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辽宁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第1张

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紧紧围绕省国土资源厅党组2005年初制定的四个突破(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服务经济建设全局及理顺管理体系和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联系实际,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立足经济发展全局,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保证。经过努力在农用地转用计划上全省争取了国家的追加计划指标;通过大力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整理整合零星地块,挖潜存量土地5 000公顷,全面保障了全省用地需求。

●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土地利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编制土地《辽宁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三年规划(2005~2007年)》,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有关技术规程,进一步推进了土地管理的全面规范。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连续9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措施,保证全省耕地、基本农田不减少。同时将土地整理项目与中低产田改造、村屯搬迁、建设高产出率、高附加值保护地相结合,在项目实施中划出部分项目由农民实施整理,让农民既在项目实施中有收入,又在项目实施后有致富出路。

●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配合省人大《矿产资源法》执法检查,对全省无证探采、滥采乱挖、破坏资源、拖欠税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落实办事机构,成为全国行动最早、部署最快的省份;对全省6 000多个大小矿山进行了清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积极开展了资源整合。

●坚持依法行政,国土资源部门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2005年,监督制约机制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厅再次被省政府评为落实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盘锦、阜新等6个市县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国土资源执法体系基本理顺,执法力量、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进一步规范。

●国土资源管理体系逐步理顺,国土资源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省省以下国土资源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领导班子调整全面到位。全系统深入开展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实施了文化素质梯次培训工程。

●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适应当代矿产资源管理要求的新经验,并在全国广泛推广。国土规划工作全面启动,已完成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30多个专题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顺利进行。修订了《辽宁省化石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整顿规范化石市场秩序。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土地总面积1 48064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0%,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辽宁省土地资源具有三个基本特点:①土地类型多样,大体成“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土地结构;②土地资源地域差异性明显;③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后备资源少。

1土地资源现状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有土地资源总面积14 806 36667公顷。其中,农用地11 228 4200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83%,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4 090 8400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3%;园地面积为598 21333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4%;林地面积为5 690 1400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43%;牧草地面积为349 87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6%;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99 353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7%。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 370 09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 133 99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6%;交通用地88 16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0%;水利设施用地147 94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未利用地总面积为2 207 8533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91%,其中,未利用土地1 382 3866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34%,其他土地825 4666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图1)。

图1 2005年辽宁省土地资源现状图

2动态变化

2005年全省农用地净减少8 94000公顷,建设用地净增加7 25333公顷,未利用地净增加1 68667公顷(表1)。

表1 2005年辽宁省各地类增减情况表

续表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总量11 228 42000公顷。其中耕地占农用地总量的3643%,园地533%,林地5068%,牧草地311%,其他农用地445%。详见表1。

从图2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全省农用地总量呈减少趋势,其中2004年、2005年减幅较大,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加快,预计今后1~2年农用地总量仍呈减少趋势。1997~2001年全省耕地总量保持在41630万公顷以上,但在2002 和2003 两年内耕地锐减了890万公顷。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基本抑制住了耕地锐减的趋势,预计今后1~2年内耕地变化趋势不会很大。

图2 1996~2005年辽宁省农用地及耕地变化趋势图

到2005年底,全省基本农田保有量3 651 48838公顷,年内减少1 14184公顷,年内补划2 05824公顷,其中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占用84184公顷。

2005年全省耕地减少14 44407公顷(建设占用5 47272公顷),同期增加7 15130公顷,耕地净减少7 29277公顷。

据地籍变更调查统计,耕地减少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受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沈阳镉等重金属污染,全省因灾毁减少耕地6 17016公顷,占耕地减少量的4272%;②建设占用耕地5 47272公顷,占全省耕地减少量的3789%;③生态退耕占用耕地2 11745公顷,占全省耕地减少量的1466%;④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68374公顷,占全省耕地减少量的473%。从调查数据上看,除去自然灾害因素,耕地减少仍然以建设占用为主(图3)。

图3 2005年辽宁省耕地减少构成图

2005年,耕地增加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前几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陆续竣工验收;②本年度各级政府加大了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③往年开发而没有及时变更的耕地得到了调查和变更;④中央重视“三农”问题后,农民自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自发开发了部分耕地。

具体耕地增加来源有:

(1)土地开发增加耕地3 63731公顷,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086%。

(2)土地复垦增加耕地8031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113%。

(3)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4336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340%。

(4)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94425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1320%。

(5)其他类型增加耕地2 24607公顷,占3141%。

按照国家规定,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不作为耕地面积减少考核,2005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5 47272公顷,补充耕地7 15130公顷,全省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2建设用地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建设用地总量为1 370 09333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277%,交通用地占643%,水利设施用地占1080%。历年建设用地情况见图4。

图4 1996~2005年辽宁省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图

据2005年综合统计数据看,全省依法征用土地(不包括国务院批准)6 37269公顷,其中征用农用地3 89171公顷;征地费用2215亿元;安置农业人口496万人。全省共依法批准建设用地(不包含国务院审批)面积6 41834公顷,其中农用地3 9983公顷,耕地3 15331公顷;分批次建设用地5 26220公顷,单独选址1 15614公顷(图5)。各市审批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见表2。

表2 2005年辽宁省审批建设用地分布情况 单位:公顷

从建设用地构成上看,2005年全省工矿仓储项目用地占总批准建设用地的5395%,交通运输项目用地占1676%,住宅用地占1391%(图5)。从用地分布上,沈阳市仍是用地大户,占全省审批建设用地总量的5000%;丹东市用地量较2004年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大东港二期单独选址项目,用地量大;虽然大连市申请建设用地较2004年有所下降,但作为辽宁省对外经济门户,其用地规模仍居全省前列。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三个年头里(表2),预计全省审批建设用地量仍保持上升势头,沈阳、大连、营口等市用地总量仍在全省前列。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辽宁省坚持实行“占一补一”的政策。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开发、复垦、整理土地面积11 70641公顷(已验收通过的),增加农用地7 78601公顷,增加耕地7 58389公顷。土地开发项目增加农用地面积2 85186公顷,占农用地增加面积的3663%;复垦项目增加农用地71918公顷,占923%;整理项目增加农用地4 21497公顷,占5414%。

从图5可以看出,为保证每年的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项目增加农用地及耕地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土地后备资源的逐年减少以及国家投资倾向,中低产田的改造即土地整理项目将成为增加农用地及耕地的又一重要途径。

图5 2001~2005年辽宁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农用地变化情况

二、矿产资源

辽宁省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资源丰富,配套性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有大中型矿产地36处,是全国平均密度的两倍多;②矿产地集中,便于规模开发;③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④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

(一)矿产资源现状

2005年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92种,其中探明储量并列入储量表的有72种(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地下水和矿泉水),矿产地668 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辽宁省有36种620处矿产地,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菱镁矿、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7种。其中,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产菱镁矿,质地优良、埋藏浅,保有矿石资源储量2910亿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60%和2500%左右。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6种。其中,硼矿,共、伴生矿物多、品位较低,保有资源储量2 5984万吨(B2O3),占全国的564%;铁矿,以贫矿为主,多可露天开采,保有资源储量1168亿吨(矿石),占全国的240%,居全国首位;金刚石,质量较好,但品位偏低,保有资源储量1 911 902克,占全国的514%;滑石,质量上乘,驰名中外,保有资源储量4 7912万吨(矿石),占全国的201%,居全国第二位;玉石,质地细腻,色泽艳丽,保有资源储量205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四位。上述矿种年内储量增减与保有储量比较变化较小。

具有比较(区位)优势的矿产有:煤、煤层气、天然气、锰、钼、金、银等矿种。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总计27 128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4 92203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0 61056万元,企事业单位地质勘查投入10 98520万元,其他投资61092万元。中央财政拨款占1814%,地方财政拨款占3911%;企事业单位投资占4049%,其他投资占226%。从资金来源上看,政府投入比例逐年减少,企事业单位加大了勘查资金投入,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商品正逐渐走入市场,政府对矿业勘查的限制放开。但我国矿业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勘查工作中存在勘查研究程度不够,造成过度开采、低效利用的问题,政府应该对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贵重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投入辅以必要的调控手段,避免矿产资源低效利用(图6)。

图6 2002~2005年辽宁省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变化图

2005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4处。分别是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火连寨镇上下堡村韭菜沟铁矿;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小柳峪村小柳峪铁矿;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马架子村有色冶金溶剂石灰岩矿和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马架子村水泥石灰岩矿(表3)。

表3 2005年辽宁省新发现矿产地一览表

新查明矿产资源8处。分别是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獐铁矿;辽宁省本溪市思山岭铁矿;辽宁省建昌县八家子矿区南部铜矿;辽宁省建昌县八家子矿区南部铅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顺元昌铅矿;辽宁省建昌县八家子矿区南部锌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顺元昌锌矿和辽宁省盖县猫岭金矿(表4)。

表4 2005年辽宁省新查明矿产资源情况一览表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全省共批准登记勘查许可证750个,批准登记面积7 55548 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7553万元,其中当年新设立勘查许可证172个,批准登记面积2 14585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2145万元;2005年全省共批准登记采矿许可证6 197个,批准登记面积2 99169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2 49745万元,其中当年新设立采矿许可证420个,批准登记面积12674公顷,收取采矿权使用费13700万元(表5)。

表5 2005年辽宁省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及采矿许可证发放情况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5年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6 622个,比2004年增加336个;从业人员4044万人,比2004年增加024万人;开采矿种100个,矿山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98亿元,比2004年增加604亿元;受国际矿业市场影响,能源矿产、黑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等矿产的价格波动,全省煤、铁矿石及其他金属矿产的开采量略有增加,工业产值比2004年上涨了2753%。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在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首批通过验收,恢复土地正常供应后,为了切实巩固治理整顿成果,防止反d,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全面规范,辽宁省率先制定了《辽宁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三年规划(2005—2007年)》,对今后三年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针对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中遇到的问题,先后制定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工作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作规范》。编制了《辽宁省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和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和全省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初步形成了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农村建设项目等较为完善的用地指标控制和评价体系。根据《辽宁省开发区项目用地指标评价体系》规定和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原则,对全省开发区用地强化了管理。

2土地一级市场

据综合统计数据,2005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总面积10 21467公顷。全年以出让方式供地3 650宗,出让面积7 31962公顷,占总供地总面积的7166%,共收取土地出让金26989亿元;以划拨方式供地817宗,划拨土地面积2 56213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2508%;以租赁方式供地410宗,供地面积18735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183%,共收取租金134亿元,主要集中在丹东市;其他方式供地96宗,供地面积14557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143%,取得收入1亿元。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协议出让2 481宗,出让面积4 59577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6225亿元,纯收益3374亿元;招标出让68宗,出让面积17032公顷,收取出让金723亿元,纯收益157亿元;拍卖出让147宗,出让面积19832公顷,收取出让金2276亿元,纯收益59亿元;挂牌出让954宗,出让面积2 35521公顷,收取出让金17765亿元,纯收益6153亿元。

从图7可以看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国有土地,用于住宅和工矿仓储用地的分别占各自总出让面积的9541%、8260%和8500%。但国有土地在出让过程中仍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图7 2005年辽宁省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用途构成图

3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在加强、规范一级土地市场管理的同时,全省强化了二级土地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转让,从而减轻了新增用地的需求。全省共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 142宗,转让面积78051公顷,获取转让金2887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864亿元;出租土地使用权12 309宗,出租面积12742公顷,获取租金010亿元;抵押土地使用权4 800宗,面积14 28451公顷,获取抵押金67400亿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78051公顷,用于商服用地10982公顷,占总数的1407%,工矿仓储 50198公顷,占总数的 6431%;公共建筑、设施 1904公顷,占总数的244%;住宅14936公顷,占总数的1914%。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建立了储量动态监测管理模式,创造了适应当代矿产资源管理要求的新经验,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广泛推广。积极配合省人大《矿产资源法》执法检查,针对选(洗)矿厂建设、闭坑抵押金、扣押设备及处理等问题进行整改,初步制定了相关政策规定。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探矿权出让29宗,合同金额5 96902万元。其中申请审批10宗,合同金额5 40602万元;挂牌19宗,合同金额56300万元。采矿权出让1 799宗,合同金额达7 73015万元。其中申请审批1 420宗,合同金额6 90334万元;招标4宗,交易额2000万元;拍卖28宗,拍卖价款1686万元;挂牌347宗,交易额78995万元。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全省探矿权出售3宗,成交价款4550万元。采矿权转让185宗,成交额5 95354万元,其中出售183宗,成交金额5 94991万元;作价2宗,成交金额363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 822件,立案2 290件,结案1 833件,结案率80%。共拆除违法构建物4495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912万平方米,收回土地3421公顷,其中耕地976公顷;收缴罚没款3 61557万元;追究行政责任18人,追究刑事责任9人。

全年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957件,结案850件(含2004年未结案件),结案率8882%,共吊销采矿许可证44个,收缴罚没款5 05225万元,刑事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5人。

2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2005年,全省土地违法行为有所抬头,土地违法案件比2004年增加676%,涉及土地和耕地面积分别比2004年减少了3120%和4070%,这表明虽然违法行为产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较大案件在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中比重明显下降,大案要案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违法类型上看,个人违法和非法占地案件仍是土地违法的主要形式。全省共立案查处个人违法案件1 537件,占全部案件的6711%,比2004年增加了8280%;立案查处非法占地案件1 532件,占全部案件的6690%,比2004年增加了5110%。地方政府违法案件仍是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的重点。2005年全省共查处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土地违法案件236件,是2004年的8倍。

为配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逐渐加大。2005年吊销采矿许可证、收缴罚没款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26670%和16920%,刑事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5人,比2004年增加了17780%。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39件,加上2004年未结的4件,本年处理行政复议案43件,本年共审结42件,其中维持33件,撤销7件,撤回申请2件,本年未结1件。

从图8可以看出,行政复议案件虽然比2004年略微减少,但仍较往年居高不下,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图8 2001~2005年辽宁省行政复议案件变化情况图

(1)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创造物质财富,利益之间的纷争越来越多。

(2)立法和行政执法力度加大 为把生活中无序的社会经济关系转化为有序的社会法律关系,我国逐步健全和完善立法,与此同时,行政执法力度也在加大,随着行政处罚案件的增多,复议行政处罚案件也随之增多。

(3)法制宣传教育成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希望先通过行政复议这条方便快捷的途径得到解决。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到2005年底,全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不含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共3 622人,行政人员2 34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8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97%;大本及大专3 0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368%;高中及中专36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00%;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4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5%。直属事业单位418个,在职职工6 580人。

2005年全省三级管理部门经费收入159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61亿元,地方财政拨款1147亿元,其他收入183亿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0万元。

2005年,全省参加各种院校及培训机构毕业或结业人数(省级以上证书)达504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134人次;行政学院学习32人次;其他培训338人次,其中国外培训5人次,学历教育94人次,其中博士结业7人、研究生结业10人、本科生结业68人、大专结业9人、本年取得学位12人,其中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9人。

2005年全省从事信息化建设人员173人,其中研究生10人,大本、大专143人,中专、高中20人。技术人员153人,其中高级技术员18人,中级技术人员90人。历年投入经费2 83846万元,其中2005年投入95897万元。

七、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现时政策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依法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2)健全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加大土地变更调查和专项调查投入,保证调查成果的真实准确,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3)加强土地利用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工作管理,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作用。

(4)建立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继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强化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的基础作用。

我们在一个20人的群中,自己发红包以及结合其他人发出红包的情况,整合成两轮的数据。每次金额设置都是20块并且有20个,第一轮是发了15次,第二轮是发了19次,总结成表格,然后为了避免突发的数据影响判断,我们将两轮数据杂糅从而生成了其他的三轮数据,一共是五轮数据。罗列如下表,高亮的数据为最佳手气。每一列的数据最早抢到红包的在最底端,越往上越晚抢。

从所有**的数值(最佳手气金额)可看出,所有最佳手气值都在平均值2的前后附近(平均值=总金额/红包总个数,这里平均值=20/20=1),事实上确实如此,可通过微信红包分发算法得到验证,算法具体见后文

然后我们选取部分数据开始制作散点图。横轴为1-20,分别表示抢到红包的人的编号,随递增而越早。也就是20代表最早抢到的人。纵轴为金额。同样的形状颜色的点代表一次发红包,然后我们抓取部分数据显示为散点图,越密集代表该顺序位的用户得到的金额越稳定。散点图如下:

规律一: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红包大多数金额分布在05到15元之间,显示为图中方框所示,大部分点都分布在这个位置。然后是顺序位密集程度的对比,可以发现20、19,也就是最先抢到红包的人,小圆圈所示基本的点都集中在小范围,说明先抢红包的人得到的金额会比较稳定,但同时最佳手气的概率也比较低。大圆圈所示的是极不稳定,飘忽的金额分布,表示越晚抢红包得到的金额会飘忽不稳,但同时,抢到最佳手气等大金额的红包概率也比早抢的高。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写了一个过滤计数函数,针对金额的分段的红包个数进行统计:

比如20-25

得到如下金额分布:

折线图:

规律二:绝大多数的红包的金额都集中在1-15,也就是说20块钱发20个红包的金额分布集中在比平均数大一点点的附近,同时较大幅超过平均数金额的红包大大少于低于于平均数的红包数量。

那我们继续扩大数据的规模,将几轮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做成折线图:

综合上面各个折线图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越早抢红包的标准差越小,越晚抢红包的标准差越大,但同时,由均值和总额可以看出来,越早抢红包的均值往往要更高,红包金额得到最佳手气概率也会相对较小,越晚抢红包的人则得到最佳手气等大手气的概率更大。

为了得到更为趋近规律的曲线和规律,我们决定将两轮真实数据合并起来,然后给出幂函数的趋近线(虚线),如下图:

由于均值受极值波动影响较大,所以我们去除一些因为偶然差产生的极端点(圆圈的点)从而发现是递增的趋势。

规律三: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均值是随着抢红包的越晚而缓慢递减,标准差值同时也往上递增,这个趋势结合之前的分析,我们猜想,即标准差越大说明,领取到最大的红包和最小红包的风险越大,也就是说越晚抢标准差越大,对于冒险主义者来讲是最好的,因为他有很大概率获得最大的金额,但也大概率获得最小的红包,风险与收益并存;均值越大,说明每次都拿到一个不大不小的红包,虽然获得最小和最大金额红包的概率很小,但起码不亏本,也就是说越早抢,均值越稳定,这比较适合不喜欢冒险的人。

验证预测结果:

21:24分 发送预测结果到另一位同学微信:

 

随后开始发红包:

结果:

最佳手气为第8个人且金额为113

与预测结果一致,规律基本正确!

总结:

(1)最佳手气为113块,根据我们推导的预测公式=总额/红包总个数2随机数(0-2的double数), 也就是说最佳手气在总额/红包总个数2值的前后附近。这里我们判断在08-13之间,推断正确

(2)平均值为05元,05-08元的红包有3个,小于05的红包有6个,说明大于平均值的红包个数多于小于平均值的个数。与我们的第二点预测完全正确

(3)最佳手气位置:根据我们的散点图发现,最先抢到红包的人,得到的金额会比较稳定,但同时最佳手气的概率也比较低。表示越晚抢红包得到的金额波动较大,但同时抢到最佳手气等大金额的红包概率也比早抢的高。所以我们推断,最佳手气位置在最后20%-30%之间。

微信红包随机分发算法c++模拟:

基本思路:每次抢到一个红包金额等于:红包剩余金额/红包剩余个数2随机数(0-1的double型),如果计算的结果小于等于001,则取001值

主要代码:

double packages[50000];

double Luckiest_money=0;

void getPackage(int remainSize,double remainMoney){

srand((unsigned)time(NULL));

for(int i=0;i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学者论坛■陈文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出现了很多标志性的趋势和特点。

一、市场总量迅速扩大,产品的商品化率明显提高,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较成熟的商品经济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国内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十五”期间市场总量扩张更为迅速,2001年到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8万亿元增加到6.7万亿元,年均增长12.3%;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2001年的5.8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万亿元,年均增长15.5%;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由2001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万亿元,年均增长9.8%;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4%;2005年社会物流总量达到48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2005年我国市场交易和流通总量已经达到80万亿元,是当年实现GDP的4.4倍。据专家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程度已经接近70%。工业制成品的商品率在98%以上,汽车从过去企业和政府购买变为主要由个人购买,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700万辆,占总保有量近60%,5年增长1倍多。农产品商品率也大为提高,粮食、蔬菜类产品在30%以上,畜产品、水产品超过50%,水果接近90%。

二、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有形商品的市场交易载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标志着我国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

商品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经过27年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适应了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着市场的即期消费需求,挖掘着潜在消费需求,创造着崭新消费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达到8万多个,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3398个,交易额占销售总额近50%。其中,综合性市场1194个,专业市场172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000多个,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依靠这个渠道,城市现代流通企业和流通方式正在加快向农村延伸,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村连锁店7万家。目前国内贸易主体达到1700万个,限额以上连锁零售法人企业发展到1055家。51.5%的批发零售额是由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现的,私营商业企业占经营单位总数比重高达93%。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一二百年形成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我国不到20年都发展起来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商品的单品管理、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80%的大中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POS、MIS/ERP管理系统,30%以上的企业进入数字化管理阶段。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市场迅速发展,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650亿元,比2004年增长10%以上,其中入境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约4680万人;国内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

三、各类要素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初具规模,标志着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加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以及流动效率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也决定经济系统的活力和市场绩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各类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要素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果明显改善。

1、基本形成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块、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债券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股票发行上市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得到加强,市场产品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不断改善。期货交易品种稳步增加,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大为提高。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业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到2005年底,深沪股市上市公司总数为1381家,股票流通总市值32430亿元。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6年1月11日,参与股改的公司达到434家,总市值12009亿元,占沪深股市总市值的37%。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万多家,总资产达37万亿元,银行业资产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90%以上,主要商业银行所有制权益1.1万亿元。截至2005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0.12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为20.7万亿元,增长12.8%。期货市场2006年1月成交期货合约2862万手,成交金额1.13万亿元,除了已推出的期货品种,还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期货品种储备体系。

2、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产权市场和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近10年来,我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金额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长,全国建立技术市场管理、合同认定、中介服务机构2800多家,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985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334亿元,20年增长57倍。1998年在全国范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2005年城镇住宅市场化率达到67%,比200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居民个人购买新建商品住宅的比例超过95%。1998年以来,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约45亿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中,住房价值所占比重超过50%,住房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户数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位,5年内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大了2.3倍,通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7.6%,销售业务年均增长13.4%,软件产业销售年均增长39.9%。劳动力市场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体系,市场导向就业的机制在就业和再就业市场对配置劳动力资源开始起主导作用。产权市场逐步发展,交易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在促进各类企业产权流动和企业重组中发挥作用。土地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初步建立,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和完善。更多要素禀赋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大发挥。

四、供过于求成为市场常态,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从供给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到上世纪末,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商品短缺为主要特征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绝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近十几年来供过于求的消费品都在70%以上,据对2005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趋势调查分析,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种,占28.3%;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300种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供不应求的13种,仅占4.3%。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96%的消费品、94%的农副产品和88%的生产资料价格完全放开,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中央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仅有13种。技术、信息、劳动力、产权、房地产市场等商品和服务价格,也有相当部分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在汇率形成方面,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统计、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高了汇率的市场d性。市场供求关系使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市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标志着开放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截至2005年底,我国外商投资注册企业累计52万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已达6224亿美元,占2005年GDP的35%左右。我国电冰箱出口依存度为47%,照相机为56%,摩托车为63%,服装鞋类高达71%。占国内需求量40%的铁矿石、50%的氧化铝、35%的石油靠进口支撑。我国已有3万多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截至2005年底在境外的劳务人数达56.5万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外贸一体化格局。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我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的多边体制,国内市场将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目前,中国平均关税从四年前的15.3%降到9.9%,进口非关税措施全部取消,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按照承诺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到2005年底,我国共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1514家,外资银行机构254家,并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任何城市开设机构,电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服务领域也逐步开放。清理修订了3000多件法律、法规和规章,使中国的贸易规则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相一致,提高了国内市场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程度,改善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环境,建立了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框架。

六、市场微观主体再造已经完成,多元化市场主体空前活跃,标志着我国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自增长机制

我国多种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竞争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国民经济的微观活力增强。公司制改造推动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虽然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但是效益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3以上。据统计,在40个工业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部门的比例已经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支撑现代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七、与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现代社会信用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标志着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得到整体提升

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府规制框架。相继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拍卖市场管理办法》、《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直销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逐步形成依法治市、鼓励竞争、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框架,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现代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受到重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6年1月进入正式运行,收录信用信息的自然人数达3.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约为3500万人。截至2005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开启了5.2万个查询用户终端,目前,每天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已达到11万笔左右,在提高审贷效率、方便广大群众借贷、防止不良贷款、防止个人过度负债以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全国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2005年建成并开始运行,这个体系包括4个直接监测系统,3个间接监测系统及全国商品流通数据库;包括被监测的21大类600种消费品和11大类300种生产资料;检测区域包括258个地级城市、147个县和5000多个市场;还可以即时传输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

但应当看到,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与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法律法规的空白,如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反垄断法》尚未出台;二是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稀缺性要素价格、公共服务品的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尚未确立;三是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还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问题,市场中介组织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四是依然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惜利用行政的、经济的、乃至技术手段,限制商品自由流通,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五是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还比较慢,缺乏整体规划,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制,缺乏发达的信用服务行业,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缺失还比较普遍;六是市场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流通效率较低,物流成本过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集中力量研究解决。

(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

这个单独考虑是可以的,

就是你把进户猫或进户的网站直接接到网络机顶盒上,

这样一般是可以正常用的,

但是有另一个问题,

这样接你家的手机没法上网,计算机也没法上网,

家用无线宽带路由器也就五十多块钱,还是买一个吧,方便

1 撰写顺序及格式

11 中文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用语严谨规范,简明适度,能确切地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和商品名称,并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12 作者中文姓名

姓名只写实质性参与了论文研究工作的人员,各作者名之间以逗号(,)间开。并在文章的第一页地脚处提供第一作者的简单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及主要研究方。

13 作者中文地址

包括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14 中文摘要

摘要能简单概括文章的内容,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中文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中不得出现图表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15 中文关键词

关键词(3~8个)应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为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一般不采用英文缩写词。

1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参见有关书籍。

17 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

18 作者姓名拼音

作者姓名拼音按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双名间以连字符连接,人名用(,)隔开。

19 作者英文地址

写明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邮政编码。

110 英文摘要(Abstract)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

111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112 正文

1121 正文格式

正文按以下层次格式书写(编号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

1

11

111

……

各层次标题号与标题名之间空两个字符。

1122 内容

正文主要内容应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四方面内容。文中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外,均应在首次出现时用括号标明其中文名或外文全称。

1123 插图

要求清晰、具自明性,图形按工程图标准绘制,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中英文图题列于图下,图注置于图题下方。插图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1124 表格

表格应具有自明性,并采用三线表。中英文表题列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下方。表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表中量的名称、量纲应齐全,文字、符号及数据应与文中一致。

1125 计量单位

采用GB 3100-93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和GB3101-93规定的物理量符号,国标中未做规定的物理量,其名称、符号和单位的书写应符合国际惯例。文中数字用法应符合GB/T15834-1995的规定。

1126 其它

文稿中外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应区分清楚,并保持前后一致。上下角标应清晰、位置正确、区别明显。

11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章相应位置的右上角。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应符合GB 7714-87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AJ-CDB 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具体示例如下:

①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②期刊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见(英文用In):编者论文集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⑤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

⑥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⑦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⑧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文献类型标识如下:标准--S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论文--J 学位论文--D 报告--R 专利--P 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未定义类型--Z

论文集析出文章——A

文献作者有多个的,仅列出前3位作者,第4位起以等(英文用et al)代替,作者名的书写遵循姓前名后的原则。

英文文章的格式参见中文文章。

2 其它说明

(1)来稿必须是作者自身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文字简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及时效性。涉及配方时须注明配料的名称和配比,勿用代号。

(2)文责自负。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给作者发电子邮件确认。编辑部将来稿送有关专家审定后,一般于收稿之日起三个月内给作者予初步答复,若三个月内未确定稿件能否发表,作者有权另行处理稿件,但须通知本刊。

(4)属于基金项目论文,并在作者标明受何种基金资助及项目编号。

(5)编辑部有权对刊用的稿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删节,有权安排稿件栏目及发表时间。来稿一经刊用,将视情况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并付稿酬及赠送样刊。来稿一 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1、所有稿件请用现代食品科技投稿模板规范,请使用Word格式,不接受Word以外的其他格式,如pdf、rar等。

2、谨慎投稿,文责自负。稿件数据务必真实可靠,署名时请认真考虑是否会产生著作纠纷或对其它作者不利的影响,本刊不参与由于作者原因引起的著作权纠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连带责任。编辑部有权根据有关法规对违反规定者进行适当处理。

3、本刊不接收一稿多投稿件。

4、本刊对录用稿件需收取一定的版面费,超页按整页收取。具体页码以编委会专家审核后的预排稿的页码为准。

5、来稿一经录用,即被认为同意收录于英国科学技术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及上网发布,与此有关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性给付。

一、一般来说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1、手机未连接路由器wifi信号

2、路由器的IP不是19216811

3、手机浏览器中输入错误

二、解决方法:

1、设置路由器拨号:

(1)在设置向导里,选择PPPoE拨号(有些是ADSL拨号)这一项,按提示步骤输入上网的用户名和密码(网络服务商提供的),保存。

(2)在网络参数--WAN设置里,选正常模式,在连接的三个选项,选择PPPoE拨号这一项。下面就是选择自动连接,保存,退出。

2、带上身份z,去营业厅缴费。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如一个学校、工厂和机关内),将各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数据库等互相联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简称LAN。它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网或专用数据电路,与远方的局域网、数据库或处理中心相连接,构成一个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系统。

1原研药物泛硫乙胺片说明书有关改善血清脂质报道

泛硫乙胺原研厂家日本第一三共制药株式会社泛硫乙胺片于1978年上市销售,其说明书中描述泛硫乙胺可用于改善血清脂质。78例(772%,N=101例)受试者服用泛硫乙胺片600mg/日,血清脂质获得轻度或中度改善。针对50例低HDL-C血症(男子45mg/dL以下,女子50mg/dL以下)进行临床试验,其中22例口服量为150mg/日,28例为600mg/日,结果600mg/日投药群与150mg/日相比,HDL-C明显上升。针对488例高血脂症患者(包含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障碍、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合并症)进行临床试验,有效的为609%(297例),基本有效的为795%(388例)。

2国外学者有关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

自1980年起,有较多的关于泛硫乙胺作用于高血脂症的多项临床试验的文献报道,其中多数来源于日本和意大利。临床研究显示,泛硫乙胺在300~600mg的剂量范围内可有效降低血清TG,并兼具降低血清TC、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

2005年,Marc P McRae发表于《Nutrition Research》杂志综述文献报道,泛硫乙胺产品能有效降低血清TG、TC、LDL-C和升高HDL-C。

Marc P McRae运用Medline数据库,使用检索词“Pantethine and Cholesterol和 Pantethine and Lipids”,检索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公开发表的28个有关泛硫乙胺床研究的文献。28个临床研究共包含646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28岁,接受泛硫乙胺治疗的中间剂量为900mg/日,治疗时间平均为127周。该文献报道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1-4个月内血清脂质下降或增加的百分比如下表1。

表1 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1-4个月内血清脂质下降或增加的百分比 血脂指标 受试者例数 相对于基线的下降/增加的百分比(%) Month 1 Month 2 Month 3 Month 4 TG 511 142 ↓ 158 ↓ 237 ↓ 326 ↓ LDL-C 471 104 ↓ 152 ↓ 177 ↓ 201 ↓ TC 609 87 ↓ 116 ↓ 126 ↓ 151 ↓ HDL-C 531 61 ↑ 78 ↑ 107 ↑ 84 ↑ 注:↓表示下降;↑表示上升

作者Marc P McRae指出,受试者服用泛硫乙胺1-4个月的过程中,血清TG和LDL-C水平相对于基线值是持续下降的,有1项研究表明,泛硫乙胺服用至9个月时,LDL-C和TG下降达到最大值。

Marc P McRae针对公开报道泛硫乙胺不良反应的21个试验(N=526)收集的不良反应的数据亦进行了描述。

共发生19例与泛硫乙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N=526),19例不良反应分别为:2例受试者胃部灼热感,餐后服用,未再出现;6例受试者上腹部不适;4例受试者轻度恶心;3例受试者轻度腹泻;2例受试者轻度瘙痒;1例受试者轻度手脚麻木;1例受试者轻度心悸。Marc P McRae指出,出现的19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短暂性的,仅1例受试者因上腹部不适退出。

2011年,John A Rumberger发表于《Nutrition Research》的文献报道了泛硫乙胺与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的结果。该文献作者肯定了泛硫乙胺较安慰剂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该试验在北美完成,泛硫乙胺和安慰剂各入选60名受试者。每名受试者接受TLC(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4周导入期后,试验组再给予16周泛硫乙胺治疗。其中16周治疗期中的前8周每日剂量为600mg,后8周每日剂量为900mg。

John A Rumberger报道,试验组受试者接受泛硫乙胺治疗16周后,血清LDL-C水平较基线平均下降4%,Apo-B较基线平均下降5%,TC较基线平均下降3%。受试者接受安慰剂治疗16周后,血清LDL-C、apoB、TC水平较基线几无下降。治疗2周后,血清LDL-C、Apo-B、TC的水平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泛硫乙胺服用2周后,即对血清LDL-C、apoB、TC产生有益的改善作用。

3国内学者有关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

1997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陆宗良教授等,报道了泛硫乙胺治疗血清低HDL-C的临床观察结果。46名患者经4周强化TLC后,连续12周给予患者泛硫乙胺1200mg/日,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基线升高68%,Apo-A升高111%,且其中31名患者血清TG水平较基线平均下降121%。

199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诸骏仁教授报道了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结果。38名受试者经1-2月强化TLC后,给予12周安慰剂导入期治疗,再给予12周泛硫乙胺600mg/日。治疗后,患者血清TG水平较基线平均下降184%,TC下降113%。

1991-1992年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童南伟教授报道了泛硫乙胺用于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近2月未服用影响血脂的药物,血清总胆固醇(TC)≥ 65 mmol/L或(和)甘油三酯(TG)≥22 mmol/L,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半年以上,病情较稳定,无其它伴发病的患者纳入研究。共纳入19名患者,给予泛硫乙胺540mg/日服用4周。治疗后,患者血清TG水平较基线平均下降2816%,HDL-C水平较基线平均升高2602%。

上海长海医院金爱娟教授于1992年报道了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100例临床观察结果。入选受试者连续两次测定血清TC≥572mmol/L或TG≥198mmol/L或HDL-C≤117mmol/L,75例受试者TC≥572mmol/L,72例受试者≥198mmol/L,55例受试者HDL-C≤117mmol/L。全部受试者中伴有高血压病39例、冠心病25例、已控制的糖尿病8例、动脉硬化5例、痛风1例、脂肪肝1例,无其他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所有受试者入选前均未服用其他降脂药物。整个试验过程中,发生轻度腹胀和胃痛各1例,未经处理自行缓解。无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异常改变。金爱娟教授报道该试验受试者血清TG、TC及HDL-C相对于基线的下降/增加的百分比(%)见表2

表2 TG、TC及HDL-C相对于基线的下降/增加的百分比(%) 血脂指标 N 基线值

(mmol/L) 相对于基线的下降/增加的百分比(%) Month 1 Month 2 Month 3 Month 6 TG 75 263±084 2586↓ 2852↓ 3612↓ 4677↓ TC 72 695±113 1655 ↓ 1827↓ 2374↓ 3036↓ HDL-C 55 096±014 2188↑ 2813↑ 3125↑ 3958↑ 注:↓表示下降;↑表示上升

大庆油田总医院冯雪影主任于2008年报道了氟伐他汀合并泛硫乙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试验结果如下表3

表3 氟伐他汀联合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结果 血脂指标 病例数 泛硫乙胺+ 氟伐他汀(疗程1月) 治疗前(mmol/L) 治疗后(mmol/L) 变化率(%) TG 64 187±012 151±015 -1925 LDL-C 64 375±009 29±014 -2267 TC 64 601±013 48±015 -2013 注:变化率(%)=(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

上海解放军455 医院邓仁辉主任等,于2006年报道了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120例临床观察的疗效。本试验入选受试者甘油三脂>18mmol/L和/或胆固醇(TC)> 573mmol/L,入选后受试者均严格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同时给予泛硫乙胺180mg/日,连服12周后评价疗效。本试验未观察到泛硫乙胺相关的不良反应。本试验提示,泛硫乙胺可用于患者强化TLC期间的辅助用药,增强患者坚持TLC的信心。试验结果如下表4

表4 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120例临床观察结果 血脂指标 治疗前

Mean±SD 治疗后

Mean±SD 变化率(%) TG(mmol/L) 44 ±10 19 ±10 -5682 TC(mmol/L) 75 ±05 54 ±10 -280 注:变化率(%)=(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

我国著名的血脂临床治疗专家赵水平教授及其团队于2012年发表了泛硫乙胺主要代谢产物CoA治疗血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疗效。

本试验采用安慰剂对照试验,患者基线TG23-65mmol/L,给予CoA(泛硫乙胺主要代谢产物) 400 U/d ( n=84),疗程8周。治疗4周后,TG 相对于基线下降144% ,治疗8周后,TG相对于基线下降361%。

4 泛硫乙胺可通过其调节血脂的作用减少肝脏和内脏脂肪

有两篇临床研究文献报道了国外学者将泛硫乙胺用于治疗脂肪肝,或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

给予16名高TG血症合并脂肪肝的患者泛硫乙胺600mg/日,连续治疗16周,其中9名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脂肪肝(CT检查)消失,同时脐周内脏脂肪也显著减少 。

给予16名高TG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泛硫乙胺600mg &普罗布考500mg/日,连续治疗48周。治疗前ALT和AST平均值为113&66 U/L,治疗后平均值降至51&33 U/LTC显著降低(P<001)其中有8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了肝脏活检, 4例患者肝脏炎症消失,2例患者肝纤维化获得缓解 。

上海海员医院沈晓凤主任于2000年报道了泛硫乙胺合并黄芪口服液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文章中对于这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结果报道如下。

本试验入选156名脂肪肝惠者,其中肥胖者(体重超过其标准体重20%)86人,高甘油三脂血症( 空腹TG>18mmol/L)58人,ALT>50U 64人,有腹胀、肝区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者44人。治疗方法:泛硫乙胺起始剂量300mg/日&黄芪口服液30ml/日,连续治疗6月。TG经过四周治疗仍未降至18mmo/L以下者,泛硫乙胺加量至600mg/日。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156例平均体重由原来的(84±14)kg下降至(79±42)kg。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治疗前TG为310±041mmol/L,治疗后下降为136±068mmol/L (P<001); 治疗前TC582±120mmol/L,治疗后下降为462±141mmo/L (P<005)。

治疗前后ALT变化:治疗前64例ALT>50U,平均9632±415U,治疗后降低为3819±2142U (P<0.001) ;其中52例ALT治疗后降至50U以下。

B超声像图表现:经6个月的治疗,肝脏太、呈亮肝者从136人降为56人;实质回声远场声衰减从156 人下降为46人;血管纹理欠清从122人降为21人;血管纹理消失从79人下降为15人。

临床症状的改善:44例治疗后腹胀、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5泛硫乙胺与国内常用降脂药物的比较

泛硫乙胺与他汀类药物相比,其降低LDL-C的作用较弱,但其降低TG作用强于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相比,其降低TG的作用稍弱。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轻微,用药安全性优于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泛硫乙胺与国内常用降脂药物作用比较如下表5

表5 泛硫乙胺与国内常用降脂药物作用的比较 药物名称 TG LDL-C HDL-C TC 主要的不良反应 泛硫乙胺

(服药18-26周)

(600~900mg) 329-365%↓ 20-276%↓ 51-84%↑ 15-205%↓ 轻微腹泻、软便 他汀

辛伐他汀(10~80mg)

阿托伐他汀(10~80mg)

瑞舒伐他汀 (10~20mg) 7-30%↓ 18-55%↓ 5-15%↑ 22-37%↓ 肌病(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CK、ALT、AST、Cr等升高 贝特

非诺贝特(200~300mg)

苯扎贝特(600mg)

吉非贝齐(1200mg) 20-50%↓ 5-20%↓ 10-20%↑ 6-15%↓ 肌病、消化不良、胆石症;CK、ALT、AST、Cr等升高 中药

血脂康(1200mg) 365%↓ 285%↓ 196%↑ 23%↓ 胃肠道不适、CK、ALT、AST等升高 注:↓表示下降;↑表示上升

6泛硫乙胺国外使用广泛

20 世纪60 年代,日本第一制药Pantethine作商品名销售泛硫乙胺,临床应用30 多年,降血脂效果得到认可。泛硫乙胺在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将其作为药品使用,而美国则将它作为营养补充剂上市 。作为药品和食品添加剂使用50余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偶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不适、腹泻等。曾使用的最大剂量高达1000mg/kg,常规日剂量为300-1200mg。欧盟批准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剂量500-900mg。合并糖尿病、尿毒症等的高血脂病人口服600-1200mg泛硫乙胺,不良反应率未发生变化。

7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小结

泛硫乙胺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有如下特点:降低TG作用强,同时可降低LDL-C和升高HDL-C特点;可与他汀类药物联用,用于糖尿病或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可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脂肪肝;维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轻微。

泛硫乙胺推荐剂量600mg/日,200mg/次,一日3次;建议餐后服用;特殊人群无需调节剂量;一个月起效,连续服用4-6个月达到最佳疗效。

泛硫乙胺临床应用于经强化TLC和/或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旧合并高TG和/或低HDL-C的患者,全面降低此类患者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推荐小剂量他汀与泛硫乙胺联用,适用于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肝功能异常等患者,安全性极佳。 泛硫乙胺能够减少血浆中脂质的水平,间接影响血小板细胞膜脂质成分。泛硫乙胺能促使血小板细胞膜鞘磷脂和卵磷脂比例减小,减少细胞膜饱和脂肪酸,增加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改善血小板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流动性与细胞膜总脂质含量及各种脂质的比例高度相关,脂质除可调整细胞膜流动性外,还直接参与很多膜功能构成。在血小板,膜脂质的成分及组成比例的影响更为直接,血小板聚集性和血栓素A2的合成与膜流动性及膜脂质有很大的关系。

血小板可吸收血浆中的脂质以调节血小板的功能,这种现象在一项单盲、平行交叉、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证实 。该试验中IIa型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细胞膜经测定存在总胆固醇和磷脂异常升高。口服泛硫乙胺治疗组(1200mg/日),不仅观察到血浆总胆固醇和磷脂下降的比例分别为147%和176%,且血小板细胞膜总胆固醇和磷脂下降的比例分别为250%和187%,但血浆和细胞膜总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未发生改变。用药后,同时观察到血小板细胞膜鞘磷脂和卵磷脂比例减小,饱和脂肪酸减少,且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这些轻度的但非常有意义的改变,可以很好的改善血小板细胞膜的流动性。尽管血小板和巨噬细胞可部分合成自身需要的脂质,但泛硫乙胺对于血小板细胞膜的脂质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但间接受血浆脂质浓度的影响。

多个体外试验证实,泛硫乙胺可中度抑制由ADP、胶原蛋白、和血小板聚集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这种影响在糖尿病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获取的样本更为明显。

泛硫乙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特性,与其降血脂作用,更加有益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 泛硫乙胺原研厂家日本第一三共制药株式会社泛硫乙胺片,其说明书中描述泛硫乙胺可用于治疗弛缓性便秘,入选各种弛缓性便秘患者770例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便秘明显改善为605%(466例),基本有效的为814%(627例) 。

中田不二男等报道了泛硫乙胺与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方法治疗弛缓性便秘的临床试验结果。该试验观察了在日本东京船员医院内科住院均有明确便秘病史的患者31例。两组采用交叉给药,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方法对两组治疗便秘的有效率进行比较。泛硫乙胺与安慰剂治疗中度以上便秘有效率差异较大,泛硫乙胺组有效率为724%,安慰剂组为4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泛硫乙胺对排便次数有影响,但对大便性状无明显影响,且未有不良反应报道。

大岛一也曾对泛硫乙胺用于产妇便秘进行了临床试验,使用泛硫乙胺用于分娩后的产妇,并和非投药群做比较。投药群为初产妇28人和经产妇40人,非投药群为初产妇36人和经产妇28人。投药群泛硫乙胺用量为600mg/日,分娩后连续给药7天。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泛硫乙胺较未使用泛硫乙胺的产妇相比,泛硫乙胺能增加经产妇与初产妇产后第一日排便的比例,需要灌肠的产妇比例减少一半,且未有不良反应的报道。

井上纯曾将泛硫乙胺用于无肠道器质性病变的严重便秘患者20例(600mg/日),其中11例为脑梗死后迟缓性便秘的患者。服药3日内连续每日排便为有效。经泛硫乙胺治疗后,有效率为17例(85%),无副作用及腹泻发生。

微信公众服务号和订阅号区别有四:

1、用途不同。

服务号的用途是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更强大的业务服务与用户管理能力,主要偏向服务类交互(功能类似12315,114,银行,提供绑定信息,服务交互的)。

订阅号的用途是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功能是在微信侧给用户传达资讯;(功能类似报纸杂志,提供新闻信息或娱乐趣事)。

2、适用人群不同。

服务号适合媒体、企业、政府或其他组织,不适合个人。

订阅号适合媒体、企业、政府或其他组织,也适合个人。

3、群发次数不同。

服务号每个月(按自然月)内可发送4条群发消息。

订阅号(认证用户、非认证用户)每天内可群发1条消息。

腾讯公司对企业同时拥有服务号和订阅号,并没有具体限制。

企业可以同时拥有服务号和订阅号。

服务号和订阅号注册规范。

注册规范

11绑定的邮箱地址要求真实存在,通过该邮箱激活帐号。

12填写运营者的手机号码并按要求成功完成验证。

13 填写真实可信的身份资料(姓名、身份z号码、固定电话号码、单位名称、职务等信息)。

14上传真实有效并清晰可见的证件(身份z、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照片或扫描件。

15上传真实有效的授权书(加盖公章)。

16一个身份z可注册的以及一个手机号码可验证的公众号数量,不得超过平台规定的可注册和可验证的公众号数量限制。

17注册时可选择成为公众号或企业号,但选择后将不可更改。企业号的运营请参阅《企业号运营规范》。

18帐号名称应当与功能介绍的内容相符。

19帐号名称、头像、功能介绍等资料涉及色情、暴力等违法违规内容的,将不能注册。

110帐号名称、头像、功能介绍等资料涉及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将不能注册。

111无正当理由,帐号名称与微信公众平台已有的公众号名称或公众号的微信号重复或存在混淆的,可能会无法注册。任何以包括但不限于添加无实质意义的字母、符号等方式作为避开、绕开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名称规则的帐号,也可能无法注册;已经注册的,也将视为违反本规范的行为予以处理。

112在微信公众平台批量注册大量相似公众号的行为将会被禁止。

113中文版本的运营地区必须在大陆,海外版的运营地区必须在大陆以外。

114部分主体类型需进行主体申请真实性验证后,方可完成注册。

115申请后30日未完成注册,公众号申请注册流程可能被终止,终止后注册所使用邮箱信息将被取消申请注册状态,可用于新公众号注册。

参考资料:

微信公众平台

以上就是关于辽宁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全部的内容,包括:辽宁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微信红包的随机算法是怎样实现的、简述市场体系建设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292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