了分片, 那么就有可能使得应用层程序一直在write系统调用处挂起等待,引起性能的下降。

TCP层如何避免IP层的分片

首先,我们先回顾下TCP建立连接的3次握手:

在这3次握手中,除了确认SYN分节外,通信的两端还进行协商了一个值,MSS,这个值用来告诉对方,能够发送的TCP分节的大小。这个值一般是取其链路层的MTU大小减去TCP头部大小和IP头部的大小。 MSS=MTU-TCP头部大小-IP头部大小  MTU的值可以通过询问链路层得知。当两端确认好MSS后进行通信,当TCP层往IP层传输数据时,如果TCP层缓冲区的大小大于MSS,那么TCP层都会将其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切分成MSS大小的分组进行传输,由于MSS是通过MTU减去TCP头部大小和IP头部的大小计算得出的,MSS肯定比MTU小,那么到IP层的时候就可以避免IP层的分片。

UDP层的分片

如果我们采用的是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呢?在IP层会不会进行分片?由于UDP是不需要保证可靠性的,那么它就不会保存发送的数据包,TCP之所以保存发送的数据包是因为要进行重传。所以UDP本身是没有像TCP一样的发送缓冲区的。这就导致了对UDP进行write系统调用的时候,实际上应用层的数据是直接传输到IP层,由于IP层本身也不会有缓冲区,数据就会直接写到链路层的输出队列中。在这种情况下,IP层会不会对来自UDP的数据进行分片呢?这个取决于UDP数据报的大小。如果UDP数据报的大小大于链路层的MTU,那么IP层就会直接进行分片,然后在发送到链路层的输出队列中,反之,则不会进行分片,直接加上IP头部发送到链路层的输出队列中。

TCP/UDP实验

看完了理论,让我们实践一把,看是否与以上的理论相符。

对于TCP来说,它是尽量避免分片的。假设我们这里要发送给TCP层的数据大小为2748个字节,这个大小是明显大于链路层的发送数据的大小的,在这个情况

下我们来看,对于来自TCP层的数据,IP会不会进行分片。

从第一张图看来,应用层的2748个字节在TCP层就进行了分段,分层了两个TCP段,一个1460字节,一个1288字节。那么到IP层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在进行分片了。

从第二张看出,在这两个TCP分段中,在序号3处,IP的头部字段 (Don ' t Fragment) 被设置了,用于告诉IP层不要对该数据进行分片。

而对于MSS大小的协商,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张看到,下面的是TCP CLIENT发出的第一个SYN TCP分段:

对于UDP来说,假设我们要发送的一个UDP数据包大小为1600个字节,那么在实际上通过UDP/IP分发出去的时候,会不会进行分片呢 看如下的: 

从上面的可以看出,我们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为1600字节(序号1处),在UDP层,长度为1608字节(序号2处),这里的8个字节是UDP的头部字段的长度, 到了IP层(序号3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IP对UDP数据包进行了分片,一个大小为1480字节,一个为128字节

区别:

1IP分片产生的原因是网络层的MTU;TCP分段产生原因是MSS

2IP分片由网络层完成,也在网络层进行重组;TCP分段是在传输层完成,并在传输层进行重组   //透明性

3对于以太网,MSS为1460字节,而MUT往往会大于MSS

 故采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是不会造成IP分片的。若数据过大,只会在传输层进行数据分段,到了IP层就不用分片。

而我们常提到的IP分片是由于UDP传输协议造成的,因为UDP传输协议并未限定传输数据报的大小。

以上就是关于启动分片功能 *** 作的数据库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启动分片功能 *** 作的数据库是什么、js 大文件分片上传处理如何实现、TCP UDP 分段 IP分片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101939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