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试述其设计步骤。

什么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试述其设计步骤。,第1张

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步骤:

(1)将概念结构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2)将转换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完成的概念模型,转换成能被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这里主要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需要具体说明把原始数据进行分解、合并后重新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包括所确定的关键字和属性、重新确定的记录结构和文件结构、所建立的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本数据库的数据库管理员视图。

逻辑结构设计一般分为三步进行:

1. 从E-R图向关系模式转化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主要是将概念模型转换成一般的关系模式,也就是将E-R图中的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在转化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

(1)命名问题。命名问题可以采用原名,也可以另行命名,避免重名。

(2)非原子属性问题。非原子属性问题可将其进行纵向和横行展开。

(3)联系转换问题。联系可用关系表示。

2. 数据模型的优化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还应该适当修改数据模型的结构,提高查询的速度。

3. 关系视图设计 关系视图的设计又称为外模式的设计,也叫用户模式设计,是用户可直接访问的数据模式。同一系统中,不同用户可有不同的关系视图。关系视图来自逻辑模式,但在结构和形式上可能不同于逻辑模式,所以它不是逻辑模式的简单子集。

关系视图主要有三个作用:

(1)通过外模式对逻辑模式的屏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2)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对数据的不同需求。

(3)为不同用户划定了访问数据的不同范围,有利于数据的保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6780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