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什么意思

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思如下:

1.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由国家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设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征信系统,该运行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根据国务院第631号令《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收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按照规定提供的信贷信息。

2.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信息主体和取得信息主体本人书面同意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国家机关可以依法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息。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信贷信息。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或者其他主体提供信贷信息,应当事先取得信息主体的书面同意,并适用本条例关于信息提供者的规定。

拓展资料:

建设背景:

1.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温家宝总理明确指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多次强调要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信用信息网络。

2.2003年,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发挥人民银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用,2008年,国务院将人民银行职能调整为“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个人信用数据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它依法采集、保存、整理个人的信用信息,为个人建立信用档案,记录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为商业银行、个人、相关政府部门和其他法定用途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目前,个人信用数据库日常的运行维护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承担。

个人信用数据库有哪些特点?

全国集中统一建库。个人信用数据库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机构、不同部门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整合在一个数据库中。目前,个人信用数据库已经记录了全国近6亿人的信用信息。

广泛的机构覆盖范围。个人信用数据库已经覆盖全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各级信贷营业网点,包括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财务公司,以及部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小额信贷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

广泛的数据覆盖范围。个人信用数据库中最重要的信息是个人与银行之间的信贷交易信息,同时,为全面反映您的信用状况,还采集了一些能证明您目前身份的信息,包括您参加国家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信息您的一些非银行的信用交易信息,包括您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信息、缴纳电信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您遵纪守法的一些信息,包括欠税、法院判决信息等。

社会功能显著。个人信用数据库全面采集个人的信用信息,既方便了您向商业银行借钱,督促您按时归还借款,同时也督促您在其他领域注重保持自身良好的信用记录,养成恪守信用的良好习惯。如果每个人都成了守信的人,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也就改善了。

为什么要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数据库?

因为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多的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可能会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个人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从事经济活动也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征信,作为验证一个人信用状况的工具,对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需要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一个人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信用信息集中整合在一个数据库中,是全面反映这个人的信用状况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10773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