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为啥抗风险能力这么差?

旅游业为啥抗风险能力这么差?,第1张

我们都知道,在疫情期间,旅游行业是一个受冲击格外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外伤”,我们都能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需求锐减。

就拿航班来说吧。国际旅行数据提供商OAG做了一个统计,进入五月,全球航班的数量相比起去年下降了70%左右。在疫情较为严重的美国和欧洲,5月航班数量同比下滑接近85%。像是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去年4月总计承接了680万的旅客,今年4月只有20万人;而美国的交通安检部门呢,去年4月经手的旅客有7000万,今年只有320万。

相比起欧美,中国的情况当然好很多,不过从数据来看,恢复的过程仍然路漫漫。根据OAG的统计,截止到5月份,中国航班数量相比起去年仍然低30%。

不过,如果单看需求的下降,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件事对于旅游业的冲击。旅游业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抗压能力比较弱的行业。需求锐减,是旅游业的外伤;旅游业自己本身的脆弱性,也同时在制造“内伤”。

我们还是拿航空业来举例。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财大气粗啊,毕竟坐一次飞机那么贵,飞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服务。

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航空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利润薄到什么程度呢?

《华尔街日报》做过一个分析,说在国外,如果一趟航班有100个座位,利润有多少呢?利润只有1个座位赚的钱。

剩下的99个座位,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成本,比如燃油的费用需要29个座位的收入来覆盖,人员薪水需要20个座位,政府税费需要14个座位,维修费用需要11个座位等等。反正这么算下来,这么一趟100人的飞机,得有99%的上座率才能赚到钱。

当然,平均下来没有那么夸张。总体来说,对于国外的航空公司来说,上座率达到2/3,才有赚钱的可能。

那咱们国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在公众号“蓝翼说”上看到一个分析,说国内一趟航班,从每个乘客身上,也就能赚到一两杯星巴克的钱。

如果把国内三大航的利润拿出来,除以运送的旅客人数,你会发现,国航平均运送一个旅客,赚63块;东航赚27块;南航赚20块,而这三大航的业绩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当然,这种计算方式比较粗暴,不过通过这笔账,我们能很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旅游业的抗打击能力不强。

所以你看,为什么我说,旅游业可能不得不做出改变:如果疫情持续,或者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反复暴发,旅游业现在这么脆弱的经营模式,是很难抵抗住这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如果有钱,你当然也可以旅旅游,这是男人的幸福。

作为女人来说,有自己的一份稳定工作,让自己有不伸手拿钱的底气,丈夫顾家体贴,孩子孝顺,家庭和睦,年轻漂亮,这是女人的幸福;每一类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我觉得是不相通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现在的人都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价别人。

但是人类个体间是无法在感情上做到感同身受这四个字的,因为这句话本身放在现在社会去理解,就会是以下的解释:

1、大多数时候我们对陌生人的感受根本不关心,因为这个社会让每个人都感到疲惫,即使想关心,也可能会被误会成是带有其他色彩的关心;

2、我们在关心他人的时候,其实并不了解事情的发展经过,只是站在了自己的角度去试着理解,无疑于是在营造一种假的亲密关系,想通过此种方式拉进彼此关系;

3、如果将事事都与自己联系上,这种内心所感受到的重量是无法描述的。

我们都知道,在疫情期间,旅游行业是一个受冲击格外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外伤”,我们都能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需求锐减。

就拿航班来说吧。国际旅行数据提供商OAG做了一个统计,进入五月,全球航班的数量相比起去年下降了70%左右。在疫情较为严重的美国和欧洲,5月航班数量同比下滑接近85%。

像是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去年4月总计承接了680万的旅客,今年4月只有20万人;而美国的交通安检部门呢,去年4月经手的旅客有7000万,今年只有320万。

相比起欧美,中国的情况当然好很多,不过从数据来看,恢复的过程仍然路漫漫。根据OAG的统计,截止到5月份,中国航班数量相比起去年仍然低30%。

不过,如果单看需求的下降,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件事对于旅游业的冲击。旅游业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抗压能力比较弱的行业。

需求锐减,是旅游业的外伤;旅游业自己本身的脆弱性,也同时在制造“内伤”。

我们还是拿航空业来举例。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财大气粗啊,毕竟坐一次飞机那么贵,飞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服务。

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航空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利润薄到什么程度呢?

《华尔街日报》做过一个分析,说在国外,如果一趟航班有100个座位,利润有多少呢?利润只有1个座位赚的钱。

剩下的99个座位,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成本,比如燃油的费用需要29个座位的收入来覆盖,人员薪水需要20个座位,政府税费需要14个座位,维修费用需要11个座位等等。

反正这么算下来,这么一趟100人的飞机,得有99%的上座率才能赚到钱。

当然,平均下来没有那么夸张。总体来说,对于国外的航空公司来说,上座率达到2/3,才有赚钱的可能。

那咱们国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在公众号“蓝翼说”上看到一个分析,说国内一趟航班,从每个乘客身上,也就能赚到一两杯星巴克的钱。

如果把国内三大航的利润拿出来,除以运送的旅客人数,你会发现,国航平均运送一个旅客,赚63块;东航赚27块;南航赚20块,而这三大航的业绩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当然,这种计算方式比较粗暴,不过通过这笔账,我们能很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旅游业的抗打击能力不强。

全球的航空公司、机场、旅行社和其他旅游和航空业组织在疫情期间艰难生存。全球航空业正处于严重危机之中,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恢复。在危机期间,一些航空公司可能会倒闭。其他公司则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业务,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目前,航空公司只能执行最初计划的一半航班。尽管如此,根据OAG的数据,小规模的复苏似乎缓慢开始。

航线网络

疫情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航班量和目的地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频繁变化的入境限制,但也要考虑(强制)隔离的时间、携带阴性测试证明和健康声明等措施。

尽管如此,一些航空公司似乎重启缓慢,尤其是在欧洲。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汉莎航空公司(Lufthansa)和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等航空公司一直在评估哪些目的地可以提供服务,哪些目的地可以因地区措施而暂时中止。

航班量

在许多国家,航班数量比正常情况下要少得多。对于大多数较大的国家来说,航空公司的飞行量比去年减少了约50%。在某些情况下,两国间的航班甚至下降了95%。想想美国和英国之间的航班,还有美国和加拿大之间。许多亚洲国家的航班数量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这当然是由于当地的入境限制导致的。

美国的航空公司的航班数量有所不同,但与去年相比至少减少了40-50%。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达美航空(Delta)、联合航空(United)和西南航空(Southwest)都受到了至少42%的航班减少的影响。

世界上所有的大型机场在飞行活动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缓慢。北京首都、亚特兰大和东京羽田机场8月份总共处理了200多万次航班。但这比去年减少了40%。

预防措施

另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航空公司、机场和旅游组织为保护乘客和机组人员免受冠状病毒感染而采取的预防措施。这也对全球航空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航空公司考虑在机场和飞行期间强制使用口罩,甚至预防性地封锁中间座位,以增加社交距离。除此之外,几家航空公司还向所有乘客发放了卫生用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2556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