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白皮书、红皮书、绿皮书、黄皮书分别指什么?

蓝皮书、白皮书、红皮书、绿皮书、黄皮书分别指什么?,第1张

皮书大致分为两类:政府官方文件、专业领域与种类。

一、政府官方文件:

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如中国、美国;也有用红色(如西班牙)、黄色(如法国)或绿色(如意大利)的,分别叫红皮书、黄皮书、绿皮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二、专业领域与种类。

蓝皮书:以经济、区域、行业、社会相关领域为主题的皮书,其数量占到总体的90%以上。如: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京津冀蓝皮书、国际城市蓝皮书等。

白皮书:是由官方制定发布的阐明及执行的规范报告。

红皮书:是关于危机警示的研究报告。

绿皮书:与生态、环境、农村、旅游等可持续发展主题相关的皮书,取绿色代表可持续之意。约占总数的7%。如:气候变化绿皮书、农村绿皮书、旅游绿皮书。

黄皮书:以国际政治、经济等为主题的皮书,在总量中占3%。如: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拉美黄皮书、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

扩展资料:

1、皮书最遥远的旅程

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图书馆中都有皮书,最远的是地球另一面的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接受采访时说:“到哈佛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里,看到很多皮书都摆在他们的书架上”。

除了纸质书,皮书数据库也被多国图书馆收录,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及美国国会等政府、智库机构的学者们都在通过皮书数据库关注中国的发展。

2、写作最曲折的皮书

与一般学术报告不同,“资产管理蓝皮书”作为行业类皮书强调实践性,多数作者都是资管行业的一线从业者,课题组采用“作者众筹”的形式,每年组织上百位从业者参与撰写,很多章节都是多个作者背对背完成的,几个作者写同样的内容,经过内容的PK,选取最好的部分,把每个主题几万字的内容精编到几千字。

这种“同行厮杀”的写作方式多年来反复使用。因为大家都认识到每个人的业务视角有局限性,希望能够在蓝皮书中呈现更加客观完整的行业全貌。也正因如此,“资产管理蓝皮书”在众多行业类报告中脱颖而出,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

3、销量最广的一本皮书

20年来销量最广的一本皮书是“经济蓝皮书”,这是“皮书系列”的开篇之作。1991年,李鹏总理从总理预备金中拨付专项经费,“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成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国光、李京文等运用经济模型分析预测中国经济形势。

在此之前,中国对于经济只搞统计不做预测模型,因此这个预测工作在当时就是开创性的工作。直到今天,每年12月出版的“经济蓝皮书”对下一年GDP的预测仍是政府决策机构和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4、 题材最潮的皮书

皮书的主题总是紧跟着时代发展,如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伊始,就推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在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出版“老龄蓝皮书”、“养老金融蓝皮书”,在区域战略方面自几年前“京津冀蓝皮书”大热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雄安新区蓝皮书”也都在积极筹备中。

在2017年7月的皮书准入会中,新准入了两本国别区域类皮书,分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编的“法国蓝皮书”和内蒙古社科院主编的“蒙古国蓝皮书”,国别区域问题类皮书是未来皮书品牌重点打造的板块,通过对其他国家的国情研究,展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治理的担当。

5、最不像“皮书”的皮书

2013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景源在国情调研中发现,作为中国的原生树种,杜仲橡胶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虽然周总理在1952年就有批示,要赶快把杜仲种植和橡胶的提炼抓起来,但那时候百废待兴,未得到应有重视。李景源力邀产学研各方专家详加论证,并推出杜仲产业绿皮书。

一个产业想要出一个皮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个产业已经完全成熟了,有它固定的统计方式、统计指标,而且有各学科的介入来参与研究,形成产学研的共识。而杜仲产业绿皮书是倒过来的,杜仲是新兴产业,想用皮书方式整合业界各种共识,向社会发出声音,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进一步推动杜仲产业的发展。

考虑到这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作品,出版社为此开了先例。《杜仲产业绿皮书》的发布,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最终促成了杜仲产业进入国家产业规划。

6、最厚的一本皮书

“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这3本书可以说是“皮书系列”中最“厚重”的,每年出版常常是700页左右的一大厚本,都来自于同一个写作团队——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

2013年11月,“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成果介绍会在日内瓦联合国环境大厦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的评价说:“这是第一部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推出的环境绩效评价报告,它打破了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话语垄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蓝皮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皮书 (图书名称)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光明文艺评论频道>书虫>正文>皮书 皮书 告诉我 你的秘密是什么?

这本书对以VC++初学者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

本书内容的结构安排如下:

● 第1章介绍使用C++编写本地应用程序和.NET Framework应用程序而需要理解的基本概念,以及在Visual C++ 2005开发环境中体现的主要思想。还叙述了如何使用Visual C++ 2005的功能,来创建本书其余部分要学习的各种C++应用程序。

● 第2~10章专门讲授两种C++语言版本,还讲述了调试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第2~10章的内容的组织方式都相似:各章的前半部分讨论ISO/ANSI C++主题,后半部分讨论C++/CLI主题。

● 第11章讨论Microsoft Windows应用程序的组织方式,并描述和展示了在所有Windows应用程序中都存在的基本元素。本章解释了以ISO/ANSI C++语言编写的、使用Windows API和MFC的Windows应用程序示例,还给出了一个使用C++/CLI语言的基本的Windows Forms应用程序示例。

● 第12~17章详细描述了MFC提供的构建GUI的功能。我们将学习如何创建并使用通用控件来构建应用程序的图形用户界面,还将学习如何处理因用户与程序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事件。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创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应用程序。除了学习构建GUI的技术以外,我们还将从开发该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学到如何使用MFC来打印文档,以及如何在磁盘上保存文档。

● 第18章讲述为使用MFC创建自己的库而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我们将了解可以创建的不同种类的库,还将开发能够与前6章逐渐开发的应用程序协同工作的示例。

● 第19、20两章讲述如何在MFC应用程序中访问数据源。我们首先了解到在只读模式中访问数据库的经验,然后再学习使用MFC更新数据库的基本编程技术。这两章的示例使用了可以从Web上下载的Northwind数据库,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章描述的技术应用于自己的数据源。

● 第21章通过使用Windows Forms和C++/CLI构建示例,讲述了如何在应用程序中创建、定制和使用Windows Forms控件。通过在本章从头至尾逐渐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我们将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 第22章以第21章获得的知识为基础,演示了可用来访问数据源的控件的工作原理,并讲述了定制这些控件的方法。我们还将学习如何在不编写任何代码的情况下,创建能够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

本书各章内容都包括许多示范所讨论的编程技术的示例。每章结束时的“小结”部分总结了该章所讲述的要点,大多数章都在最后给出了一组练习题,您可以应用所学的技术来试着解答这些练习题。练习题的答案连同书中的所有代码都可以从Web站点上下载(参见后面的“源代码”部分了解详细情况)。

====================================================

下载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34008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67667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