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可用的公路交通安全数据库有哪些?怎么使用?

目前国内可用的公路交通安全数据库有哪些?怎么使用?,第1张

所谓安全数据库主要从两个层次来讲,其一是国产化数据库,如人大金仓、达梦、南大通用等,其二是国产化数据库具备数据库安全加密、访问控制功能,需通过公安、国家密码管理局等相关国家级权威认证。至于你说的公路普查、交通故障系统等都是安全数据库的一些应用而已。希望你可以从国产数据库方面去关注。如果想再深度关注数据库安全,还得从考虑数据库审计等产品。

、二等水准与三、四等水准采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不一样,读数的方法也不一样的。

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说明。

假设三个水准点的为A、B、C,可以从任一个水准点开始测量,我们就从A点开始吧:

(1)一把水准尺在A点上竖直(看水准气泡,使其居中),水准仪摆设在适当的位置,其与A尺(此时称为后尺)的距离需要符合过分要求,目前的国家规范为:对于DS3型水准仪不能超过100m,对于DS1及DS05型水准仪不能超过150m。如果采用普通红黑面水准尺,先读黑面的上丝和下丝,就可以计算出视距,然后读黑面中丝,接着读红面的中丝。读完后记录者应马上计算视距及检核数据,以上读数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上丝+下丝)/2=中丝,第三位对的上就行,黑面中丝+4687(或4787,一对水准尺中,有一把是4687,另一把是4787)=红面中丝,这个数一般不相等,规范规定四等水准不能超过3。

(2)另一把水准尺在往下一个需要测量的控制点的线路上竖直(尺垫先在地上固定,水准尺放在尺垫上),这把尺此时称为前尺,前尺视距与后尺视距之差不能超过3m。

读数的顺序与后尺的一样,读完后除了计算以上的数据外,还需要计算:(a)后尺视距与前尺视距的差=后尺视距-前尺视距,如果这个数超过3m,则前尺需要前后移动,视距差为负数时,说明前尺视距长了,需要往回移动,反之往前移动,重新摆好前尺后,重新前尺读数,之前的前尺读数作废(如果记录者速度快,当发现前后视距超限时就会马上告诉观测者没必要读中丝了,移动后再说)。(b)黑面高差=后尺黑面中丝-前尺黑面高差,(c)红面高差=后尺红面中丝-前尺红面高差,理论上b-c±100=0,但实际上往往不相等,差数不能超过5。之前的“前尺黑面中丝+4687(或4787)-前尺红面中丝”得到一个数,“后尺黑面中丝+4787(或4687)-后尺红面中丝”又有一个数,这两个数相减一定等于b-c±100,否则计算有误。(d)本站的最终高差=黑面高差-(b-c±100)/2。

这就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

(3)前尺不动(千万记住),水准仪与后尺往前移动,仪器跑到前尺之前(不能超过最长视距规定,此时,之前的前尺变成后尺),之前的后尺跑到仪器之前摆好(到水准仪的距离要与水准仪与另一把尺的距离相等)。

读数的顺利与前一站的一样,先读后尺。大部分的计算都跟之前的一样,不过,除了第一站之外,其它站还要计算一个数:前后视距积累差=上一站的积累差+本站的前后视距差,这个数按目前的国家规范不能超过10m。实际上,第一站也是有积累差的,只不过它的积累差就等于前后视之差。

(4)重复(3)的步骤,直到前尺到达下一个待定高程点(假设B点)。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控制点之间的站数一定要是偶数。

把这个测段的所有测站的高差加起来就是测段高差,即A到B的高差。B到C、C到A的高差测量方法与上面的一样。

一般情况下,除了统计测段高差外,还要计算测段的路线长度,把该测段的所有视距相加就是本测段的路线长度。路线长度用于平差时定权及统计工作量。

做一、二等水准,仪器的 *** 作及读数比较三、四等的复杂一些,这里就不介绍了。

如果采用电子水准仪及条码水准尺,就变得非常简单方便,所有计算都由仪器自动完成。

tmlc论文检测包括的数据库如下:

1、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2、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互联网资源,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英国Taylor&Francis 期刊数据库等)。

3、港澳台学术文献库,优先出版文献库,互联网文档资源,图书资源,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CNKI大成编客-原创作品库。

使用tmlc系统检测论文时候注意事项如下:

1、自己检测要填写自己真实姓名:自己通过在网上找到的知网查重渠道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要填上自己真实的姓名,如果用知网查重过后被收录,姓名是别人的,会在知网数据库“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里收录你的论文会是别人的姓名,可能会为后埋下不可预知的麻烦。比如以后如果抽检,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说不清到底是谁抄袭谁的。

2、尽量争取第一年顺利毕业:如果第一年知网查重过后,无论是内容思想还是相似比例不合格导致没有顺利毕业,被延迟到下一年,如果第二年还是用这篇论文,那么进行知网查重的时候论文重复比例,可能会达到100%的相似比例。因为去年检测过,被收录了做比对数据了,再检测和自己论文重复了。这种风险很麻烦,认真对待自己的论文,一次通过,这样是最省心的。

3、为自己发表学术专著埋下隐患:如果硕博毕业论文在知网查重的时候,没填姓名或填错姓名,以后把论文作为专著出版或引用了自己论文内容,杂志社都是有知网查重系统的,检测会和自己的论文重复,这样到时杂志社说你验证剽窃别人的论文,这里实际还是强调写真实姓名,可能会避免一些想不到的麻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67642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